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会成为中美俄这样的大国吗?

探花98900229


中国也无疑是目前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具有制度优势,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科技、军事、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实力显著上升,具有大国担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落后国家共同富裕。俄罗斯虽然也可以称为大国,但是明显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已经比较弱了,俄罗斯的GDP总量仅列世界第12位,排在韩国之后,俄罗斯之所以还称其为大国,主要是还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印度和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来比,相对来说就要更弱一点了,印度国土面积不到30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13.24亿人,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七位,排在法国之后,但是人均GDP就排名十分靠后了,很显然在当前的国际舞台上,印度还在边缘地带,要走向舞台中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印度可以称为是印度洋上的大国。


地理沙龙


印吹忽略了一个事实,印度的GDP计算方式是造假的,虚胖的。中国用了40年,人均GDP才达到1万美元。印度现在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问问印度需要多少年才赶的上中国?所以,印度不可能成为中美俄那样的大国。

首先,印度的GDP,是造假的,是虚胖的。



有人问我中国的GDP有无造假,我说,看图最明白 先来看看印度,有些国际学者认为,印度GDP年度成长率,近年来维持在6~9%波动,印度把GDP成长率调超过中国的GDP成长率,形成「印度经济成长超越中国」的说法。

印度政府说,我们没有造假,只是换一个计算方法。 中国媒体和学者说,印度GDP以市场价格取代生产要素成本计算,存在很多弊端,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众多,例如石油价格受产量、运输成本、市场行情等决定,基本上不可控,印度修改GDP的统计方法,带来的只是虚胖,并不是长久之计。

为何国际学者认为印度GDP造假,因为每季的基期、民间投资、民间消费数据不可能年增率都一样,最后产生的GDP数值,长期来看几乎不可能有规律性,一定会有起起落落,有时好,有时差,印度经济数据由政府管控,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再来看看中国GDP,GDP数据变动变成一种「平滑曲线」,每一年稳定降个0.X%,这数据是真的?印度学者应该都笑了。

今天的印度,GDP规模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中国花了40年,才称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印度何如?

印吹!如今再吹、可是难上加难! 自从印度经济起飞的时候,媒体经常选择性的从国外媒体上翻译并刊载”印吹”文章,有些文章的偏颇夸张程度,甚至误导了许多读者误以为印度GDP将超越中国的规模。

且不论印度的GDP从未有中国曾有的、多年持续性高于10%的成长,即使有、以印度GDP规模只有中国GDP的五分之一的规模,每年GDP成长率就是高出中国GDP成长率3-4%,要赶上中国、也需要几十年方有一丝可能!

更不用说、印度的所谓高度成长、也不过在8%左右维持两三年后,这两年因川普”美国优先”政策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减缓影响下,原先印度政府公开预测的8%以上成长,已完全跳票、目前的经济成长已跌至6%以下,今日更被Ratings agency Moody’s调降其经济状况,由”Stable稳定”调至”Negative负面”!另一个Ratings agency Fitch则更预估印度2020GDP成长将只有5.5%!


印度依赖他国制造业迁往印度,来构造他的工业体系。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要称之为强国。第一要强大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第二,高素质的劳动人口,第三,强大的商品竞争力和品质。



而印度的工业体系,还不健全,是破碎的。我国的OPPO Xiaomi vivo ,等企业进入印度,在印度建立了工厂,生产地标的是印度制造,印度这样才构建了自己的手机制造产业,其本土的品牌,基本没有。

印度的国防工业,是薄弱的,至今造不出来航母,先进战机都要靠进口俄罗斯和美国的。总有印吹拿光辉战机说事.



印度的光辉战机搞了30多年性能不达标 阿琼坦克也是搞了30多年性能不过关,坦克炮和弹药也不过关,国产航母服全部装备来自国外,役遥遥无期,国产步枪投产后才察觉国内无法生产标准5.56毫米弹药 上阵后因膛炸死亡的士兵比被敌人杀死的还多;国产驱逐舰有舰无弹;潛射弹道导弹射出去后没有弹着点,这是世界上真正的隐形导弹;国产渦扇发动机也是问题一箩筐。

军队使用的是万国牌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很差。


印度的劳动人口素质,除了IT外包义务,印度占很大的优势,其他方面,印度人口是比中国的劳动人口素质差的不是一丢丢。

中印两国国民教育体系,都是1940年代末建立的,但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历史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教育水平。时至今日,中国不但识字率高于印度,各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一流高等教育学府数量和学术研究成果也全面高于印度。

