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文图:杨全华

主播:苡子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公元前6世纪,一座举世震惊的花园在古巴比伦横空出世,它是当朝国王特为其患有“思乡病”的爱妃,修建的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相传,当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妃。美丽的王妃米梯斯虽深得国王宠爱,却总是愁容不展。国王问之,王妃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真的渴望能再见到家乡的美景!”国王听后,于是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一座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并在上面栽满奇花异草,设有山间小道,潺潺流水。王妃从此便得以欢心。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昔日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虽为世人羡慕并称奇,那只是国王特为爱妃所建,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国的衰落,早已化为灰烬。而同为文明古国的华夏,在饱受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掠夺后,今日如同一头沉睡的雄狮猛然苏醒,跃身而立。她的国人正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伴随着“追梦”的进程,享受翻天覆地的新生活。优美的“空中花园”“空中菜园”在江南、在塞外、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已成为众多安居于楼顶百姓的随居厅院,可谓比比皆是。我的“空中菜园”就是这样一处在“追梦”中飘然而至的小“厅院”。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十年前,当我有条件更换新家时,特意购买了一套位居楼顶的新居。因而也随之得到一块二三十个平方的户外厅院——露台。这方露台经本人科学论证稍加修整,便成为由几个土池与若干花盆搭配而成的“空中菜园”。这块菜园,起初本来是以养花为主的,由于空中之花不太好养,加之时下绿色、有机蔬菜比较缺乏,随产生了种菜的想法。于是我家的“空中菜园”便应运而生了。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种菜与养花不同,不仅需要娴熟的种植技术还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好在自己生于农村,入伍前又从事过一些大田劳动,加之经过多年操场的摸爬滚打,战火的燃烧煎熬,苦累早已不在话下,所以对于做一名合格的“菜农”充满信心。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说归说,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从我十年来已种植过的几十种蔬菜看,不论种哪种都要遵循科学的种植规律。若种小青菜,如小油菜、小白菜、芹菜等,一开春,就要翻土施肥,买种育苗。待苗子出土后又须及时选剔,确保疏密合理,采光充足,生长自然。尔后就是跟进管理。若是种瓜类,如丝瓜、南瓜、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苗子长出两三个真叶时就要及时移栽。大葱、韮菜、秋葵类管理稍简单些。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在楼顶上种菜最大的困难就是浇水。因为土浅保湿性差,加之地面与四壁均为水泥硬化,进入暑天,热似蒸笼,炙如火烤,一天至少要浇两遍水,否则必定蔫悠。若外出几天,间断管理,定会前功尽弃。为此,我特地将自来水从室内引到露台,而且种植期一般不敢外出。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苦归苦,乐归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年来,我在“空中菜园”每年都要种植十多种蔬菜,这些蔬菜虽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但在吃上一些环保菜的同时也为家人减轻了一些天天跑农贸市场的辛苦。那些油菜、小白菜等青菜类旺季时常常吃不及,需抄水冷冻一些放置冰柜,待日后慢慢食用。我种植的白皮冬瓜每年都会结几十个。去年结了五十多个,除送一些给亲朋好友共享外,剩余的吃到今年三月份。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十年来这方露台,这块“空中菜园”,已与我结下不解之缘,甚至已成为我的一处精神家园。我对它已不知说什么好。我深感,它是我播种生活的一块“良田”,也是我经营生活的一所“商店”,是我感悟生活的一个载体,更是我享受生活的一处港湾。因为有了它,我的面色虽然变黑了,体格却变壮了,生活更充实了,精神更愉快了。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春天里,当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之时,一大早我要跑上露台,仔细察看葡萄树、石榴树是否吐出了娇嫩的绿芽;当“布谷”声声,春耕大忙之时,我要东跑西颠,购买需要的瓜蔬种子;当春暖花开万紫千红之时,我每天更会不止一次的跑上去,高兴地观赏那些正在盛开的各种蔬菜之花……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夏日里,当酷暑来临,炎热难耐之时,我会坐在露台上的廊架下,观赏悬挂在枝蔓上被绿叶掩映着的果实,于是,周身会感到气温骤降。特别是一早一晚,当家人把早点与晚餐端上充满泥土芳香的露台时,在阵阵清风的吹拂下,食欲不知不觉间得以增大,甚至会忘记正处在炎热的夏天……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深秋时,当秋高气爽,绿叶变黄,果实挂满了枝蔓,我的心情就像炼钢工人看到一钳火红的钢铁即将出炉;辛苦的农民,手握镰刀走至成熟的稻田,收获的喜悦充满心间。难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面对深秋的美景由衷地赞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我所以能用较多精力种植经营这块“空中菜园”,说起来应得益于我离岗时制订的“生活大纲”。2012年初,当我年满55岁,按照地方有关政策提前离岗时,面对离职后的生活,我充满期待,富有遐想,立足实际制订了16个字的“生活大纲”。即:


