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最近,美團CEO王興在今年2月提出的“苦練基本功”,美團在內部改進了彙報流程——彙報員工不再用PPT而改用Word,上半年開始推行,規定內部彙報人員不再用PPT而是改用Word,並且彙報材料不能超過六頁。


據美團人士稱,此舉是效仿亞馬遜來提高管理者閱讀的效率,並且美團認為PPT主要靠講,在講的過程中會掩蓋細節,而Word是把所有細節暴露出來,這樣思路、邏輯和知識點都可清楚呈現,這些細節可能具有決定性意義。


開會使用PPT,各種效果,華麗的包裝,讓會議失去了焦點, 這其實只是會議中一個問題,中國人喜歡開會,開各種各樣的會,大會,小會,學習的會,培訓的會,討論的會, 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事。


一天從早開到晚的會,早上起來有晨會,上午計劃會,下午有頭腦風暴會,下班前有總結的會,甚至有雞賊的公司,快下班的時候,拉著大家一起開會,一開就是一兩個小時,變相讓大家加班。


而有人調侃中國人開會的特點:

  • 人多的會議不重要,重要的會議人不多。
  • 解決小問題開大會,解決大問題開小會,解決重大問題不開會。
  • 會上發表的意見不要太當真,會下交換的意見一定要認真。
  • 開會的人基本不幹事,幹事的人基本不開會。


但是,開會不在多,在與精 ,如果只是為了開會而開會,那就是得不償失,而且工作時間之外開會,不算加班,佔用員工的私人時間,這個老闆也太雞賊,這樣員工會有逆反情緒,大家都不開心。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商務人士在會議室開會

1如果開了太多的會,佔用太多的時間,工作效率低下

一天工作時間也就8個小時,中間還要吃飯,休息,上廁所,算下來工作的時間有6個小時就不錯了,如果中間還要開會,你會發現, 一天員工真正做事時間就變很少了,那當然完成不了任務。這樣可能還要加班, 如果這個時候,下班還開會,那員工什麼時候可以做事,坐不了就拖著,那項目就沒有進展。


而且員工總是開會,創造了大家都很忙的一種假象,其實工作並沒有推進,效率奇低。


在工作環境下,若各種行為對於底線的影響沒有得到明確的反饋意見,我們傾向於採用當下最簡單易行的行為, 這叫最小阻力原則


項目上頻繁召開的例會。這些會議往往使你無法持續專注,導致日程無法及時完成,變得支離破碎。為什麼還要堅持?因為更簡單。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些例行會議是一種簡單的(但同時也是笨拙的)人員管理形式。


有些會議,拉上一大幫人,在哪裡討論,可是效果並不好,都是在熬著,這樣的會議效率不高,浪費大家的時間。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媽媽不理她的小女孩


2如果開了太多的會,問題沒有解決,養成了壞的習慣

工作中,進入工作狀態是需要時間的,當你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被叫去開會,開完會,回來以後,又要重新進入工作狀態, 這樣就很浪費時間。


明尼蘇達大學商業學教授索菲·勒魯瓦(Sophie Leroy)對此有一種很有趣的解釋。勒魯瓦在 2009 年發表的一篇題名很有趣的論文“為什麼完成工作那麼難?”中介紹了一種她稱之為“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的效應。


當你從某項任務 A 轉移到任務 B 時,你的注意力並沒有即時轉移,你的注意力殘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務。如果在轉移工作之前,你對任務 A 缺乏控制且關注度較低,殘留會尤其濃厚,但即使你在轉移工作之前已經完成了任務 A,你的注意力還是會有一段分散的時間。


從會議回來以後,進入工作狀態,需要至少15分鐘,才能恢復到原來狀態。 這樣就浪費了時間。


而且對於一些有難度的工作,需要大塊的時間來思考,攻關 ,如果時常被大會,小會打亂了計劃,這樣就沒有辦法工作。


而且會開多了,習慣了會議上指點江山,到了工作的時候,就做不下去,畢竟只要動口,不動手,還是很爽的。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父親和兒子在家裡


3如何正確的開會

1)確定開會主題

一次會只能有一箇中心,一箇中心就好, 只要一個主題,主題集中,能夠提高開會效率,大家不會東拉西扯,浪費大家時間。


所以開會之前,確定好主題,確定好開會目的,不要開無意義的會。


在 Facebook,CEO Zuckerberg 要求所有人在開會前,都先想好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本次會議的目標是什麼?在他看來,會議可以分為兩大類:決策型會議、討論型會議。前者必須輸出一個明確的決定,如項目評審會、預算審批會,而後者則可能是召集所有人一起討論問題,共享信息,如晨會、頭腦風暴、項目溝通會等。


比如我們每天開的早會, 作為IT主管, 我們開晨會的目的是:

第一, 查看項目進展,提醒當天任務, 統一大家對任務進度的共識

對於項目進度,每個開會,可是知道目前項目進展的情況,有沒有攔路虎,而且每個成員之間的任務是有關聯的,有依賴的,開會的時候,大家更新完自己的任務後,如果有關聯,依賴的任務,就知道可以接下來自己的部分,大家在一起更新,效率也高。