在入学率方面,1985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00%,印度要到2000年才达到这个水平。在中学入学率上,1985年中印两国中学入学率几乎都在40%上下,但因为小学毕业率高,中国的中学生入学率增速大大高于印度。到2017年,中国的中学入学率是99%,而印度只有79%。

印度的女性文盲率是34%,男性文盲率为17%



印度在普及教育上在努力追赶中国,但人口识字率上的差距实在太大。在15到24岁的人口中,中国的识字率和识数率在全球排名第40位,而印度是104位。

在大学国际排名上,2019年的泰晤士世界高校排名中,有7所中国大学进入前200,而印度一所也没有。大学排名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师资、研究、科研成果引用率、国际影响和收入。由于中国大学的科研成果引用率在增长,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现在进步很快。


印度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一般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No .No.No,从2008年,我国开始去重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结构。转而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我国目前在,半导体,人工智能,互联网支付,航天,航空,取得很多的成绩,印度的经济目前是粗放型的,其生产方式类似于我国80.90年代的小企业,重污染的经济模式。

印度想要成为大国,不仅要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提高产品质量。还要考虑到国内令人诟病的英美工会制度。

中美贸易争端,很多人唱衰,其实,国家早就通过一带一路,分散了我国对于美国的商品出口。一带一路,是为了消化我国的过剩的基础建设和钢筋水泥。

通过一带一路,分散了,我国对于美国单一市场的出口,以防止国家经济命脉被美国掌控。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6335.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3.7%。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478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占中国货物出口总额19.2%;

据官方统计,中国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1430.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而印度连车尾灯都看不到。

结语:印度短时间不可能成为中美俄那样的大国。

印度的工业制造能力给很薄弱,是中美贸易争端,使得外商去寻找价格便宜的制造地。印度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运用外资,形成自己的技术和工业体系,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至少需要30年到40年,印度才能成为像中国那样的国家。

还需要国家政策一直延续,鉴于印度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英语人口众多,但是老动人口素质低,教育投资不合理,所以成为大国很难!

为何日本,可以从一片废墟中,达到经济起飞?韩国,德国,法国,都是,因为他们有美国的技术倾斜,和扶持。还有,非常高素质的劳动人口,这就需要教育系统扶持了。


子非魚


中美俄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基础是什么?美国是经济+科技+军事,中国是经济,俄罗斯是军事。能成为全球性大国,至少有一项或者几项特别突出的能力。现在的印度有吗?有一项在全球特别突出的硬实力吗?没有!

在军事、经济、科技个文化等领域中,印度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估计就是经济了。但是在未来30年内,个人认为印度很难在经济上达到,中国和美国的高度。也就是说在30年之内,中国和美国都会在经济实力上压制住印度。

2018年印度GDP接近2.8万亿美元。而美国是20.5万亿美元,中国是14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7倍多,中国是印度的5倍多。如此巨大的鸿沟,印度在30年的时间内都不可能追上的。

在军事上,印度也是赶不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实力这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武器装备,而武器装备的好坏又取决于一国的工业基础。在工业方面,印度完全又不能和以上三个国家相媲美。看看现在印度的主战装备,包括陆海空有哪几个不是靠外国武器撑起台柱子的。飞机依靠的是美国F15和俄罗斯的苏30,海军靠的也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航空母舰,陆军用的是俄罗斯的T90坦克。



靠万国牌装备发展起来的一支军队,你说他能有多强的战斗能力呢?想和美国、俄罗斯、中国相比,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国防预算上来说,印度也是低于以上三国的。有一年的国防预算大概是四五百亿美元,虽然和俄罗斯差不多,但是俄罗斯基础雄厚啊。美国和中国就不要比了。美国一年的国防预算达到了7000亿美元,中国也有1500亿美元左右,都是数倍于印度。


个人认为印度就是将来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也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强国,很难成为一个全球性强国。或许就是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决定的。在历史上,印度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


财经知识局


如果2000年多年前有互联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一定会遭到人们是质疑:国土面积420万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万,把佛教的影响力延伸到埃及的孔雀王朝难道不是世界大国吗?

