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

西米168008538


哪有那么多树让他们烧,当时苏军在德军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慌乱之下只得大规模撤退到苏联的大后方,临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大批的粮食,带不走的东西能烧的也都烧掉了,坚决不给德军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就是坚壁清野,甚至很多房子都直接烧掉了。



德军动辄几万人,少说也有几千人,这么多人要取暖的话,那得砍多少树?而且他们不是在苏联呆几天就走,而是需要在苏联度过整个漫长的冬季,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时刻心惊胆战的面对前来袭扰的苏军游击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棉衣的德军,势必会造成大面积冻死,冻伤的情况。

当时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早在20年前他写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就明确表示,德国人要找到所谓的生存空间,也就是土地和原料,而这些在东欧都可以找到,纳粹的政策指定要将俄罗斯和斯拉夫人,杀害驱逐出境或者奴役,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下等民族,在计划中,他们居住的地方都会因饥荒而灭亡,那里的土地会被德国人占领,那里的粮食和资源会被德国人享用。



虽然苏德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进行了大量的贸易,但是双方对彼此都不十分信任,那段短暂的和平,最终因战争而宣告结束,当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胜利,自负的希特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军事和政治天才,当时因为德国缺少海军和空军力量,所以迟迟无法占领英国,此时的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战场,入侵苏联的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



斯大林当时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30年代,他曾经进行过一场大清洗运动,数百万人的生命被清洗,其中包括大量有优秀战争经验和知识的红军军官,而苏联在入侵芬兰的冬季作战中又打得很失败,让希特勒觉得苏联内部已经腐朽,军队战斗力很低,不消几个月,凭借德军强大的战斗力,很快就可以占领苏联。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在苏联冬季到来之前是可以结束战斗的,但是因为当时自己的盟友意大利出了差错,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不甘心只是跟在德国后面捡洋落,为了显示出意大利人的能力,擅自开辟了北非战场,而且打得很不顺利,他以为北非都是拿着长矛和弓箭打仗的土著人,没想到埃塞俄比亚人早就已经军过军事训练,作为北非少数几个独立的国家,埃塞俄比亚的皇帝还特意对军队进行了现代化建设,意大利被打得灰头土脸,无奈之下,希特勒只得暂缓进攻苏联的计划,派了沙漠之狐隆美尔驰援北非,就这样,德国进攻苏联的日期被延后,虽然一开始德军攻打苏联非常顺利,但是,因为苏联拥有广阔的土地,军队和苏联人可以一直后退,保存战斗的有生力量,短时间内德军根本无法占领苏联,这也就给苏联了一个战略反攻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苏联东部地区进行修整,保存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冬天提前到来,而且异常寒冷,降到了零下四十度,按照德军的计划,原本运输棉被等物资的车辆,相当一部分改装了弹药和武器,在这种情况下,运到前线的物资并不是很充足,而且因为突如而来的严寒天气,让德军的汽车根本发动不起来,就连枪也开不了火,加上道路被苏军破坏,道路泥泞不堪,物资更加不能及时地运到前线去。

▲被冰雪冻住的坦克

而在苏联寒冷的土地上,许多德军不仅要面对严寒,还要面对突如而来的袭击,他们躲在四面墙都倒塌的苏联房子里取暖,但是这也仅仅是能够抵御些许寒风,就算有点木头烧,也只能缓解那么一会儿,况且生火很容易暴露目标,冰雪飘落在身上,在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之下,许多人就被活活冻死了。



琅琊利剑


其实德国兵也没少烧,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错觉。

很多时候,人们对德国兵冻死会有疑问,为何不抢俄国人的棉衣。但是忽略一个问题,有棉衣就冻不死么?珠穆朗玛峰上面那些死人估计得跳出来打死你,谁告诉你有棉衣就冻不死了?

