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不觉间,已到三春时候,杂花生树,飞鸟穿林。春色怡人谈复浓,南山花放北山红,杨枝吹做千条线,唤侣黄鹂弄晓风。只见那百花深处,杜鹃成群,飞来飞去,争鸣不已,把春光点缀得十分熟透,因此春季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踏青的时候,总喜欢带着一个网兜子,看到飞舞在花丛间的蝴蝶,藏在草丛里的小昆虫,总会追着它们玩,玩的不亦乐乎。然而随着农药、杀虫剂等东西的使用,以及人们的滥捕,现如今去农村野外踏青都能看见到这些小昆虫了。

说到这里,笔者就想到这么一种昆虫,它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这种能吃蚊子的昆虫就是“水虿”,可能很多朋友没听过水虿,实际上这水虿就是蜻蜓的幼虫,在民间也被称作“水乞丐”、“水蝎子”等。

水虿和其成虫蜻蜓不同,它不会飞,在蜕变成成虫前,它一直是生活在水里,最喜欢藏在水田的浮萍下,小溪、池塘的石头缝里,而水边的残枝枯叶则是它们的活动场所。

其实细看的话,水虿和蜻蜓长得还是很像的,只不过水虿没有翅膀,整个身体细长,短圆短圆的,像螳螂一样。

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水虿有个十分奇特的能力,这个能力和变色龙有点像,那就是它身体的颜色由环境来决定,比如喜欢生活在水田里的水虿,由于长期躲在水边的黄泥巴里,其身体颜色就呈土黄色,又比如生活在池塘里的水虿,喜欢躲在荷叶下面,其身体就会呈青色。

水虿和蜻蜓一样,是农业上的一种益虫,水虿主要以水蝇、孑孓(即蚊子幼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蜻蜓则是以蚊子等为食。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发现不管是蜻蜓,还是其幼虫水虿,都是捕蚊能手,一年的时间大概能吃到超过3千只的蚊子。

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一般的昆虫从幼虫成长到成虫,生长期都是固定的,这水虿则不一样,它们的生长时间不定,短的2、3个月就会蜕变成成虫,最常的要8年左右才能长大,蜕变成成虫,在这生长期间,还会经历14次左右的蜕皮,然后爬出水面,变成蜻蜓成虫,可以说从水虿到蜻蜓,十分的不容易。

按理说这么一种捕蚊益虫,人们应该好好保护才对,但现在实际情况则是常年遭到人们的大量捕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水虿在民间被当成了一种高营养的美食,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动辄就要四五十元一斤,故而常年有人去农村野外捕捉。

8年才能长大,一年能吃掉3千只蚊子,人们却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虽然现如今在我国云南、山东、广西一带已经有水虿的人工养殖,但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应该还是能感觉得到,农村野外的水虿和蜻蜓是越来越少了。所以笔者认为,水虿和蜻蜓是一种对农业,对人们有益的昆虫,能不吃就不吃,并且也不要去捕捉野生的水虿,请好好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消失在人类的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