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别人说的话是种什么心理?

蜗牛爱上泡泡鱼


太在意别人说的话是什么心理?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全能自恋,也被称为“巨婴心理”。表面上,我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称赞的时候,虽然有一点快乐,但心底会产生怀疑,“这是真的吗”“你这么说有什么目的”;而别人有负面评价的时候,更会低落。不论得到的是什么评价,我们的内心都是不舒服的,不平衡的。在意别人的评价,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一种全能自恋感。也就是说,我认为我是无所不能的,我念头一动,就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你怎么可能会懂我呢?我怎么可能是不好的呢?

成年人的全能自恋是有杀伤力的。表面上我很在意每一个人的评价,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你说我好,还是不好,因为我认为自己全部都是好的。我不需要进入你的世界,去体验你的感受,不需要尊重你的意见,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我只要坚守自己的阵地就可以了。或者你会觉得全能自恋的人怎么这么自私,我不可能是这种人。细想一下,全能自恋感其实是很脆弱的。

全能自恋掩盖着一颗敏感易碎的心。每个人都会走上一个历程,就是不断的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才会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体验到整合。自我接纳,是要接受自己好的一面,也要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好与坏,才能接受他人的复杂。全能自恋感,让我们难以接受自己坏的一面,拒绝自己的复杂,也就难以看清楚真实的他人,真实的世界。

敏感脆弱的心灵,害怕别人的评价,你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是别人的评价吗?还是害怕别人的评价会触发你内心对自己不好的评价?或者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碧雯心理在线


太在意什么,往往就是小时候原生家庭我们所缺失的内容。

这也是在学习心理学后,进行自我剖析之后的所获。

太在于别人说什么,核心有两点:得不到重视、做事没主见。

原生家庭里,从小你得不到关注,没收到足够的重视

我从小就是这样,在我六岁之前,父母亲有两年没在身边,期间是跟着奶奶生活,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又是在外婆家里,从小跟父母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一点都不假,就算在亲的关系,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好看别人的脸色,总是先实现克制一下自己的感受。

那时候外婆和舅舅家住在一个院里,经常和表妹、表弟一起吃饭,总感觉我想吃什么不是那种像表弟表妹那么自然从容,虽然外婆也慈祥,带我很亲。

总感觉我的感受、我的存在不是那么重要,有什么事情就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经常压抑下自己。

长大了,回忆下虽然当初也很美好,但是还是有一些心理问题,特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和父母待在一起也是这样,老妈很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于是也是这样要求我的。

成长环境,没有主见

老在意别人说的话,一定程度上是没有主见的表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就很容易活在别人的话语中。

这方面的原因一部分来源原生家庭,还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学校教育,85后的一代,那时候的课本知识纯粹为了考试,很是僵硬,死记硬背,思考套公式。

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上好学校。

好学校固然重要,但是太过狭隘,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做事没有主见,照本宣科,好学生整的呆头呆脑。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首先要清楚这事看着简单,其实是长期的过程,只能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心理有个准备。其次就是多看书,增强知识,明辨是非,判断力提升了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谣言止于智者。


----结束语---

因为分享,所以更强!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分析


小林是某个公司的职员,每天上班下班,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工作也很积极上进。但有时候,只要同事说她这个缺点,那个缺点,她就开始着急,想找各种办法改变,有时候甚至会为这些事在网上寻找一些诸如说话的艺术之类的资源。有一次,某一个亲戚在她面前一直炫耀自己的包包、服装、鞋子都是大名牌,她觉得自己被看不起。于是,明明工资没多少,还是花钱买了名片包包,结果那个月花呗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那么些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原本是人际交往沟通的内容和来源。然而,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自卑与认同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人类文明的基础是卑微。”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自卑,因为我们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并希望得到提升。当我们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内心除了羡慕,还有对比之下的卑微,只是,有的人会将这种自卑化作动力,有的则是自怜自哀。

