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首单曲循环的歌还记得吗,是什么?现在还会听吗?

Q科技生活圈


不知不觉不问 不痛不痒,多少的时光,不确定的某个,夜晚小巷,泪悄悄流淌......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旋律呢?是否还记得这个歌词呢?当年让大家无限单曲循环的歌曲终究是在大家的歌单中沉淀下来不再去听了,也有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这些歌了吧,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让大家单曲循环的歌曲首先是汪苏伦的歌曲有《不分手的恋爱》《小星星》《多一点时间》《苦笑》《他的爱》《埋葬冬天》《专属味道》《因为了解》《你让我懂》《为你唱首歌》《慢慢懂》《如果你还是不明白 》《唯你懂我心》《等不到你》《我想了太多》《习惯》《简单》《你的要求》《英雄》《双手》《三国杀》《累不累》《放不下》《幸福是被你需要》《我也不知道》《生日快乐》《城》《年华》《间谍》

《好安静》《塔罗骑士牌》《欠你的太多》《辉恋》《某人》《左手右手》《珍贵》《掩耳》《剪接师》《李清照》《只是我也不知道 》《巴赫旧约》《江湖有事》《般配》《后会无期》《每天有你》《可不可以》《初恋日记》《儿时梦》《我的每首歌都是写给你》《hold》《when I dream》《相信梦想》《诗人》《半情歌》《分身情人》《你要的不是我》《爱很简单》《我不配》《给我一首歌的时间》不知道这些歌曲可还在大家的歌单中?又是否勾起你们的回忆呢?


思焕


很高兴能够回答:

1.生活中想判断一首歌是不是够分量,方法非常简单的,单曲循环就能见分晓,烂歌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现出原形。听着听着烦了的,基本可以确定不是佳作。好而不腻,越听越有味儿,甚至大有不听不爽之感,这样的作品一般错不了。假如一首歌曾经单曲循环过,而多年后它还能让你有重温旧梦的冲动,那么必然是超级精品无疑了。

2.至今仍然清晰记得我单曲循环的第一首歌,当时是先听的恋曲1990,后听了「光阴的故事」,而让我单曲循环的却是后者。

本来随身听是用来学英语的,结果英语磁带没听几盘,净偷着听流行歌曲了。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在十几岁的年纪被这样多愁善感的歌击中,我的青春才刚刚上路,有毛的往事回忆呢?幼稚。再就是好奇,为什么破锣一样的嗓子也可以唱歌?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难道作者写歌词时他眼前恰好摆着这几样东西?太好听了,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让人上瘾。顺便说一句,那时候,周围人听的最多的是周华健的花心。

之后的好几年,再也没有一首歌能激起我单曲循环的欲望,还以为耳边的曲目就是一切了,音乐也不过如此。直到一首歌的出现,「真的爱你」。

3.能在18岁成年时听到黄家驹的歌是一种遗憾,因为我听到真的爱你时,家驹已走5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谁,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就连歌词也完全不懂。能在18岁成年时接触到Beyond的音乐是一种幸运,因为从此对音符和旋律有了更多思考,耳朵也被惯得贪婪无比。

4.人呐,很多事儿都是注定的。

起先是惊奇,这是什么音乐?它显然与之前听过的歌有着本质区别,节奏更加强劲,共鸣更加强烈,力量更加磅礴,情感也更加浓厚。再是佩服,这是谁写出的作品?旋律和调调带着黏人的魔力,开头那尖锐的声音是啥?是吹奏的还是弹拨的?尽管笑话我吧,18岁时,我并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乐器叫吉他,更不知道乐队是咋回事。最后是入迷,我还要听这个人的歌,我还要继续探索,我还要了解更多。

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热心地给我做了科普,哦,原来他叫黄家驹,而且已经不在了,原来歌曲是四个人搞出来的,闹了半天一支乐队里有好几个人。什么?摇滚乐?你能说普通话么?看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塞给我一盘磁带,Beyond的盗版磁带,上面是不同时期的金曲拼盘。

同桌开始狂追前座的女同学,如今跟这位同桌完全失去了联系,可那位女同学现在就住我隔壁小区。追女孩子,这才是18岁男生该有的样子,而我却有别的玩法,拼命听歌。

当大地、长城、海阔天空把我牢牢逮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比同桌幸福多了。这幸福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这幸福从书桌里流到耳机里,然后再逆流而上沿着耳机线灌进耳朵里,线就藏在袄袖里。由于耳机有点漏音,经常有周围的同学发出预警,每次被这样打断都觉得很气愤。

