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你覺得白巖鬆的這句話有道理嗎?

竹籬茆舍墨客


我不贊同白巖松的這句話!

因為白巖松對於高等教育的認知和設定過於簡單。如果把這話放到了一百多年前,整個中國還處於科舉制度的時代,那麼我覺得他說的非常對。如果沒有科舉制度,和平時代的寒門子弟在政治上就根本出路。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門閥制度下,平民子弟根本不可能當官。

但是,現在並不是科舉時代下的中國了!首先我們不能把高等教育簡單的設定為高級職業的基礎。而是要分為兩種內容,一是高等級職業的教育和培養,一個是科學的發展基礎!前者不說,大家都很清楚,沒有一些專業化體系的學習,也就無法從事一些高級職位,以換取高收入。這是白巖松的設定。

但是,大學還要為社會科學藝術哲學等等學科所形成的大科學發展提供人才!而這些學科的研究所提供的職位,其現實經濟價值也許並不高!因此這些職位的收入也不會高,甚至還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成本後才會有學術上的成果!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其進化論在當時市場經濟中的現實經濟價值幾乎沒有什麼作用。達爾文是拿著自己繼承來的錢周遊世界,最後寫成書再買,其收入低的可憐!但是,如果沒有達爾文的成果,世界生物學可以說就不可能成為學科!更加沒有現在的基因科技!還有無數的例子,我也就不一一列舉!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把高等教育設定為高級職業教育,那麼科學就無法像現在這樣發展!我們根本無法認識宇宙,根本不知道世界的神奇,更不可能知道黑洞暗物質等等的存在!現在我們國家是用巨大的國家投入來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在當下的經濟發展中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效果,很容易缺失人才!因為那些寒門子弟先想著怎麼去幹高收入的職業!因為他們需要改變自己家庭狀況,他們也要奉養父母,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也能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因此他們的收入和地位才是關鍵。而那些科學的研究職業很難給他們提供這些基礎。比如天文學,現在很多國內大學的天文系很少有寒門子弟去學,普遍是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去學。因而這些學科普遍缺乏人才,剛剛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很難留下來!

那麼那些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怎麼不去學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孩子被高考避除了!大部分的富家子弟都到國外去學習了。有才華的孩子就被國外的大學留下來,也沒法回國給國家做貢獻!也就是說,單一的高考制度讓這些有可能會對科學發展做出貢獻的孩子,無法與那些寒門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這些環境優越的孩子們,自然不可能和那些應試天才比成績。簡單的說,高考是為寒門子弟開啟了一種獨木橋。但同時高考也關上了另一扇門,就是為具有研究精神的,家境優越的孩子,進入到科學殿堂的一扇門!那些需要長期研究,需要安靜付出的科研職業最合適的人才之門!

我們要清楚,大學並不僅僅是高級職業教育!國家必須將大學進行分類,一類是為社會提供高級職業的人才。一類是為科學發展提供研究類的人才!而放開後者的大門,讓所有人都有機會進入到科學的殿堂學習,去傲遊!


王曉強30


這就是典型的偷換概念。你跟他說只喝一碗米湯撐不到中午,他跟你說沒有米湯你就餓死了…要知道,我們這個國家就是從富二代手上拼回來的,那時候並沒有高考。現在人民不滿意只能靠高考來拼富二代的時候,居然還有人拿沒有高考就拼不過富二代來嚇唬人…


成都茂大叔


白巖松的話,狠多我都不看好,但是,唯獨這句話,我認為對於普通人家孩子來說,就是真理,絕不僅僅是雞湯,即使是雞湯也是營養豐富的雞湯!

現在,還有多少公平的渠道可以讓寒門子弟去拼?也就是剩下高考了。雖然現在高考也不是一個同一起跑線的平臺,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一個公平的平臺。

確實,富二代們不通過高考還可以出國留學,但是,國外的名校並不會錄取不優秀的富二代,只有優秀的人,才會被名校錄取。野雞大學國內外都有,但誰又會去上呢?

所以,作為普通人家的子弟,你沒有其他資源跟人家比拼,人脈的資源、物質的資源,顯性的資源,隱性的資源,都無法跟富二代及“官二代”、“星二代”比,能比的,只有用自己的智力,跟這些二代們拼高考了。

有些人總是抱怨客觀條件不如人,但是從來不反思自己努力的程度如不如人。那些成功的二代們,其實並非你想象的容易,他們的努力程度遠遠超過普通人家的子弟,這才有他們的成功。

在二代們當中,不成功的人,把一手好牌打爛的人,大有人在,比例遠遠超過成功的二代們。這是為何?努力不夠,資源再多也白搭。

寒門子弟,只要努力,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前提是比別人更努力更辛苦。以前是這樣,現在還是一樣,並沒有多大改變。雲南貧困山村貧困戶家的孩子林萬東,並人民日報點贊為自強不息的典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他家的資源是多麼匱乏,但通過努力,讓自己走上了清華這樣的平臺。

與其抱怨,不如拼搏,在高考這個平臺上,公平還在,公正還在,值得一拼。沒有這個平臺,普通人家子弟真的就沒有什麼好拼的了。珍惜吧!


當代師說


沒有道理,有高考也拼不過,即使你考上985,考研,找到好工作,你才發現自己那麼多年的努力,只是為了成為一個高級打工者,一樣在大城市買不起房


流年var


我覺得有道理。

雖然現在社會飛速發展,很多沒有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也有多種途徑成功,但高考仍是多數人改變命運的“捷徑”

沒有高考,也能成為富一代,比如李子柒,從小母親就離開了她,還被繼母虐待,父親、爺爺又相繼去世,只有與奶奶相依為命,14歲就外出打工,這樣的孩子連參加高考的機會都沒有,但在互聯網時代,李子柒抓住了機遇,“名利雙收”。

於是有人問:“既然做直播能成功, 為何還要努力高考?”

