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業主總罵物業是“黑社會”,要“趕走”物業,你認為根源在哪裡?

張長國聊旅遊


有些業主總罵物業是“黑社會″,為什麼呢?

在大陸,很少所謂的“黑社會",最多也是一小撮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見如下定義。


現在全社會掀起打黑熱潮,就物業行業來說,其揪出的涉黑分子的幾率,不會比其他行業高。不信的話請舉兩個例子來看看。以下看法是從社會現象上來說明,非特指某一個小區。

為什麼物業公司不是涉黑的重災區?是因為土壤問題。涉黑組織多在於暴利行業,其特點是隱蔽性強,流動性高,外人極難察覺其行為實施。

而物業公司整天暴露在千千萬萬的小區居民面前,失去了隱蔽性,也沒有多少流動性,小區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業主群裡面就炸開了鍋,就差大喇叭開始廣播,哪來的隱蔽性。

說小區物業是暴利,根本就是扯淡。商業物業的利潤率有可能會達到50%。小區物業平均利潤率一般不會超過20%。利潤率低於5%和常年虧損的住宅項目多如牛毛。

物業公司是服務行業,又不具備壟斷性,行業從無到有,到現在蓬勃發展也不過40年。一個物業公司從招投標到接管項目運作,幾乎所有的行政職能部門都可以監管生存之過程。

1、接管樓盤,招投標有當地的房地產管理部門監管。

2、接管小區樓盤後,物價局\\工商局,社區\\街道,消防\\公安派出所,人防辦\\環衛所,園林局,水務局\\電力局,城管等等,這些職能部門隨時都可以伸出手來,敲打物業違規行為。現在的舉報途徑很暢通,政府處理輿情的效率又挺高。物業公司哪裡有機會幹出很出圈的事兒?

不管怎樣,在英明政府的領導之下,物業公司如有一點涉黑的苗頭,很容易控制,政府能強力出擊,給與剿滅,哪裡有機會讓其滋生髮展?


為什麼總有人說物業是“黑社會″?筆者認為是因為其黑幫電影看多了,每次聽到催繳物業費,就聯想到了電影中收保護費的情節,邊上還有一拔無腦的吃瓜群眾架秧子起鬨。如果你確信有人涉黑可以致電公安局舉報,有政府給你做主!或者把涉黑事實的經過寫出來,大家評評看。

有一部分人住進了小區,根本不顧業主規約,動不動把自己當成皇上,話裡話外恨不得鼻孔朝天,小區橫走豎飛:高空亂拋垃圾;電梯裡抽菸、亂丟菸頭;裝修時隨意敲砸承重牆;養狗不栓繩,鏟屎官的活又不幹;想盡理由躲賴物業費,等等。

以上這些行為,不要說小區的業主規約,就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格格不入。


作為一個有口碑的物業,對於前述小區裡出現的這些業主違規行為要不要管?

物業管了這些違規行為,一些人跳出來了,說物業公司應該是服務單位,不是管理機構,無權管!

物業如果不管這些規約行為, 另外一些人也會跳出來,說物業光拿錢不幹活,不作為!

這兩種人在這個時候就會聯合起來,指責物業是“黑社會"!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種。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某些物業公司少數人在小區裡面違規違法經營,非法斂財,比如出現搬霸、沙霸之類,這些屬於行政處罰或治安事件的個案,不應該聯想涉及到整個行業,而且這與定義上的黑社會差之千里。

“黑社會″之類誤會的根源在於:

1、法制意識淡漠、契約精神的薄弱,業主方和物業方對於以合同形式結成的服務關係認識都有偏差。各自以自己認為擁有的優勢,刁難對方,互相掐脖子,如不改變,最終會一拍兩散,各自療傷。

2、職能部門監管的方向性有偏差,對於違法違規的雙方懲處力度弱,時效性也差。因業主方和物業方違約成本極低,造成雙方的誤會越來越大,一直到了水火不容。

所以才有了一方指責另一方為“黑社會",一方指責其為“潑婦、刁民″互相惡毒攻擊的場景。

指責物業行業是“黑社會"的人,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被抓被判刑的涉黑分子,都有一個身份是業主。你又能怎麼說?

