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剩女。

是中国特色词汇,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它默认专指年纪大了却还没有结婚的女性群体。

没有哪个女孩会喜欢自己被贴上这个标签,无可否认,这不是个褒义词。

在女性婚恋问题上,社会的偏见依旧根深蒂固。

至今,仍然有很多女孩无法自由选择恋爱机会,结婚时间,甚至生育与否,仍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

最近,有这样一部名叫《剩女》的纪录片,向我们剖开了这些被冠上标签的女孩的真实经历。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记录中国剩女现象的纪录片,导演和编剧却都是以色列人。

他们去到北京,用镜头记载了三个中国女孩的故事。

0 1

徐敏,28岁,北京人。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她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不错,为了能让她顺利结婚,父母早久给她备好了房和车。

工作方面,她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以后,在做广播电台主持人。

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的姑娘,找起结婚对象来却费了老劲。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寻找结婚对象的过程中,徐敏甚至去参加过那种多人联谊大会。

过程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还是会稍感羞耻的。

数个等待相亲的女孩要一起站在台上,挨个介绍自己,最后再等着被男生挑选的那种。

徐敏放下心防,突破心理防线站了上去,也成功被一个小伙子选中,可最后她却还是没能继续和这个小伙子聊下去。

徐敏认为,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妈妈。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家庭条件不好的,工作不稳定的,还有外地户口的,她妈妈基本都看不上。

从小听惯了母亲话的徐敏,为此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男生。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长时间的持久战,多次的打击,让徐敏渐渐有些暴躁。

她尝试反抗妈妈的独裁,甚至委屈到眼泪直流。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情绪酝酿到激动的时候,她还对自己的妈妈说出了非常伤人的话语:

你就是不尊重我们。

有时候我觉得我爸凭什么找你呢?

徐敏的妈妈愣了,自己对孩子付出这么多年最后却换来这些埋怨。

母女俩最后只得不欢而散,问题却依然摆在那里。

年近三十,徐敏却依然单身,结婚这件事对她来说依旧遥遥无期。

0 2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邱华梅。

她是整片里最出彩的女孩。

她努力学习在北京上了大学,毕业后凭实力当了律师,事业顺风顺水。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但就是因为结婚问题,邱华梅经常跟家里人吵得眼泪直流。

她的老家在山东滨州,一个叫做无棣的小县城。

邱华梅的父母当年为了生个儿子,家里连着生了五个女孩,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在这种思想相对比较封建的地方长大,如今都34岁的未婚未育的邱华梅的处境可想而知。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在家人甚至邻居村民的眼里,她就是个大龄剩女。

每次一回家,邱华梅都能看见自己家案板台上的角落里放着几大包弹好的棉花,那是妈妈几年前就准备好的,就等着邱华梅出嫁的时候给她做几床新被子。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但是这种温暖对于邱华梅来说,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让她有点恐惧。

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总要谈到邱华梅的结婚问题。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在父母的眼里,这么大了还不结婚的女儿让他们有点丢人,每每别人问起来,自己都不知道说啥好。

看着别人都结婚了,自己的女儿这么久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尤其是想到邱华梅当年上学家里没钱,做父母的再难也要干活供她上学的时候。

再看看如今不听话的女儿,简直都愁的睡不着。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就连邱华梅在老家带娃的亲姐姐,都说她自私,不正常。

甚至还放言说——

不结婚,再幸福都不叫幸福,不结婚就是判刑!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更过分的,邱华梅的小外甥都被大人教着喊她叫,光棍姨。

亲戚说她不结婚的想法如此强烈,就像入了邪教。

邱华梅很委屈,她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伴随着一家人的怒火与无奈。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其实邱华梅并不是故意要和家人唱反调。

她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随便结婚,把自己的余生和一个不喜欢的人捆绑在一起。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如果自己要结婚,她希望对方是个尊重自己的人,不要太大男子主义,也能主动分担家务事。

在北京工作的闲暇之余,她尝试去相亲了很多次,但结果都不怎么样。

她去过北京公园的相亲角溜达。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在那里,常常有成堆的老大爷老大妈们把自家孩子的相亲条件写在纸上,摊在地上,等待有缘人挑捡。

但滑稽的是,大学毕业、精神独立、事业稳定的邱华梅在那里却并没有市场。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有个大妈干脆表态,自己接受不了邱华梅。

因为她的律师职业可太厉害了,要是动不动闹矛盾就讲民法刑法,自己可受不了。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然后,邱华梅去一对一相亲。

