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无论是从人口数量、土地面积来看,还是从经济规模来看(2018年漯河GDP为1236.7亿元,在河南省辖市中排倒数第三),漯河在河南都是一个小城市。

但是,作为双汇品牌的诞生地和双汇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漯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恐怕要比河南很多地级市都要高一些——双汇作为全球最大而且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猪肉食品企业,不仅具有丰富的产品体系和产业链资源,而且,因为其产品和服务大多直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双汇的品牌在国内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

当然,双汇带给漯河的不仅是知名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双汇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已经是漯河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也是漯河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甚至说是漯河市经济命脉也不为过。对于漯河新一轮的转型发展而言,双汇以及背后的食品产业集群和漯河当地政府致力于构建的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将是最关键的战略支撑和抓手之一。

不过,考虑到包括双汇在内的漯河食品产业转型的现实压力,以及漯河的区域和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务实的战略需求,双汇、漯河食品产业集群与漯河的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逻辑正在经历新的转折点,或者说正在经历新的发展阶段——充分认识、理解和回应在这一新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新问题、新状况和新趋势,将是漯河构建其区域和城市新价值时代的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

在我们看来,从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漯河当然需要继续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发挥以双汇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在推动漯河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城市现代营造中的关键引擎作用,但也迫切需要推进漯河产业的多元化,尤其对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保持足够的敏感;无论是双汇集团还是当地政府(虽然作为双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的万洲国际总部设在了香港),都需要重新思考双汇与漯河城市综合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作出新的适应性安排,互相赋能,彼此成就,这将为双汇和漯河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坚强的支撑,作为漯河的明星企业和拥有双汇的区域城市,双方能否构建或在多大程度上构建出面向新的市场竞争和城市竞争的现代“企城互动模式”,对双汇和漯河来讲,都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

1、重新发现食品产业的价值

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体量大、名企多、链条长,是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漯河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占河南全省1/6、全国1/60;截止到2019年9月,仅漯河本土成长起来的全国、河南省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就有十多家,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还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

而且,2018年漯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工业在当地工业结构中的地位。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产业集中度,努力打造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扩大“中国食品名城”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漯河市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按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要求,致力于做好“六个打通”:打通食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这两大河南省万亿产业,着力培育食品机械产业尤其是面制品加工设备;打通食品产业与漯河的造纸等产业,发展食品包装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医用食品,积极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舞阳县的盐化工产业,培育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着力发展宠物食品产业。

具体的做法包括:一是围绕食品产业图谱的精准招商,二是重点食品企业的倍增工程,三是以智能化为重点的食品企业 “三大改造”,四是围绕食品产业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园区。

在我们看来,漯河市所提出的“六个打通”背后,体现着鲜明的“食品产业+”的战略思维,是一次对“食品产业”在漯河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中的价值再发现——考虑到食品产业在漯河存量产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和独特价值,以及漯河市新一轮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中对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体系构建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战略思维和选择,不但具有战略上的合理性,还具有市场化的合理性,也是食品产业在推动漯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主引擎作用的具体体现,可谓是在发展食品产业和提升城市经济之间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为非食品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直接的市场支持和场景支撑,这种互动关系和逻辑一旦形成并被坚持下去,不但会推动食品产业在漯河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更综合价值的发挥,还会反过来为当地的食品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跨界创新空间和想象。

当然,考虑到食品产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围绕当地食品产业的产业链优化,当地政府也在努力做出改变。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食品产业应围绕产业链优化做出改变

比如:强化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监管,加快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创新平台、重点试验室建设;强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医专、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技师学院硬件建设和内涵提升,加快产学研融合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行业影响力,组建食品产业基金,引导食品企业集中集聚;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药品经营许可证审核时间由3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持续办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全力支持双汇总部基地的项目建设。等等。

在我们看来,就食品产业在漯河的发展而言,除了漯河市已经大力在推进的“食品产业+”战略和上述一系列围绕食品产业链完善和产业生态构建的规划和实践外,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更大突破:

其一,在漯河大力推进面向食品产业的全产业链的创新创业,尤其是邀请、培育和鼓励具有互联网基因、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经验、创意设计能力的创新创业团队,进一步激活本地丰富的要素资源,进一步释放本地的食品产业的产能,从而在实现高附加值变现的同时,优化当地的食品产业的企业结构,让漯河的食品产业更加适应新消费时代的消费和市场结构,让本地的食品产业更具活力。

其二,大胆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其它行业的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积极推动这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和跨界企业与本地食品企业的深度合作,其背景和原因不仅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进军农业和食品产业,并高起点搭建集合了线上线下、社区运营、私域流量、品牌运营等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导致食品产业的竞争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且,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改变和优化当地食品企业的竞合生态——包括双汇在内的很多食品企业在面对互联网企业和其它跨界企业的竞争的时候,已经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性,面对这样的局面,当地政府应该跳出食品产业看食品产业的发展,突破既有的企业结构来看当地食品产业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淘汰,并可能赢得新的竞争。

