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假小子 Tomboy》是2011年上映的法国电影,豆瓣评分7.9,截获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2011)泰迪熊奖 评审团奖(瑟琳·席安玛)。

影片充满文艺情调,看似两小无猜的故事,也许没有想象中简单。夏日的微风,正在轻轻诉说着一个人的秘密。

男孩子气的女孩劳拉时常被误认为是男生,她跟随家人搬到了新的社区生活。 劳拉干脆彻底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米克”,剪短发,穿男孩子的衣服,更像男孩子一样赤膊踢球、游泳。这很自然的吸引了女孩丽莎的注意力,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相互倾慕,逐渐成为“两小无猜”的小情侣。暑假即将结束,谎言最终被揭穿了。

影片是部成本才100万欧元的小制作。电影的格局不大,围绕几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展开,但却能够在平稳含蓄的叙事中紧紧抓住观众。在夏季暑期的森林和优美配乐的映衬下,更增添了文艺的韵味。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主题呈现,创作手法”三个方面详细分解该片的独特魅力。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01、影片通过最简朴真实的呈现方式,塑造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碰撞出不一样的故事,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

① 劳拉:主角的性别与性格形成对比,情节反转之际,加深观众印象

影片的开始主角劳拉和爸爸坐在卡车上,特写镜头发现这个小男孩长得清秀帅气,爸爸手把手的教他开车,让人觉得画面特别温馨和谐。之后画面转到家中,言谈中才惊讶地发现劳拉居然不是男孩,而是打扮男性化的小女孩。

整个影片,劳拉都是以扮演男生并化名米克为主线展开的,导演设置这样一个角色,实则是别有用心。人物性格的的塑造是往往是电影成功的一半,导演试图用米克的故事解释童年对性别概念认知的模糊,随后主角的态度则是故事背后的真谛。

电影中不乏有类似人物形象,一个个男性化的女性在探索性别认知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然而这些电影很多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剧情中米克的性格、做事风格、动作情绪等,无一不显示ta的与众不同。

由此可见导演的用心之处,将人物所体现的认知态度在该片展现的一览无遗,这无疑成了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②丽莎:时代赋予的典型女性身份,矛盾却又无奈

影片本身是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发展,以主角两人为主线,以平淡的角度投射最真实的情感。在小球场边,丽莎和米克的一段对话指出了性别身份对个人的限制。在那一幕, 丽莎和米克的表情都流露她们想要上场踢球的兴趣。但紧接着,丽莎便很无奈地说出,她之所以不能上场踢球是因为那些男孩子们不喜欢带她,嫌她不够好。

换而言之,丽莎对于能不能上场踢足球,自己是没有选择权的。 大部分女孩都希望能跟男孩一样的平等,却碍于社会家庭等限定做个女孩该做的事情,这种矛盾其实正是每个女孩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丽莎带米克认识了一群小伙伴。玩游戏的时候,丽莎偷偷对米克说:

“我会让你赢,这样你的队友才会喜欢你。”

虽然丽莎一开始并不知米克是女儿身,但也许正是同性之间的感应,米克反而在丽莎的无意促使下以男儿身”瞒天过海“度过了一个暑假。

如此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带观影者聆听内心世界的另一个自己。电影剧情所展现出深刻的之处,在于另类的故事与情感之下,其实埋藏着对现实最真挚的思考。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③妹妹:配角的塑造,侧面鲜活了主角的性格特征

影片中另有一个人物形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米克的妹妹珍妮,在社会概念里的真正女孩:长发、画画跳舞、穿裙子、粉色的房间布置...

同样都是女孩身,但妹妹跟“姐姐”米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先发现米克秘密的是妹妹。情商爆表的妹妹独自应对突如来访的丽莎,一秒钟听懂了内情,然后毫无破绽地把对方打发,回过头来威胁米克要举报ta。米克只好满嘴答应妹妹,下次去玩带上她,还真是个小机灵鬼。跟米克在外面疯玩了一天后,妹妹珍妮在饭桌上神气地跟爸爸妈妈说:

“我最喜欢的是米克,他是劳拉的朋友,他和我一起玩,把我背在背上。他现在是我的朋友了。”

导演对于配角性格的塑造恰到好处,通过珍妮和米克的对话语言、有爱互动侧面烘托了主角的人物特点。给整体含蓄委婉的电影情节增添了一些灵趣,为观众呈现别具一格的人物群像。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02、社会和文化强加给不同性别的附加约束,促成了这一场假小子“闹剧”,强化了电影的主题

①米克的家庭是典型社会组成单元,看似宽容,却仅仅限制在家庭范围

米克的父母恩爱,还有个可爱的小妹妹珍妮,不可否认,劳拉的父母都是比较开明的。家里的大人允许也鼓励小劳拉尝试不同的事物,然后让她自行做出是否喜欢的决定,这一点从父亲和她打牌时让她选择是否要尝试啤酒那一幕可以看出。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社会加给两性的固守“枷锁”。妹妹珍妮的形象几乎和劳拉相反,拥有几乎所有传统社会定义中典型的女孩特征。这不仅表现在珍妮的外表以及满屏的粉色,也表现在所玩画画、跳舞、拼图等也是传统社会所普遍认为属于女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点点滴滴都透露出传统社会强加给两性的固化二元定义。

应该说劳拉父母尚算宽容,他们允许女儿以所谓的假小子形象装扮自己,并给予她一定的尝试空间。然而,劳拉试图突破社会对自己性别身份的举动,却仅仅被限制在家庭这样一个小范围内。一旦她走出家的大门,她很清楚自己女孩的身份会将自己排除到许多社会活动之外,而这些障碍是和自己的真实能力无关的。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②当女性身份不被强调时,行事竟能得到更大的自由和活动空间

