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lezhyl


虽然二者同样是冲锋,可是却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万岁冲锋又叫“板载冲锋”,讲究步炮结合。苏军的“乌拉冲锋”则讲究步坦结合。

这万岁冲锋,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很正常,在听到“万岁冲锋”时,日军向敌军高速冲锋,全程不开枪。肯定有人会说不开枪冲过去,那不是送死的行为吗?

日军可不傻,这个时候后方及两侧的轻重机器就开始疯狂倾泻火力,在加上迫击炮和掷弹筒,压的对面头都抬不起来。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日军冲锋起来倒也损失不大,尤其是和我们这种人员、装备都参差不齐的国家打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他们一直冲锋到离敌军三四十米的时候开始往敌军战壕投掷手榴弹,将对手炸死、炸伤。至于剩下的就开始短兵交锋,但是拼刺刀反面恰恰又是日军最希望看到的,毕竟武士道也不是白练的,在拼刺刀方面日军还从来没有怕过谁。

日军万岁冲锋固然可怕,但是作用也仅限于中国战场,换作美国等军事强国那子弹跟不要钱似的疯狂输出,日军过去也就是被割麦子的份。

一旦遇到逆风局,这种时候就该万岁冲锋的第二种形态现身了——玉碎冲锋,在中途岛战役的末期,有的日军为了避免投降,在明知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悍然无畏的发起自杀式冲锋,不仅仅是武士道精神在此作祟,也是对天皇效忠的一种表现。在他们看来,有尊严的战死沙场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而这在美国人的眼中简直是一种愚蠢的表现,为什么视自己生命如草芥?视死如归的往自己枪口上撞?

而苏军的“乌拉冲锋”和日军万岁差不多,只不过冲锋时候喊的口号由“板载”变成了“乌拉”。因此得名为乌拉冲锋,乌拉这个词其实没什么特别大意思,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杀呀”(符合大众认知)。一个人喊肯定时没什么意思,但是冲锋的时候一群人一起喊“乌拉”还是挺有气势的,整聋发聩,直接从气势上压倒对面。

乌拉冲锋讲究步坦协同,比起日军的万岁冲锋多了一个机械部队的掩护。士兵在兵源充足的情况下,会形成波浪状,一浪一浪的拍向前方,士兵会控制间隔,大概有三到六米的距离,至少会形成九道这样得波浪,前后大概会有十米左右的间隔。队伍整体宽度有好几千米,厚度也有近千米。


士兵在形成潮水般攻击的同时,后方的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都会全速射击掩护。不仅如此,还有开路先锋——装甲部队为他们持续“保驾护航”。

敌军遭遇这种一眼望不到尽头黑压压的人群往往会丧失一部分机枪的交叉火力射击能力,阵线左右不能兼顾,再加上敌人源源不断的填充,带来一种似乎无穷无尽的冲击力。如果是老兵面对这种冲锋,心智坚定的还能继续奋勇杀敌,稍微差一点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怀疑,到底还要不要坚持这种看似已经守不住的防线。如果换作新兵,不临阵脱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乌拉冲锋”是建立在人员充足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兵源数量不小的苏联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再加上本就参差不齐的人员质量,让的他们更是不把人命当回事。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这种状况就改观了佷多。在冷战期间,这种冲锋已经变成装甲部队开路,机械化步兵跟进的方式,“人海冲锋”已经一去不返。

苏联人不像日军一样崇尚天皇,也没有不惧死亡的武士道精神。那么在明知死亡的情况下他们为何还会如此英勇冲锋?这就与苏联的“270”命令有关了。苏联成立了专门的督战小组——苏联政委,不往前冲锋往后撤退,就得等待自己人的重机枪收割。



命令一出对面的德军坐不住了,于是德军下令俘虏苏联政委立即枪决。在双方的压力下,苏联政委爆发了更大的动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带领整个团队前进。在他们的组织下,部队的执行力和爆发力都得以更上一层楼。

两种人海战术虽然看似凶猛,但是自一战爆发一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攀升。这种人海战术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历来现实


乌拉冲锋:

毛子:老铁们!下面我给大家表演一个“乌拉”!

接下来:

“感谢爸爸送的B-4慈父快乐炮!”

“感谢叔叔刷的喀秋莎小姐姐!”

“大哥大嫂过年好!感谢你们的波波莎妹纸!”