如果400年前有悟空问答,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也会非常奇怪:一个国土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世界上最富裕的莫卧儿帝国难道不算是世界大国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他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时间段内,在这片国土上曾经建立过辉煌的帝国,这足以说明印度拥有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潜质。

而和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和蒙古帝国这些昙花一现的国家不一样,印度历史上也曾经不止一次崛起过,虽然建立者不见得是印度本土人(如莫卧儿帝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确实有产生一个世界级强国的能力。

(强大的莫卧儿帝国)

今天的印度和世界级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他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经济总量只和人口几千万的法国相当,论起人均来一下子就退到了一百几十名。可想而知,这样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高,为了生活只好到海外去打工,这和旧社会华人去南洋一个道理。

所以,目前仅在沙特地区就有超过200万印度裔工人。


他们在沙特地区忍受着酷热辛勤的工作,每个月挣的钱不舍得花大部分都寄到了家里。

印度的经济落后,也让这个国家工业水平不高,众所周知印度的飞机经常会飞着飞着就掉下来。其实,这很难把责任推诿到供应商。作为使用者,印度有责任对飞机的维护和保养负责,但印度的工程师们不仅自己造不了飞机,连维护飞机的水平都不够,所以可不就经常失事了吗。

既然印度这么落后,为什么我对他有信心?

我的信心来自于三点。

  • 第一,印度的强大自信。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建立过强大的帝国。所以,早在尼赫鲁时期就有不成大国即消失的雄心壮志!

(尼赫鲁)

强大的自信会给印度走向大国的道路上提供超过一般国家的行动力。

这就好比你是个天才,你什么都会做,但如果没有信心就什么都不敢做,那一切都是零!

有了行动力,就看印度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如何了。

所以,信心是印度成为世界级大国的前提条件,好在他有。

  • 第二,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

印度的经济自从90年代之后开始疯狂上涨,至今已经增加了8倍多,即使在新兴国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快速发展的经济让印度的影响力大增,在最近发生的印巴之间的冲突中,西方各国站队到印度一方就不得不让人承认,有钱能使鬼推磨。

看看那些支持印度的国家,很多都是他的武器供应商。

(莫迪和西方各国领导人关系还不错)

按照莫迪的说法,10年之后印度的经济规模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如果这样,印度的经济规模将会达到至少6万亿美元,他的军费也将超过1000亿美元,将成长为一个足以在印度洋地区和美国扳手腕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已经具有世界大国雏形了。

  • 第三,知耻而后勇的行动力。

印度在60年代输给我们之后到今天一直念念不忘,并且针对北方环境成立了山地师。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印度大幅度提高科研经费,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投入科研经费最大的十个国家之一。

看到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进口,印度数十年如一日精心打造自己的武器体系,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绩,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国产航母就是证明。

(印度国产航母)

所以,今天的印度可能不是世界大国,但他完全具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

我很看好他。

当然,印度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难以实现产业升级等。

但是,凭借印度知耻而后勇的行动力,我相信印度能克服这些困难,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国

以上!


历史风暴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印度成为可以说是肯定的。

2014年,印度人口高达12.95亿。三年后,2017年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印度的人口几乎是不受控制的增长着。虽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总数对国力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不然为何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强国政府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孩子,这般殚精竭虑。

印度是一个很有恒心的国家。光辉战斗机、阿琼主战坦克、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等印度国产装备研制建造工作,动辄就是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很多项目的时间跨度都可以创世界纪录了,而且这些武器不是完全意义上印度的国产武器,绝大多数都是用国外产品攒出来的“组装货”。世人也经常拿拿这些武器项目来调侃印度。

不过,印度那种对于军事工业现代化、自主化的执着;以及哪怕被全世界嘲笑,也依然要咬牙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项目前进的坚韧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使得印度可以左右逢源,在各个大国间游刃有余。而且数千年的文明史,使得印度对周边国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斯里兰卡,缅甸,马尔代夫等国,印度都曾经或多或少去趟过浑水。此外,印度前英国前殖民地的背景,又使得印度可以轻易进入西方世界。以上种种条件,使印度拥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不用时刻担心被打压,甚至还可以从各大国那里都能获得可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

总的来说,印度没有想得那么不堪,只要印度自身不出现大的问题,给印度一定的时间,印度肯定是能成为世界大国的。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印度是有条件成为中美俄这样的世界大国的。这个国家的土地疆域足够宽,这个国家的人口足够多,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条件足够好。但是,印度永远成不了中美俄这样的世界大国。

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简单说一下):

一是人口中文盲率太高,缺乏有知识的人口基数,难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二是跟印度人的国民性有关。印度人心性中有懒散和无所谓的缺点,这就导致缺乏严明的纪律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无法进行现代化大生产。

三是印度缺乏一次现代化信仰的洗礼和一次思想革命。其实这一点特别重要。 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革命,俄罗斯经历了十月革命,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这三个国家都经历了革命的洗礼,人民的积极性和图强精神才激发了出来,空前的高涨起来。

还有印度的迷之自信,也是要不得的。一分成绩说成十分,这就容易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最后,善意提醒:印度不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但成不了世界大国,反而易分成多个小国家。


