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日本現存最早的史書是成書於712年的《古事記》和720年的《日本書紀》(都是中國唐玄宗時期)。前者的風格更近於民間傳說,可信度較低,而後者可算是日本第一部正史。據兩書記載,日本的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他是天照大神後裔,降生於高天原,從九州東征大和,於公元前660年建立了統一的日本國家,此後天皇血脈代代相傳至今。然而,此故事近乎神話,真實性無法確定。有人認為神武天皇即是秦始皇派遣東渡的徐福,也有人認為他是吳越後裔,但都缺乏證據。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據現代考古研究,大約3萬年前就有智人到達日本,當時日本列島與大陸相連。距今約1.4萬年前,由於海面上升,日本列島與大陸斷開。此後長期與大陸缺乏交流,文明發展極慢,稱為“繩文時代”(因製作的陶器上有繩狀紋路而得名)。大約從距今3000年前(中國西周)開始,很可能有中國居民渡海來到日本,使日本開始大範圍種植水稻,稱為“彌生時代”。這時日本並未掌握銅礦冶煉技術,但已有中國產的青銅兵器出現,想必亦是由移民攜帶而來。——從分子人類學的Y染色體DNA分析來看,現代日本人中D型和O2、O3型的比重都相當高,可能是O型的彌生移民與D型的繩文原住民長期混血的結果。此後日本不斷學習中國文化,在數百年裡完成了從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飛躍,學會了鍊鐵、養蠶、織布、釀酒等技術。另外,不知何時開始,日本也發展出自己的宗教,是一種多神崇拜的原始信仰,後來被稱為神道教。神道教與天皇祖先的傳說結合起來,歷經數千年滄桑,經過佛教和基督教的衝擊,今天仍是日本民眾的主流信仰。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大約從250年開始,日本出現了一些巨大的古墳,並且有很多保留至今。最大的大仙陵古墳佔地46萬平方米,大約是秦始皇陵的兩倍。如此規模的陵墓意味著當時已經出現相當強大的統治力量,然而由於日本禁止發掘天皇陵墓,我們無法考古探尋其中的真相。在這一時期,日本也第一次出現在文明信史之中:據陳壽(233~297年)所編的《三國志·魏書》記載,從狗邪韓國(今韓國)渡海經過對馬國(今對馬島)可到倭人所居的邪馬臺國(即“大和”,發音為Yamato),其統治者是一位女王卑彌呼。《魏書》對倭人生活風俗的描繪相當可靠,但唯有卑彌呼女王,在日本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大化改新

《三國志》之後又過了約三百年,日本的歷史記載才進入相對可信時期。據《日本書紀》,倭國一度佔據了朝鮮半島南端的任那地區。541~562年間,倭國的欽明王與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國聯合攻擊新羅國,卻被新羅打敗,丟失了任那。日本侵佔朝鮮的首次嘗試遭到失敗。然而,這一聯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佛教從百濟傳入倭國。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這時的倭國實行由世襲豪族聯合執政的“三權分立”制度:大君(王族)是祭祀之主,地位最高,但並不掌握實權;大臣是行政最高長官,由蘇我氏世襲;大連是軍事長官,由物部氏世襲。佛教傳入後,崇佛的蘇我氏與反佛的物部氏發生衝突。587年,作為欽明王外戚的大臣蘇我馬子興兵消滅物部氏,從此終結大連之位。蘇我馬子進而推舉自己姐姐與欽明王所生之女繼位,稱為推古天皇(日本史上第一位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推古天皇並不實際執掌政事,委任其侄子(也是蘇我馬子的外甥)廄戶王子攝政。廄戶王子執掌國家近30年(593~622年,隋朝時期),學習中國製度,對國家體制進行了大量改革,定國名為“日本”,改“大君”稱號為“天皇”,意圖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他還大力弘揚佛法,興建了大阪的四天王寺。廄戶王子奠定了日本國家的基礎,因而被後世稱為“聖德太子”。

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先後去世後,蘇我氏張揚跋扈,架空皇室。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後成為天智天皇)聯合貴族中臣鐮足(後賜姓藤原)發動政變,刺殺了掌權的蘇我入鹿,其父蘇我蝦夷被逼自殺。皇室重新掌握政權。646年,孝德天皇發佈《改新之詔》,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將土地、軍隊一律收歸國有,貴族擁有的部民成為國家公民。這使得日本真正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史稱“大化改新”。同時,天皇還發布了“薄葬令”,日本的修墳風俗從此終止。

朝鮮之爭

在日本海的對面,朝鮮半島更靠近中華文明,因此發展更早一些。其早期歷史上大致存在兩個文化圈,北部的朝鮮文化圈受華夏民族影響較大,而南部的辰韓文化圈則更多的是以原住民為主。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在朝鮮神話傳說中,開國之王名號檀君,以平壤為都,統治了1500年之後讓位給箕子,然後成為山神——此事顯然不足為信。朝鮮最早見於文字是在中國《史記》、《尚書大傳》等史書中。據記載,周武王滅商(前1046年)之後,從獄中釋放了紂王囚禁的商朝賢臣箕子。箕子不願事周,率商朝移民出走東方的朝鮮,武王便以朝鮮封之。箕子把中原的教化禮儀帶到朝鮮,其國家延續了一千多年,在戰國時期被燕國奪走大片領土。漢高祖劉邦時,漢將衛滿叛逃至朝鮮,被朝鮮王收留。衛滿卻篡位取代了箕子朝鮮(前194年),自立為王。前108年,漢朝攻滅衛滿朝鮮,在此置立樂浪等四郡。而據《後漢書》、《三國志》記載,這個時期半島南端有辰韓、馬韓、弁韓三部並存,合稱“三韓”。