对方有的嫌她是外地人,交往起来压力会比较大。

还有的,就在邱华梅的追问下摊牌自己还是有些大男子主义,希望婚后女的能顺从自己。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邱华梅还去婚介会所咨询,对方在听了华梅的情况后,给出了一堆建议。

可万万没想到,中心思想竟然是——

你要是结婚了,就不能选择不生孩子。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你长得不太好看,性格又太硬了,年龄也很大了,就不要太挑了。

要是这种条件还以为自己状态很好,那就是自欺欺人。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更恐怖的是,给出建议的这位红娘本身就是个女人。

在邱华梅这样的女人正在面临封建困境的时候,竟然还有同为女性的同胞亲手给她再上一道枷锁,当面进行剩女羞辱,这场面惊悚得让人窒息。

就这样挣扎了一大圈,邱华梅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愈演愈烈。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她感觉任何人都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嘲笑自己。

那种感觉难受地好像自己溺进了大海,孤立无援随时都可能淹死。

如果自己一直战斗却还上不了岸的话,她只好选择放弃,撤退离开。

于是,后来邱华梅决定远走,她申请去法国留学,继续深造学业。

0 3

盖琪,36岁,大学老师。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在年龄即将接近四十大关的时刻,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之前许多年都没有做到的事。

她谈了恋爱、结了婚、生了孩子,并且还从北京举家搬迁到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深圳定居。

这一系列人生大事发展得即迅速又果断。说到底,只源于盖琪自己狠狠下了一次决心。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年轻的时候,盖琪的家境很好,书香门第出身。

再加上自身条件也不错,因此对结婚对象的要求蛮高,于是结婚的事也就耽搁了下来。

后来不料父亲生病,家里积蓄骤降,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她觉得自己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

于是被贴上剩女标签后几年,盖琪做出了选择,她要结婚。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盖琪的老公比她的年龄小,在确定对方不介意自己的年龄后,她很快就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出嫁那天,盖琪对自己的老公说,就想跟对方去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她明白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

盖琪婚后,曾经主持过一个交流会。

在会上,她坦诚承认自己的生活明显没有之前有趣,但是却多了一份幸福。

那种幸福,源于老公和孩子带给她的平凡的满足感。

婚姻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结局,但是它可以让人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走上新的开始。

0 4

对于女性来说,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给出的压力是正相关的,这会给女性自身带来恐惧感。

只要你不结婚成为别人的妻子,不生孩子成为别人的妈妈,好像就异于常人,大概率要遭人闲话。

但可悲的是,那些被催婚后潦草结婚的人,后半生过得不幸福的话,却没有人会拿着催婚时的劲头去负责。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纪录片里的这些故事,其实一直试图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在狂热的催婚催育潮中,你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结婚了么?

结婚这件事的本质,是两个人心甘情愿的结合。

它的浪漫在于一个人愿意通过这场仪式,下定决心和自己钟爱的另一半在今后的日子里携手同行。

这是对爱情的约定,也是对亲情的加冕。

而万万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满足旁人的期望,从而找一个异性来组成组合,生孩子传宗接代。

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

那人就像机器,没有感情。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可叹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本心,抵抗住来自家人、亲戚、朋友的压力,抑或是到了最后选择对婚姻妥协。

正如邱华梅在片子中所说的一句话,让我回味很久。

大意是——

就算她最后坚持和世俗抗争,守住了自己的本心不滥嫁,可也不见得会有多开心。

因为,这是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胜利。

到底有多少人能经受得住这种孤独呢?

0 5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15年到2017年间,距今也有好几年时间了。

就在前不久,前去法国留学的邱华梅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自己的好消息。

她在法国深造后顺利毕业,继续着自己的律师职业,并且在国外求学的日子里,她遇到了自己的德国老公,如今已经在德国定居。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这消息非常振奋人心。

尤其是回想起几年前时时因为不结婚而被催到流泪,在婚恋市场受尽打击的她,这像是一种成功的讽刺,畅快人心。

她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向曾经逼问过她的那些人提出了反问。

难道过了二十多岁还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的人,就该被贴上剩女标签吗?

她们活到现在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奋力追求的学业和辛苦打拼的事业,以及自身养成的气场,就相应的要遭贬值了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声音。

它在说,不。

不妥协,也不随波逐流。

不放弃,也不要被束缚。

中国式「剩女羞辱」,我听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