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該不該從語文教材書中取消?

用戶創維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解析

老穆認為,文言文不能,也不該從語文教材中取消!否則,它也不叫語文!

我們要知道,語文這一門學科,本就是由“國語”和“國文”兩門課程合二為一的結果。

先有國文課,以教授文言文為主。新文化運動爆發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語課也就“誕生”了……

直到全國解放後,葉聖陶最終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從此以後。語文開始在全國推廣開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如果不學文言文,如何瞭解咱們祖國上下五千年之輝煌?

如果不學文言文,何以知曉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


如果不學文言文,優秀的古代文化如何繼承和發揚?

以上是老穆的一些觀點!您覺得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肯定不能取消!為什麼呢?

1.語文是語言和文學。語言是人類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文言文是古代文學,是古人交換思想的工具。現代白話文也是在古代文言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傳承文化的語文教材,不能取消文言文,取消了文言文,就是讓現代白話文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取消文言文,就是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應是文言文、白話文並舉,以現代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揚今不否古。


夕陽紅155908541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先說一段歷史。

劉半農的雙簧信

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期間,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要廢除在中國傳承千年、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和主幹的文言文,卻並未激起多大反響,於是劉半農就上演了一出雙簧戲。

1918年3月15日,劉半農以王敬軒之名在《新青年》雜誌第四卷三號上發表了一篇寫給《新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公開信。信是用文言文寫的,4000多字,不用新式標點,以一個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衛道者的形象,列數《新青年》和新運動的所有罪狀,極盡謾罵之能事。

就在同—期上,劉半農又以本社記者半農之名發表了另一篇觀點與之針鋒相對的文章《復王敬軒書》,洋洋萬餘言,對王敬軒的觀點逐一批駁。

雙簧信引發了一場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大辨論,在論辯中新文學的聲勢逐步壯大。之後,白話文就戰勝了文言文,作為書面語言的文言文就被廢止了。

文言文自古至今不是口頭語言,它只是古代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被廢止,不等於我們不學習文言文,如果連學習文言文也要廢止,我看,我們就不做中國人了!

為什麼不能把文言文從中學語文課本中剔除呢?

第一,我們的執政者不懂文言文將如何學習借鑑幾千年來的治國理政方略呢?

我們是普通老百姓,大底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於治國理政是不可能操心的。可是,沒有國這個大家,哪裡有我們的一畝三分地呢?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沉著祖先治國理政的智慧,而這些智慧都被文言文所記載。不懂文言文,何以學習、借鑑呢?即便創新,也要站在祖先的肩膀上才行。

正因為我們有幾千年治國理政的智慧,所以現在的治國理政者才能運籌帷幄,才能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我們一起讀一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的幾段話。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第2卷周顯王十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第14卷漢文帝前十年)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第18卷漢武帝元朔元年)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第3卷周赧王五年)

現在明白,不懂文言文,治國理政者怎麼自己讀明白呢?或者讓也不懂文言文的秘書翻譯呢?

第二,我們幾千年來的文學、文化瑰寶將如何繼承發揚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第一首詩《關睢》中首句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詩仙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詩聖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田園山水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中的名句。

*“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全才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中的詞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婆慘慘慼戚。”這是才女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的詞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愛國詩人陸游《遊山西村》中的名句。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這是史家第一人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的散文《醉翁亭記》中的句子。

*“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這是戲劇名家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句子。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六經中《周易》中的句子。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這是六經中《尚書》中的句子。

*“啜苦咽甘,茶也。”這是陸羽《茶經》中的句子。

……

廢止文言文,這些文學、文化精華將何以繼承發揚呢?

第三,我們的中醫醫學將怎樣繼承光大呢?

中醫是我們的國粹,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靠中醫來治病救人。華倫刮骨療傷和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的故事隨著《三國演義》而人盡皆知。這雖然是小說中的故事,但也說明了中醫精湛的醫術。而這些精湛的醫術和中草藥就是用文言文記載的。

中醫的經典著作有:《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千金要方》、《肘後備急方》、《難經》、《金匱要略》、《脈經》、《本草綱目》、《湯頭歌訣》等。

屠呦呦根據中醫中藥研製的青蒿素,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的第一,也是中醫醫學的第一。但是青蒿素的依據在哪裡呢?就在東晉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別忘了,它是用文言文寫的。

文言文不再當作書面語言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如果現在再不讓人們學習文言文。有那麼一天,文言文變成了天書的時候,袓先的智慧將被塵封,華夏的痛苦不啻亡國。


張旭語文


絕對不能。

1,文言文是中華文化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僅不能去掉,反而要加強,中華文化的傳承不能斷裂。

2,否定文言文,就是否定中國古代文化,。沒有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今天的文化就成了無根之木。

3,所以就一直有人搞這事,給古代民族英雄潑汙水,否定中華文化,否定今日的英雄榜樣。其心可誅。


子木老師講語文


取消文言文是不可能的。作為中國人,放棄自己的母語,是愚蠢而可憐的。我們都學過《最後一課》,面對外國人入侵,老師的最後一課,只講了母語的優美,催人淚下!