摄影作文,种菜育孙。

养生保健,乐享休闲。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这些年,我基本按着“大纲”要求经营生活。在照看好两个孙子辈的同时,忙里偷闲,时不时地拍点照片,写点小文,一早一晚在“菜园”里松松筯骨。从而实现了愉快离岗,平稳过渡,忙中有乐,生活充实的愿望。

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一个不可否定的因素,就是我有幸得到了这块“空中菜园”!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见诸多家媒体。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主播简介

【散文】杨全华||逢盛世,我有幸得一“空中菜园”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省、市朗诵团成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白开水

看到杨主任的空中菜园,我是无比激动呀。主任种菜的艰辛,看着幼苗成长的乐趣,开花结果的期盼,收获的喜悦,我都一一体验过。四年前我在我房子附近给当地农民租了七八十平米的土地,种下各种应季蔬菜,虽然辛苦,为了给孩子吃上有机蔬菜,也为了收获劳动的喜悦,欢欢喜喜种了四年。还经常自我调侃,别墅不就是有一块菜地吗?我这也相当于别墅级别了。可惜前不久,我的菜地被国家收回了,我的地主生活也结束了。


苡子

杨老师真是了得,仿佛在这字里行间长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瓜果蔬菜,读着读着,浓浓的芬芳的泥土气扑面而来。如今看见文中的照片,更是眼馋啊。


晨麦

这篇文章写得好,我作为农村人来说,读了很有感触,对作者的种菜技术也是说不出来的佩服,


雨晨

一块露台,两块小平台,在水泥森林里已算奢侈,杨主任在这里辛勤耕耘,精心种植,乐在其中。他种下的不仅仅是蔬菜。他种下的是希望,种下的是快乐,种下的是情怀,种下的是本色。他用自己的双手奏响了一首妙不可言的生活交响曲,他带给我们不止是视听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作者

感谢雨晨兄弟的赞美欣赏,一块露台不仅令我身心愉悦,也因这篇小文给各位老师朋友们带来好心情,真是幸甚!


梨花雨(朋友)

暖男主任好情怀,空中菜畦巧安排。精诚忠贞担国任,春风化雨润家园。相逢“军旅”“新时代”,缘牵一线慰尘脉。挥别归来皆有意,纵然身远心也在。

作者

感谢王倩老师赋诗赞赏!


海之蓝(朋友)

生活有滋有味,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水城人(杨全华)

再回梨花雨 感谢王倩老师赋诗赞赏!


水城人(杨全华)

回前进 渤海小刀鱼 前进好兄弟 年轻又勤奋 定有大出息 露台菜虽好 何与海鲜比 更不敢妄想 令陶公生气


水城人(杨全华)

回梨花雨 虽曾军旅三十载 一腔热血仍满怀 无耐年已逾花甲 只把温情洒平台 有幸遇得好师友 犹如阳春梨花开 文友千里共婵娟 天涯若比友邻在


水城人(杨全华)

回刘同福 首长加兄长 赋诗予赞赏 心中之感动 胜过得功奖 小露台一块 外加两平台 忙里乐偷闲 心情好愉快


渤海小刀鱼

人勤地不懒 瓜果样样全 此处洒汗水 硕果绕藤蔓 虽是小菜园 每每菜不断 人生好惬意 渊明也称羡


大树(朋友)

生活让你描绘的美好而平和又诗情画意


北风轻轻吹(朋友)

@水城人(杨全华)  空中菜园,种植心情。 净化空气,纯洁心灵。 滋养生命,强壮稚童。 自塑美景,其乐无穷!


梨花雨(朋友)

细微之处显大略,方寸之间具匠心。缤纷菜园,妆点丰盈生活;美丽家园,构筑美丽中国。主任好摄影、好文章!


水城人(杨全华)

回苁子 感谢苡子老师的深情诵读。您的诵读不仅声音动听,而且韵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观文听诵令人赏心悦耳!


水城人(杨全华)

摄友丁乃河留言: 杨主任美篇图文并茂,很有可读性,知识性。空中花园的冬瓜我吃过,味道好及了!


水城人(杨全华)

83岁的朋友“老干探”留言: 您在40多平的露台上,种的各种蔬菜长势真好!我家也住五楼顶,我的露台足有120平方米,我也种花,种菜,我种的远不如你的好,向您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