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F-1戰鬥機什麼水平?

東海岸_


1966年試飛,4年後服役的幻影F1,作為法國戰後服役的第一款常規佈局戰鬥機,其性能相比同時期美蘇同類產品F-4和MIG-23並不佔優,反倒是因為多方面原因只安裝了一臺發動機,成為了唯一一款加力推力比整機空重還要小的二代機。

(我猜有人要拿法國海軍的“軍旗/超軍旗”說事,但這玩意是攻擊機)

“本土航發性能差”是法國戰後航空工業的一個魔咒,影響了法國所有戰鬥機的研發。

幻影F1安裝了一臺“阿塔”9K-50發動機,和初代幻影IIIA的發動機是同一系列,所以性能不敢恭維,軍用推力5噸,加力推力也只有7.2噸。結合該機空重7.4噸,最大起飛重量16.2噸的數據,簡單計算之後我們會發現:即使是空機狀態下,幻影F1的推重比也僅有0.97。

相比之下,美軍的F-4E,空機推重比高達1.16,蘇軍的MIG-21MF是1.12,蘇軍的MIG-23推重比較高,能達到1.3。在動力方面,達索的幻影F1已經是墊底了,並且這個問題會一直困擾法國人,直到現在。因為現在法國陣風戰鬥機的推重比,也是四代機裡倒數的。

扯遠了,回到幻影F1這來。

前面說過,幻影F1是戰後法國第一款服役的常規佈局戰鬥機,這架飛機雖然性能不怎麼樣,但的確是達索公司的一次還算成功的嘗試。

眾所周知,戰後法國特別鍾愛無尾三角翼佈局,幻影3到幻影5,再到幻影2000,都是這樣。無尾三角翼佈局,因為省去了水平尾翼及其控制機構,所以空重低,比較便宜。印度人的光輝LCA選這個佈局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比起幻影F1,法國人可能更喜歡幻影III,後來他們還給這玩意裝上了鴨翼)

但是也因為沒有水平尾翼,飛機少一組控制面,沒有襟翼,所以起降性能特別差。初代的幻影IIIA,重載起飛的滑跑距離高達1600米,快趕上B-5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了,是F-4,MIG-23,MIG-21的兩倍左右,等同於說“這飛機無法在前線機場起降”。

(整個冷戰期間,美蘇只服役過F-102一款無尾三角翼佈局的戰鬥/截擊機)

由於這個缺陷,使得早期幻影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幾乎賣不出去。當然也賣了一些,不過買家們除了以色列都比較佛系,購買幻影III的國家大多是錢不多國防壓力不大的國家。比如南非,瑞士,阿根廷,巴西等等。

(使用發射車,火箭助推起飛的MIG-19)

冷戰時期,為核大戰做準備的美蘇兩國以及一票小弟們,對戰鬥機的起降性能要求都非常高,後期諸如F-15,Su-27等四代機甚至確保空戰掛載下把起飛距離壓縮到300米的水平。

至於法國人?他們沒有為核大戰做準備。法國人愛面子,他們不願意給美蘇做小弟,但是自己體量也不算小,獨善其身還是能做得到。實在不行就投降不是?

但是話說回來,戰後法國丟失很多殖民地,在軍工領域也開始尋求海外出口,畢竟無尾三角翼佈局的戰鬥機在當時市場還是太小了點,有必要研發一種新戰機出口國外市場。

(不過幻影III現在還有服役,倒是幻影F1退役乾淨了)

另一方面,20世紀60年代法國航空工業也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瓶頸期,手裡的幻影III眼看著落後了,該搞點新產品,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研發“幻影G”這樣一款變後掠翼戰鬥機。

但是法國人覺得不太保險,需要一個備用項目,這才有了幻影F1。

“外銷”+“備胎”,這就是幻影F1誕生的原因,不難看出這款戰機的確不是高端定位。如果幻影G研發成功的話,幻影F1甚至根本不會在法國空軍服役。

至於幻影G項目下馬的原因,還是和發動機脫不開干係。

眾所周知,變後掠翼本身結構複雜重量就大,像美軍的F-14,空重接近20噸與F-22一個水平,比自家的F-15重了8噸,也不是人人都像蘇聯一樣減重做得那麼好(MIG-23的空重還不到10噸)。

(單發的幻影G1)

(雙發的幻影G4/G8)

而法國的幻影G空重沒F-14那麼誇張,但也不低,幻影G4/8的空重高達14.74噸。然而他們的發動機,還是用的阿塔9K-50,空機推重比也還是小於1.0。要知道,從1955年到幻影G結束試飛,送進博物館的1971年,美蘇的戰鬥機航發,已經換過3次了,而法國這邊,還拿著初代幻影IIIA的阿塔改來改去。