德国人有棉衣,棉衣数量其实并不少,有一些苏军士兵还从德军死尸上扒衣服穿呢。至于烧不烧树,这个其实没什么纠结的,冻死的都是不能烧树的,或者没树烧的,就这么简单,但凡可以烧,都冻不死。

烧树这种事,德国人其实没少干,德国兵取暖做饭都是烧木头的,莫斯科战役的时候,汽油都被他们烧了取暖了,就别说树了。烧树,一个前提条件,不打仗,远离敌方重兵集团。离近了,烧树,这不找死呢么。敌方观察哨,正愁找不到目标呢,你倒好,一把火点了,还是有烟的那种,喀秋莎一轮齐射,全报销。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人一般是怎么冻死的?

老家那边,边防哨卡,士兵户外站岗,冬天的时候,有个亭子,可以进去暖和一下,但是不允许待时间长,老班长讲的原因是,里面暖和,可能会睡着,睡着了容易冻伤。

▲注意着两个人的姿势和表情

很多时候,人冻死,并不是你走着走着,突然一翻白眼就冻死了,这十有八九是中枪了或者猝死。自己要是知道自己一会儿会冻死,就有补救措施了,但是很遗憾,这都是不经意间就冻死的。别问我为啥,我见过冻死的,打个盹,休息一下,没准就冻死了,你就别说烧树了,烧啥都没用。

其实没那么多客观条件,现在冻死的,都是意外,意外,当时,也一样,你冻死了,为啥别人没冻死?还不是发生意外了。


军武文斋


烧木头,穿皮衣棉衣,吃足够热量的食物,德国人大多数都做了。然而,如果你以为仅靠这些措施就能轻松抵抗零下40度的严寒,那也太小看大自然了。


真正稳妥的御寒措施,是要在保温的密闭室内,有着足够的吃穿和燃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然而,苏联和德国两军却是在打仗,打仗是不可能躲在屋里的,必然时刻蹲在野外工事内。在野外烧木头,即使烧得再多也难以做到室内的取暖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此外,不断地炮火和战斗,也会时不时破坏掉双方的御寒措施,包括房屋和火堆,以及各种补给品。所以,战争期间很难确保给士兵提供十足的防寒条件。


所以说,除非两军在寒冬时候不打仗,全都躲在屋里,只要打仗必然会面临冻死冻伤的危险。



不仅仅是人员,双方的武器装备也要忍受极度严寒的考验。包括装甲车、火炮、弹药等,都可能在低温下失灵,需要士兵亲自冒着寒冷去修理和搬运,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冻死冻伤的风险。


可见,德军在一个寒冬季节里仅仅冻死几万人,其实算是少的了。(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一句话的事,老毛子那地真叫地大物博,就那森林多的跟那蚂蚁窝似的密密麻麻,瞅着都渗人。那么德国人为嘛不会烧树木呢?老梁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事因为老毛子用德文和俄文双文字搁森林边上写着警示语——擅自伐木烤火者,抓一个罚五千。

而德国佬这边向来以严谨著称,所以呢……

“啪!”估计俺刚说道这里,小伙伴那大耳瓜子就撩俺大脸蛋上了,后槽牙都能给整飞了:“整个一胡说八道,喝多了是咋的?闹几呢?”

不是,这题主问的就有问题,啥不烧树木取暖?那也得有才成啊!顺嘴就逗大家伙一乐呵,毕竟他开玩笑在先不是。

好了,咱还是严肃点。啊!嗯!就这问题咱先把背景简单的交代一下,然后再来说这事。

背景

想当年,小个子希特勒,扛着枪拉着炮,和欧洲这帮子老邻居玩闪电战,一家伙下去把这帮子老邻居给整懵圈了,鸡飞狗跳的这就把欧洲这块给踩在了自己个脚底板底下。

那么这个时候,小个子希特勒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渡过英吉利海峡把那蹦着跳着想要和他死磕的大胖子丘吉尔掐死在摇篮里,另一个就是转过头来奔着西伯利亚的方向和大胡子斯大林带着的老毛子死磕。

就这选择题二选一?所以人都认为希特勒这小子一准往大英帝国那破岛子上摸,毕竟希特勒和丘吉尔搁着一条海峡吼了老半天了,飞机大炮都架起来天天的相互丢炸弹不是,而且那法国佬的逃兵还都在那破岛子上虎视眈眈的,随时准备登陆和希特勒死磕。

