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她兜兜轉轉地又踏上從教路

金城以南的太和村四隊依山傍水。村子東頭流淌著滾滾的大沙河子水,阻斷村子與這條河流的分水嶺是一條金代修築的著名大壩——金城河大壩。

住在這裡的村民以種水稻為生。改革開放以後,有開魚塘的,有開豆腐坊的,有打草袋子的……嫁到太和村子裡的甄亮,本以為會紮根在這裡一輩子的。因為,這裡有父親、弟弟墊錢和出資興建的三間紅磚紅瓦房子,一片大宅院四周土牆林立,加上配套的磚瓦化豬舍顯眼地矗立在村子東北角。而且,夫妻倆白手起家開的豆腐坊也是一本萬利。起碼三口人的小日子會越過越好。

一切美麗的苑景,都在村長龐士奎打人後被改寫了。那一年,秦大河住院耽誤兩個季度沒有做豆腐,四隻白白胖胖的仔豬餵食跟不上,死掉了;稻田地裡的水稻依然缺水;家裡沒有了硬勞力,定會減產許多;院子裡一年三季蔬菜也沒種上……

面對重重困難,甄亮也分析過,丈夫從打受傷後,乾重活不會像以前那樣敢吃勁兒了,如果不做豆腐,豬也養不好;靠種水稻不打水井還是扭轉不了低產的厄運。單靠種菜僅僅維持現狀,不會有好日子過的。再說,娃子上學也沒有光明前途可言;愁雲佈滿了甄亮的臉。

現在,甄亮處於十字路口。她的丈夫秦大河鼻肋骨被打折後,一隻眼睛總流淚。他晚上睡不著覺時,說:“我們就按照張志和的指引搬家吧。我其實是四級架子工,也會修鞋手藝;我十七歲就學習會修鞋。我會的兩樣手藝,定能養家的。”

甄亮說:“我們這裡有房子住,至少吃糧吃菜不用花錢。搬到城裡還得租房子住,怕是弄不好,還得搬回來。”

秦大河說:“吃慣了廁所粑粑的耗子,你給它花生吃,它都不吃;認準臭味兒了。”

甄亮說:“你以為我不想搬走嗎?娃子在這裡上學,每年鎮二中只能升一兩個‘省重點’高中生,就不錯了。如果在城裡唸書就不一樣了。我們先不要定奪,跟我家人商量商量……”

甄亮母親在世時跟她的大女兒來到太和村四隊坐在熱乎炕頭上說:“我同意你們搬家,可是,不要因誰掙錢多少吵架,也不要埋怨;我相信你們走到哪裡,都不會報下窪地的”。甄亮的姐姐也接著話茬說:“我外甥入學我承包了,我們學校每個老師可以帶一個直系親屬入學,不用交學費。”……

“姐,那太好了,有你這句話;我們的家鐵該搬了。因為,我們落戶的地點距離你們家只隔一條公路。”秦大河說。

甄亮兩口子決定搬家以後,把三間磚瓦化房子廉價賒給了小姑子

。兩套做豆腐用的設備:電磨、毛驢、大磨,栽的樹木、幾口大缸、開的稻田荒地等都給了小姑子家。

……在金城以西的城鄉結合處,有一座小村子叫太平嶺。老戶人家靠著公共徵用土地,加入工廠成為上班族。外來戶,就算有一個“空頭”戶口。

就是憑著這一紙戶口,秦大河夫婦帶著娃子在這裡落腳了。

剛到的第二天,張志和帶著秦大河置辦了鞋具、鞋料,投入了修鞋生意。秦大河原遼寧老家的侄女來修鞋,才知道三叔、三嬸搬到附近城鄉結合處來住了。

夏小華一問才知道三嬸在家待業。便說:“三叔,給我三嬸找個工作幹,你同意不?”

