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文圖:楊全華

主播:苡子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公元前6世紀,一座舉世震驚的花園在古巴比倫橫空出世,它是當朝國王特為其患有“思鄉病”的愛妃,修建的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

相傳,當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為妃。美麗的王妃米梯斯雖深得國王寵愛,卻總是愁容不展。國王問之,王妃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卻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真的渴望能再見到家鄉的美景!”國王聽後,於是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裡,建造了一座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並在上面栽滿奇花異草,設有山間小道,潺潺流水。王妃從此便得以歡心。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昔日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雖為世人羨慕並稱奇,那只是國王特為愛妃所建,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古國的衰落,早已化為灰燼。而同為文明古國的華夏,在飽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掠奪後,今日如同一頭沉睡的雄獅猛然甦醒,躍身而立。她的國人正沐浴著改革的春風,伴隨著“追夢”的進程,享受翻天覆地的新生活。優美的“空中花園”“空中菜園”在江南、在塞外、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已成為眾多安居於樓頂百姓的隨居廳院,可謂比比皆是。我的“空中菜園”就是這樣一處在“追夢”中飄然而至的小“廳院”。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十年前,當我有條件更換新家時,特意購買了一套位居樓頂的新居。因而也隨之得到一塊二三十個平方的戶外廳院——露臺。這方露臺經本人科學論證稍加修整,便成為由幾個土池與若干花盆搭配而成的“空中菜園”。這塊菜園,起初本來是以養花為主的,由於空中之花不太好養,加之時下綠色、有機蔬菜比較缺乏,隨產生了種菜的想法。於是我家的“空中菜園”便應運而生了。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種菜與養花不同,不僅需要嫻熟的種植技術還要付出較大的體力。好在自己生於農村,入伍前又從事過一些大田勞動,加之經過多年操場的摸爬滾打,戰火的燃燒煎熬,苦累早已不在話下,所以對於做一名合格的“菜農”充滿信心。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說歸說,真正做起來並非易事。從我十年來已種植過的幾十種蔬菜看,不論種哪種都要遵循科學的種植規律。若種小青菜,如小油菜、小白菜、芹菜等,一開春,就要翻土施肥,買種育苗。待苗子出土後又須及時選剔,確保疏密合理,採光充足,生長自然。爾後就是跟進管理。若是種瓜類,如絲瓜、南瓜、苦瓜、黃瓜、冬瓜等,待苗子長出兩三個真葉時就要及時移栽。大蔥、韮菜、秋葵類管理稍簡單些。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在樓頂上種菜最大的困難就是澆水。因為土淺保溼性差,加之地面與四壁均為水泥硬化,進入暑天,熱似蒸籠,炙如火烤,一天至少要澆兩遍水,否則必定蔫悠。若外出幾天,間斷管理,定會前功盡棄。為此,我特地將自來水從室內引到露臺,而且種植期一般不敢外出。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苦歸苦,樂歸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十年來,我在“空中菜園”每年都要種植十多種蔬菜,這些蔬菜雖不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但在吃上一些環保菜的同時也為家人減輕了一些天天跑農貿市場的辛苦。那些油菜、小白菜等青菜類旺季時常常吃不及,需抄水冷凍一些放置冰櫃,待日後慢慢食用。我種植的白皮冬瓜每年都會結幾十個。去年結了五十多個,除送一些給親朋好友共享外,剩餘的吃到今年三月份。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十年來這方露臺,這塊“空中菜園”,已與我結下不解之緣,甚至已成為我的一處精神家園。我對它已不知說什麼好。我深感,它是我播種生活的一塊“良田”,也是我經營生活的一所“商店”,是我感悟生活的一個載體,更是我享受生活的一處港灣。因為有了它,我的面色雖然變黑了,體格卻變壯了,生活更充實了,精神更愉快了。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春天裡,當大地回暖萬物復甦之時,一大早我要跑上露臺,仔細察看葡萄樹、石榴樹是否吐出了嬌嫩的綠芽;當“布穀”聲聲,春耕大忙之時,我要東跑西顛,購買需要的瓜蔬種子;當春暖花開萬紫千紅之時,我每天更會不止一次的跑上去,高興地觀賞那些正在盛開的各種蔬菜之花……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夏日裡,當酷暑來臨,炎熱難耐之時,我會坐在露臺上的廊架下,觀賞懸掛在枝蔓上被綠葉掩映著的果實,於是,周身會感到氣溫驟降。特別是一早一晚,當家人把早點與晚餐端上充滿泥土芳香的露臺時,在陣陣清風的吹拂下,食慾不知不覺間得以增大,甚至會忘記正處在炎熱的夏天……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深秋時,當秋高氣爽,綠葉變黃,果實掛滿了枝蔓,我的心情就像鍊鋼工人看到一鉗火紅的鋼鐵即將出爐;辛苦的農民,手握鐮刀走至成熟的稻田,收穫的喜悅充滿心間。難怪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面對深秋的美景由衷地讚歎“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紅橘綠時”......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我所以能用較多精力種植經營這塊“空中菜園”,說起來應得益於我離崗時制訂的“生活大綱”。2012年初,當我年滿55歲,按照地方有關政策提前離崗時,面對離職後的生活,我充滿期待,富有遐想,立足實際制訂了16個字的“生活大綱”。即:


