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书法是取法宋徽宗的“瘦金体”吗?

尹鹤翔


茅盾,浙江嘉兴人,生于1896年,逝于1981年,字雁冰,原名沈德鸿,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活动家、作家,曾历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度等职务。

茅盾一生笔不离手,勤于著作;他的书法所特有的文人风度,也源于当时的写作习惯,茅盾一直坚持用毛笔书写著述,在他的书房、办公室随时都放有笔墨纸砚,以方便他随时书写。其实茅盾并没有正式的学过书法,据说只是曾经临写过董美人碑帖,宋徽宗的瘦金体茅盾自己并不曾学过。

茅盾的书法之所以会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完全得益于他的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以及他自我的文学修养。毛笔书写习以为常,也自是熟能生巧,加之他的学识渊博,和自身的文化沉淀,其书体面貌自成风格。

他的书写传承了中国文人书法典范,其文学著述也堪称是一个最为杰出的人物代表。





布衣醉墨


盛开的那一刹那怒吼一次,人生亦如此,如果没有盛开,生和死又有什么分别?说起活着是短暂的,而死是漫长永恒的,还是人活着其实也正在死着?说起活着就是绽放,还是绽放才算活着?我倒以为,活在世上,不要有丁点的绚烂之心,要静下来,静下来,管它绚烂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朋友则说我的言论透着一种消极,沉郁,孤冷,冷彻心骨。突然觉得自己恰如他说的一样,就书法而言,也是喜欢一些孤冷的!

都说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雍容华贵。要我说,那是扯淡。这种书体笔划瘦劲,有筋骨而缺肉,“瘦金体”实为“瘦筋体”,以“金”易“筋”,只是对御书的尊重而已,瘦筋体现在瘦挺爽利、如兰如竹,如铁丝铜勾,“华贵”不觉得,倒是觉得异常孤冷,静谧,如天心圆月,高高在上,无人能仿的这种孤傲冷艳之气。

茅盾先生作为建国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其学识和能力自是不凡。矛盾的书法亦美在线条,他的字体中宫收紧却肢体舒展,富有弹性,美妍有余,而韵味不足,有人说他的字体从“瘦金体”来。我以为,这是扯谈,他的字精劲含蓄,舒雅婉丽,算是飒姿英爽的冷美人,哪里有“瘦金体”的孤冷之气,他的字应该不是取法“瘦金体”。

也有人说流沙河先生的书体冷硬,一如其人瘦硬却矍铄,“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他的字体也给人以孤冷的模样。骨感强则孤冷重,王祖贤有清瘦,迷人的线条美,尤其她长长的瘦瘦的玉腿,为她增加不少颜值,或许也是她演绝了“聂小倩”得缘故,给人的感觉同样是孤冷,孤冷到不食人间烟火。


艺曲成名赵新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 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 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用笔较细,字的中宫很紧,而笔画外延很长。显得文雅、含蓄,有节制。



硬笔书法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政治活动家。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等职。

茅盾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其字布局缜密严谨,笔法精劲含蓄,秀逸疏朗,淳雅婉丽,似取法于瘦金体,然实则学于《董美人墓志》,茅盾从中取其华美坚挺,故而给人以一种清朗爽劲之感,而中宫紧收,线条舒展雅致,纤细而不羸弱,秀挺而富有弹力。

唯一不足之处则是显得过于光滑流畅,使得其字美妍有余而韵味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