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中醫藥


蘇軾與中醫藥


才高八斗的蘇軾是大文豪,為啥精通醫藥?而且,很多古代名士為什麼都能懂些醫藥之理?

蘇軾被貶黃州時,黃州附近爆發過瘟疫,死人無數,他的好友、四川名士巢谷曾用祖傳秘方“聖散子”治好過瀕臨死亡的百姓。後來巢谷將此秘方給了蘇軾,再三叮囑他不可示人。

但為了拯救災民,蘇軾心存大義,他請名醫龐安時坐堂問診,將“聖散子”傳授給了龐安時,此方效果極好,哪怕是重症危急病人,“連飲數劑”後,就可以“汗出氣通,飲食稍進,神宇完復”。而且此方所用皆中下品藥,一服藥只收一文錢,千錢即可活千命,史書有記:施藥後“所全活者,至不可數”。

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易學為指導,所謂不懂易不學醫,而《易經》在傳統文化中被尊為五經之首,是一切學問之根。啟蒙教育之後,古代讀書人首先要學習研究的,就是《易經》。醫書屬於經、史、子、集中的子部,在大學之屬。

古人稱醫生為“儒醫”,儒者,讀書人也。所以古代文人常常深諳中醫,讀書人若沒有中醫修養,很難說是真正的儒者。

蘇軾不僅寫有很多談醫論藥的詩文,而且撰有醫書《蘇學土方》,記載了有關醫藥雜著及部分單方驗方及養生的內容,宋代一些名方驗方,就因蘇軾的收集而得以保存至今。後人把《蘇學土方》與北宋科學家沈括的《良方》合編成一本《蘇沈良方》,如今這是很重要的古籍醫書。

蘇軾種植過人參、地黃、枸杞、甘菊、薏苡等藥材,經營過藥圃,善於對藥材進行辨偽。被貶陝西鳳翔任籤書判官時,他發現當地缺醫少藥,就把他在京抄錄的太醫院《簡要濟眾方》五卷書寫出來,張貼於市以供民眾抄錄使用,此舉廣受稱讚;被貶惠州期間,蘇軾經常親自採摘草藥,研製藥膳。

平素蘇軾也常把蒐集的藥物儲備起來,如果有人來求,他就無償送給人家。蘇軾不善飲酒,一杯即醉,卻喜歡釀各種新奇的酒及藥酒,喜歡讓朋友飲酒開心。有人不解:你也沒什麼病卻儲備了這麼多藥、釀這麼多酒給別人喝,這樣辛苦圖啥啊?蘇軾笑答:“如果生病的人得到了救治的藥物,我自己就身心舒暢啊。”


蘇軾與中醫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