美國剛獨立,兩黨之爭就開始了

美國剛獨立,華盛頓內閣就開始鬧了,這些人都是開國元勳,誰也不服誰。一派以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為首,一派以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首。

漢密爾頓的權力,遠遠不止於財政方面。在他看來,各州自治權力過大,會導向無政府狀態,為了實現全國一盤棋,需要犧牲各州利益。在他的強力推動下,美國創辦國家銀行,有力推動了美國北方工業發展。

美國剛獨立,兩黨之爭就開始了

傑斐遜認為國家權力太大,最終會走向獨裁,因此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他深受歐洲“天賦人權”的影響,認為政府就要為弱勢群體服務,否則人民有權推翻。其實,傑斐遜的理想國是個農業社會。

美國剛獨立,兩黨之爭就開始了

在國家銀行這件事上,內閣形成了兩派。以漢密爾頓為首創立了聯邦黨(後來發展成共和黨),以《合眾國公報》為陣地宣傳政治主張,基本是共和黨的黨報;傑斐遜不甘示弱,創辦民主共和黨(後來發展為民主黨),以《國民公報》為陣地,與漢密爾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戰。

美國剛獨立,兩黨之爭就開始了

早起的共和黨,成員大多是國家主義者,主張國家強大,反對小國寡民,高層主要是商人、律師、銀行家、大地主等,社會地位較高,實力較強;民主黨主要由農民、手工業者等下層人士組成。這個成員結構,直到現在都沒變。

兩黨分歧,主要在於中央與地方的博弈、權力與自治糾葛,雖有紛爭,但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總體上是良性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