心理学发现,一个在童年期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肯定的孩子,在他成年以后,自卑感会比一般强烈。在这种自卑感的笼罩下,一个人会变得敏感、思虑多。而这种性格特征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呈现两极分化——要么太过于在意别人所说的话,要么对别人所说的话充耳不闻。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表现,都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渴望,一种强烈的想被父母肯定的渴望。

安全感与归属感

然而,并非所有的过于在意别人看法的人都是由于自卑,有的人是由于童年的经历导致严重的安全感缺失。

例如,一个成长在家暴环境中的孩子。他要么成为下一个暴力实施者,要么变得谨小慎微。后者更有可能在意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觉得,只有按别人所说的行动或作出改变,自己才能获得安全感,才会觉得周围环境是安全的。

另一种安全感严重缺失的典型代表,是寄人篱下,四处流浪。两者的共同特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家,缺乏归属感。而归属感与安全感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注定没有安全感,而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也没有归属感。

当一个人踏入社会,开始工作,需要融入单位文化,才有归属感。但有的人也许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很强,或者本身自卑被动,往往被单位的其他同事边缘化,从而找不到归属感。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样的。除了单位,决定我们的归属感的,还有个人的收入、当地的文化、亲人的陪伴等等。

有些人由于缺乏归属感,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因此变得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接纳,并与自己和解

如果发现自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怎么办?

1.认识自己。

一个人想要作出改变,首先要了解自己。只有当你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计划和措施来改变自己。

2.找到自己的优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十足的人,也不存在一无是处之人。任何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优点,很可能只是因为暂时没发现而已。因为把太多的精力花费在了别人那里,从别人那里找自己。

改变这个思维的有效方法,可以尝试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经历、想法和观点,包括自己的情绪。然后对着日记回顾一天的经历,有时候,优点就藏在一天的经历里。

3.从小事开始激励自己。

一个人想要作出改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任何成功都是靠经验积累起来的。想要让自己获得自信,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可以先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一个不会高于自己能力的小目标。实现之后,再定下一个目标。一步一步,逐渐实现,活出自己。

最后,祝你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里外雅堂


太在意别人说的话是单纯的体现,没自信不成熟,我年青时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所有的缺德话我都听到过,甚至气得自杀。后来在我35岁生了儿子后,一切都改变了,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知道感恩,一切都改变了,虽然年青时我就爱读书,但是还不成熟,后来我一切都逐渐好起来了。儿子培养成才,老人照顾的好,工作有热情,生活很幸福,那些说我损话的人嘴都闭上了,因为她们就是素质差,妒能嫉贤的小人,永远不会好的。人自己和亲人活好最重要,为什么要在意别人干啥?说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嫉妒,一种是性格缺德的人,何必拿他们当回事儿,来折磨自己,干扰自己的情绪和生活,难道是为了他们活着?值得吗?你要不理睬,她们就不说了。你越在意,她们会更气你。为小人活着不就是傻吗?


黄郁8


凡事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人,你自己也会活得很累。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独立体,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能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只要你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你行的正坐的端就不怕他人背后的闲言碎语。

内向的人比较自卑,也容易受他人的干扰和影响。因为性格孤僻的人他的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怯弱胆小,自己没什么主见,往往别人怎么说他就按照怎么做,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自己也从不考虑是否正确,对或与错。这种人往往当他自己去思考事件的对与错的时候他很难抉择,内心比较容易烦躁,最后也容易放弃,觉得还是按照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做事比较好。

但是这样的人如果是在职场上的话你绝对活不过一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职场规则上本来就是取强弃弱残酷的地方,职场这个地方心机重的人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是只看重自己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相爱相杀,性格太弱的人在里面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和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为了别人手中一把杀人的刀。

内向的人性格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是一个不爱社交不喜欢讲话的人,你可以尝试做一段时间的销售来改变自己,别小看销售,做销售可是一件非常能锻炼人的一项工作。

做销售首先你得大胆的开口和客户说第一句话或者是介绍你自己,卖出自己的第一件商品。这样累积下来你就有信心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采纳


