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总督府为什么设在福州,而不是杭州?

冰哥神话


什么是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是清朝设立的,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的封疆大吏,光绪十一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后,台湾也归闽浙总督管辖。

为什么闽浙总督府为什么设在福州而不是杭州

因为福州一直都比杭州重要啊。

在明朝,郑和下西洋厉害吧,好多次都是从福州起航的。

在清朝,福州船政局就设立在福州,这可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巨无霸企业之一,是远东最大的造船厂,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

彼时的杭州,与福州的地位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总督府要设立在福州。



石三叔


闽浙总督府为什么设在福州,而不是杭州?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在清朝,在地方治理中,有九位封疆大吏,分别是: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四川总督、新疆将军、甘陕总督、云贵总督。其中闽浙总督是比较重要的总督之一,他管辖的范围主要是现今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后来台湾也归辖其管理之中。而闽浙总督府就设在福州,那么为何没有设在当时富饶的杭州呢?

闽浙总督的历史沿革

顺治二年,初立福建总督,总督府第一次设立在福州,管理浙江地区。顺治五年的时候,改名为浙闽总督,总督府也就搬迁到了衢州,但仍然管理着福建省。顺治十五年,清廷分别在浙江、福建设立总督,福建总督府在漳州,浙江总督府则在温州。康熙十年,福建总督府迁往福州。

笠年,取消了浙江总督。雍正五年,又一分为二,雍正十二年复合为闽浙总督,闽浙两省像一对情侣一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终在乾隆三年的时候才定为闽浙总督,走在了一起,而府邸迁来迁去,最终还是回到了福州。

总督府衙设福州,地理位置适居中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闽江下游,东临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它位于闽浙地区的中间位置。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它的位置在闽浙地区的偏北的位置。

府邸设在福州,它的地理位置比杭州更为适合,它有利于管理闽浙地区的军民政等事务,位置居中能够有效快速的把政令发布到下辖各地方,有效提高治理效率,缩短信息传播时间。如果将总督府设在杭州,对于管辖闽浙地区的事务就无法达到高效率了。

其次,康熙年间,三藩之王中的福建王是耿精忠,在一定程度提升了福州在清朝的地位。自然而然,福州成为总督府设立之地。

最重要的目的——管辖台湾

福州相比于杭州距离台湾是最近的,清朝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后,1684年,清政府将台湾纳入版图,并设立台湾府,下设诸罗、台湾、凤山3县,并派兵驻守设防。自此,台湾成为福建省下属的一个府。福州成为管理台湾最好不过的地方。到1885年,才分立为台湾省。

福州,这个地居闽浙台三地的中央的城市,他有着重要的战略性和地理位置重要性,能有效辐射管辖到浙江、福建、台湾三省。


海浮人


闽浙总督是清朝的九大地方总督之一,管辖着浙江,福建以及台湾的军民大权。总督署地设在福建省会福州。按理说,浙江的省会杭州要比福州富庶,而且也是南宋的都城所在地,但是,闽浙总督署却弃杭州而选福州,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总督一职的来历。总督是明朝在地方设立管理军政的官职。只有发生重大战事的时候,才在浙江设立,例如胡宗宪任浙江总督,其主要目的是对抗东南沿海的倭寇。这种官职大多数情况之下是临时设立的,明朝几乎不在地方常设。

到了清朝建立初期,由于要与很多势力进行战争,因此,清朝除了在地方设置巡抚之外,也在地方设置了将军,提督和总督等常设官职。一开始,清朝设立的总督大多数是一省一个。后来,由于很多省份因为战事结束得比较早,这一部分总督也就慢慢撤销了。



最终,到了康熙时期,全国也就设立了八大总督,加上河道和漕运两个专业总督,一共十总督。那么闽浙总督署之所以设在福州,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对台作战。康熙十七年,康熙皇帝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专事对台作战。



到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之后,即保留了福建总督的设置,因为要兼管台湾军务。到康熙二十三年,浙江总督被裁撤,由福建总督兼管浙江,称福建浙江总督。此后,浙江总督时设时撤,到了乾隆三年,再次裁撤浙江总督之后,福建总督再管浙江,闽浙总督形成定制,因此,总督署也就沿用福建总督设在福州衙署。


傅斯鸿


闽浙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1738年形成定制,管辖福建,浙江两省的军民政务,当时台湾道隶属福建,也属于闽浙总督的管辖范围,总督府设在福州。按理来说,杭州比福州更为富庶,总督府理应设在杭州更为妥帖,为何会设在福州呢?