但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玩了一出障眼法,抽调兵力这就和斯大林杠上了。

这就是有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当时整这计划的时候,希特勒想的挺美,用最多十个星期就想把老毛子干趴下。

可他那帮手意大利就不给力,被人家欺负了,希特勒想着自己的朋友被欺负了,这就要帮着朋友找回面子,回头在收拾斯大林。

好家伙帮忙帮完了,希特勒瞅着乌克兰这地不错,不管别人咋劝阻,丢下主要目标莫斯科,直接去怼乌克兰。

话说这乌克兰这地的老毛子也不给力,摊上一个无能的元帅一家伙就被希特勒掀翻了。

说道这里,了解历史的人就说了:“要不是因为这两件事耽误时间,让希特勒碰上了西伯利亚那吹来的寒流,斯大林和希特勒掰手腕子指不定啥结果呢?”

您这说的也是个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希特勒这小子好好利用乌克兰这地的人力资源,他也不会输的那么惨。希特勒这小子打心眼瞧不上斯拉夫人,认为斯拉夫人是天生的奴隶,只配被踩到脚底下,舔脚指头。

而那个时候,乌克兰这地的人那是把德国人当成了解放者来欢迎的,但希特勒的态度直接就让乌克兰人认识到,自己个就那最傻的傻蛋。

后来反抗希特勒的那叫个此起彼伏,弄的希特勒那叫个焦头烂额的,就差整根大绳子把自己个吊起来了。

这后来呢?希特勒为了实现他那十个星期干掉老毛子的计划,这就不管后边已经制作完成了一百多万件的御寒大衣,提着大兵这就玩命的怼。

后勤的事

这一家伙希特勒算是撞上了铁板,这年的冬天那叫个罕见的冷啊,冷风透着骨头缝里往里吹。

德国大头兵的后勤那叫个凄惨,啥也运不上来。

为嘛用不上来呢?老毛子他那嘎达根本就没有啥公路,全是土渣滓路,那雪水和着土变成的泥,把他那搞运输的汽车都陷进去了。

咋说汽车被陷进去了,以为这就陷进去一轱辘,可到了老毛子这地,一陷进去这就陷进去半辆车,你说这车咋捞?

更加要命的事,这车一停,您别管是水箱还是油箱,就那天气,咔咔的给你冻上了,走啥走,老老实实的待着去吧。

这一家伙下来,德国佬的一线部队啥都缺,帽子鞋袜军大衣,子弹炮弹外加航空弹。

就那么点运力你用了子弹炮弹,就运不了帽子鞋袜军大衣,你运了帽子鞋袜军大衣,就用不了子弹炮弹。

御寒

所以这就有了题主的问题。因为那会德国佬把那身上穿的单衣往夹层里塞破报纸烂草根子,这玩意面对西伯利亚历史上最残酷的寒流,根本就不顶事。

那为嘛德国佬不把森林里的木头砍下来烧火取暖呢?前头咱不是说了吗,你的有这物件才成啊!

老毛子的地界森林是多,但希特勒前头不是去搞乌克兰去了吗?

斯大林就利用这点时间,玩了个坚壁清野,城市外边啥也没有留,能搬走的一股脑全给你搬走,连棵草都不给你留。就题主说的森林,早砍的成了秃子,你找根木头试试?拉倒吧,就这难度比找根草都难。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近的木头没有,咱搁远一点去取,去砍总成吧!”

成!这想法不错,俺就问一下,您把这木头咋往回拉,汽油都没有德国佬那坦克都趴窝了,汽车都搁公路上歇菜的呢?还拉木头?这不是瞎想吗?

行!有人就又说了:“人过去不就得了吗?”

人过去?您这战场在那?森林边上?这不胡咧咧吗?人跑去砍木头取暖,战场不要了,分分钟钟就让斯大林待住机会,撵着屁股后头玩命的抽你,你信不信!