“感谢我的伴舞苏维埃快乐机Il-2来表演一段舔地助兴!”

“感谢122大屌群和152大屌群的伴奏!”

“感谢我爱人赞助的T-34苏维埃快乐车!老婆我永远爱你!直播完这一场回家陪你造孩子!mu~~a!”

“来!music,《红军最强大》!走起!老铁们!跟我一起嗨!跟着我的节奏一起喊!ypa!сука блять!ypa!”

板载冲锋:

本子:米纳桑,今天的我们表演的节目是“板载”跌丝袜!看我用有大和魂加成的三八式步兵铳干翻鬼畜米英和露西亚。欧尼酱你有洞!天闹嗨卡,板载!呆泥波恩胎国哭,板载!托兹盖奇!

接下来……

“主播,你这主播没有BGM啊!看得没气氛!”

“就是就是,主播你自己给我们唱一段吧!就唱那首《欢乐送》,哦不,《雪之进军》”

(PS:美军&苏军:怎么回事,小老弟?老实交代,你为什么要板载?

本子:想新战术是不可能想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想新战术的;投降又没脸投,只有靠板载才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靖国神厕里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哒!)





卢比扬卡的小布尔乔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不是一回事,有本质区别。

苏军的乌拉冲锋,其实和普通的冲锋没有区别。

乌拉冲锋目的是求胜,会有强大的炮火支持,冲锋的官兵该隐蔽就隐蔽,该迂回就迂回,总之避免自己伤亡还要消灭地方。

但日军万岁冲锋恰恰相反。

基本上,万岁冲锋都是日军被逼急了,眼前就要完蛋,败中取胜的半自杀行为。

很多时候是日军已经战败,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故意进行万岁冲锋求死的,避免被美军俘虏。

万岁冲锋的历史悠久,最早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一些大名明知道必败无疑,却不愿意被俘(一般被俘也会被全家杀光),就带着骨干的家臣进行自杀性冲锋,目的是求死。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猪突战术”,也被称为“肉弹战术”。也就是不管敌人火力,以必死的决心冲锋决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乃木希典支持这个战术,其他大部分日军将领都是反对的。

他们认为这种战术就是送死,却不可能有什么战果。

支持这个战术的乃木希典,被日本民众愤怒的称为“杀人魔乃木”!

所以日军其实并不常用万岁冲锋,直到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逼急了。

再多说几句,乌拉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俄语,俄语没有这么个词。

对于乌拉的源头有几种说法,萨沙个人认为这是来自于曾经杀得俄国人落花流水的突厥人。

这些突厥人很多来到乌克兰草原和俄国其他地区,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战斗民族哥萨克。

在突厥语(准确说是哈萨克语)中,乌拉就是“杀啊”的意思!

俄罗斯人曾经被哥萨克骚扰,血流成河。每次随着乌拉的怒吼后,就是矫健的哥萨克骑兵冲锋过来。

俄罗斯人很欣赏哥萨克的勇气,将乌拉这个词学过来,最终成为冲锋时的强烈语气词。


至于万岁冲锋,一般冲锋的日本兵在冲击之前,首先会大喊“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在军官带领下,高喊“万岁”冲锋过来。

其实,日军万岁冲锋对于美军心理的冲击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美军会突然听到尖厉的“天皇陛下万岁”,随后日军就黑压压的排成散兵线冲锋过来。需要说明的是,军官一般都会挥舞军刀冲在最前面。

这种打法基本是送死,因为美军的火力强大,步兵班装备大量半自动步枪,还有轻机枪和冲锋枪。

但美军文化不认可日军这种蛮干的胡来。美军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明知道已经战败就应该投降。

更夸张的是,一些非战斗兵的日本人进行万岁冲锋,根本没有武器,每人带着2个手榴弹。在靠近美军阵地是,他们就拉响手榴弹,然后跳进去,等于是自杀了。

万岁冲锋就军事上来说,毫无意义,还不如死守阵地到全军覆没,毕竟还能多消灭几个敌人。

这样胡乱寻死,只有智障才会这么做。


萨沙


当然是老毛子的乌拉冲锋厉害啦~

乌拉冲锋是老毛子二战对德棍粗暴平推的战术,在喀秋莎小姐姐的裙底下,122毫米慈父小锤和203毫米的慈父大锤中,在伊尔2狂舔下,一波带走德棍

一帮毛子在他们政委的带领下抄着伏特加(波波沙)冲锋枪和DP28大转轮,

从战壕里面跳出来,喊着震天动地的“YPA”朝着德军冲去,将德国人打得屁滚尿流。

(苏联人还在奇怪德国客人不是喜欢抽烟吗?我们给他送烟为什么他们就跑了)热情好客的苏联人哪会善罢甘休?于是1945年把各种苏联烟送到柏林去了

而本子的万岁冲锋或是“板载冲锋”就不一样了,纯粹是送死

“万岁冲锋”一般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守岛陆军面对火力强大的美军讨不到便宜而又没有后援陷入绝境时,