我们先来看看闽浙总督的历史沿革,闽浙两省曾经三次分家又三次复合,直到乾隆年间才形成定制。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平定江南后设置福建总督,兼辖浙江,首任总督是清初名臣范文程的次子范承谟,总督府设在福州。

顺治五年(1648年),郑成功率部袭扰同安,围困泉州,福建总督改名浙闽总督,总督府迁往衢州,以避敌锋芒。

顺治十五年(1658年),闽、浙两省各设总督,福建总督驻漳州,浙江总督驻杭州,闽浙两省第一次分而治之,是为了抵御台湾郑氏集团的袭扰。

康熙十一年(1672年),福建总督迁驻福州。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

康熙二十二年(1683),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收复台湾,裁撤浙江总督,两省合并,统归福建总督管辖,总督府设在福州。


雍正五年(1727年),闽浙两省第二次分而治之,各设福建总督、浙江总督,这是雍正帝的行政特批,为了褒奖浙江巡抚李卫,升任他为浙江总督兼巡抚事。雍正帝不仅对李卫搞过行政特批,河南巡抚田文镜也因政绩卓著而升任河南总督一职。

雍正十二年(1734年),李卫调任直隶总督,浙江总督被裁撤, 闽浙再度复合。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委任亲信嵇曾筠出任浙江总督,闽浙两省第三次分家。浙江是江南最富庶的省份,很容易干出政绩,朝中大臣对此多有反对,认为不应将闽浙两省区别对待。

乾隆三年(1738年),两省第三次复合,称闽浙总督,自此形成定制。

闽浙总督府设在福州而不设杭州,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便于管辖台湾。清朝收复台湾后,设置台湾府,下辖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左营)、诸罗(今嘉义)三县,归台厦兵备道统辖,隶属于福建省。1727年,从台厦道分出台湾道,道署移至今台南市,台湾道下辖台湾、凤山、诸罗、彰化四县和淡水,澎湖两厅。从地理上来看,杭州位于闽浙两省北部,总督府如果设在杭州对于统辖两省多有不便。另外,杭州离两江总督驻地南京不远,出于防范封疆大吏互通有无,朝廷也断然不会允许闽浙总督驻杭州。

光绪十一年(1885),为了加强沿海防务,在左宗棠的数次奏请下,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任命淮军大将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归属闽浙总督管辖。自此闽浙总督统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曾出任过闽浙总督的名人有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及慈禧太后的恩人吴棠等。


历史茶坊


纵观清代闽浙两省总督设置的变更史,笔者以为闽浙总督府长时间设置在福州而非浙江境内的主要原因是清代东南沿海海防战略地位上“以闽为主,以浙为辅”格局决定的。


清代闽浙总督历经“三分三合”变迁

总督制度最早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入关后,清廷继承了明朝原有一系列官员制度并进行了改进。清代总督一般可以管辖多个省份,其主要职权是总督所辖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清朝总共设置了“九大总督”,依次是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他们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吏。

其中的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两省的军民政务,其在设置上发生过三次“分家”,最后又三次“复合”,直至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合并福建总督和浙江总督为闽浙总督,总督府设置在福州,之后遂成定制,并延续170余年。

看到这里,各位朋友可能要说我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闽浙总督“三分三合”后最终还是将“闽”字摆在前头,而总督府最终还是固定在福州呢?纵观大清朝历史,笔者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福建地区军事形势比之浙江要复杂的多。

清代福建海防战略地位之高非浙江所能比

清朝入关建国初期,各地反清势力此起彼伏在活跃,尤以南方为甚。其中以郑成功集团为首的抗清势力持续活跃于福建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峡,反清活动频繁,福建的海防战略地位凸显。