2020想创业


你好,太在意别人说话是一种什么心理,我认为这是过于在乎外界的肯定,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自卑心理。

拥有自卑心理的人,在日常的交流当中往往表现为缺乏主见。

拥有自卑心理的人,内心并不是没有想法和观点,但是为什么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因为他缺乏自信,他的观点通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印证和认可,然后他才能确认这是一个对的事情。

在日常交流中,就会特别在意他人说的话,希望从他人的观点中找到与自我观点的契合点,希望通过外界找到自我的信心。

当别人说的话,符合心理预期和他的观点刚好吻合,这时会非常有信心,他才有勇气把他的观点去表达出来。相反,如果他能表达的观点或说的话,和你的意见是不相同的,那么在这种时候,很有可能会压制自己的观点不发表,强迫自己去认同他人的观点。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发生,你可以学着这样做:

1.增强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认知:学习是无往不胜的法宝

当你懂得越多,你的内心会慢慢变得更加强大,当你的认知更加宽广,对于事物,你会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会更加自信,你对于他人说的话和发表的观点,也能更好的去辨别对错,不会盲目跟从。

2.寻找自己身上的发光点,建立自信:沉默的我能更加独立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身上的缺点,有时候优点也是缺点,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我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就算朋友之间的聚会聊天,我也很少说话。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不善于交际(缺点),也有人把我理解为成熟冷静(优点)。

3.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因为夜的黑,才让烟火显得格外耀眼。

因为你把自己化成了黑夜,所以他人的言语和观点就成了你的烟火,让你格外在意。你应该成为他人黑夜中的烟火。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完善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如果你特别在意他人说的话,你将会失去自我,失去了独一无二,他人的观点只能作为参考,过于在意将失去自我。

并不是要去屏蔽与自己一切不同的观点,而是要权衡自己与生活的平衡,保留自我在社会当中的独立人格,通过社会和他人的反馈,修改和完善自我的认知,绽放自己应该有的光彩。

我是心理洞察官,学习心理学,更好的做自己。

心理小学堂


老学究的话就不多说了,直接来点干货,从实际去说下。

我们身边总是有那么一些很在意周遭人言行举止的人,他们对于别人的一言一行反应十分敏感,甚至你的某个自以为无关紧要的行为或者言语,都会被他们认为是在践踏他们的灵魂,这类人统一体现为性格内敛,容易过激,自尊心极强,容易产生报复性心理,不接纳自己的缺点。

另外这类人还拥有一个行为特征,那就是过分追求群体,一旦自身脱离了群体,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并且一步步将自己逼进死胡同。


梦三更


心理彦究员认为:太在意别人说的话,也就是活在别人的嘴里,别人说我好我就高兴,别人说我不好我就不高兴,自我评价的按钮操纵在别人的手里。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不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

不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是由内部的认知系统决定的,认知包括一个人的人格和三观。面对同样的人和事,人格健全度和三观不同的人,他的情绪和外在行为表现不同。而自信就是人格五要素中的重要一元,因此高自信和低自信的人,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大为不同。

“大五人格理论”指出:

人格五要素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安全感、自信和自尊化程度。

那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自信的人更开放,敢于挑战高难度的事情,愿意跟强者竞争与合作;不自信的人有畏难情绪,遇到难度大的事或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他往往会自卑和退缩。所以,自信的人越走越高,不自信的越走越低。

自信的人更勇敢,他不怕失败,失败了他还能爬起来,并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越挫越勇,直到成功;不自信的人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每次失败都会让他更加地不自信。

自信的人更享受做事的过程,不太关注事情的结果,他在为自己做事,所以不管成功与否,他都始终很开心很快乐;不自信的人非常在意结果,可是,即使成功了他也未必会快乐,因为他的自我评价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的评价做事,也就是说他是在为别人做事,是否成功和快乐由别人说了算。

不自信的来源

不自信对一个人的外在情绪和行为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不自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心理彦究员认为:一个人的不自信与他小时候的抚养人有关。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抚养人的抚养方式,第二个是抚养人本身的自信程度。