特别到了弹尽粮绝,本子死伤严重时这时候指挥官眼看胜利无望,就满脑子“玉碎”。于是还能动的鬼子就上了刺刀举起军旗往美军面前发起冲锋。

本子们边冲边高喊“提诺黑卡,板载!”(天皇陛下万碎)让后跑到美军面送死

然而早就加入火力强大到早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午餐的美军哪会把这些本子看在眼里,这完全就是M1加拉德叮叮机和喷火器的最佳人肉移动靶啊。本子结局毫无疑问,全体扑街


疯狗的轻武


其实,不论是东洋人的板载冲锋,还是毛子的乌拉冲锋,都被网络上的某些推文夸大其词了,离真实的战争情形相去甚远,所以哪些夸张的说法,仅当是饭后茶余的谈资罢了,是不能太当真的。

战争题材电影《兵临城下》中,没有配给枪械的士兵们,刚从伏尔加河上的船中下来,就立即被政委举着手枪推入战场,“乌拉!乌拉!”的一通鼓动,就向德国防卫森严铁桶般的阵地冲锋。

打仗哪有那么简单的,不动脑子似猪猡一般去送死;西方人拍摄的苏联卫国战争电影,在这方面明显过分演绎了以及“妖魔化”了苏军的乌拉冲锋。

事实上,“乌拉”冲锋,属于波次冲锋战法;在己方猛烈炮火掩护下,冲锋人员分为一道道散兵线,一浪接一浪的拍向前。

在兵力充沛的前提下,往往会排出五六道、甚至八九道散兵线,每个士兵间隔3-5米,前后间距8-10米上下;队伍整体宽度有好几公里,厚度也有将近千米。

防御方,遭遇这种带有宽度和厚度的“乌拉”人浪冲击,每每会丧失一部分机枪的交叉火力射击能力,阵线左右不能兼顾。

即使前面几波冲锋的人被射杀,紧跟而上后的“乌拉”人浪,也会即刻补充上来,带来一种似乎连绵不断的强烈冲击力。

“乌拉”冲锋,以一种浩大的声势,打击敌人的心理防线,起到明显的心理震慑作用;在短时期内,集合大量兵力,采取重点进攻,以密不透风阵势的冲击,打破敌方布设的阵线。

日军的板载冲锋,也已经被严重妖魔化了,成了日军无脑的送死冲锋;其实,二战时的日军,打仗非常精明,确实不好对付;尽管步兵枪械落后于美军,但在残酷的太平洋夺岛战役中,美军照样被日军打得心惊胆战,脑子出问题进精神病院的不知其数。

关于日军的万岁冲锋,主要的是在九二式步兵炮对进攻阵地狂轰滥炸以后,侧翼九二式重机枪掩护下,歪把子轻机枪或九六式轻机枪或九九式轻机枪主攻,端着上军刺的三八大盖或九九式步枪的日军步兵冲锋,是一种典型的步兵中队级以上人员的集群攻击战术,类似于苏军的“乌拉”冲锋,但似乎人员之间的距离要比苏军紧凑。

另外日军的一种冲锋,就是弹尽粮绝突围无望之后的自杀冲锋,也就是网络上被极力渲染的自杀式攻击,比日军的步兵战术冲锋更加玩命,讲究的就是“为天皇玉碎”。

二战时期,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官兵普遍认为战败被俘是军人的耻辱,所以有的宁愿自杀,也不愿成为对手的俘虏。

此等冲锋,身材矮小的日军士兵,端着上军刺的长长步枪,口喊“万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击到距离对手三四十米左右,猛地投掷出手榴弹。