到了清朝中期,虽然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成功收复了台湾,但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各省海盗活动日渐猖獗,清廷为了打击海盗活动及镇压台湾岛内民变的军事行动,福建海防地位不仅未减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晚清阶段,福建海防战略地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三个阶段变化:

首先是当两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清廷的海防注意力发生转移,福建海防地位有所下降;

其次是从1866至1885年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福建海军的建立、日本侵台、中法海战等事件相继发生,福建海防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次是1886年直至清朝灭亡期间,海防战略重心完全移向北洋,福建海防战略地位逐渐又弱化。

而浙江濒临东海,位居中国沿海中段,其海岸线虽然也经常遭受海盗和外敌袭扰,但相较于福建海防之战略地位,浙防所得到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及。

因此,在这样的战略地位比对之下,对于闽浙总督的府治所在地最终选定在福州也是理所当然了。


九州历史杂谈


闽浙总督府,原本最早的时候是设在福州,后来又变了城市,这跟当时的政治历史有关系。

清朝年间,闽浙总督是赫赫有名的官职。但是就是这个官职,也才是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才稳定下来。之前,福建总督和浙江总督是平级的。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浙江总督最后为什么还是撤销了,只有一个官职,闽浙总督管理浙江和福建,其实,当时曾经三次建立浙江总督,但是后来又都取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福建总督虽然监管浙江,但是他到底能不能监管好浙江,这其中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首先,总督是地方高级官职,通常能够管理两三个省份。在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继承了明朝的部分官职制度,于是创建了福建总督官职,兼管浙江省,总督府设在福州。这就是为什么闽浙总督府会在福州的原因,其实后来就不在福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局慢慢稳定下来,福建总督改名为浙闽总督,总督府迁到了衢州。后来,浙江和福建两省都有了自己的总督。

越是到后期,清政府政权稳定,每任皇帝都会对浙江总督和福建总督的官职进行改革,分分合合,一直到后来才稳定下来。


沉沉在在


闽浙总督府设在福州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福州至五代十国开设闽国开始,福州是当时的京都所在地,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海运昌盛,相较于杭州福州在古代的历史地位要高很多。

二是福州人杰地灵,出了很多名人,名气盖过杭州,这在当时的都督府选址上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福州人敢拼会赢,懂得真去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以促进当地的发展。


天天的花园3


闽浙总督最初叫福建总督,兼管浙江,所以治所设在福州。后来福建和浙江经过多次分合,后来知道清朝收复台湾,福建总督要兼管闽浙台三省事物,治所在福州是比较合理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一直说江浙地区,其实古已有之,尤其是自宋至清不断的对江南进行开发,江浙地区是非常富有的,如果设立江浙总督统一管理江浙地区才是最合理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害怕江浙太过富有,尾大不掉,不肯将江浙统一管理,所以浙江要么单独设督,要么归于福建总督,是综合考虑了经济政治因素而定的。


秘阁校书郎


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

时期不同驻地不同,不知道您问的是哪个时期?

顺治二年置福建总督,兼辖浙江。总督府驻福州。

顺治五年改名浙闽总督,兼辖福建。总督府迁往衢州。

顺治十五年,闽、浙两省各置总督,福建总督驻漳州,浙江总督驻杭州。

康熙十二年,裁浙江总督,以福建总督管辖浙江。

康熙二十六年,福建总督改称福建浙江总督。

雍正五年,又分置福建总督、浙江总督。浙江总督李卫兼巡抚事。

雍正十二年, 再裁浙督, 闽浙复合。

乾隆元年,又置浙督。

乾隆三年,合并福建总督及浙江总督为闽浙总督,遂成定制。

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而以总督兼管福建巡抚事,台湾亦归其统辖。


科学与历史探索


闽浙总督府治位于福州仅是在康熙年间的公元1684年到1772年,另有短暂几年府治于衢州,其他大部分时间是浙江福建分置总督。总督府是主管地方军政事务,相当于军政府,府治于福州那几十年就是因为台湾关系,另有几年在衢州差不多也与耿精忠乱衢有关吧。后来,各地太平了也就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