所以,木头能烧吗?能!但这东西压根就没有!你也烧不成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苏德战场是二战的转折点,都说德国输在了寒冬之中,苏联的冬天打赢了德军,把德军几乎冻死了,当然德军输了,天气是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明知道寒冷,德军为什么没有御寒的衣物,甚至燃烧树木取火呢?

有个笑话说德军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火,因为苏联境内的树木都挂有牌子,上面写道“砍伐树木,罚款三千”,严谨的德军怕罚款,所以没有砍伐树木取暖了,当然这只是个笑话,死脑筋才不会砍伐树木呢,这么冷什么取暖的方法都用上,砍树那是小意思。虽说苏军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有价值的东西全部搬走,不留一根毛给德军,当然树木也是资源啊,只是苏联的树木太多了,砍不完呢,不可能苏军所有士兵都去砍树,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德军烤火取暖吧,这也不现实嘛,所以德军入侵苏联,树木还是有的,还是可以砍来取暖,之所以不那么做,实在有苦衷啊!刚砍下的树还是生的,不能一下子用来烤火,但是火旺生树还是能烧起来的,问题是哪来的旺火啊,德军可以用旺火,唯一的办法那就是用坦克的汽油来烧树木,肯定火够旺,树木绝对烧得起来,问题是用汽油来烧柴,是不是太浪费,太大材小用了吧,汽油都用来烤火取暖,那坦克怎么用啊,还怎么打仗呢,德军那么牛不就是闪电战的坦克洪流那,汽油都拿来烤火了,坦克不就成了废铁,还怎么打仗呢,干脆回家算了,所以砍树燃烧取暖不是不可以,只是要用到汽油,那就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啊,因此就不用砍树取暖了,只能依靠衣物来取暖了。



希特勒烦了一个战略错误,他以为先拿下乌克兰,再打莫斯科时间来得及,没想到拿下乌克兰后,时间就到了1941年的九月份了,苏联的冬天就快要来了,德军是充分考虑到苏联的寒冬的,也作出充分准备,御寒衣物,手套,皮靴,帽子都已经在后方做好了,就等着运去苏联。问题就在这里了,衣物太多,就是运不出去,怪就怪苏联的道路设施太烂了,德军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苏联的公路设施太落后了,路上基本是土路,公路没有几条,一下雨,土路变成泥潭,卡车开过去就陷进去了,九头牛都拉不出来,路太难走了,导致后方囤积的衣物就是运不了多少出去,路实在太难走了。公路不行,铁路宗行吧,苏军早想到了,铁路早破坏了,一根铁轨都收走,不给你留着,那真是悲催啊,所以苏联的道路设施实在太烂,让德军的衣物迟迟运不上去,到了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实在太冷了,德军就这样冻死了几万人,坦克的汽油也被冻住了,开不动,成了废铁。而冬天给了苏联调兵遣将的时间,苏军调集兵力,反力一击,打的德军节节惨败,最终输了,虽说后来的衣物终于运上去了,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德军的士气已经崩溃了,战场的态势都反转过来了,一切都晚了!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输了,虽说天气帮了忙,那为什么苏军就能顶得住寒冷,德军就不行了呢,虽说体质有点差距,但不是根因,关键在于人对恶劣的情况缺乏最关键的判断,没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都说做事要有最坏的打算,战争也是先谋败后谋算,德军输在面对恶劣的天气情况没有做出最充分的准备,想到前面,没想到后面,面对苏联最冷的寒冬,什么最坏的情况都要考虑到,灾难来临时才能不会犯必要的错误,你不敬畏大自然,最后只有苦果自己吞!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我们在冬季收听天气预报的时候,都忘不了气象预报员那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集团”。

都说苏联有三狠:斯大林的暴脾气、布哈林的脚气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随便哪一样都叫人受不了。


苏联到底有多冷,没去过的人当然无法想象,但可以告诉你一个抽象的数据:德国人在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进攻抵达乌克兰的时候,曾经遇到过零下71度的极端低温,而中国北部城市哈尔滨冬天的最低气温才零下三十度左右。

如果不是该死的天气,燃油问题就不会对德军那么重要,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会运行自如,就不会到处抛锚。

更要命的是,苏联的鬼天气把德军士兵直接冻趴下,死于寒冷的德军士兵数以万计。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更是多达几十万。

德军一个统帅就把德国在苏联的失利归咎于天气,他说,我们在苏联栽跟头不是德军无能,而是冷空气太厉害了。

希特勒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不会不知道寒冷,在前线的德军士兵也不是傻子,难道他们没有棉衣可以御寒吗?原始人都知道钻木取火,他们为什么不烧火御寒呢?