  • 抚养人的抚养方式

如果抚养人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过程,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不自信。

比如,孩子考个好成绩,父母就高兴,除了夸奖还会给予物质奖励;如果孩子没考好,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父母就生气,接下来就是苛责、批评和惩罚。

这样一来,孩子要么很颓废要么很努力,但是这个努力不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努力,而是为了那个结果而努力,为了讨好父母而努力,为了父母的好脸色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所以努力的过程他很压抑很痛苦,而那个好结果非常短暂,所以他的快乐也很短暂。

这样的孩子,就会活在爸爸妈妈的嘴里,爸爸妈妈夸他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很好很有价值;爸爸妈妈骂他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没有价值。而且这种错误的认知还会泛化到其他人身上。

  • 抚养人本身的自信程度

如果抚养人本身就不自信,对外畏手畏脚,不敢挑战,遇到困难就逃,嫉贤妒能,事业上没有成就,也没有好的人脉;对内不接纳自己,自我评价低,活得不开心,没有好的情绪,那孩子也会习得抚养人的模式,越来越不自信。

提高孩子自信的办法

既然不自信与小时候抚养人不良的抚养方式和抚养人自身的自信程度有关,那么,对于未满18岁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改批评为鼓励、改关注结果为关注过程、提高自己的自信等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关于父母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可以参考下一部分内容,这里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鼓励和接纳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

  • 鼓励积极的一面

父母要练就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敏锐地捕捉过程中孩子的优点、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去关注那个结果。如果孩子没有考个好成绩,但是,只要孩子在过程中努力了,孩子进步了,孩子表现出了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父母都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

比如:“这次没考好,没关系。虽然没有考好,但是妈妈看到了我儿子的诚实和勇敢,没有因为自己没考好就故意不告诉妈妈或者欺骗妈妈,妈妈觉得,这些优秀的品质远比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

再如:“儿子,这次考试数学成绩比上次提高了5分,太棒了。妈妈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 接纳不足的一面

什么是接纳?接纳就是,不管孩子成绩好还是不好,不管孩子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孩子,我都一样爱他,我既接纳孩子优秀的一面,也接纳孩子不足的一面,把“爱”给足孩子,不断地给孩子做“爱的确认”。

可能有的父母会有疑问:接纳优秀的一面很容易,那怎么才能做到接纳不足的一面呢?

接纳不等于放纵,接纳不等于讨好,接纳不等于无视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父母接纳孩子,首先能带来稳定的情绪。父母情绪稳定,孩子就没有压力和恐惧;孩子没有压力和恐惧,他就不会设防;孩子不设防,就有力量倾听父母。这时父母可以跟孩子做有效的沟通,纠正孩子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建议父母采用“善解+感受+事实+期待”沟通四步骤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做出正确的示范。

比如:“宝贝,你昨天晚上吼了妈妈,妈妈理解你,你是因为担心写不完作业,心里很着急,所以才对妈妈发脾气的。但是,你这样很不礼貌,妈妈很生气。其实妈妈催你是心疼你,想要让你早点睡觉,并没有批评你的意思。以后,当你累的时候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别着急,你慢慢跟妈妈说好吗?就象妈妈现在这样,把你的想法和需求都表达出来。”

父母通过鼓励、接纳和示范,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改正。让孩子知道:我所有的好都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我所有的不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同时我也知道我该怎么努力,我有变得更好的能力。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时,他就算遇到失败也不怕了,他的自信就提升了。

成年人提高自信的方法

成年人就不能依靠父母来提升自信了,成年人更有力量,完全可以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接纳来提高自信。

  • 自我鼓励不能盲目鼓励

不辨真伪的盲目鼓励,就是盲目自信,这是不可取的。那怎么办呢?建议成年人为自己制定一个较大的目标,先将大目标分解成中低等难度的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个攻破,最终实现大的目标,并在实现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鼓励。

