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GEN


提這種話題太別有用心了吧,中國下一代不管窮富都要管,疫情當下,這些在海外讀書的孩子讓人心疼,為了前途離開父母家人,太不容易,希望不要仇富,噴子們心地善良點好嗎?有錢是人家的本事,說那麼多廢話只能暴露你的醜惡心態,現在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國家也是重視有財富的人,自己混不出人樣賴不著別人。可笑的東西


北京東城大叔


國外疫情惡化,孩子滯留國外,家長焦急萬分,特別擔心和焦慮孩子的安全,非常想讓孩子回來帶在自己身邊,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提出讓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這個要求有太過了。第一、現在滯留在國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中小學生數量之大超乎你的想象,政府即便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這樣的承受能力。

第二、如果英國留學生家長對政府有這樣的訴求,那麼其他國家留學生家長也會有這樣訴求。這樣的訴求政府是沒有辦法許諾和接受的,一方面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把那麼多的留學生接回國來,另外一方面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回國,也會對國內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

第三、國家和政府向來都是關注、關懷和關心在外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關心歸關心,但還得分一個在什麼樣的形式下,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狀態下,得分一個什麼樣的事情能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假如全世界有一兩個地區發生疫情或者動亂,相信國家一定會派包機接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回家的,但問題是現在全世界都在爆發疫情,這樣的訴求顯然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第四、儘管說國內的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現在從全世界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安全的地方之一,能夠回國當然是家長和留學生共同的心願。但大家都知道,減少人員流動,做到科學防護,才是最根本的,最安全的,也最好的選擇。這位英國留學生的家長向政府提出這樣的訴求顯然有點太過了,即便是祖國再接包容接納,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超能力來應對這場全球化的疫情。所以,還是儘量的減少人員流動,做好科學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加強鍛鍊,提高自我免疫力,才是最好的選擇,咱給祖國幫不上忙,咱不要給祖國添亂。


教育探微


我的觀點很明確:

如果是中國籍的孩子和學生,歡迎你們回到祖國來,但是國家不可能派專機去接你們!

如果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已經加入外國國籍,對不起,你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我們沒有義務!

最近1.5萬,英國小學生被困在英國刷屏,很多父母都非常的擔心,希望國家能夠派專機把這些孩子接回來。

我想說的是這種願望是好的,但是大家根本沒有想過,如果派專機把他們接回來,難度有多大!

如果國家派專機去接,必定要派最優秀的乘務人員,那對於這些乘務人員來說,這些人都是國家的經營和人才,如果他們感染,必然是對國家的一種損失,同時即使不感染的話,回來也要進行隔離對他們的工作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這種留學生不只是英國遊,美國也有,澳大利亞也有,意大利也有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全世界的留學生都接回來呢,所以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不現實的,我們歡迎留學生回家,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能回來的情況下?

昨天新聞1+1採訪了中國駐英國大使,視頻中大使說到了留學生的困難,當然他們也在積極的去協調,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這些人回國,不過並沒有說要派專機來接留學生。

而且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把孩子送到外國去教育,難道外國的教育真的就比中國的教育好嗎?而且孩子正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熟的時期,一旦接受了外國的教育和外國的思想,長大以後還會是中國人嗎?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把他接回來,為國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公民這對國家來說公平嗎這對國家的人民來說也不公平。


宇宙最好老師


我也是一名媽媽,如果我的孩子現在正在英國留學,我也會非常非常擔心。孩子還那麼小,根本不懂得保護自己,而現在國外疫情又爆發地很嚴重。但是,我認為這個媽媽此時提出讓祖國包機接回自己的孩子,過於自私和無理,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1、讓小孩子出國留學,是家庭的自發行為,當初完全可以選擇不去國外留學。對於這麼小的孩子,獨自一人孤身在國外留學,我不認為,這對孩子發展更好。

我常常跟我老公說,以後即便咱兒子有那個能力自己考上國外的學校,或者我們有足夠的錢支付孩子出國的費用,我也不會讓我兒子去國外留學,尤其小學階段。中國這麼大,這麼多學校,難道就沒有一所學校值得信賴?偏偏要把一個10歲的孩子送去國外讀小學,孩子的照顧怎麼進行?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教育在家庭,而不是學校。父母的朝夕相處,言傳身教甚至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父母的影響和教育是孩子一生人格發展的基礎。這麼重要的階段,把孩子送到國外孤身一人,那麼父母如何起到相應的教育作用呢?