但面对火力远逊于日军的美军,冲锋的日军往往被猛烈的火力似韭菜般收割;因此,板载冲锋令日军损失惨重,但日军前赴后继地送死精神,也令少数美国大兵吓尿了裤子,手中尽管有枪械,就是不搂火,直到被日军的军刺刺进胸膛。

综上,苏军的乌拉冲锋,是波次进攻,“乌拉!”提振士兵勇气,有鼓励人的精神作用,乌拉冲锋,是有目的主动进攻,并非无脑冲锋。

而日军的万岁冲锋,是弹尽粮绝、突围无望时,因不愿投降,是绝望的送死冲锋,但这种情形,在战场上其实并不多见。

美军有记载的日军自杀冲锋,是塞班岛战役,1944年7月7日清晨,美军第27步兵师第105步兵团的阵地上突然出现了大量日军。

在冲锋的日本士兵当中,有些由于没有步枪,挥舞着刺刀就往美军的枪口下撞,甚至有的伤兵拄着拐杖,吼叫着冲向美军阵地,许多冲锋的日军士兵顿时就成了美军机枪的枪下之鬼。

但由于日军有人数的优势,美军第105步兵团第1营被冲锋的日军击退,随即,美军配备喷火坦克的增援部队赶来,最终,围歼了这部分冲锋的日军,战斗中美军总共击毙了三千多名日本官兵。

本次万岁冲锋的始作俑者,守岛的日军第43师团师团长斎藤义次中将却选择了切腹自杀;在遗书的最后一行中写到:勇士们,都随我来!但他却并没有带队发起冲锋,而是与南云忠一一起死在了塞班岛的山洞内。


国平军史


万岁冲锋是求死!乌拉冲锋是求活!

万岁冲锋 猪突猛进 ,战斗没有明确攻击目标,干倒对方就行!

乌拉冲锋 政委督战 ,攻击目标明确 战斗战术相对能灵活一点,因为目的是要活着干倒对方。

万岁冲锋 是困兽犹斗!要挺不住的最后一搏,樱花飘落啥啥啥的什么JB玩意,美化的肛门!

乌拉冲锋 是以绝对兵力优势 压倒性的 对敌方碾压。

最厉害的是 中国和北朝鲜的 红旗小喇叭冲锋!


实业兴国


我是以史鉴今朝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其实认真来说这两种冲锋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讲苏军的乌拉冲锋,在苏德战场上苏军自掌握战场主动权后就经常对德军发起乌拉冲锋,苏军的“乌拉”翻译成我们中文的话就相当于“冲啊”、“杀啊”。和二战中各国军队的冲锋没什么区别(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除外)。苏军冲锋时往往会伴有炮火支援,而且苏军在冲锋时会尽量的保全自己以过多的杀伤敌人。苏军冲锋即便不是抱着必胜的心态也是抱着能突出重围的心理,所以说苏军的冲锋没什么特别之处。

到了日军的万岁冲锋那完全就是另一种画风了,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也确实发动过多次的万岁冲锋。日军发动万岁冲锋时往往是在被包围、缺衣少粮、弹药不多且突围无望的时候。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的军队里恐怕唯一的选择也就只有投降了,但是日军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帝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洗脑把投降视为奇耻大辱。所以他们往往被围的时候就只能端刺刀浩浩荡荡的冲向美军阵地任由美军疯狂“屠杀”,要说日军的万岁冲锋的特点那就抱着送死的心态让美军来屠戮,简单点的来说就是故意给美军送人头的。

所以说苏军的冲锋和别的军队的冲锋没什么区别,但日军的冲锋就有点特殊了——故意送人头。






以史鉴今朝


个人觉得相比于日本的万岁冲锋,苏联的乌拉冲锋,意大利的掉头就跑,法国的举起手来,英国的女王保佑,还是美国的fack冲锋更带劲。

首先是日本的板载冲锋,也名为肉弹攻势(乃木西点)但是考虑到日军的装备倒数第二么...也就那样

其次是苏联的乌拉冲锋,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的打发叫做你就是往德国冲就对了,打累了就休整,打散了就重编,效果杠杠的,死亡率杠杠的。



但是美国的fack冲锋就不一样了,别说什么美国是少爷兵承受不起伤亡什么的,实际上衡量一个大国的标准之一就是死亡冲锋能力,明知会死依旧执行任务的军队才有资格成为大国(这也就是意大利法国日常被黑的理由)

