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亲子育儿】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亲子育儿】

儿童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个体差异性四大特点。


连续性和阶段性

出生后第一年体重和身长增长很快,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到了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开始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亲子育儿】

根据这个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波浪式的。婴儿期和青春期长高的速度很明显,而18岁以后,骨骼发育完全,身高基本上定型了的,年增高值几乎为零。

不平衡性

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平衡的: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亲子育儿】

  • 孩子淋巴系统在学龄期发育迅速,12岁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成人水平。比如:扁桃体在2岁以后明显增大,近青春期开始萎缩至成人水平。
  • 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起始阶段,会经常生病,特别是呼吸系统感染,在孩子7个月后至12岁前是人体一生中免疫功能最差、呼吸系统性疾病最多发生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扁桃体发炎,长大了发病率就少了。
  •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 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的发育与体格生长平行。比如:胸廓与肺发育了,胸围相应增加。
  •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这些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从整体看是统一、协调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规律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 以宝宝出生后运动发育状况来看:先会抬头、然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这就是由上到下的发育规律。
  • 当宝宝活动时,从臂到手、从腿到脚都会慢慢伸展开,就其方向来看遵循由近到远的规律。
  • 当宝宝想要抓取物品时,刚开始会是先用全掌抓握,慢慢的他就能学会用手指拾取了,从这方面看,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是由粗到细的。
  • 懵懂的生命先从低级的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拥有
    高级的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新的生命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

个体差异性

儿童生长发育虽然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所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时,不能做机械的评价,必须考虑个体不同影响因素,才能比较正确的做出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