第二,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開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會有更多的思路,甚至可以調動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用團隊的力量來解決比一個人解決會更快,避免團隊成員因為一個問題,影響團隊進度。


第三,激勵員工

早上自己剛來,零零散散,沒有進入狀態,早會可是說是正式開始工作的一個儀式,激勵員工,讓大家有一個好的開始。


然後是會議的形式,是項目例會,專項討論,還是圓桌會議,也需要定下來。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2) 提前把會議發出,列出要討論的問題, 讓大家做好準備

根據會議的主題,需要把討論的問題給列出來,讓團隊的成員做好準備。 最好每個了對於會議的問題做好回答。


Google 曾經的 CEO Eric Schmidt 在《How Google Works》一書中提到過,一定要提前 24 小時,將會議議程發給所有的參會人。議程應該包含會議目標、參會人、待討論的事項等內容。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在每次開會前,都要求團隊的每個人提交備忘錄,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同時還要閱讀其他人的備忘錄,瞭解其他人的想法,之後再進行討論。


而我們現在每天的項目列會,則是三個問題:

  • 你昨天做了什麼?
  • 碰到了什麼問題? 如何解決的?如果沒有解決, 需要什麼幫助?
  • 今天做什麼?


這樣大家提前把答案寫好,到了會議室,直接說,然後有問題也直接討論,簡單高效。


3) 開會的時候,根據議題一條一條的過,不要自由發揮

開會的時候,大家要暢所欲言, 但是要扣緊主題,不要自由發揮。 所以這個會議的主持人隨時要有一根神經在注意會議的主題和進程。 如果有人在東拉西扯了,要及時制止,讓會議圍繞主題來及進行。

我們早會的時候,每個人說下這個三個問題的答案,對於第一,第三個問題,大家常規回答就好了,主要是為了知道團隊成員做了什麼,今天做了什麼,同步進度給所有成員,這樣有依賴的任務該開展就可以開展了。


對於第二個問題,需要大家的討論,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積極討論,要形成結論, 當然,如果問題很難,要討論很久,我們的原則是每個問題最多討論三分鐘,如果多於三分鐘,記下來,相關人員線下討論。 如果是需要資源也是需要線下協調。


4) 做好會議記錄,需要有行動計劃

會議之後, 做好會議記錄,會議記錄包括會上討論的事情,已經達成的行動計劃,還有需要跟進的任務,這些要在會議完成以後,及時發出。


一個會議一定要形成行動計劃,沒有行動的會議是無效的會議,所以後續的行動才是會議的產出,如果沒有行動,相當於沒有產出。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4開會的注意點

1) 時間不能過長,人不要過多

開會不能時間過長,時間過長,人很累, 然後就會失去耐心,開始東張西望,或者是看手機。


一般來說,晨會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而一些討論會議,不要超過2個小時,中間每45分鐘要休息一下,不然開不下去。


人也不能太多,多餘10個,只能開大會,宣佈一些公司的大事等等。 如果是討論,最好是10個人以內。


對於如何控制會議規模,Amazon 的 CEO Jeff Bezos 曾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衡量標準:一場會議的人數,訂兩份批薩就夠了。如果超出這個規模,說明這個會議有太多的人參加了。

2) 要準時

開會要準時,形成習慣,不要今天等這個人幾分鐘,明天等這個人,這樣大家就懶懶散散。每次幾分鐘,大家等這個人,加起來就一個小時了。


我們公司以前只要是有人遲到,就罰款20塊,進入買零食的基金,經理由此遲到,帶頭給錢了,後面只要有人遲到, 就給錢,第一個月還有人遲到,後面就沒有人遲到了。


3) 強調開會紀律

開會的時候,強調紀律 ,不看手機,積極討論, 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這個非常重要,現在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隨時帶著手機,好像非常重要,其實就是手機依賴症。


還要就是帶著電腦,一邊工作,一邊開會,既耽誤了開會,工作效率也不高,兩邊都沒有做好,得不償失。

公司開完大會,開小會,還有工作時間之外開會,如何高效開會?

困惑的推銷員,牆上的箭頭


5寫在最後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我們之所以開會,是因為要想完成某一項具體工作,單憑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夠,需要結合幾個人的學識和經驗。


開會是為了結合多人的學識和經歷, 而不是浪費時間。 在職場上,會議不是越多越好, 會議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設定,所以一定要有主題,然後把會議問題列出來,大家事前做好準備,在會議中,圍繞主題,暢所欲言 ,做好會議記錄,後續的行動計劃。


這樣會議的效率提高了,佔用員工的時間變少了,員工工作時間多了,效率高了。這是一舉多得的。

職場打怪升級,變身Carry全場的大咖,收入翻10倍,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逆襲進階之路。歡迎關注我的專欄,點擊以下專欄卡片瞭解詳情↓↓↓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