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太平軍造反儘管要說要建立人間天堂,給老兄弟們富貴,但對人世間的凡人也十分下本錢拉攏。太平軍給錢痛快,還十分講信用,不光百姓和洋人(太平軍買軍火一向大方)信賴他們,就連清軍也爭先恐後地和他們做生意。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太平軍拉攏各地民眾提供情報支持、帶路十分捨得下本,拉攏形勢也很接地氣。晚清民眾造反的心態都和阿Q差不對,阿Q 造反不光要“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還要:“趙司晨的妹子真醜。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太平軍招募內應就是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什麼“給我棉被一條,京錢一吊”,“賊人頭目李姓給了我京錢四吊”,“應許給我頂戴”,“回去給我頭目”都一一答應,要官給官要錢給錢,就連要女人的要求也都一一答應。由於太平軍信用好,太平軍北伐接近北京時,河北地區大量糧商、布商、手工藝人、農民、學徒、長工、僧侶、乞丐紛紛加入其中,要給太平軍帶路,太平軍成了廣大民眾逆襲的希望。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太平軍所到之處還鼓勵貿易,甚至鼓勵對外出口,鼓勵商人出口的生絲等物資和西方商人交換軍火。根據怡和洋行的記錄,在太平軍剛剛佔據南京時,控制區內生絲出口是25571包,但到了1860年太平軍控制區的生絲出口達到了88754包。太平軍滅亡後,曾國藩的門徒控制了江南所有產絲地區後,中國的生絲出口反而下降為41128包。太平軍的官員還喜歡和民間商人一起開辦絲綢店鋪等生意,在江南絲綢產地有大量掛著“天”字招牌的太平天國國營買賣。很多大商人也喜歡投資太平軍,絲綢大商人沈枝珊就向太平軍捐贈了大量財富,得到了“榮殿吏部尚書”的頭銜,他也藉著和太平軍的良好關係將生意擴展到多個方面,成了一方鉅富。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太平軍所到之處除了打敵對的土豪外,還會拆毀了廟宇,毀掉佛像,手中的硬通貨極多。早在清軍兩廣軍隊圍追堵截太平軍時,善於做生意的潮勇就經常賣食鹽給太平軍,引發了友軍的眼紅。潮州士兵做這種買賣也像潮州商人一樣猛,誰攔著他們、搶他們的生意就砍誰。太平軍拿下南京後,手中的錢很多,但糧食很少,楊秀清甚至不得不讓數萬城中百姓到郊外自謀生路。這也給了南京周邊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清軍士兵發財的機會。這些士兵們有閒工夫種花、遛鳥、喝茶、吸鴉片,也自然有功夫把朝廷給的物資賣給太平軍,在南京城下甚至有了雙方都默認的買賣街,清軍士兵賣玉器、修鐘錶、搭竹棚忙得不亦樂乎。


能和清朝正規軍稱兄道弟,卻被沒編制的湘軍滅了,太平軍:我冤啊


而太平軍也對這群與自己“和平相處”的敵人沒有太高的戰意,甚至出現了下面的笑話,“某弁在楚,方赴營,途遇數兵望賊壘徒手逍遙,問:“何往?”則頤指曰:“那邊吃飯去!”弁怪之。及營,以語翼長,翼長曰:“隨他吃去,這邊正缺餉。”但就在清朝有編制的正規軍和太平軍友好相處時,湘軍這群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