4.第二首单曲循环的Beyond歌曲是「走不开的快乐」。

这也是家驹声线把我耳朵炸醒的第一首歌,人的嗓子居然可以唱出轰鸣感?一开头就令人过电,然后激动到结尾。浑然天成的人声恐怕就是这样吧。歌词简单干脆,快乐在暴风内寻,霸气。

粤语蛮有意思的,最初会对个别词汇不解其意,后来发现就算不明白也不影响大致意思。一旦接受了一种语言的美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学想说,哪怕不为了交流,能听懂歌词也行啊。

整夜循环「再见理想」是相当虐心的,一直都觉得这首歌是蓝黑色的,蓝色是忧郁,黑色是绝望,那绝望溢出耳机之外淌到脸上。每次都耐心等着哽咽的电吉他,颤抖却有力的贝斯,家驹的高音,当然,重复合唱的“一起高呼Rock 'n' Roll”到来时,轻轻打着拍子哼唱是必须的,尽管当时根本不知道Rock 'n' Roll是什么物件。

家驹说写出再见理想后激动到好几晚难以入睡,如果他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人循环着它同样无法入眠,他会作何感想呢?

滚烫的音乐融化了时间这块坚冰,当代的旋律洞穿了后世的人心。能创作出这样的歌,神奇。

什么是用心去唱歌?就是这个样子。

连接我和重型音乐的桥梁是「狂人山庄」。

第一次听狂人山庄只有四个字的评语,惊世骇俗!然后就陷入了单曲循环的魔咒。说明一下,长时间循环这首毛骨悚然的歌,耳朵会产生回音一样的鸣响,估计是因为分贝太大,也有可能是乐器音色太过尖锐导致的。别怕,跟过瘾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这不是人们能轻易接受的类型,曲风太硬内涵过深,连思考都嫌累的人是听不了它的。假如你能抱着赌气的心态将它单曲循环,那么将会收获到前所未有的成长。相信我。

狂人山庄让我意识到,音乐可能也跟人一样,有含蓄和暴烈两面,也许还有更多面,反正柔情蜜意和愁眉紧锁肯定不是音乐的全部,然后,然后我顺利解锁了与摇滚乐有关的一大串东西,那感觉就像蹲在葡萄架底下,伸手摘下藤蔓上的各色葡萄一一品尝,国摇、民谣、欧美经典摇滚、英伦、迷幻、金属乐等等等。

听得多了,听得远了,才知道Beyond是多么伟大,黄家驹是多么难得。他们不仅能写出大量值得单曲循环的作品,还悄无声息地帮你推荐了来自全世界的无数好歌。能够深度鉴赏某种艺术,就像在精神世界里开了一扇天窗,有束强光破窗而入。

时间在走,年纪在长,有些习惯早就丢了,有些习惯却难以改掉,也可以说病入膏肓。每到清晨,就想听早班火车。看见落叶,就想听为了你为了我。被钢筋混凝土环绕,就想听Building。机场车站里,就想听无声的告别。忆及往事,就想听昔日舞曲。愁锁心头,就想听午夜怨曲……

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你是何种心境,Beyond都为你准备了可供循环的曲子,而且从不让人失望。

Beyond的歌为什么能具有让人单曲循环的魔力?来听听下面两位歌迷的随机采访。

❶ “Beyond的歌经常拿来单曲循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唱到我心坎里了,产生了强烈共鸣。不过在自己内心强大之前,很容易被某些歌带着跑,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流泪,消沉。但现在明白了,消沉是没有真正了解家驹。他是那么刚强的一个人,我却如此脆弱,这简直不像话。想问下别人是否也有与我一样的心路历程?”

❷ “我单曲循环一首歌,大多是在某些特定的心情下,比如夜晚的路上会反复听Southern all star,开车时,超级爱听灰色轨迹,一个人在家里忙东忙西时,背景音乐是遥望……总之,在某些特定场合或某种情绪中,总能找到最契合我的音乐。”

只有好而不腻的歌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律动,用好而不腻来形容音乐似乎不够形象,那举个例子吧。

当你第一次走进一座陌生的房子,哇!拱门。天!罗马柱。呀!巨型水晶灯。太漂亮了,太洋气了,太有范儿了。当你第十次走进这座房子,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好像颜色搭配不够合理,好像整体风格过于浮夸了,好像各个元素的结合不太顺畅,嗯,完全没有第一次的震撼了。

真正的好而不腻是,即使你第十次进入同一座房子,感知到的震撼却比第一次更加强烈,甚至还能发现很多第一次没能发现的亮点。

听歌,也是如此。

据说,单曲循环是一种病,我可没开玩笑。在心理学专家看来,这种表现可以归到强迫症的范畴,之所以一个劲儿地单曲循环,可能是怀旧,可能是想起了过去刻骨铭心的场景,也可能是为了压制自己乱撞的情绪。已经烂熟于心的歌,却一遍接一遍地听下去,恍惚间,既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也不知道歌里在唱什么了。无我,也无歌。