遇到严寒的时候,冻得全身发抖,冷彻心扉,手脚冻僵,脸都冻坏。而苏联地大物博,森林一望无际、树木随处可见,德军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烧火取暖,为什么还是冻死那么多人呢?

在二战初期,苏军虽然打不过德国人,但他们躲得过。

斯大林指挥战斗不行,但作战决心是有的。每当德军将要进攻到哪里的时候,斯大林就下令把吃的、用的和战备物资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一把火烧掉,连一根木柴都没有给德国人留下。心说,老子非让你们冻死不可,德国人别想在苏联的土地上获得一点补充。


有人说了,斯大林没有给德国人留下木柴,但还有那么多森林,斯大林带不走也烧不掉吧?

不错,累死斯大林,那些森林也带不走,更不能烧。

德国士兵冻得要死要活的时候也去砍伐树木,可是那些树木都是湿的,燃点太高,想尽办法就是点不着,把德国兵急得抓耳挠腮。

没有足够的引火,刚砍伐下的带着冰雪的树木根本就不会燃烧。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苏联人太狠心,连根干柴都没有留下,都说干柴烈火,没有干柴何来烈火?

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就会想起一个妙招,我有办法,用汽油,再难燃烧的木头经不住汽油的高温。德国兵为什么不用汽油呢?


我们想到的,很多德军士兵也不会没想到。

可是燃油是机械化部队的血液,而装甲集群是德军战争的灵魂,那些运兵车更是德军通向战场的动脉。

坦克和装甲车的油箱巴掌大的地方,就装那么点燃油。一旦用来点燃木头,往哪里加油补充?车没有了燃油不就成了一段废铁吗?

既然不能烧火取暖,御寒的房屋都被苏联人烧掉,不行军的时候,就只能待在帐篷里,靠着身上的衣服抵抗寒流了。

但是,德国军队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旅游的。为了避寒,士兵们可以躲进帐篷里。但是苏军反攻的时候,难道士兵们要躲在帐篷里还击吗?

更糟糕的是,德军在最需要衣服的时候,没有棉衣穿。

苏德战争是夏天打响的,当时德军没有穿冬衣,等到了冬天,棉衣又运不过来。

为什么呢,和德国、英国这些工业化发达国家相比,苏联是欧落后的国家。铁路毁掉了不说了,公路网也不发达,再加上被苏联人破坏一部分,后勤供应跟不上。严寒来临的时候,运送棉衣的车队才断断续续抵达前线,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德国军人不能及时领到棉衣。

而且到后来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时候,油箱里的汽油也凝固了,运输车辆都趴下了,棉衣就更没有指望了,严寒面前,那些德国士兵没有别的选择,也只有冻死、冻伤了。


小约翰


苏联战场上,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被一场早到的大雪给遏制住了,德军的士兵冻死的人数不断地增加。即便如此,借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燃烧树木取暖,那可是会出人命的事情。

早在德国将帅制定“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拿破仑在俄国遭遇的严寒天气,希特勒希望德军能够在冬天来临之前攻下苏联,于是德军的战前准备都是按照冬天前攻下苏联而准备,他们没有赶制过冬的棉衣。如果按照德军前期的攻势,他们确实能够在冬天来临前拿下莫斯科,可惜1941年俄罗斯的初雪来得太早了,一下子打乱了德军的计划,包括后勤计划。