下面從四個方面來說,文言文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有可能還會加大:

一是漢語的國際地位近百年來迅速提高,中華文化以其剛柔相濟、兼收幷蓄、博大精深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我相信,也許會有那麼一天,中國學者無需再用英語寫論文,中國中小學課堂也無需開設英語課程。老一輩會俄語不會英語,會四角號碼查字,但讀不來拼音,就是那個時代的印記。我想,風水輪流轉!


二是語言發展都有口語化的趨勢,大量鮮活詞彙進入語言系統,而且書面語言越來越冗長、拖沓,這就需要語法規範加以約束、凝練。而文言文,即古代漢語的存在,就有鮮明、經典的制約功能。

三是文言文簡煉、優美、典雅,不可替代。如《左傳》“蹇叔哭師”:“孟子,吾見師之出,不見其入也”。用白話文來說:孟明視呀,我看得見大軍出征,卻再也看不到你們凱旋了啊!再比如《孫子兵法•作戰篇》:“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矣。”用白話文來說:所以打仗,聽說過再笨拙的指揮,也以速勝為上,沒見過很精妙的指揮會拖得很久的。最後一兩例,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用白話說不是很哆嗦嗎?

四是漢語中大量的成語、典故,都用文言表達的,寓意深刻、思想豐富,學國文繞不開。比如“掩耳盜鈴”“削足適履”“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等等,太多了,是濃縮的中華智慧。

學文言文,比學門外語簡單、實惠多了。只需多讀多背,語感有了,多讀古籍、查辭書,無師自通,受益無窮。


嘉會天下


如果在課文中取消文言文是嚴重錯誤,是一種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褻瀆。也是有權的濫用職權,其目的是什麼?不讓學習文言文是嚴重阻礙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也是"西化"一種表現。全國人民不答應。

就像有人在全民中提倡"英語"一樣,都是一邱之貉。是替外國在中國殖民教育,不要一廂情願的改變中國的語言形象。錯誤的認識會導致錯誤的結果,嚴重的錯誤是誤國,誤人民,誤教育,是犯罪,是賣國的變種。

中華民族歷史5000年,積澱了豐厚的文化,不是一小撮人想象的那樣否定傳統文化。

民國胡適就是反文化,反傳統,反中醫,反漢字第一賣國賊,胡適不顧自己是中國人,也不顧中國人民的感情,竟然叫囂"全盤西化",這是什麼居心造成胡適如此心態?他學習了中國文化,為什麼又反中國?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國家重視。現在有人想取消課文中的文言文是不是"全盤西化"的一部分"?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課本具有引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教學水平,如果取消課文文言文,只剩下什麼白話文,就是等於降低教育水平的禍根。看看胡適的白話文詩: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即不像詩,也不像白話文,更不像白話文詩。這水平也算詩?

文言文簡練,壓縮文句,減少篇幅,言簡意賅。就是半文言文幾乎人人學習可以讀懂,純白話文毫無意境。

尊重自己國家文化,才是正途。離開正途都將要付出不應該付出的代價?民國胡適錯誤應該現在及時糾正。


笑著看西方


中小學完全可以不學文言文,但建議大學可選修文言文。

首先,文言文是漢語1.0版,白話文是2.0版且兼容文言文。事實證明,白話文比文言文更容易掌握,溝通也高效。大家要清楚,語言首要功能是溝通,高效溝通比其它功能更重要。

其次,要讓漢語走向世界,白話文也便於推廣,尤其是數理化的學習,顯然白話文表達比文言文優勢明顯。

第三,白話文既然已經推廣了,再次從中小學學習文言文無疑是不必要的,增加了負擔,中小學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數學、科學和技術等方面的學習,從而真正高效提升教育水平。

第四,文言文儘管博大精深,但替代品也很豐富。人文、禮儀、規則、法律、社會學、成語典故等完全可以從白話文中習得。

第五,說到傳承,也不能一味的為了傳承而傳承,而且強行要求所有的人都去傳承,少數人傳承就OK了。如果文言文像牛頓定律一樣少了就不行,那必須學。事實上,美國人完全不學文言文照樣在科學技術領跑,相反如果我們不學牛頓定律等西方科學,我們就難以發展,所以不得不學。

最後,我想說文言文典雅簡練有韻味,是世界獨特的一種語言載體,但為了中華民族為了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貢獻,我們需要我們的孩子學習一種更容易掌握更容易溝通的語言,從而更好的學習科學技術,推動人類進步。


小宇大爆


五四到來之際提這樣的問題好像很應景。五四提倡白話文,有其歷史的原因,是為了擺脫當時落後捱打的命運,吸收西方先進的思想。

後來提倡簡體字,也是有其歷史使命,為了掃盲,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的學習,大面積提高國民的素質。

如今時代變了,中國強大了,國民素質提高了,我們也應該可以追求、學習更高的、跟多元化的目標,文言文是個人文化的結晶,韻味、節奏感都非常強,給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白話文洋洋灑灑幾百、幾千字都沒有文言文的一兩句話精彩。