據新華網的職業意願調查顯示,超過一半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是主播和網紅。

“讀書不如當網紅,高考不如去整容”

《2018直播行業半年報》顯示,頭部主播數量僅佔所有主播數量的0.7%,收割了超過32億的財富,佔全部主播收入的68%。

“計劃著去做網紅的人,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成為網紅。”

不可否認李子柒的成功,但這種成功具有偶然性,可重複性不高。但高考不同,無數事實證明,高考讓無數貧寒子弟改變了命運。

通過高考,進入高等學府繼續學習,真才實學得來的成功,才會持久

雖說高考是“捷徑”,但它卻充滿艱辛,唯有“苦學”,增長本領,才能通過“獨木橋”。

而進入大學之後,也不是傳說中那種“輕鬆”了,我上的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雖然我們是一般學校,但周圍絕大多數的同學是很努力的。

一個班40個學生,天天睡覺、打遊戲的只是個位數。我們是法學專業,畢業那年全班有9名同學通過司法考試,還有好幾個同學考取了研究生,記得最好的是武漢大學的國際法(相當厲害了)。

由於我們專業的原因,我的同學很多考入法檢系統,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還有很多做律師,更有我的閨蜜,一直讀到博士,如今已經是教授。

除了極個別同學家庭條件很好,大家都是普通家庭,更多地家在農村,我閨蜜的父母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說這麼多,是我真的經歷了,真的見證了,通過高考,我們都過上了比父輩更好地生活。

原生家庭帶來的差異,影響巨大,教育是消除代價貧困的最好方法

我們都知道那句“人人生而平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後面還有一句——“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就像那部很有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

唯有教育是打破這種“遺傳”的最有效、最可取的辦法。

通過高考,接受更好的教育,收穫的更是精神世界的豐富

曹文軒說:“閱讀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方式的認同。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和人生方式。兩者之間有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景。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肯定是一片令人窒息的荒涼。”

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這樣的人生,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生活,也是一種成功。


曉角先生


沒有高考我拼不拼得過富二代我不知道,考上大學拼不過富二代是普遍旳。

白巖松高考旳時代還好,一年才收五六十萬大學生,考上大學畢業了怎麼都能分配一份工作,好好努力一番,也能有所建樹。

那個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初始年代,是製造富人的時代,社會上富人還比較少,富二代更少,富人也富不到哪兒去,而大量的富二代正在孕育中。

而大學生是天之嬌子,欲與天公試比高,更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概,幾個富人及其後代怎能入他們的眼,所以大學生不肖跟富人拼。

三十多年過去後,到了現在,當年孕育的富二代都已經長大成人,現在的富人已經不是八十年代的小富,而是動輒幾億,幾百、幾千億資產的也不少見。而現在一年畢業的大學生也上八百萬人了,一部分學生出了校門也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就是找上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年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又怎麼能跟手握億萬的富翁比呢,更別說那些一年只賺幾萬塊錢餬口的年輕人呢。而且富二代比普通人家旳孩子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沒有什麼可拼的,我們該上大學上大學,該找工作找工作,該養家養家,該貢獻社會貢獻社會,用不著跟誰去拼,富二代也不會跟我們拼的。活好我們自己,讓自己踏實就行。



平淡的光陰ZYP2019718


這句話,從某一個層面來說,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催人上進,如果你不努力,你就沒有未來,但它又是一個極端的選項,這樣會催滅要求上進的一部分不堅定的人,因為高考真是難以逾越的門檻,而灰心。實際上在當今社會,無論你在什麼位置,努力是必須的,從點滴出發,安於現狀,再蓄存能量,如果有機會,而且你又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那麼你就可以飛得更高,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機會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步一步邁向更高的臺階。不是沒有高學歷,就不能成為人上人,太多的例子已經證明這一點,但那的確是鳳毛菱角,我們不一定要鳳毛菱角的結果,但我們要有這樣的目標,就像經典所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實現不了,但你努力了,就一定有收穫,人生第二,第十,也是光彩照人。


農家巧女


高考是一條出路,但不是必經之路。況且,不屑與富二代拼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要拼誰錢多呢?這個價值觀真的正嗎?

1、富二代只是表明他的身份是富人的孩子,並不代表一個階層,如果把富二代當作一種階層,未免有些搞笑

2、富二代中有不少敗家子,如果跟敗家子拼,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比得上

3、富二代如有學識涵養值得尊敬,但光有錢,那就另說

4、如果沒有富一代,哪來富二代?富一代中有許多人是沒有經歷過高考的

5、高考確實改變能改變人的命運,這個得承認

6、但把高考這個來衡量我們知識儲備的工具,當作是拼得過富二代的籌碼,未免可笑

7、錢財是不定的,來去不是誰說了算,其中自有運和命


暖爸親子學習社區


不止是富二代,是所有特權階級吧。在某些大人物來看,高考應該就是一個所謂給底層人向上爬的希望的方法,所謂平息民怨的階級矛盾出口,即使在他們看來就像一個笑話。那些難進的大學在某些人來看不就是一句話就能進的,別說不是,是知道你能怎麼樣呢,人家所擁有的資源不是靠你讀個書就可以比肩的,這就是階級固化不可說的事實。在現實點,跟人家比肩考試,最後贏了還是出來給這些人打工,真有多少馬雲這類人,時代變了。


花樣小貓男


普通工薪階層家或是農村家庭,沒有高考,如何拼得過富二代官二代。不能讓管二代繼續管著窮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