在中國東北,前37年(西漢時期),扶余人朱蒙建立了高句麗國。他的長子繼承了高句麗,三子出走到朝鮮半島西南端創立了百濟國,並與高句麗敵對。大約同時,三韓後裔在朝鮮半島的東南端建立了另一個國家新羅。高句麗迅速擴張,與漢四郡之間頻繁戰爭,互有勝負。漢末三國時期,公孫度家族割據遼東,並大破高句麗。魏國先與高句麗聯盟,238年司馬懿遠征遼東,平定公孫;246年毋丘儉又進攻高句麗,破其都城,大勝而還。然而,高句麗王躲入山中,待毋丘儉撤軍後又重建都城,此後繼續與中國為敵。313年,高句麗終於趁中國五胡亂華之際佔領了樂浪郡,中國從此喪失了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朝鮮進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爭霸時代。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在朝鮮半島三國中,高句麗國力最強,佔據了半島北部和中國遼東部分地區,百濟和新羅分列半島東南、西南兩端。三國之間征戰不休,而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前燕、後燕都曾與高句麗交戰,日本倭國也開始擴張,插足半島南部。百濟還一度與倭國結盟對抗新羅,但並未取得成功。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隋朝統一中國後,隋煬帝(604~618年在位)三次攻伐高句麗,但由於策略失當,不僅未能征服高句麗,反而導致隋朝國力大傷,成為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消滅東突厥之後,吸取前朝教訓,與新羅結盟共同征伐高句麗,在幾次戰爭中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660年,唐高宗派蘇定方從山東渡海登陸朝鮮半島南端,與新羅聯合攻破了百濟都城,然後又和新羅一起,從南北兩方夾攻高句麗。高句麗和百濟殘部遂向日本求救。為了保護日本在半島的利益,剛剛完成了大化改新的日本天智天皇(中大兄)傾全國之力出兵朝鮮。663年8月,日本艦隊抵達朝鮮,與大唐水師在白江口展開海戰。這是中日之間的第一場戰爭。日軍船隻數量是唐軍三倍,但唐軍憑藉高大堅固的戰艦和傑出的指揮水平完勝對手,日本艦隊全軍覆沒。數日後,百濟殘部投降,日本撤軍。五年後,大唐終於由李勣(徐茂功)、薛仁貴等攻滅高句麗,與新羅以大同江為界分治朝鮮半島。這時的半島南部稱為“統一新羅時代”,通常被視為統一朝鮮國家的開始。此後近千年時間,日本不敢再對朝鮮用兵。

遣唐使

白江口一戰,使日本認識到與大唐的實力差距;而新羅統一半島南部,斷絕了日本從百濟學習中國文化的途徑。日本痛定思痛,決定親善大唐,大規模派出遣唐使到中國留學。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早在隋朝時期,日本(可能是聖德太子開始)就派出使者前往中國,但當時是從朝鮮半島登陸,然後沿陸路進入中國;而百濟覆滅後,日本只能由海路前來。由於早期的日本遠洋航海技術不足,在橫渡大海的過程中常有海難發生(包括著名的晁衡也曾遇到海難),但一代又一代遣唐使前仆後繼,在兩百多年間共有數千人來到中國,使得日本的文化和技術在這個時期迅速發展起來。在此期間,文武天皇於701年頒佈《大寶律令》,它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仿照大唐《永徽律令》而制定,標誌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並企圖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而大唐高僧鑑真(688~763年)亦不辭艱險,經過六次努力,終於以花甲之年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傳播佛教。鑑真在奈良的東大寺授法,使日本佛教從此走上正軌,並對日本的書法、醫藥等都有很大貢獻。

遣唐使行動一直貫穿了幾乎整個唐朝,但到了後期,日本認為費用消耗太高,同時也覺得可以汲取的東西都已基本學習完畢。而且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逐漸衰頹,尤其是875年,唐朝發生黃巢起義,長安洛陽都被攻陷。日本於894年決定暫停遣唐使,不久,907年大唐滅亡,日本遣唐使行動也隨之畫上句號。此後將近一千年裡,日本基本停止了與外界的交流,回到孤立發展狀態。

我是誰?我在哪?日韓兩個民族是怎麼形成的,祖先是誰?

在朝鮮半島上,隨著唐朝的衰落,中央政府無力再維持對此地的統治。在中國東北,靺鞨族於698年建立了渤海國,然後逐漸佔領了東北松花江到朝鮮半島北部的區域,直到926年被契丹所滅。而半島南部的統一新羅時代持續到892年,出現了一段分裂和混亂時期,直到918年,新羅叛軍武將王建自立為王,取國號為高麗,重新統一了半島南部,這個王朝成為今日朝鮮的前身。此後朝鮮歷經朝代更迭,但基本保持統一,直到1910年被日本強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