码123321


印度成为世界级大国是大概率事件,但能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就不太好说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现在是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1世纪印度有无限的可能。

2018年印度GDP全球排名第7名,但是与排名第五、第六的英法两国只有一步之遥,2019年印度跃居全球第五已经成大概率事件。由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印度还将在一个时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印度在未来10年GDP总额将跃居全球第三。



印度人均GDP即将踏入中等发达国家的下限,能否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是一个未知数。由于印度制造业水平很低,缺乏支撑长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想要越过中等收入陷阱,难度会非常大。以印度目前的人口规模,如果不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也就是个大而不强的二流国家,难以进入世界级强国的第一集团。

除了经济方面的问题外,印度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没有占据较好的位置。印度既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不是合法的拥核国家,这些问题都将限制印度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现在印度还处于全球的第二集团,一旦未来印度有发展为一流强国的趋势,主要大国还会把印度当成主要对手进行打压。



独立以来,一直在主要大国“精心呵护”下的印度,能承受的住其他国家的重点盯防吗?内部矛盾纷繁复杂的印度,难道不会爆发更为严重的内乱吗?这些问题都是决定未来印度能否进入全球第一集团的重要因素。可能美国等主要国家也是看准了印度前进道路中还将面临很多挑战和陷阱,难以顺风顺水的发展壮大,才会帮助印度先发展一段时间。


冲击时评


印度未来是光明的,但几乎——或者说在可以预测的未来最少100年内,印度很难成为一个具备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家。

一、印度具备大国条件,但不可混淆

1、印度人口多

印度人多,年轻人多,这是成为全球大国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决定性条件。

印度人口不是工业人口。而且印度人口主体是黑人——至今尚且没有一个黑人占据主体的国家完成工业化。

2、印度人说英语?

印度人说英语的人口不超过20%。

即便如此,譬如津巴布韦几乎通用英语,也没有成为发达国家。

二、印度国际环境优越

然而从没有顺境中成为世界大国的先例。印度现有国际环境的优势,必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转变为劣势——就如美国当初支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一样。

国际资本会定期收割新兴市场,印度也不会例外,印度持续封闭自己的市场,只能遭到美欧打压——如果印度始终拒绝,则不会令印度经济融入国际市场,也就无从谈起印度经济最终领先世界的可能。

三、印度内部问题太多

印度的文盲率、种姓、种族、民族、文化、宗教、地域等问题难以解决,尤其联邦体制造成的差异化难以整合。

在这些问题得到大体解决前——除非印度本身发生极其彻底的巨大改变,否则就是奢谈。

印度原本只是地理概念,没有主体民族、主体语言,维系印度统一的却是印度教。而地方联合自治体系的印度教,很难改变3500年来的持久传统——不争。


四川達州


可以的,具体来说就是可以个锤子。

作为世界上不安分的国家之一,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但70多年过去,有声有色的“印度梦”没有踪影,有声有色的“奇葩”倒是跃然纸上。

鉴于印度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很多砖家叫兽再一次焕发了第二春,拼命地为印度的美好前景站台,坚信有朝一日印度一定能够成为中美俄这样的世界大国。

但在静夜史看来,国土大不代表潜力大,人口多不代表机遇多,口号强更不代表国力强。

且不说印度的GDP增速无法保持更长时间,就是能够保持几十年,印度也没有机会和中美俄比肩,因为以下几个致命缺陷,决定了印度的所谓大国之梦,永远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1、尴尬的国际地位

和中美俄三国相比,印度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具备了成为大国的几乎所有硬件要素,特别是人口。

但大国地位从来不是只靠硬件撑起来的,如果没有国际地位这样的软件,所谓的大国地位永远只是徒有虚名。

今天的世界,大国地位的最好象征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常席位,其一票否决权令世界各国恐惧而又趋之若鹜。

而五常的地位,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自封的,而且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出来的。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也是当今国际地位的奠基之战,俄罗斯的前身苏联以及美国,通过二战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而当时的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即便有所贡献,也被算入英国的功劳中。而当二战结束,印度义无反顾地脱离英国怀抱后,印度的大国之路就只能从头开始。

虽然没有赶上二战的洗礼,但战后还是有很多能够证明自己实力机会的。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当共和国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打翻在地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再也不敢轻视我们。

虽然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也在不断地扩张和参与战争,但几乎都是在南亚境内的小打小闹,唯一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即62年中印战争,印度却打得一塌糊涂,在所谓的精锐被我军吊打得怀疑人生后,印度彻底从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上跌落,其好不容易积攒的国际威望也烟消云散。

