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曾表示: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戀母情結。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很難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對孩子之後在社會上立足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有以下5種表現,說明已經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了,父母應該適當地放手了。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表現1、害羞

每次當家裡來客人時,孩子總是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甚至父母叫孩子出來吃飯,孩子也會吞吞吐吐地拒絕。另外,當父母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經常會哭著鬧著不去,即使去了也是呆呆的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這類孩子本身就比較內向,生性膽小、害羞,對於一些新環境適應性比較差。

有的父母性格過於急躁,在孩子做錯事時,經常會用打罵的方式解決,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害羞也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要過分逼迫,順應孩子的自然成長。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表現2、粘人

孩子在做什麼事情時,總喜歡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即使是在爸爸媽媽做飯時,孩子也總喜歡和父母待在呆在廚房。這種情況尤其是會發生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因為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當父母在旁邊陪伴他時,便很少會出現纏人的現象。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當孩子獨立性強,自主生活能力強時,很少會出現纏人的現象,孩子平時過度依賴父母時,便容易出現此類現象。孩子在平常纏人也會分對象,對於寵溺他的人才會有這種行為,因為在孩子纏人之後,可能會提出一些無厘頭的要求,這時他們往往都會答應。

父母們平時要鼓勵孩子獨立,儘量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表現3、恐懼

當孩子在晚上睡覺時,很害怕一個人獨自在房間,不喜歡離開父母。3歲左右的孩子都會產生泛靈心理,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有靈魂,在黑暗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恐懼感,心裡沒有安全感。這種情況就會很依賴父母。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父母在平時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恐懼,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一味地陪伴孩子。父母要給予適當的安慰,用故事、繪本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豐富孩子的知識層面,很大程度上能減輕孩子這種泛靈心理。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表現4、不合群

孩子與別人在一起玩時總是手足無措的樣子,甚至還會出現不喜歡與別人一起玩的現象。孩子在平時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當與別人一起玩時,適應不了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另外孩子平時的社交圈比較單一,已經養成了這種自己獨立玩耍的習慣

父母在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出去與別的小朋友進行交流,當他們出現矛盾時,儘量讓他們自己進行解決。在家時可以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將社交方式和一些經驗教給孩子。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表現5、重複

在平時看電視、看書時總是喜歡重複的看一集或者是一本書。孩子年紀比較小時,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比較弱,重複看一集電視劇或者一本書,他們能把裡邊的內容記下來,心裡會有一種成就感。孩子重複一件事情,可能會對這件事或物品產生心理依賴。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提供一些新鮮事物,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擺脫對單一事物的依賴。比如,每個月給孩子一本新書,讓孩子對新事物有期待。

萍萍給家長們推薦2本培養孩子獨立的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陪你長大》早教圖畫書,讓孩子從故事中養成獨立習慣,培養孩子孝順、堅強等好品質。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包括12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看望爺爺奶奶》、《給媽媽的驚喜》、《帶妹妹去遊樂場》等讓孩子懂得孝順和親情;《自己睡沒問題》養成孩子獨立的習慣等等。《陪你長大》主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必備的生活技能,這2套都很適合0-6歲的孩子。

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暗示對父母“過度依賴”,是時候放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