不过,成蹊仔细回忆了自己所有的单曲循环症状,真的和心理学家说的不太一样。我单曲循环的原因很简单,沉浸在音乐里无法自拔,在一次次循环中感受与律动相遇的快乐,虽然我早就知道那些临界点到来的具体时间,但依然觉得惊喜和兴奋。

如果这是一种病,那么,我拒绝接受治疗。







大叔zack


记得, 是 陈瑞 的《藕断丝连》 每天都单曲循环

感情或友情,从来不是一个人苦苦的去维系,而是两个人共同的来珍惜。事与事之间,可以求回报;人与人之间,怎能求回报。一些事,笑笑就好,别太认真;一些人,看看就行,无需在意。喜欢表演的,给点掌声,戳穿没有任何意义;自以为是的,选择无视,争论实在没有必要。你是谁,并不重要;谁是谁,也不重要。生命宝贵,别太浪费,不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也不要指望许多人看得惯你,不懂你的无需解释,真懂你的不必解释,问心无愧就好,无愧于心就行,人活着,就图个随缘自在。



阿敏户外


曾经经常单曲循环的歌有两蔡国权的《不装饰你的梦》,《顺流逆流》。从当年正玩得嗨皮的时候,给你来个蓝屏或死机到现在稳妥无敌的win10,都会不经意间就把这两首歌循环着听,有种百听不厌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与自己走过的路,穿过的茫茫人山人海,而且歌词越听越有味道,每次听的感觉都不一样。


翠花上蕃薯粥


单歌循环不少,比如张学友的《法国餐厅》《沉默的眼睛》苏慧伦的《台北玫瑰》童安格的《陪你到天亮》等!但是,精选组合更佳!

我自已就以十四首歌约一小时为一组精选了五十个组合,根据心情适合欣赏。听歌最忌繁杂,一首粤语一首国语或抒情、伤感、民歌、劲歌、英文等,即使每首歌都一流听着也烦!比如《梦回唐朝》《千千阙歌》《李香兰》《甜蜜蜜》《家太远了》《乡恋》……保你听着听着会心情不好的!


用户咋日


大家不论年长或是年幼,都会在闲暇时间偶尔听听音乐,来放松一下心情。也许大家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但是今天发给大家介绍的歌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听过他的歌,他就是黄家驹,Beyond乐队的主唱。

现在很多地方还有Beyond的歌友会,经常聚在一起唱着上世纪黄家驹创作的经典歌曲。而《真的爱你》这首歌,基本上是大家必唱的曲目之一,那么黄家驹为什么创作这首献给母亲的歌呢?

​Beyond乐队成立于1983年,成立之初条件艰苦,没有经费开演唱会,也没有赞助商支持他们,因为当时他们还默默无闻。举办第一场演唱会的时候,门票也卖不出去,于是他们四人到街上去卖门票,最终一炮打响。

而黄妈妈虽然不懂音乐,但看到黄家驹、黄家强兄弟对音乐这么执着,在得知乐队经费紧张后,还把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支持他们开演唱会,并且告诉他,认准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好。

黄家驹在成名以后,在一个母亲节的前夕,专门创作了这首《真的爱你》献给自己的母亲,来感谢妈妈的支持。

天下的母亲其实都是一样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论孩子成功与否,母爱永伴左右。为天下所有的母亲赞一个!


雾都政哥


因为听的多,所以单曲循环过的歌太多太多,挑几首今年(2020年)不下50遍的吧:

  • 1,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的《birthday resistance》和《the octuple personality and eleven crows》两首,实际上这整张专辑我都在循环,只是比较喜欢这两首。

在我的公众号:一页音乐,里面有这个回答下所有提到的歌曲。

专辑封面:

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是来自日本的前田胜彦(Katsuhiko Maeda)的个人乐队,之所以会推荐这张专辑,是因为这一阵子突然想起了这张专辑,一直在听,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好像有些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气氛很奇怪,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放疫情的新闻,手机里每天都会收到几条疫情防控的短信,如果你一个人出门,走在大街上,天气很好,有点凉,但阳光很暖,街上很安静,人很少,偶尔会有几个路人,也都戴着口罩,耳机里播放着这张专辑,你会发现一切都看上去不那么真实,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个梦里。

这张《Hurtbreak Wonderland》从专辑名到音乐内容到专辑封面,都在描述一个类似的梦境,一个破碎的梦境,前田胜彦自幼受到父亲所收集的古典音乐的影响,所以古典音乐在他的音乐中尤其重要,在优美的钢琴和弦乐的基础上,再运用电子音效营造出破碎感和出离感,正是这张专辑的动人之处,无论是厄运还是美梦,动情还是悲情,都在碎裂的声音里被打破,像是世界末日走在一个支离的美梦中。