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微妙而温馨地勾勒出了劳拉在成长过程中,挑战性别身份时所面临的困惑。电影没有刻意地让小主人公歇斯底里地要死要活,也没有苦大仇深的长篇说教,更没有暴力情色的颓废不安。电影对性别身份的探讨手法,颇有点相似于李安早年拍的《喜宴》的味道:淡淡的,却意味无穷。

事实上,在踢球、游泳以及和一个欺负了她妹妹的男孩大打出手的较量中, 劳拉所表现出的能力比其他同龄男孩都要强。 然而这一切,她和男孩们之间的性别差异是被淡化了的。也就是说,当劳拉女孩的性别身份不被强调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她的能力或将他(她)排除到活动之外。

影片中丽莎和小男孩们争论玩什么的时候,她选择了Truth or Dare的真正原因,并非在于她不想玩足球,而是因为足球被人们刻意地贴上了的性别标签。 她很清楚,一旦男孩们选择了踢足球,她作为一个女孩,就被众人排除到参与者行列之外。而她,不管自己的能力高下,喜欢与否,都只能充当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观众。

而劳拉, 因为拥有了一个男孩身份,使得她比与之能力相当的女孩丽莎,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活动空间。

可见,劳拉喜欢男孩化的真正原因之一,并非因为她对自己性别有认知障碍,而是她清楚地意识到,在传统二元论的两性社会中,性别身份可能对个人所带来的种种限制。 可以说,电影中的小劳拉害怕的并不是面对自己她是女孩的事实,而是害怕让已经形成传统两性观念的人(包括那些男孩们)知道她不是男孩的真相。换句话说,她所抗拒的是自己会因为女性身份而被以男性社会为主的社会所拒绝,无法获得更大的能动性。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03、以平缓的叙事手法,剖析了主角对性别认知的困惑以及摸索的过程

导演处理影片手法很细腻,是文艺温馨的“以小见大”

导演抓住细节去拍这部片子,因此在细节处把握的很好,对假小子的自小认知过程是拿捏的很到位。细微之处,凸显出的是人物情感的真实描述,让观众能够从最真实的故事感受到影片的种种深刻所在。

劳拉一家搬到了新社区,认识了同年龄女孩丽莎,我想劳拉是了解自己的性别的,只是她更愿意当男孩。从第一次撒谎报了个男孩名米克开始,第一次是踢足球那场,她事先预备了自己的小身板可充当男孩,便在踢球时脱下了上衣,这过程中假小子劳拉也在融入这帮男孩圈中,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切都很顺利,劳拉掩饰很成功,还得到丽莎的芳心暗许,在树林边亲了劳拉。

影片让人从头到尾为剧中的小主人公揪着一颗心,

却能够让人在看完电影后,继续思考儿童在生长过程所产生的性别身份认知问题。Céline Sciamm作为一个生于80年的年轻导演来说,能够这样老到地以“以小见大”的手法拍出这样一部片子,实属不易。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②浪漫文艺的法国情调,成就了爱与救赎的欢歌

众所周知,法国电影以浪漫抒情而出名,本片沿袭了这一风格,讲述了一段美好动人的情感故事。

电影里面的米克男性化并没有特殊的家庭原因或是性格缺陷,这种梦幻式的人设或许就是不需要理由,单纯是“我就是想成为男孩子”这样的想法吧。

假扮男孩的事迟早是要被揭穿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最后母亲知道了米克扮假小子的事,让她挨家挨户道歉,丽莎面对她,只觉得羞愧和生气。一帮男孩也都知道了她的身份,想当众羞辱她,最后也只是丽莎拉了她的拉链来证实她的性别。导演处理的也蛮平静,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暴力血腥,一切都是充满了孩子的天真,以及整部片的宁静气息,这就是法国的文艺范。

导演对米克的性别认知过程是很细腻,很客观,没有站在成人道德层面去批判,只是单纯在拍摄tomboy们或是童年时曾对自己性别模糊不清的孩子的心路历程。虽然剧情很生活流,很多无必要的家庭镜头,可能是为了表现米克一家四口的正常生活气息,而显得剧情散漫文艺。但确实有别于好莱坞那种刻意的剧情安排,显得很真实。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③破茧成蝶的释怀,是对“我是谁”认知的清晰

“我是谁?”是我们每天照着镜子都应该提问自己的一个古老问题,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常常忽视甚至放弃回答。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成为内心的自己能有多拼,一个女孩为了“成为男孩”可以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到什么程度。

所幸在这个飞奔的过程中,智慧的妈妈拉了这个孩子一把:“你所追求的愿望本身,也需要真实地表达出来。”于是,米克艰难地挣脱身上的裙子如蝴蝶破茧而飞,完成了成长中痛彻心扉但也无法绕过的蜕变。

经历了这场夏日的洗礼后,米克终于对丽莎说出自己的真实名字“劳拉”。比起第一次说谎时的不安,这一次劳拉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卸下谎言的盔甲后,赤裸的真诚反而能让人获得自由,米克把裙子连同这个夏天的秘密永远留在了树林。

《假小子》: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着对性别认知的探索历程

总结一下

《假小子》是很不错的一部法国片,充满了文艺情调。同时也是一部带有女性气质的、富有洞察力的作品。真实、生活的镜头和拍摄。简简单单,完全不像是演戏,没有明显制作感的后期。就像《蓝色大门》和《观音山》,值得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