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有多少“授之以鱼”、“授之以渔”的教育呢?

山村与读书


“授人与鱼”与“授人与渔”,就这个6个字、音相同,两个音同字不同的8个字,其深刻意义可以让人想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把教育几十年争论、改变、反复、再争论、再改变贯穿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且至今日还在继续做了高度概括。“授人与鱼”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教学上的“填鸭式”“注入式”等,学生所得到的知识都来至老师的直接灌输,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因缺少学习方法而事倍功半,尽管付出很大成绩提高也不显著。“授人与渔”在教育上则体现于老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人不同而教给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付出与成绩提高那是事半功倍。当然,“授人与鱼”与“授人与渔”在教育上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育人上的“鱼”就是文化知识,老师就是要传授知识,解答疑问。育人上的“渔”就是老师要将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理解、学会,而做到这些就必须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否则,老师就是未尽职尽责。总之,教育上需要“授人与鱼”和“授人与渔”。


姜尚古月


当今教育存在短视和急功近利倾向。教育管理者短视,为求系统平稳运转,几十年如一日不思进取不敢改革,权力上收,对教师管理僵化,校外辅导成权贵阶层专属,学校越来越缺乏创新活力。家长急功近利,人人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考最好的大学,从幼儿园就让孩子比拼分数,长大了高分低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