  • 2,朴树的歌曲《New Boy》《在希望的田野上》《火车开往冬天》《猎户星座》

这个主要是因为朴树20年前发行的专辑《我去2000年》,今年是2020年,难免会让人怀念起这张专辑(顺带着把猎户星座也听了),只可惜这个2020不太平静:


  • 3,*shels《Leaving The Plains》

紫色野牛群在草海中奔走,天空布满繁星,草原如海般辽阔,紫色野牛追逐着心中的草原,它所代表的内敛平和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些在专辑中都可以听到,整张专辑充斥着这种宁静却又如虹的宿命感和归属感。


  • 4,The Bilinda Butchers《Boyfriend》

喜欢听这首,不为别的,就因为前奏很好听,前奏的童声很可爱很暖。


  • 5,Kan Gao《To the Moon》

这首曲子是一个游戏的配乐,游戏名字叫《去月球》,因为前段时间对游戏配乐很感兴趣,听了很多游戏的配乐,这个游戏设计的剧情真的很感动人,这首曲子也很好听,当然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游戏剧情,会更喜欢这首曲子,公众号中有文章。


  • 6,Ennio Morricone《The Crisis 》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首曲字到底是Ennio Morricone的作品还是Jelly Roll Morton的作品,只知道它是电影《1900》的配乐。这首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钢琴曲,因为不和谐的二度音的出现,营造出的平静中的出离感,颇有波澜不惊却怦然心动的感觉。在我心目中可以封神了。


基本就这么多了,其实还有,本来就爱听歌,最近因为疫情又在家闲着没事,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歌。不知道我听的歌合不合你的口味,如果喜欢我还可以再贴几首,还可以去关注我的公众号。


唱片封面艺术


《老人与海》,我记得那时候是08年上初一那会,MP3正火的时候,同寝室有个家里比较有钱的买了个MP3,一到晚上就听歌嗨。

说真的,那时候是真特么的羡慕。话也说回来,小时候真的容易跟风,晚上下了自习课就该熄灯睡觉不说话的,那时候啊,男寝同胞是真不老实,听歌听到通宵,因为那会大家真是稀罕那玩意。

那个时候,这首歌一直都比较火,至少我同学他们都喜欢,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来,晚上给我听。那时候因为新奇,喜欢跟风,其实很多歌听听都还是非常好听的,求佛啊等等,不过我对这首老人与海情有独钟,也是最爱单曲循环的。

之前有个女同学跟我说她也喜欢这首歌,我真是心里美滋滋,觉得找到了共同点,找到了知音,现在想想,那时候单纯的跟水一样。

现在也是偶尔听起,比较那是过去美好的回忆,即使那些女同学、兄弟,少有联系,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过得好好的。[呲牙]


徐家有子


还记得那是2010年,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韩剧《我的女孩》,里面所有的音乐我都很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这首《第30次》。

那时候我上夜班,晚上11点半等班车,一直循环这这首歌。陪伴我每晚上无聊而又机械的工作。

那时觉得自己难道就要一辈子从事工厂的工作吗?不想一直这样。因为从小就喜欢音乐,一直学着吉他。要不是自己贪玩不务正业,拿着学费上网被发现了,有可能就上音乐学院了。每次听到这首歌都觉得自己好失败啊。后来又换了工作,还是想走音乐的道路。最后顶着所有的压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目前至少是开心的也有收获。

去年的时候还把这首歌扒下来了。时隔这么长时间在听,还是让我很激动。坚持自己想坚持的,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在老的时候,回忆起来至少我做过我想做的事情。




MrSorry


陈奕迅的《背包》是我经常单曲循环的歌。我觉得“人是不得不为明天活,但昨天才是组成人的全部”。所以思念、怀念好像占据了内心很多,年龄越长越是这样。

记得去年广州几个发小聚会,一哥们感叹到“小时候没钱,但每天哥几个在一起就没感觉过不开心,每天都感觉阳光灿烂。现在有钱了,每天一个人却总感觉孤独。”此话一出,哥5个都沉默了,有俩哥们还流眼泪了(小时候最鄙视哭的男孩)。是啊,“孤独”这个词好像就是成年人的必须吧,只有回忆才让我们感觉不那么孤单。

写这段文字就又打开《背包》单曲循环。当年小时候一起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彼此留下的物件虽然旧了,但我不会扔,应为那是我的过去,属于我们的过去。以后生命中的每个朋友,我都会保留下赠予我的物品,时间久了,物品旧了,可那份情没变,且越来越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