最終法國空軍面對幻影F1和幻影G這兩個半斤八兩的難兄難弟,選擇了便宜的幻影F1。


戰鬥機解說家


“幻影”F1的研製背景

“幻影”F1是法國達索研製的一款輕型戰鬥機,它的性能是不高不低,如果放在二代機中,“幻影”F1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但是在三代機中,可以說是剛剛入門。眾所周知,“幻影”戰機幾乎都是三角翼的機身結構,但是“幻影”F1卻是常規佈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幻影”III戰機的三角翼設計在實際服役中曝出很多固定缺陷,所以達索嘗試設計一款常規後掠翼的戰機。剛開始達索並沒有直接研製“幻影”F1,而是首先設計了“幻影”F2,然後還設計了“幻影”F3和“幻影”G等方案,然而這些設計比較複雜,成本也比較高,所以為了降低研發難度和生產成本,達索在“幻影”F2的基礎設計了簡化版的“幻影”F1戰機。

“幻影”F1的基本性能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幻影”F1並不是一款追求高性能的頂級戰鬥機,而是一款非常實用的單發輕型戰鬥機。為了控制成本和保證質量,“幻影”F1基本上沒有采用太多創新設計,這就決定了它的性能不可能領先,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幻影”F1搭載一臺Atar 9K-50加力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6.2噸,最高速度2.2馬赫,最大航程可達3300公里。在飛行能力方面,“幻影”F1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因為它避免了三角翼的缺點,機動性更強,爬升速度更快。作為一款輕型截擊機來說,“幻影”F1在第二代戰機中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和新誕生的第三代戰機相比,“幻影”F1就明顯落後了。

“幻影”F1遠不如F-16

“幻影”F1如果能夠早誕生10年,那麼還能說它是一款先進戰機,但是“幻影”F1交付服役的時候已經是1973年了。此時世界上已經誕生或者即將誕生多款更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各方面的性能明顯要超過二代機。比如說美國的F-15戰鬥機,1972年進行了首飛。F-15的綜合性能就不用說了,直到現在都不算落後,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頂級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畢竟F-15是雙發戰機,和“幻影”F1相比有點不太合理,可是和F-16相比,“幻影”F1也顯得很落後。F-16於1974年首飛,是當時最先進的單發空優戰鬥機,各方面性能遠超“幻影”F1戰機。

“幻影”F1的主要缺點

“幻影”F1在研製時就儘量的控制成本,所以這注定了它不可能成為世界頂級戰機,只能算是一款比較均衡、比較靈巧的現代化戰機,跟先進二字沾不上邊。“幻影”F1明顯的短板就是它的發動機,Atar 9K發動機的淨推力只有49.03千牛,最大加力推力才70.6千牛。而早期F-16搭載的F100-PW-100發動機,最大淨推力72.5千牛,加力推力高達111.1千牛,超出“幻影”F1一大截。高性能發動機使F-16擁有更強的機動性,更大的掛載能力和更強的戰鬥力。“幻影”F1的第二個缺點就是外掛點和載彈量少,僅5個外掛點,實際載彈量只有4噸。相比之下,F-16戰鬥機擁有9個外掛架,最早的A型載彈量大約5噸,到了F-16C型時最大載彈量超過了7噸。

“幻影”F1處於什麼水平?

通過以上分析和比較就能看出,“幻影”F1的綜合性能並不算突出,在二代機中比較優秀,在三代機中只能算是入門。在面對落後的二代機和一些非空優戰機,比如對地攻擊機或戰鬥轟炸機時,“幻影”F1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畢竟它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款截擊機,機動性和靈活性都還不錯,所以在空中格鬥時能夠發揮出特長。但是在面對更先進的第三代戰機時,“幻影”F1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幻影”F1的水平只能說是不高不低,在剛剛服役時,既不先進也不落後,主要取決了比較對象是誰。


老豆說軍武


法國達索以無尾三角翼佈局聞名於世,包括經典款的幻影3、幻影2000、陣風戰鬥機等,不過在從多無尾三角翼型號中卻多了一個離經叛道的常規型號——幻影F1戰鬥機。

達索無尾三角翼佈局才是知名品牌,只要是常規佈局只是意外。

幻影F1戰鬥機是達索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二代機,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改進幻影3老毛病而來。包括增加航程、提高中低空機動性、還有起降性能太差需要很長的滑跑距離(無尾三角翼佈局無法避免的問題)。