德军战前会议的时候,希特勒明确指出,德军在冬天来临前,至少要打到伏尔加河,这样才能确保战争开始后,柏林与西里西亚工业区免遭苏联报复性的轰炸,而后备军总司令弗罗姆立刻报告了后勤补给的难度。弗罗姆告诉希特勒,德军按照希特勒的计划实行攻击的话,这段攻击区域无法靠铁路进行补给,只能靠汽车,而德国国内的燃料储备严重不足,汽油储备只有3个月,柴油储备只有1个月,提供给机械部队后,留给后勤部队的燃料少之又少。

弗罗姆早早提醒过希特勒,但是希特勒被前期的胜利冲了昏头,他对于在冬天前攻下苏联抱有绝对的信心。1941年10月6日,俄罗斯的初雪来临,此时德军正在对苏联进攻总攻击,这场初雪比往年要早,如果不是初雪提前的话,苏联的莫斯科城真的可能会被德军攻下,仅仅只是差了二十天的时间而已。

初雪到来后,俄罗斯的温度降低到了零下,身穿夏装的德国士兵在严寒中冻得发抖,但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后勤送上棉衣,他们根本不敢生火取暖,这件事情关乎到性命。德军向莫斯科推进时,斯大林实行了“空室清野”政策,他要求莫斯科城区域内的大批民众转移到后方,转移的时候必须带走一切物资并烧掉房屋。绝大部分的民众转移的时烧了自己的房屋,只有个别民众舍不得烧房子,但是屋内物品全部被带走,包括柴火在内。

德军如果要生火取暖,只能是砍伐莫斯科城外已经被苏联砍得所剩无几的树木后,燃烧树木来取暖,可是这个方法当时真没人敢用。俄罗斯大雪来临后,紧接着雨季也来了,要想让潮湿的树木燃烧起来,唯有淋上汽油或者柴油,德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在苏联土地上推进,完全是靠机械部队的力量,汽油和柴油是机械部队的“血液”,如果拿来生火的话,他们会被希特勒枪毙掉。

当大雪来临后,希特勒虽然知道前线的士兵在面临着严寒的伤害,但是他没有要求前线部队停止进攻的意思,他在不断地催促前线部队向莫斯科城发动攻击。严寒之下,汽油和柴油被冻得黏稠起来,如果用来燃烧树木取暖的话,需要用的量会比平时要多,这肯定会造成机械部队缺乏燃料而战斗力削减,那么德军战败的可能性几乎高达100%。希特勒战后要是知道德军军官让士兵用汽油和柴油来燃烧树木取暖,那他会送这些军官上军事法庭,等待这些军官的命运只能是枪毙。

即便希特勒放弃进攻计划,允许前线德军能够原地休整,那么德军军官也不敢让士兵燃烧树木取暖,因为这会召来苏联飞机的疯狂轰炸。莫斯科战役中,朱可夫元帅手下一共有677架飞机,他们仅仅在初雪到来的十月份就出动了2.6万次。如果德军以汽油和柴油来燃烧树木取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源和浓烟会暴露德军的驻扎地,苏军的轰炸机会借此对德军的指挥系统进行空中打击,没有军官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而且指挥系统被摧毁,德军可能不战自溃,几十万人会被苏联歼灭掉。

雨雪交加之下,只有用汽油和柴油才能让树木燃烧起来,可是这样机械部队的战斗力会削弱,如果因此而战败的话,希特勒真的会把同意士兵这样干的所有军官枪毙掉,即便希特勒不枪毙他们,他们也难逃追踪烟火而来的苏军战机的轰炸。横竖这件事情都关系到自己的生命,没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其实,我想德国人肯定会想到这一点的。那么面对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的苏联。这些德国士兵为何不砍伐森林生火取暖呢?

而1941年秋天的莫斯科却迎来了长达六个月的漫长秋雨季节,苏联本身的交通系统就比较落后,在漫长的雨季,交通变得泥泞不堪。

这样的恶劣的战场环境严重滞缓了德军进攻的速度和后勤的补给,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准备不够充分的德国士兵已经来了另外一个难题:如何抵御寒冷的冬季和低温?