英国人么,倒是照样刚,英国拦截v1导弹的操作教做,掀翻他(直接打爆,就跟这发导弹一块凉了,毕竟这个是导弹不是战斗机,击落的话真的会爆炸然后同归于尽的)鬼才的英国暴风飞行员表示,俯冲靠近,v1,然后扇翅膀把他拍下去。

嗯英国的更带劲,但是你还得知道美国的规模大啊


啸鹰评


如果是指求死的话,万岁冲锋更厉害。

万岁冲锋

1. 所谓玉碎

日语中叫作バンザイ(音为板载)突击,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指挥官以全体阵亡(玉碎)为前提,对进行跳岛战术而登陆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各阵地发起的人海攻势。以用步枪刺刀或武士刀肉搏、绑日本军军旗于肩膀,头盔系上象征日本国旗的红圆点白布带,及齐声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后开始冲锋。

图二:电影《登陆之日》中的万岁冲锋


2. 起源:猪突战术

集体冲锋是在亚洲、欧洲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的常见战术。进入火器时代后,这种会造成自身巨大伤亡的战术已经逐步退出历史。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军队进攻俄军固守的旅顺港。俄国军队的防御十分严密,日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此时俄国的增援舰队正在途中,如果等俄军等到了援兵,那战局将会迅速逆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将领乃木希典指挥4万多日军上演了集体大冲锋,这就是所谓的猪突战术。

通过人海战术加上白刃战(铳剑术),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以后,终于占领了旅顺港。但日军的伤亡比俄军多得多,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全部战死。

由于有过这样的胜绩,猪突战术成为了日本军队的必须课之一(拼刺、夜战、大集团冲锋);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仍然抱持着猪突战术*的思想。

(注:这样的思想源于两种极端情况。20世纪初期,日本面对自动化武器装备不足的亚洲国家,猪突战术显得非常有利,导致日本盲目信仰这种打法;等到二战,与自动化武器发展成熟,并且装备比日本更高上一筹的强悍对手(苏联、美国)交战时,也只能以人海去面对密集火力。)

1939年夏天,蒙古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在轻重武器、空中力量、后勤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苏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再次上演了猪突战术。17,000多名日军全体上刺刀,对苏军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但在苏联军队的强大火力面前,日军付出重大伤亡,也未能夺下阵地。随后日军又上演了夜间突袭,由于苏军不擅长夜间作战,日军夺取阵地成功。但是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白天,苏军再次夺回了阵地。


3. 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万岁冲锋发生于1944年塞班岛战役

7月6日至7月7日,在踏盼(英语:Tanapag)战斗中的万岁冲锋,造成大约4,300名日军死亡,而美军第105步兵师第1营、第2营几乎被摧毁,损失了近650人。


乌拉冲锋

乌拉(俄语:Ура!)只是一个语气词,有说法来源于“鞑靼”,即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队的前进口号“Hurree”(音同乌拉);亦有说法是沿袭了日耳曼军队的行军口号“Hurra”(意为快)。

苏联二战时的乌拉冲锋,并非是特指一种冲锋战术,苏联军队通常在冲锋时以“乌拉”作为激励士气的口号,冲锋本身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无特殊性。



【关注历史,关注生活,我是夜未央】


万里长空夜未央


万岁冲锋和乌拉都是人海战术的一种在进攻的时候依靠密集的队形进行进攻。通过密集队形冲锋施加的精神压力击垮对手。万岁冲锋对于火力孱弱,重武器稀少没有装甲力量的中国军队来说有巨大的威力。但是在面对火力强大的对手面前,这种战术的效果可以说非常差详情参考日俄战争中的203高地战役。日军冲锋在俄军火力面前伤亡惨重,共有2.79万人伤亡。俄军伤亡不到3500人。在后来的诺门坎战役中日军面对有装甲力量的苏联军队面前的万岁冲锋伤亡就更大了,几个师团被打残。可以说万岁冲锋对于占据火力优势的敌人面前无异于自杀。美军仅凭半自动的伽蓝德与m1918就将日本人打的不能近身,也有陆战队员一人一挺重机枪就让日本人付出了600人伤亡的代价。所以说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是一种极端不可取的进攻方式,虽然它对于敌人精神是一种压力,但面对具有火力优势的敌人面前敢死队就变成了送死队。对于进攻作战最有话语权的大概就是解放军了,可以说解放军发明的三三制战术是最有效的进攻方式。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印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