所以,没有能证明自己实力和地位的荣耀历史,印度注定只能是二流国家。而且最令人绝望的是,因为核武器的制约,大规模战争几乎绝迹,印度即便军事实力爆棚,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

2、无奈的政治体制

印度最引以为傲的,除了高超的摩托车杂技,还有被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民主制度,印度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民主典范”。

但历史一再证明,落后国家的所谓民主,就和穿着貂皮的乞丐一样,怎么看都感觉别扭。

作为深受英国殖民的国家,印度在30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政治上逐渐被英国统一,经济上英国也为印度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使之成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但作为殖民地,英国的所作所为,本质上都是为掠夺印度而服务,这造成了印度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相比于英法等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国家,基础薄弱的印度已然失去了这样的机遇。想要迅速崛起,只能从自己身上想办法。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迅速崛起的重要保证,这种通过国家力量最大限度集中资源的方式,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先效仿的路线。

但印度从一开始就是倒向西方的,加上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独立,使得缺乏革命步骤的印度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彻底的阶级换血,更无法确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当新旧势力只能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时,民主的多党制反而成了最好的办法。

但这种相互扯皮的政治制度,使印度根本没有机会潜心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更遑论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强大工业体系。虽然印度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但连基础子弹都造不了的大国,手持万国牌武器的大国,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理念的大国,无论何时也不可能支撑印度成为真正的大国。

虽然印度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但这种杀敌1000,自损1200的恐怖杀器,一旦启动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即便到了万不得已也不会轻易启动。

缺乏强有力的核心,是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碍,虽然独立后的印度一直在致力于消灭土邦,增强中央权威,但想要形成强有力的国家力量,印度需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

3、绝望的国际环境

今天的印度,作为武器贩子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直是美俄等国的座上宾。作为回报,这些大国对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频频僭越也视而不见。

但是,武器的交情永远比不上交情的武器,况且相比于美俄日两国,悬在印度头顶的中国才是令印度绝望的存在。

62年战争结束后,尽管我国再度放弃了藏南地区,但占据了中印边境所有的制高点,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尤其是对印度的咽喉要地西里古里走廊,随时可以来一个“切除”的外科手术。

更令印度绝望的是,我国和巴基斯坦结成同盟,使克什米尔成为印度难以逾越的天堑,中巴两国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对印度的压制,使印度长期处于胆战心惊的阴影之中。

而相比于险恶的地缘环境,由种姓制度带来的特立独行令印度更加绝望。

虽然今天的印度人口超过13亿,有着数量庞大的青壮年劳动力。但因为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长期停滞,根本无法发挥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这意味着印度始终难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更无法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比之下,印度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纷纷利用人口稠密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承接资本主义的产业转移获得了巨大发展,印度再一次被远远甩在身后。

应该说,作为一个志向极其远大的国家,印度从独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非常努力,比如对外扩张领土,改善国际环境,对内消灭土邦,缓和社会矛盾等。

但就和猫咪再努力也成不了老虎一样,印度作为英国殖民者的“杰作”,从一开始英国就没有给印度留下成为世界大国的基因。这种先天性的缺陷,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过来,所以印度想要成为真正的大国,除了进行彻底的内外换血,彻底扫除英国殖民者的影响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血与火的淬炼,可惜,这对于印度而言,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的很多人片面强调印度GDP的高增长,殊不知印度这种自卖自夸的统计方式掺杂了太多的水分。而且即便印度真的能够不断增长下去,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印度奇迹”随时可能被彻底扼杀。

所以,想要成为中美俄这样的国家,想法是好的,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成功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

都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就其经济规模来看,印度成为世界大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指日可待;

印度的年度GDP去年超过了法国,预计不久后就将超过英国和日本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印度2017年的GDP为2.726万亿美元,略低于法国的2.778万亿美元;

根据英国的IHS马基特公司统计,印度的GDP目前排名世界第七位,预计到2025年,印度的GDP将达到5.9万亿美元;

该公司还预测,今年底, 印度的GDP就会超过英国,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其后再过6年,印度就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人多力量大——彼时,印度的人口也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不过,世界大国并非就是“世界强国”的代名词——“大”而不“强”,注定了印度发展模式:

举个例子。印度的武器如同万国博览会,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己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这就是印度成不了世界强国的原因之一。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不是仅仅需要人口和劳力的简单堆积,而更需要受过训练和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尤其是技工和熟练工;

但是,从尼赫鲁至莫迪,印度的飞机、汽车、舰艇,以及印度人引以为豪的纺织工业,一直都存在各种各样不稳定的问题;印度何时有过具有世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