攻克一个小目标,就象打游戏完成了一次升级,每升级一次都及时地总结自己在这次升级过程中的经验和进步,并给予自己一次小奖励和一次积极的自我肯定。“这次我的某某能力有所提升,太棒了,我做得很好,我朝着我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 自我接纳有句式

这个自我接纳的句式是:“虽然(不好的一面)+但是(好的一面)+相信自己”。

比如:“虽然这次我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有点拖延,但是也比上次完成任务的时间快了一整天。没关系,下次我再比这次提前一天,那我就能按时完成了。我一定可以做得到。”

再如:“虽然这次我又没控制住情绪,跟孩子发火了,但是我通过学习知道怎么处理孩子的创伤了,我现在马上就去安抚孩子,让这次伤害最小化。以后我要好好地觉察自己,不被情绪控制,我一定可以做得到。”

  • 坚持正确的行为,承诺做到

我们有了方向,有了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做到了。坚持做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信得过的监督人,最好就是你身边的家人,你当面做出承诺,让他们监督。

总之,成年人的自信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我们有改变的意愿,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可靠的监督机制,提高自信也不是很难的事。

总结一下:太在意别人说的话是不自信的表现。自信是人格健全的关键要素,一个人想要人格健全就必须提高自信。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提高自信都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是心理彦究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帮助。


心理彦究员


如果你过于在意别人说的话,那证明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直白点就是内向、心理暗示太强、要面子。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有时候素不相识的人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我一天的心情,总是在想对方的话,自责或者是气氛,搞得一整天都郁闷,回过头想想,不值得。

有时候真的要学会厚脸皮,因为吃亏的一般都是好人,从来都没听说过一个“坏人”吃了亏,对不对。同样的,太过在意别人的话,只能给自己带来影响,俗话说“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放在这里还是挺好用的。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就,做销售的和做办公室的,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看过一个视频,一位普通的网友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在别人眼中的你,其实并没有太多特殊,也许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回事,只是自己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了。比如面试的时候,也许面试官在想别的事,根本没注意你在说什么,你自己却紧张的不得了,这就是心理暗示过分的表现。”

所以说,太在意别人的话,是自己产生的一种很无聊的想法,老百姓讲就是“心不宽”,但凡心大点,自杀率就会下降很多。别人说什么只代表对方,除了善意的提醒或者建议之外,其余的话听听就罢了,人生在世得遇到多少人,如果句句放心上,还活不活?


一芳菲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这两者的联系就是为什么你太在意别人的评价的原因。

你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你的内心深处没有认可自己,所以才需要从外界获得力量去支撑你的内心世界的平和,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

要知道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评价别人太容易了,他并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这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你意气风发只会让人嫉妒,谁会在乎你的心酸和委屈,这世上多的是撒盐的人,所以不要傻傻摊开自己的伤口给别人看。

其实没有别的什么能真正伤害你,唯一能伤害你的,是你的在意。不要因为5%的负面评价,去否定自己100%的努力。

周国平的一段话我很赞赏,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东野圭吾也说过以后你要多加小心啊,这个世界有很多置他人于不幸并幸灾乐祸的人。

认清了自己以后,别人的评价可以说只是锦上添花,正确的评价有则改之,错误的评价淡然一笑。因为你还是你,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发生质的变化。一味地按照别人对你的要求裁剪自己,那最终你只能会把自己剪掉,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追求都是不同的,你的底线不是别人的底线,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人是为自己而活,在道德、法律的方框最大可能的做自己吧!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一种修行。其实没有别的什么能真正伤害你,唯一能伤害你的,是你的在意。 而智慧是积累出来的,是提炼出来的,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你不可能一下子自信起来,也不会突然认清自己,你要做的是顿悟后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办法转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充盈自己,多看点书吧,有时人烦恼太多,还是因为书读少了。

去做你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去经历,去后悔,去爱你所爱的人,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要活在他人的眼里,这是你自己的一生,谁说了都不算。

最后用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里的一段话共勉: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