其三,重新发现和思考双汇之于漯河食品产业转型的价值,甚至是对漯河新一轮区域和城市综合转型的价值,并致力于重建双汇与漯河的“企城互动模式”。我们注意到,哪怕是在河南省内,明确提出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地市,除了漯河外,还有商丘、周口、信阳等,甚至就现有的食品产业规模和基础来看,漯河也并非一骑绝尘,只不过,很大程度上因为双汇的存在,让漯河的食品产业变得不一样。作为漯河食品产业的一张最闪亮的名片,在新的发展阶段,漯河需要双汇在推动当地食品产业转型中发挥新的综合价值,更何况,双汇自身的转型发展也需要从漯河和河南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支持。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双汇冠名的漯河第四届职工运动会

根据当地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9月,漯河市已启动了4个市本级、22个县区重点企业的五年倍增工程,其中,备受关注的当然是双汇的倍增计划——围绕实施快餐工程、生产线改造、冷链物流总部基地等一系列模式创新、产品转型项目,力争五年内再造一个新双汇。

2、重构双汇与漯河的“企城互动模式”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样,每一家企业也都有自己的“故乡”,尤其是对那些第一代创业者依然活跃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第一线的企业而言,无论其市场、资本、团队、品牌多么的国际化,但企业的创始人、核心团队、企业研究者和市场观察家,甚至普通的消费者,依然会将这家企业与其诞生的那片土地或那座城市时刻联系在一起——那片土地或那座城市不仅是企业的诞生地和创业者曾经生活之地(甚至有的创始人一生都不愿意离开),更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的初心萌生之地。

在那些著名的、优秀的企业与其诞生的那片土地或城市之间,长期展示给外界的都是互相赋能、相互定义、彼此成就。比如阿里巴巴和杭州、华为和深圳、华夏幸福和河北廊坊等。

如果梳理阿里巴巴和杭州互动关系和逻辑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杭州不仅从一开始就接纳了马云和他的团队,还在阿里巴巴不同的发展时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而马云和阿里巴巴不仅为杭州贡献了多家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还直接带动了杭州的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个杭州的互联网经济,甚至是杭州城市空间的重塑。更有意思的是,面对激烈的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激烈竞争,杭州可以说每次都扮演了阿里巴巴新业务的试验场,杭州的消费者每次都担当了阿里巴巴新产品的种子用户,而阿里巴巴也通过自己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创新创意能力,让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提升,甚至是杭州的城市品牌全球表达,始终走在中国城市的前列。阿里巴巴与杭州的这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企城互动模式”非常值得专题研究,也值得双汇和漯河学习。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阿里巴巴直接带动了整个杭州的互联网经济

在我们看来,无论双汇发展到什么规模,在哪里新设了一些企业总部,但双汇的“故乡”依然是漯河和河南,这种品牌认同、价值认同甚至精神认同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以万隆为代表的双汇的创始团队依然奋战在第一线的时候,而且,在双汇面临现实的转型压力的时候,其困境的化解,市场重围的冲出,原动力和突破口或将依然在漯河和河南。

截止到目前,无论是从投资者关系、资本运营、品牌影响等方面来看,还是从产业基因、产业基础设施、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来看,双汇在食品产业,尤其是在肉制品相关的食品产业领域,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在面对年轻化的新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新消费时代下消费价值观的改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跨界团队的入局,双汇显然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性,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对互联网的拥抱,以及对新品的开发和迭代能力,都遇到了一些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双汇除了要更加精准的洞察和把握互联网和新消费时代对食品产业和自己的产品开发体系以及品牌运营和更新产生的影响外,还需要重新思考漯河和河南所能提供的农业资源禀赋、食品产业基础、政府关系积累、庞大基础客群等在其企业转型中的多元而独特的价值,并结合相关的国家战略和企业自身的产业积淀,让更具根本性的改变发生,重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回到漯河,回到河南,从心出发,从新出发,应该是再造一个“新双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漯河和河南不仅有双汇转型的种子用户、政策支持、产业同盟等,漯河和河南还将是双汇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最具包容性的试验场。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漯河的新价值时代

漯河和河南是双汇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最具包容性的试验场

当然,对于漯河和河南的食品产业以及漯河的城市转型发展而言,双汇这么多年积累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基础设施、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丰富的产业链资源等,也是非常值得期待和依赖的资源之一。

比如,在漯河,完全可以依托双汇新总部的建设以及厚重的食品产业积淀,规划建设运营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食品产业小镇(公开的资料显示,漯河正在推动食品文化小镇的建设,具体规划我们还没有看到,但就此方向我们是认可的,只是在具体的策划、规划、建设和运营中,还需要有更综合和长远的考虑)或食品产业新城,通过特色小镇或产业新城,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的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为双汇的转型发展提供综合的支持,对漯河的中心城区建设而言,还可以实现一个优质的产城融合的增量的人居空间供给,这将是漯河新一轮城市空间优化和城市经济转型中,最值得期待的选择和实践之一,也是漯河建设“中国食品名城”过程中,重要的战略平台依托。

按照漯河市的规划,要把漯河建成名副其实的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是所谓“四城共建”。

在我们看来,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国食品名城”的建设,按照当地官方的说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食品产业已有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些优势,逐步使漯河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

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虽然不能说没有双汇的深度参与一定会事倍功半,但如果能够与双汇的战略转型进行充分的战略互动,甚至是打通来做,将会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漯河新一轮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漯河的新价值时代的构建中,重新发现食品产业的价值和重构双汇与漯河的“企城互动模式”,将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命题(当然,这并非是说其它命题不重要了,比如,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县域经济、生态治理、社会治理、开放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不但重要,而且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孙月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