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五臺山五爺廟又名萬佛閣,位於塔院寺東南一隅,過去是塔院寺屬廟。五爺廟本是五臺山眾多古剎中很小的一座寺廟,卻因供奉著有求必應的龍五爺而遠近聞名,成了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廟。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五爺廟

五爺廟有三座大殿:五龍王殿、文殊殿、萬佛閣,與其他傳統的佛教寺廟不同的是,這裡還別具特色的建了一座古戲臺。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五龍王殿

邁步進入五爺廟,正對面看到的一座大殿,就是五龍王殿,創建於清代, 1917年重建時,在殿外又建抱廈過庭,雕刻富麗堂皇,圖案細緻精湛。過庭兩側置半副鑾駕各15件:龍頭杖、三尖兩刃刀、飛龍兩刃刀、青龍偃月刀、飛龍刀、朝天鐙、蛇盤長矛、竹節金笨籬偃雲棒、提鏤槍、荷包大槍、萬字槍、蓮座荷鳳錘、平字禪杖、蓮座禪杖。鑾駕是古代禮儀制度中對各種儀仗器物的最高稱呼。過去皇帝和重臣外出巡視往往使用數十件,由眾儀衛名執一件,排列在前後左右,造成一種威嚴而隆重的氣氛。五龍王殿內供金臉龍王老五,俗稱五爺。他背後的塑像,從左到右依次為:大爺、二爺、龍母、三爺、四爺、雨師。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萬佛閣

位於五龍王殿東邊的大殿叫萬佛閣,建造時間較早,系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創建,三間兩重三簷四出廊歇山頂,上下兩層共供萬尊三寸高泥塑貼金的小佛像,幹姿百態,無一雷同,因名萬佛閣。上層殿臺正中供地藏菩薩,左右兩側的立像是閔公父子。地藏菩薩的左右兩側,各排列五尊塑像是"十殿閻王",構成"十殿閻王朝地藏"的佈局。殿內梁間懸掛明代大銅鐘一口,重7000斤。下層供毗盧遮那佛,塑像身高約三米多,塑工傳神,色彩鮮豔。此殿設計新穎,站在下層卻看不見上層,可謂別具一格。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五爺廟戲臺

五龍王殿的正對面,是五爺廟的古戲臺,戲臺面寬三間,長17.2米,進深11.5米,單簷歇山頂。傳說佛家本來是不看戲的(佛、菩薩不貪戀歡樂),但是五爺愛熱鬧,人們為了討五爺喜歡,就在五爺殿對面修了這座戲臺,專門為五爺演戲。最早以前,每年的六月五臺山會舉行隆重的騾馬大會,大會期間,五臺山三個地方唱戲,但必須將名角、好戲安排在萬佛閣。其他兩個地方不唱可以,萬佛閣不唱可不行。每次廟會為期一月,就唱一個月的戲。不過隨著騾馬大會的取消,現在也看不到這樣的盛況了。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文殊殿

五爺廟的後院是新建的五間文殊殿,將原萬佛殿底層的"三大士"供於殿中,主尊文殊騎獅,左為普賢駕象,右為觀音坐朝天吼,三尊像均為明代脫紗塑造,高有3米,手法細膩,著彩鮮豔。其中尊文殊右手搭於獅頭,橫坐於獅背,神態自然安詳,展示了這位智慧、威猛具足菩薩博大的內在情懷。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五爺廟的香火

據民間傳說,五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原來的黑臉五爺被虔誠的信眾貼上了金臉。而眾多的民間傳說,也無形中把五爺放在了極具神威的一個位置。在龍王殿抱廈兩壁上掛滿了各式各樣感謝五爺的牌匾,什麼"有求必應"啦,什麼"報神恩"啦等等,越發顯得五爺更加靈驗了。如今的五爺廟,遊人信眾摩肩接踵,紛紛來此合掌祈禱許願,以求萬事有成,寄寓美好理想,成為人們心靈的一處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