有人寫“夾竹桃”,寫了一長篇,默寫夾竹桃在月光下的影子,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幾句話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成為千古美文。

所以古人優秀的文言文不僅不能廢除,還要大力推廣。





半頁齋


怎麼不把自己的基因改了?膚色也改了?漢字漢語都取消了?[靈光一閃][發怒][摳鼻],閒的吧?傳統文化還剩下什麼了?還要瞄準文言文了?難倒要人為的讓中華民族文化出現斷層嗎?這幾年先是瞄準中醫了,然後是傳統武術,漢服剛剛要流行就開始噴,試問現在會珠算的年輕人有幾個?還要建築,歌舞等,現在又要看文言文不順眼了,再看看現在拍的古裝劇有點古的意思嗎?和現代的有什麼區別?穿的不像說的不像,打扮不像,雷人倒是不少,




wjh高山流水


減少和取消文言文是必須的,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錯,文言文是有許多許多優點和傳承文化,但它在好在優美也不值得我們很多人去花大量時間去學習,更不能由此去推廣而花費學子的寶貴時間,因文言文是屬於以前那亇朝代和歷史的文化,它再輝煌也與這亇時代是格格不入的,只能有很少的真正喜歡它的人去傳承,如果有誰想讓它發揚光大,那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古代的那些人無論是這方面的知識和造詣都遠遠超過現在之人,而文言文裡面所包含需要的智慧也是現代工具所不及,除非有天才利用現代技術把古時的文言文和現代的白話文有機結合,創造一種新的中國語文,既有文言文的簡言意賅的深度和廣度,又能容易讀懂,並且文章也能優美流暢,並加之推廣,讓全中國普及後才會發揚光大,但是憑現在的中國人的科研水平和態度這是不可能的,而這個事外國人又不會去做,所以是更不可能的,既然這個東西不能為現在所用,那就應該不應該再去花費精力搞,可以讓感興趣的專家自已去搞,這就像以前各種的冷兵器一樣,雖寶刀弓箭美麗又有文化,但今天誰還用它們當真正的武器,現在真正武器是槍及各種現代化武器,只有真正掌握了這些才能保家衛國,寶刀弓箭用的再好也是白搭的,最多也就騙騙自已養養眼而已。而如今的中國和世界最最重要的就是科學技術,但現如今中國的科技水平完全是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以色列等科技大國的,也就是隻相當於瑞士瑞典韓國荷蘭等中等科技國家,但人口卻是人家的近百倍,如果以人口計,則我國是遠遠落後的,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花大精力丟研究和現代文明脫節的文言文,說到底它也就是一件文物,再好再美也沒有實用價值,更不值得去費盡力氣去推廣。再說了,現在我國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說到中國文化就是儒家思想與孔孟之道,當然還有文言文詩歌等等,好象它們才是文化一樣,其實那是極其錯誤的,因為科學技術不單單是最高生產力,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更高級別的文化,難道美國的文化能不包括他的科學技術嗎?顯然不能,而中國的所謂傳統精華文化裡面卻沒有科技的一絲一毫的地位,說明啥?說明國人從古到今從上到下就幾乎沒有人真正重視科學技術的,這種很明顯的認知錯誤居然傳承了上千年不知,怪不得最後會落後得連做人尊嚴都沒有人,會被世界稱為東亞病夫,國不國民不民,被人任意侮稱華人與狗等等,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很沒落的,才導致了中國近代文明停止進步,國家沒落人民遭殃的慘劇,回顧最近幾十年中國的繁榮富強,更正好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腐朽與沒落,證明了西方文明的先進和偉大,中國現代的進步果然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但更主要的是我們拋棄了我們以前的文化,幾乎全盤接收了西方的文明文化,甚至連信仰文化也是國外的(馬克思主義),更不要說科學技術了,現代社會成百萬項的發明創造和技術都是從西方拿過來的,雖然我們口頭上不承認,但實際上卻在用西方的文明科學技術在追趕西方的文明,偉人說過,要實事求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回顧我國如今取得的豐碩成果,真正是拋棄了中國文化的腐朽最大限度地汲取了西方先進的文明才成功的,韓國當初徹底拋棄漢字,有許多人認為是不應該的,其實看看現在的韓國所取得的成就,就可知道當初徹底拋棄漢字及漢文化是何等的英明,因為他們拋棄的是一種落後,是一種從精神到科技都沒落的文化,正是由於他們的徹底拋棄,才會在極其困難之下(戰時情況下)比我們更早地取得了偉大成就,創造了輝煌。再看看當今世界,雖然我們是大國,當不是強國,科技水平也只是中上水平,離配得上龐大科技人員和人口的水平相距甚遠,有多餘精力和時間多花在科學技術上,爭取早一點能達到原創水平一流的強國,還不是動不動就去抄襲別人,要不就是去做無用功的推廣腐朽的古代文化,那樣不但無聊而且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會有好下場的,最後再說一遍,科學技術也是文化,而且是最重要的文化,直接關係到國家生存死亡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