“那敢情好了,我們剛挪窩過來哪都用錢,她要有個佔手的活兒能賺零花錢,我就會攢錢買房子的。”秦大河說。

夏小華心想:“買個房子可不是小錢能辦到的。先解決溫飽都不錯了。”

於是,她岔開話題說:我們樓下有一個開學前班的阿姨,女兒是金城一中畢業的,還不會教孩子。招來二十多人,現在只剩七個了。

秦大河一聽侄女的話,像是在十月裡聽到了一聲春雷似的高興。緊忙說:“好啊,你三嬸教過學;你給她介紹一下吧。”

……甄亮安置好了娃子的入學,被插入金城印染子弟小學二年一班。

一九八九年秋季,甄亮被介紹到一個街道主任辦的學前班。這裡是一個超大家屬區,幾十棟樓的一號樓一層(兩間大屋子)。這裡居住著全國五百強龍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家屬。

楊主任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性,她準備開一個個體幼兒園,為解決她二女兒的就業問題。

在甄亮來以前,這個班級已經存在半年多了。就是生源不穩定。甄亮一來接觸到的家長一般都是大學以上文化。跟她第一個交代“任務”的家長叫任曉燕。她說:“甄老師,我家高宇第一次走出家門,來到這裡入園,大幼兒園去看了,他不待。奶奶哄大的,有點任性。”

“好吧,這裡會因人施教的”。甄老師說。

在她們說話的時候。楊主任的二女小王老師兒叫高宇馬上摘下“恐龍特級克塞號”的帽子,聲音有一點嚴厲;孩子顯出要哭的表情。

甄亮立即說:“高宇,請把你的帽子摘下來放在衣架架子上面,好嗎?”他睜大明亮的眼睛,服從了。

慢慢地,這位七歲小朋友跟老師無話不說,性格也皮實了;把在家裡畫的飛機、火車、大橋、樹木、花草、景色畫都帶到學校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跟高宇同樣也是奶奶看大的梁超也來了。

一星期剛過,二十個座位招滿了。甄亮不僅是在情感上與小朋友們交流,她還在教學上面不斷創新。城裡孩子在家就已經不缺少文化了,而缺少的正是認真的態度。這期間,甄亮也把學習到的英語派上了用場。她避免小學化,編排英語“公雞和狐狸”短劇。請求家長到大幼兒園借到體操磁帶翻錄,學會兩套廣播體操。開展速算、讀、寫拼音展示、講故事等活動。開發小朋友們智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約兩個禮拜後,全班二十多位小朋友刷新了寫字、計算、英語、遊戲等記錄。家長普遍反映良好。

也有一個個例。一天中午,一個家長氣勢洶洶地來找到甄亮問:“你為什麼把我兒子的體育委員給‘擼’了?”

甄亮鎮定自若地說:“同志,“你就是姜軍的家長嗎?你認為他適合當體育委員嗎?”

那男子沒有吱聲。

甄亮心平氣和地繼續說:“我們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長、通過孩子們舉手選舉產生的。也許姜軍有其他特長,那也要看他表現決定。我不會偏待任何孩子的。”

“那我們孩子不在這裡唸了”。姜軍的家長說。

甄亮沒有被他所嚇倒。說:“同志,你認為你家孩子是為什麼上學?”

那男子扯著孩子要走。

甄亮說:“同志,請你回答我的話。”

他說:“還說這裡教的好呢,我看未必。”

“那你要覺得我教的不好,你可以退學。”甄亮說。

站在一邊的楊主任說話了。

“小姜,我不是說你;以前看你家孩子淘氣才給他角色當。現在人甄老師管理的好著呢!”楊主任說完,姜軍家長不再說話了。

甄亮趁熱打鐵說:“我和小王老師配合,她教圖畫、唱歌、體育,我叫英語、數學、語文。姜軍英語不錯,腦瓜也好使;就是不會帶操。

所以,在選舉的時候,同學們的眼睛是雪亮的。才被更換。”

回到家裡,甄亮告誡自己,不怕別人攻擊,堅持備課,教學不能鬆懈。梁超的媽媽是紡織學院的大學老師不是說:“大幼兒園我們不去,就是相中這裡老師的責任心了嗎?”

一個月之後,甄亮教的班級,又來了五個小朋友,楊主任又加了三張長條桌子。從那時起,甄亮兜兜轉轉地又踏上從教路。

(全篇完結)


故事:她兜兜轉轉地又踏上從教路

1990年畢業留影


故事:她兜兜轉轉地又踏上從教路

1991年畢業留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