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快速打造,幻影F1機身基本套用幻影3沒變機翼改為後掠翼,為了適應前線機場或者狀況較差機場使用,前、主起落架上均採用雙輪設計。發動機則採用一臺“阿塔”9K-50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70.6千牛,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2馬赫。兩側機翼各有3個掛架,機腹下方還有一個,最大載彈量可達6300千克。

不過幻影F1定位以出生年代都不合適,在國際市場上被美蘇同類機型(F-16/14/15)夾擊,在本國不敵幻影3/5以及幻影2000戰鬥機。國外出口成績並不是非常理想,實戰中包括在兩伊戰爭中被伊拉克用於攻擊油船,包括攻擊了美國驅逐艦。在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手上的幻影除了淪為聯軍戰績之外,還有部分逃到伊朗現在還是充當主力。

幻影F1戰鬥機是一款性能較為出色的二代機,水平處於二代中的較強地位(強於F4、米格-21),但它出現的時間不是太合適,在達索系列產品中並不十分突出。


河東三叔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站在60年代的角度,算是很不錯的戰機了。

幻影F-1的上一代是著名的幻影3戰鬥機。

幻影3戰鬥機相當成功,採用幻影戰機系列傳統的三角翼,除法國外還有20個國家曾經使用。以色列空軍裝備的幻影3型在六日戰爭及贖罪日戰爭有顯赫戰績,幻影3型在六日戰爭擊落48架阿拉伯國家空軍的戰鬥機,在贖罪日戰爭再創下擊落106架敘利亞和埃及空軍飛機的戰果。

但是幻影3戰鬥機確實設計上的缺陷!

幻影3採用無尾翼三角翼設計,在高空高速性能較佳,但是在飛行能量流失速度上遠快過傳統構型戰機。所以,幻影3在低空低速的性能不佳。

然而,在60年代的一系列戰爭現實,由於機載雷達等設備性能很爛、導彈也多以短程為主,能夠實施超視距空戰的機會幾乎沒有,絕大部分空戰都是在視距內進行。

那麼,幻影3就存在技術上的很大問題,不能從事低空作戰及對地支援任務。

幻影F-1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產品,採用了傳統的普通後掠翼設計設計,不是使用三角翼。

幻影F-1比幻影3型內載燃油多43%,起降距離更短,飛行操作性也更好,配備魔法短程空對空導彈及R.530中程空對空導彈,具有視距外空戰機能;1979年升級整合入超級530F中程空對空導彈。

簡而言之,幻影F-1的性能較為平均,基本可以執行所有作戰任務。

但就是因為平均,導致了性能相對平庸,雖強於同時代的蘇制戰鬥機,卻弱於美製F16戰機。

南非空軍的幻影F-1,在安哥拉內戰中,擊落了古巴空軍的6架米格23ML戰機。

不過,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認為米格21及米格23不足以對付伊朗的F-5及F-14,緊急向法國購買了更先進的幻影F-1。

然而,事實證明幻影F-1並不是F-14的對手。

幻影F-1是一種輕型戰機,雷達無法同F-14相提並論。即便雙方到了近距離,幻影F-1的格鬥能力也不如F-14。伊拉克在兩伊戰爭最少失去34架幻影F1。

即便如此,幻影F-1還是有斬獲的。

1981年11月首次擊落伊朗空軍的F-14。

不過幻影F-1綜合性能不錯,具有多任務作戰能力,曾經攜帶反艦導彈多次進行海上攻擊。

1988年5月,當時全球最大噸位的油輪海上巨人號,據信是由伊拉克空軍的幻影F1所發射的飛魚導彈擊沉於霍爾木茲海峽。

1987年5月17日,美國海軍巡防艦史塔克號(USS Stark FFG-31)被兩枚飛魚導彈擊中,造成37名美軍死亡的史塔克號事件,美軍經調查後認為導彈是由伊拉克空軍的幻影F1所發射。

然而,幻影F-1的性能還是非常平庸,所以導致它生產數量並不大。

隨著科技的發展,低空低速已經不那麼重要,於是幻影2000這種戰機又活了起來。

幻影F-1在法軍中,於2014年開始全部退役。


薩沙


幻影F1是二代機中的佼佼者,可惜跟F16生在了一個年代,可謂生不逢時。

提起達索,軍迷朋友都知道這家法國的飛機研製廠商招牌就是無尾三角翼佈局(包括後來衍生出來的鴨式佈局),其研製的幻影3/5、幻影2000、陣風大名鼎鼎。但是今天的這位主角雖然同樣來自法國達索,卻有一點離經叛道。

