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中年還沒有進入體制內,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完了?

華為裁員這個新聞很多人還是記憶猶新,在很大程度影響了職場人士的心情,很多人都兔死狐悲,成了驚弓之鳥,害怕裁員的屠刀什麼時候會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來。這件事任正非也站出來闢謠了,說是有人故意解讀或放大,華為是提前退休,而且給了員工很好的保障機制,這個保障機制是你我都望塵莫及的。即便如此,很多人談起35歲都覺得後背發涼。

35歲的確是個非常尷尬的年紀。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有很多的無奈。老人要贍養,孩子要撫養。如果再加上房貸和車貸,真的是壓力山大啊!


35歲中年還沒有進入體制內,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完了?

招聘會


另外,很多的招聘信息上,都明確的寫著年齡限制。雖然有一身本領但也無奈。這也讓35歲成為了一條紅線,甚至說是個噩夢。

此前看過這樣一篇帖子。

男,是個事業有成的經理。月薪達到了4萬。貸款買房,每月還貸要還2萬元。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當有人問起他。你哪裡來的勇氣可以這麼貸款消費啊

他嘴角微微上揚,說了一句:“要不是我的老婆是個公務員,我還真沒有這個勇氣。老婆是公務員工作更穩定,我才有這樣的底氣”。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小心酸啊。

其實這樣的家庭組合是最好的。老婆工作穩定,允許老婆折騰,做些大事業,賺些大錢。當然如果賠了,家裡也不至於喝西北風。但是這種家庭畢竟還是少數。尤其現在是疫情肆虐期間。很多人,特別是餐飲、旅遊業、文化業受到了重創。很多人在家不能上班,就不停的等通知。最後等來的通知居然是公司倒閉了,裁員了,降薪了。可是銀行的貸款可是不能少1分的啊。這時候就凸顯出事業單位或者國家公務員的突出優勢了。

那麼35歲的魔咒該如何破解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門道。中國自古就有這樣的表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國內與時俱進的時代,而你到了30歲或者35歲,不得不考慮考慮。

如果到了35歲,你的人生理想還沒有實現,那就需要你反思反思,我堅持這個理想能不能實現呢?是該放棄還是繼續往下走,只要你想明白了,到40歲時候你就不會再困惑,但50歲還是如此,就確實該認命了,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到了50週歲,你還不認命,還在努勁的折騰,並不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就要倒黴了。

中國歷史上呢,有一些很智慧的人,老早就想明白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年危機,今天說給大家,可以有所借鑑。

明朝時候有個文人叫李仙侶。這個人家裡頭幾輩也沒有做官的,就全家都培養他。他20多歲中了秀才,被稱為神童,也確實能耐大。接下來呢,29歲33考舉人連著幾年都沒考中。他33的連考舉人的是公務員,1642年咱大夥兒都知道-----1644年李自成進北京,大明王朝覆滅,你想再考大明王朝科舉沒了。說這說裡他就琢磨我要不要堅持原來的科舉的道路。

最後李漁說我也不考慮再考舉人了,他把自己名字有李仙侶改成李漁。這個名字很多人熟悉,那可以說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劇作家文學家這個李漁。一旦放棄了科舉,這會兒他就要縱情山水,就把自己日子過好,他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說一個大出版家。他那會兒寫小說是怪力亂神,不受待見,但是他搞飢餓營銷之前就做廣告位,等書出來呢弄得滿城風雨,書亦出了幾天以內幾千裡的地方,都有印他的書的。他是個暢銷書作家,而且創造了自己的出版品牌叫芥子園,主要是自己出版的都是芥子園,很有名,而且他們還直接把一些文化上的東西改變的很有趣味,方便民間流行。他的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閒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35歲中年還沒有進入體制內,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完了?

李漁


35歲中年還沒有進入體制內,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完了?

芥子園

這點對我們現代人很有啟示,就是人到中年的時候,原來堅持道路走不下去了,你要學會放棄。有的人咬著牙失敗是成功之母,是這句話不假。失敗生了100個兒子,有一個人叫成功。其餘99個就可都叫失敗。你算算你是不是那個天縱奇才的英雄呢?每個人得學會跟自己的平凡和解,所以人到中年出現中年危機,反思之後確定不再堅持,我放棄了那就別再丟了。別再糾結。好好的活。這也算是一個權宜之計。

有人會說,這種任命的解決方案是不是有些消極。其實這是一種戰略轉移。也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然,過了35歲也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如果沒有好的穩定單位作為保障,那麼只有靠不斷的學習精進來提升自己了。這裡面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資源重新的審視。調整好心態,有的人寧願呆在家裡沒有收入,也不願意去送快遞,送外賣,開滴滴。這是自己心態沒有調整好,姿態放不下來。不論你後面要做什麼,首先你要保證你現在的生存在生存的同時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再有一種出路,就是創業。創業這條路應該說是當今時代實現快速上升的一條通道。很多人因為創業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創業這條路也絕非容易的事情。幾乎80%的創業者都不能華麗的轉身。創業目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但對於沒有後路的人來說,這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原新東方教育創始人,現在某基金創始人的徐小平在一次談話中也指出----創業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的良好選擇。如果你有能力,又有勇氣。過了35歲,依然可以笑看繁華,人生不留白。


35歲中年還沒有進入體制內,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完了?

重頭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