2、包機接回孩子,那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成本何其巨大,難度可想而知。

這位媽媽,過於理想化。現階段,疫情發展迅猛,世界的疫情局勢隨時都在變化,此時包機接回這些孩子,不單單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還要同對方國家協商,調整航班,逐一聯繫在國外的孩子們,這些都是巨大和困難的工作量。據統計,目前,在英留學的小學生人數大概在1萬5千人,這個數字其實是很龐大的。組織這些孩子,幷包機接他們回國,真的不是動一動嘴皮子就可以的。這需要很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們不能仗著祖國接納包容我們,就這樣折騰她!目前國內疫情剛剛好轉,還要面臨每天境外輸入的巨大壓力,這個時候的這個包機的要求,有些過分和自私。

還是那句話,即便沒有疫情的發生,我也不贊成家長把小學生送去國外孤身讀書。那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太多好處。這個時候,只能讓孩子們儘量保護好自己,勤洗手,少出門。實在不行,家長就飛過去照顧吧。包機不現實。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老穆認為,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眾人的“原態”……

當國內有疫情時,有些有錢人,拼命地往外逃……

當國外疫情嚴重時,有錢人又拼命地往國內躲……

哪怕一票18萬,也在所不辭!

咱們閒言少敘,回到正題!

一位留學英國的小學生媽媽,提出讓政府包機接英國留學的小學生回家。

劉曉明大使的回覆充滿了人性化和人文關懷!


英國距離中國有11000公里左右,坐飛機的話,大概需要12個小時左右,倘若轉機的話,則需要18個小時左右。

如此長距離的跋涉,確實有被感染的風險!

再者,英國目前的疫情比較嚴重,確實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

據瞭解,中國去英國留學的小學生大概有1.5萬人左右,如此多的人,來回接送,確實是一件大工程!

稍有不慎,可能會被感染,病毒一旦帶到國內,後果不堪設想!

老穆想說,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已經很累了,他們也需要歇歇!

老穆還有一個擔心,倘若政府去接機,同在英國留學的大學生倘若也要求接機,屆時壓力是不是更大?

要知道,中國大陸在英國留學生超過12萬人,成為英國國際學生最大輸出國。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確實是一件難事!

近來,境外輸入病例呈上升趨勢,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內學生的開學……

倘若這麼多的留學生回國,又會是怎樣呢?

最後,老穆想說,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是挺完善的嗎?為何小學就要去留學呢?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國打贏上半場,豈料下半場同樣艱難且困惑,就是沒有先例可循。

所謂境外輸入病例,絕大多數是因私出國的中國人及華僑、華人為躲避所在國疫情,急切渴望回到祖國懷抱。他們包括(1)在歐美日韓等地經商發展的個人,或持中國護照,或已得到所在國永久居留權,或已加入所在國國籍;(2)在發達國家留學的大中小學生,以英語國家最多,好在澳新疫情平穩,美加多以大學生為主可以自理,唯有歐洲的英國“炸開了鍋”,它留學費用最高,年均30萬人民幣,又讓國內一部分家庭趨之若鶩,如今曝出1.5萬13-14歲初中生急於“回家”。

由此可見,新冠阻擊戰的“下半場”情況更復雜,任務更艱鉅。

國家能夠包機撤回在英學生嗎?開此先例,各國的經商者等各類群體同樣呼籲怎麼辦?

一、新冠疫情下包機撤僑與此前國家行為性質有別。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我國政府動用包括軍機在內的空中運輸從埃及、希臘(先海後空)等國撤回3.5萬多名公派工程項目人員,此後還有從戰亂的也門軍艦撤僑。

此次新冠疫情歐洲國家的留學生屬因私出國,又在發達國家,理應由所在國政府提供國民待遇負責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當下他們並不存在失控和無助的局面。

二、包機撤回在英留學生先例一開,其他各類因私出國經商、求學、探親等均可循例呼籲,國家的資源、精力能否持續承擔?國際社會又如何看待?

三、按照國際慣例,疾患者不分國籍,以發病確診地歸類歸屬救治,記入所在地國家的病例統計。若因私出國者由政府包機撤回,相應的成本責任需要縷清核算,不能大包大攬最終國家買單。

四、此次疫情也是對開放四十多年的一次大考,所以涉外問題多數沒有先例可循,需要負責任地謹慎對待。

五、國家能否與所在國協商,達成共識後派出醫護工作團隊,或委託英國權威機構執行,於所在國定點城市對“小留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劃定撤回與留住的統一標準。

總之,因私出國者很多很多,包機撤回一開難收,需要反覆論證,謹慎應對。


ruixuezhaofeng


1.5萬名未成年留學生在國外面臨巨大困難

現在在英國的這1.5萬名小留學生面臨幾個困難:1、學校關閉,不能留校;2、回國機票一票難求,部分航班取消,部分地區無法過境;3、部分寄養家庭明確表示不願再接受留學生;4、年齡小,難以獨立面對困難;5、輾轉回國也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年級在10-17歲之間,平均年齡只有14歲,讓這樣一群孩子獨自面臨這樣的困難,作為父母來說,提出包機接回孩子回國的要求可以理解。

完全依靠政府包機接回來也不現實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國外的研究生人數眾多,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66.21萬人,而且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要包機把他們接回來,這個難度顯然是太高。海外也還有不少華人華僑,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不太現實。而且這麼多留學生經過長途飛行,途中感染的風險無疑更高。



駐英大使館已經盡一切努力安排

面對境外留學生的困難及家長們的訴求。我國駐英國的大使表示已經在聯繫國內外加來商業航班或者包機,盡一切力量保護好孩子。可以說在可能的情況下,已經盡到了最大努力。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也讓家長稍稍安心。要把所有孩子都接回來,還需要家長配合共同努力。