幻影F1,法國達索於上個世紀60年代研製的一款單發多用途戰鬥機,1970年正式服役。

說起幻影F1,得從大名鼎鼎的幻影3說起,幻影F1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幻影3的缺點改進、發展而來。

幻影3戰機堪稱達索贏得世界聲譽開山之作,通過使用無尾三角翼佈局,使得幻影3在使用性能較差發動機的情況下仍然獲得不俗的性能(動力不夠氣動補,某國的某20也是這個路數),兼具優異的高空高速性能和格鬥能力,在以色列空軍手裡打出了堪稱傳奇的戰績,一時間火遍全球。

無尾三角翼賦予了幻影3優異的高速性能,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擁有一些天生的缺陷:一是起降性能差,二是誘導阻力大,持續機動性能差。為了改正這兩大缺陷,達索將目光又投向常規佈局,這就是幻影F1的由來。

幻影F1使用了帶平尾的常規佈局,主翼後掠,除此之外的前機身幾乎與幻影3一模一樣。

達索將幻影F1的設計重點放在提高機動性能上,為此採用了複雜的氣動設計,比如結合沿全翼展的翼前緣襟翼及雙縫後緣襟翼。筆者覺得,幻影F1是設計水平最高的二代機,整體性能也是二代機中的佼佼者。

但是,雖然幻影F1設計水平高潮、綜合性能優異,但是與那個在60年代的中東打出赫赫威名的老兄相比,幻影F1在70年代開始服役後卻悲傷的發現,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它了。

上個世紀70年代是航空工業的黃金時代,也是三代機的黎明,F14、F15先後服役,而具有時代意義的F16戰機的服役和在西方國家中的大規模裝備,使得幻影F1迅速落後於時代。幻影F1的設計水平雖然在二代機中已數登峰造極,但是在三代機F16面前就是個弟弟。F16的橫空出世,使得幻影F1無論是性能還是銷量上都慘淡無比。

生不逢時的幻影F1所取得的成就及比不上老兄幻影3,也不如老弟幻影2000,無論是法國空軍自己裝備還是外銷都不算多。幻影F1為數不多的的亮點來自於兩伊戰爭時期,作為伊拉克空軍在兩伊戰爭時最先進的戰鬥機,幻影F1表現不俗,不但在空戰中擊落過F14,而且還攜帶飛魚導彈擊中眾多伊朗油船和軍艦。

在略顯暗淡的職業生涯中居然拿下F14的人頭,幻影F1也算不虛此生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採用常規佈局的幻影F1性能平庸,不如採用無尾三角翼的幻影3幻影2000優秀,實戰裡曾被蘇聯米格23擊落。不過還是有一些特色的,它的液壓控制系統據說是二代機裡最優秀的。


用戶4217020671054


幻影F1是二代半戰鬥機,空戰性能優於F-4E、米格23ML、幻影III。


量子之狼


幻影F-1算是二代機裡的高水平了,機動性高於早期二代機,機載雷達和武器都比較完備,還有在當時算不錯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但是它服役的時候,三代機都開始出現了,所以有點生不逢時。


但是作為二代機,幻影F-1的軍售門檻低,所以在1980年代的外銷數量很多,特別是兩伊戰爭中曾經擊落過一架F-14,還有用反艦導彈擊傷了美軍護衛艦,所以名氣不小。



不過,幻影F-1畢竟是二代機,固定的缺陷依然存在,比如機動性略遜。儘管幻影F-1在設計時比較強調空戰機動性,但是由於並沒有採用較新的邊條設計,盤旋性能比較差。


在安哥拉戰爭中,南非空軍的幻影F-1居然在格鬥戰中輸給了米格-23,就是因為盤旋比不過米格-23的可變翼。所以說,儘管幻影F-1的局部技術水準不低,但並不比米格-23、鬼怪式、幼獅強多少,空戰時候都是半斤八兩。



如果能夠改進雷達和導彈,提升超視距能力,幻影F-1還是可以和三代機一戰的。但是該機機頭空間限制了雷達尺寸,最大探測距離只能達到幾十公里,因此潛力已經沒多少了。當年,幻影F-1能夠擊落F-14,偶然性還是很大的。畢竟,米格-23和米格-21也曾擊落過伊朗的F-14。



隨著三代機的大量出現,幻影F-1的機動性、武器優點基本都不是優點了,缺點則成倍放大。不過,幻影F-1的多用途能力比較好,所以後來多改為攻擊機,效果還是不錯的。該機載彈量可達4噸,特別是能攜帶“飛魚”反艦導彈和空地導彈這個優勢,非常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