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和最初考虑欠周全,许多德国士兵身上依然穿着较为单薄的军装。

且不说砍伐森林生活,取暖的难度有多大,但是生火取暖只能够解决停战时期一时的问题,并不能够解决战场上的问题。

总不能让前线的德国士兵一边打仗一边燃起熊熊的大火吧。


也就是说,通过伐木生火取暖根本无法解决德国士兵过冬物资匮乏的根本问题。巴巴罗萨计划的推迟、莫斯科城外恶劣的自然天气,纳粹德国高层对莫斯科的轻视以及苏联红军的拼死抵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莫斯科保卫战中纳粹德国失败的结局。

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被推迟一个多月全是因为纳粹德国的盟友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在南部战场遭遇挫折。因此希特勒不得不临时去帮助意大利而耽误了进攻苏联的时间和计划。

德国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薄的军装怎么肯能打得赢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呢?这可能也是天意,1941年的冬天还特别的冷,邪恶永远不可能战胜正义吧!


江水趣谈


苏德战争是二战欧洲战场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战争。在莫斯科城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和莫斯科人民经过艰苦奋战最终打赢了德军。

在那次战役中,德军不但损失惨重,还冻死几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下面有书君给家分析分析:

1.天气恶劣

在攻打莫斯科之前,德军集结了500多万兵力,计划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攻打圣彼得堡,南方集团军攻打乌克兰,中路军团攻打莫斯科。

当初,希特勒因为坚信自己的闪电战术,夸下海口 说三个月就能攻下苏联,所以士兵们也就没带冬季装备,最厚的衣服,也只不过是些秋装。

而莫斯科的冬天温度平均在零下30多度左右,士兵们穿的又少,伸手拿枪恐怕都很费劲,更别说砍树了。

2.没有工具

在那个年代人们打仗,为了轻装上阵,士兵身上通常只有一些简单的干粮,一杆枪,谁还能随谁带着一把斧头?没有伐木工具,又如何砍树烧火?

再加上这场战争先是经过了苏联长达六个月的雨季,然后进入寒冬。由于雨季的浇灌草木变得湿润,即便砍下来想要点火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3.注意隐蔽性

陆战讲究隐蔽性,在冰天雪地里生火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是战斗常识。《兄弟连》中在巴斯通战役中,极寒的环境下有战士忍不住生了火,没过几分钟就被炮弹打中了。

4.兵力不足

这次战争,苏联采取了当年对抗拿破仑法军的方法——坚璧清野,将一切能带走的物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就焚烧,德军在苏联腹地,要人无人,要粮无粮,要物资无物资,即便有树可砍,经过这么长的战争,德军的物资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下德军想要物资,就只能从本土运输,但在苏联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天气,交通又不便利的情况下,汽车运输不但慢还可能别苏联部队缴获或者袭击。

所以,德军因为物资紧缺,长时间的饥饿和战争导致伤亡惨重,为了战争,他们要保存实力,没有多余的兵力去砍树。

综上所述,有书君觉得,德军之所以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都不燃烧树木取暖,一个是因为环境不允许;另一个,即便是砍了树,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我是以史鉴今朝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以“巴巴罗萨”为代号的侵略战争,战争初期德军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但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德军的进攻锋芒就被制止住了。也就在这时莫斯科又下起了大雪气温骤降,以至于德军光冻死的就有无以数计的人。至于此时的德军为什么不砍伐树木来取暖我感觉有以下原因。

由于是在战时德军没有那么多的人和时间为几十万人专门砍伐树木来取暖,因为每一名士兵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而且就算是有了树木也不一定能点的着,因为当时的风很大稍微有那么一点火都会被吹灭,虽然当时有汽油但也不可能让你多用,因为坦克、汽车、装甲车都要用这些油,而且就算你能点着火取暖冒出那么大的烟也很容易成为苏军炮兵的打击目标。与其砍了不能烧还不如不砍,所以这也就能说明德军为什么不砍伐树木取暖。

造成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希特勒准备不足,他原本是想通过闪电战在几个月内打败苏联,但他却轻视了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而且苏联国内的一些泥泥道路也极大的迟滞了他机械化部队进攻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