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轉給家長)

心威廉·詹姆士曾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一個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對一個人的人生的影響非常巨大。

千萬要重視習慣對人的影響,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量變產生質變的。


以下這8個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越早培養越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從小培養的好習慣。


那些上小學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上中學了還讓父母整理書包,上大學了還不會自己洗衣服的孩子其實是可悲的。


連這些最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你難道還指望他出到社會能獨立嗎?


一個人如果不能獨立,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那麼他難以存活下去,23歲的楊鎖在父母離世後活活被餓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實踐證明,那些從小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步入社會後的生存適應能力更強。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利於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造力、自我價值感等的提高。


父母不能因為心疼孩子,不讓孩子做自己理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對他反而是害。


8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轉給家長)


今日事,今日畢


做事拖拖拉拉是現在很多孩子身上的通病,有些家長甚至認為這是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做事拖拉是一種精神上的腐蝕劑,是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總是把今年該做完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再推到後臺,那麼這樣下去一定會出現惡性循環,最終一事無成。


所以,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定規矩,要求他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能拖拉,做事情要有具體的計劃,並要求孩子嚴格執行這一計劃。


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面對紛繁複雜的學習任務和生活瑣事時,才可以應付自如。


這對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好處,希望大家儘早培養孩子這一好習慣。


8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轉給家長)


8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轉給家長)


講文明,懂禮貌


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才值得大家尊重,請各位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


常言道:“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講文明,懂禮貌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更是展現自身修養和素質,樹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要告訴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些不起眼的舉動,如隨地吐痰、亂插隊、踩踏草坪等,會讓別人對你心生厭惡。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多使用禮貌用語,往往是消除誤解,緩和矛盾的良方。


謙遜禮讓的文明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水平,讓我們的心靈更純潔,更受人歡迎。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8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轉給家長)


每天堅持閱讀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託·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閱讀史》中寫道: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


我們閱讀以求瞭解或是開竅。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語言、書寫和閱讀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兒童學習相應的技能會比較容易,而錯過這個時期則很難培養。


一個在兒童時期就愛上閱讀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繼續熱愛閱讀,但是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愛上閱讀則非常困難。


孩子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他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千萬不要覺得陪孩子閱讀太早了,如果你不抓緊時間培養他的閱讀習慣,他長大後未必會愛上閱讀。


承擔家務,增強責任感


讓孩子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最有效的方法。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也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般來說,會做家務的孩子性格更加陽光,而且更有自信,遇到困難也有勇氣去克服,不會怕挫折,抗打擊能力也比較強。


所以,請家長們不要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幹一些家務活,這樣能活躍家庭氛圍,也能讓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不恥下問,不懂就學


蘇聯教育專家贊可夫曾說,提問是孩子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髮現孩子並不能夠在課堂上大膽提問。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投機取巧,不懂裝懂,不願意問老師、同學和家長。


這樣做不但不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還對孩子性格發展有很多負面影響。

想要把學習成績提上來,就必須養成“求教於人”的習慣。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一切可能瞭解情況的人。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會謙虛,還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淺嘗輒。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善於探討、研究,甚至是激烈的爭辯。


請家長們要時刻提醒孩子要不恥下問,遇到不懂的就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算不懂也沒什麼好丟臉的。


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孩子才能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目標和幹勁!


善於理財,合理消費


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人的金錢觀是從小時候就逐步養成的。


因此,父母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樹立良好的金錢觀念和理財方式,讓孩子儘早養成善於理財,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正確認識金錢的來歷,讓他明白父母賺錢的不容易。


教育孩子該花的錢才花,不該花的錢,能省則省,不要跟別人攀比,不要亂買東西。


家長應該控制孩子的零花錢,對於金錢上的問題,絕對不要縱容孩子。

要教育孩子制定自己的理財和消費計劃,讓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至少要讓孩子知道他的錢用到哪裡去了。


鼓勵和引導孩子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從長遠來看這有利於孩子及早培養生活獨立的能力。


規律作息,規律生活


作為合格的父母必須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規律作息,規律生活的好習慣。


這樣的良好習慣,不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而且是孩子成才教育的一項基本訓練。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張作息時間表,把一天中所有的時間合理安排。


什麼時間起床,洗漱、吃早餐要多少時間,放學後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幾點睡覺等,都可以讓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


孩子只有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才能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父母應該規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某項任務,做事情要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以上8種好習慣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及早養成,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長大之後才會更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