攝影作文,種菜育孫。

養生保健,樂享休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這些年,我基本按著“大綱”要求經營生活。在照看好兩個孫子輩的同時,忙裡偷閒,時不時地拍點照片,寫點小文,一早一晚在“菜園”裡鬆鬆筯骨。從而實現了愉快離崗,平穩過渡,忙中有樂,生活充實的願望。

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一個不可否定的因素,就是我有幸得到了這塊“空中菜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主播簡介

【散文】楊全華||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園”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誦協會會員,省、市朗誦團成員。學業職業都浸潤著文學,希望誦讀的聲音能帶著文字飛翔。


白開水

看到楊主任的空中菜園,我是無比激動呀。主任種菜的艱辛,看著幼苗成長的樂趣,開花結果的期盼,收穫的喜悅,我都一一體驗過。四年前我在我房子附近給當地農民租了七八十平米的土地,種下各種應季蔬菜,雖然辛苦,為了給孩子吃上有機蔬菜,也為了收穫勞動的喜悅,歡歡喜喜種了四年。還經常自我調侃,別墅不就是有一塊菜地嗎?我這也相當於別墅級別了。可惜前不久,我的菜地被國家收回了,我的地主生活也結束了。


苡子

楊老師真是了得,彷彿在這字裡行間長滿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瓜果蔬菜,讀著讀著,濃濃的芬芳的泥土氣撲面而來。如今看見文中的照片,更是眼饞啊。


晨麥

這篇文章寫得好,我作為農村人來說,讀了很有感觸,對作者的種菜技術也是說不出來的佩服,


雨晨

一塊露臺,兩塊小平臺,在水泥森林裡已算奢侈,楊主任在這裡辛勤耕耘,精心種植,樂在其中。他種下的不僅僅是蔬菜。他種下的是希望,種下的是快樂,種下的是情懷,種下的是本色。他用自己的雙手奏響了一首妙不可言的生活交響曲,他帶給我們不止是視聽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愉悅……

作者

感謝雨晨兄弟的讚美欣賞,一塊露臺不僅令我身心愉悅,也因這篇小文給各位老師朋友們帶來好心情,真是幸甚!


梨花雨(朋友)

暖男主任好情懷,空中菜畦巧安排。精誠忠貞擔國任,春風化雨潤家園。相逢“軍旅”“新時代”,緣牽一線慰塵脈。揮別歸來皆有意,縱然身遠心也在。

作者

感謝王倩老師賦詩讚賞!


海之藍(朋友)

生活有滋有味,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水城人(楊全華)

再回梨花雨 感謝王倩老師賦詩讚賞!


水城人(楊全華)

回前進 渤海小刀魚 前進好兄弟 年輕又勤奮 定有大出息 露臺菜雖好 何與海鮮比 更不敢妄想 令陶公生氣


水城人(楊全華)

回梨花雨 雖曾軍旅三十載 一腔熱血仍滿懷 無耐年已逾花甲 只把溫情灑平臺 有幸遇得好師友 猶如陽春梨花開 文友千里共嬋娟 天涯若比友鄰在


水城人(楊全華)

回劉同福 首長加兄長 賦詩予讚賞 心中之感動 勝過得功獎 小露臺一塊 外加兩平臺 忙裡樂偷閒 心情好愉快


渤海小刀魚

人勤地不懶 瓜果樣樣全 此處灑汗水 碩果繞藤蔓 雖是小菜園 每每菜不斷 人生好愜意 淵明也稱羨


大樹(朋友)

生活讓你描繪的美好而平和又詩情畫意


北風輕輕吹(朋友)

@水城人(楊全華)  空中菜園,種植心情。 淨化空氣,純潔心靈。 滋養生命,強壯稚童。 自塑美景,其樂無窮!


梨花雨(朋友)

細微之處顯大略,方寸之間具匠心。繽紛菜園,妝點豐盈生活;美麗家園,構築美麗中國。主任好攝影、好文章!


水城人(楊全華)

回蓯子 感謝苡子老師的深情誦讀。您的誦讀不僅聲音動聽,而且韻律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觀文聽誦令人賞心悅耳!


水城人(楊全華)

攝友丁乃河留言: 楊主任美篇圖文並茂,很有可讀性,知識性。空中花園的冬瓜我吃過,味道好及了!


水城人(楊全華)

83歲的朋友“老幹探”留言: 您在40多平的露臺上,種的各種蔬菜長勢真好!我家也住五樓頂,我的露臺足有120平方米,我也種花,種菜,我種的遠不如你的好,向您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