低齡孩子留學是否操之過急

剛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確實有些吃驚,有如此多的家庭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本身面臨的問題就很多,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缺少了家庭的關懷,以及家長的引導,身心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那麼小的年齡,能否融入西方國家的文化,是否存在語言和生活上的障礙,這都是問題。

在2019年初,“低齡留學‘廣州’國際高峰論壇”上,美國劍橋高中聯盟全球副總裁梁怡對低齡留學生跨文化交流及融入問題進行了分析。她列舉了與哈佛大學一起調查得出的數據:就到美國的低齡留學生而言,有45%的學生面臨著情緒挑戰的問題,有25%的留學生會在入學第一年轉學。

更值得思考的是,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理念,國內文化以及歷史教育的缺失,今後很難產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也就很難談起了。


象牙塔裡講故事


我認為這位媽媽提出的建議是很好的,我知道你會噴我,先別噴,看我怎麼說。

我們先看看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這個新聞我查了一下,是一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提議,目前已經有166個家庭在申請書上籤了字,他們集體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組織包機,儘快送這些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回國。家長願意支付相應費用,也完全願意服從中國政府的防疫措施,讓孩子回國後居家或者集中隔離。

我知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出去留學是他們的自由,但回國憑什麼還得讓政府包機接他們,當老爺當慣了嗎?憑什麼免費接他們?實際上新聞例說的很清楚,由於英國疫情持續爆發,很多英國到中國的航班都已經停飛,還有一些國家對中國人取消過境,造成連轉機都無法實現,而國內家長也因為簽證的問題無法飛去英國陪伴,因此,希望中國政府能出飛機,他們掏錢。

我們再來看看官方的回應:

劉曉明在央視採訪中回應上述申請時稱,“小留學生家長的擔心他非常理解,現在航班也在減少,我們也正在努力,把這個情況向國內主管部門反映,積極與國內主管部門協商,看能不能增加臨時性的商業班機,或者是包機。”也就是說政府是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當然具體能不能實施還要看各方的因素。

這件事在網上討論的很熱烈,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小留學生只要沒有入外籍,他們還是中國人,我們就應該去幫他們,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很多留學生和外國公司的華人都紛紛解囊相助,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在一起才能夠共克時艱。當然,對沒有在我國參加醫保的人員,醫療費用肯定要按照標準收取,個人乘坐飛機等交通工具產生的費用理應由個人承擔,這時不容置疑的。近期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回國的留學生,不聽招呼,對生活環境還很挑剔,對這類人當然要嚴格管控,甚至用法律來懲治他們。

如果您對我其他的觀點不同意,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如果您以為這件事是讓中國政府完全出工出力伺候他們,那我建議您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再討論。


優博數學


疫情之亂,不是戰亂,我們還沒有到像《戰狼》或者《紅海行動》那樣,護僑回國,並且還是政府買單的地步。

疫情當前,全球大亂,股市暴跌,人心渙散。

我們沒有像部分西方國家那樣,封鎖國境,我們還是持開放的態度。我們歡迎留學生和華僑華人歸國,只要他們依照國內的防控條例。


但是,對於這位英國留學生媽媽的提議,對於讓政府包機這種做法,我們還是有些意見的。畢竟,這是沒有完全切斷航線的疫情當下,還是可以通過增開航班這樣的技術性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讓國家包機,讓政府買單的方式,還是覺得有些不妥。

國家的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也不是天上下雨下來的,也都是納稅人和國有企業一分一分攢起來的,動不動就讓國家出資,包機回國,心情可以理解,只是這樣做,可行性高嗎?是不是有點過分啊?

對於這一點,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說的很好,目前中國政府正在與英國政府積極溝通,正在試圖開通更多的航班,讓這些留學生歸國。尤其考慮到英國的留學生多達15000名。這個數字,是比較龐大的,僅僅如果依靠政府包機的話,費用將十分高昂。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能想到的就是,富裕的家庭把自己的孩子從小放在外國培養,讓他們融入外國的主流社會,而他們所寄居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那些中老年家庭,這些家庭的感染率,在實行“群體免疫的政策下,是比較高的,這也是歐洲留學生紛紛回國的原因。

結束語:可能富裕的家庭的教育方式,我們看不懂,我們也不明白,為什麼讓孩子在這麼小的年齡,就要把他們送到外國去培養,中國這麼好的九年義務教育,還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嗎?目前的情況,還沒有到需要包機的地步,數量之巨,也不是包機就能解決問題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政府沒有啟動包機政策前,還是自己救自己吧。


教育練真堂


可以包機送家長過去,既可以照顧孩子,又可以杜絕國內人民被感染的風險。不要覺得包機接回來理所應當,因為國內已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控制疫情了,如果接回來發生大規模的疫情爆發所導致的一切費用支出,由你們來出錢麼,出得起麼。既然有錢送到國外,感覺國外的月亮圓,就別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