慎言。

沒有事實依據,脫口指責某人某行業為“黑社會"基本上就是耍流氓,最起碼也是說話不嚴謹。


老包有時不在線


首先物業,保安先要搞清楚為誰辦事?拿誰錢?本人以前與保安及物業無仇恨,但在前幾天本小區發生了讓我不快的事,中午開車回家到車庫掃碼前不起杆(注意早上出車庫一切正常),疫情其間一看門老頭約50幾歲不戴口罩座在椅子上,我問了開一下車庫門過出取一下東西?看我一眼轉過頭,在問怎麼不讓進?老頭搖擺頭(注,看門老頭從沒離開椅子且沒開口回答),我退車到大門與公路邊停車,結果大門前擺了幾十個椎桶下車移了一個,結果看門老頭不幹了說“我就不讓你進一小區1百多戶就看你不順眼,你是誰啊”,當時就嗎起了且沒戴口罩。我看當今物業就是爺,養老的地方,進出門還得看物業及門房狗的眼神


陽光下的泡泡8


根源一:有些物業確實霸道,特別是那些和業委會以及背景們沆瀣一氣的。根源二,實際經驗告訴我們,有些業主國飯田飯吃慣了,不能理解物業費用的存在(剛開放自購的時候,好些業主連水電氣費自付都不理解的)。根源三,有利可圖的地方總會有人以各種名義跳出來的。根源四,封閉環境呆慣了的群眾容易打堆起鬨。其實以上均不是根源。唯一根源:就房地產這個系列,名是有了,姓啥?沒人願意敢於把它弄清楚。君不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物業相關法例歸屬?


深山窮人


我建議,物業公司,通通關閉。

然後由解放軍退役軍人服務部統一接管。

一箭雙鵰,既解決大部分退役軍人的工作和工資問題,穩定國家。第二,老百姓相信解放軍,提高了物業公司的人員素質。解放軍有很多技能的,別以為解放軍只會摸槍,開車開飛機,電腦管理,後勤醫療和做飯,都懂。


dpgtjk


就是這樣,本來一個服務機構,搞的像業主主子一樣,



宜昌老李


因為物業幾乎什麼都不管,只知道要錢”掙著業主的錢”還不把業主當人”不是來服務”而是來當領導”耀武揚威,真正的一級政府”辦事處”居委會反而熱情周到的為轄區居民服務”有困難也幫”鬧意見也調解”甚至有時侯都帶人幫忙打掃衛生”你說”誰還願意要物業,我見意以後有居委會來管理。


吉祥如意1925522341103


一、性質問題:物業是業主花錢僱傭的小區管理人員,那麼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業主服務。但是現在弄反了,成了物業管理業主了,然而業主遇到問題找物業解決變得非常困難了。

二、利益問題:物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存在的,所以就會存在一些公共區域增加收費項目(比如消防通道停車收取停車費,減少綠化面積改建其它設施等),利用業主公攤面積投放廣告私吞廣告收入。

三、素質問題:確實存在個別小區物業的態度惡劣。


虎哥


現在的物業公司就是開發商的下屬公司,要不就是開發商轉賣給其他人的穩賺不虧的一本萬利的搖錢樹。一個小小的企業,生產的產品要想辦法賣出去,從內部管理上要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建立一定的銷售渠道,才能最後形成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存在一定風險。可是作為物業公司,卻是沒有一點風險的,坐收漁利的行當。幾千戶業主每個月都要上繳物業管理費,物業公司除了給工作人員開資和付給垃圾清理公司的費用,其餘都是利潤,再加上小區門洞電梯間的廣告收入,可以說只有物業公司才是這個世界最賺錢的行當。現在的物業公司還利用社會上一些無業人員,(黑社會人員)對付不及時繳費和物業公司與業主有矛盾而沒有繳費的業主,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才導致人們對現在的物業公司形成了物業公司就是黑社會組織的看法。


株洲藍天


收錢的時候異常積極,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遇到問題的時候推三阻四,東拉西扯找不到負責人,動不動就破口大罵。

你品,你細品。


跑丟俠


我在這裡說句公道話:其一,社會上確實是有些物業通過不正當手段或人情關係上位的,而且對於物業管理和服務存在跟不上廣大業主所認知的服務;

其二:癥結在於一小部分業主自身的素質以及只想享受物業人辛勤勞動的付出,卻不願理所當然的繳納自己原本就該繳納的物業費,從而故意挑起部分業主與物業的對立,臭嘴巴里還不斷找藉口攻擊物業人,

需要說明的是,就目前國內各大物業小區,不否認有些小區的業主和物業公司都本著理解和溝通的方式,相互支持,共同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好。

反之,若小區存在一批既要物業人提供服務卻又不願及時繳納物業費的的業主,那麼這樣的小區就會捲入到拉幫(業委會)與物業對著幹的死衚衕,即使換了物業公司,或由業委會取代物業公司,也同樣因為一小部分自私自利的業主的原因,導致整個小區管理的混亂和癱瘓。所以在共同管理好小區的問題上,部分業主擺好心態,本著與物業有事好商量,那麼小區才是真正是廣大業主的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