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断头皇后》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01付出即所得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富二代,同时也有着富二代的通病
一边给自己喜欢的人花钱,一边又不希望对方图他的钱。而且一旦花了他的钱,就一定要满足他近乎严苛的控制欲,包括三观,处事方法,最主要的是,他要求对方对他要像他对对方一样好
所以遇到了很多人,最后的结局无外乎的走向分手
他变得更痛苦,在痛苦之中恶性循环。分手了之后不去反思别的原因,反而在思考,为什么我对她那么好,她还要和我分手,一定都是对方的问题
他的情况有两个问题:一是他全程没有问对方的想法,对方到底想要什么,他给的,只是他认为对方想要的东西;二是他对对方好实际上是有要求的,是想要回报的,只不过在一起的时候没办法讲出来,分开了之后这种想法才会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把责任归结于对方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和回报之间的问题。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02

黄金法则与反黄金法则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条关于人际交往的非常重要的法则,被称为“黄金法则”,它的内容就是“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也要怎样对人”


比如,你希望别人对你微笑,那你要先对别人微笑,你希望别人对你慷慨大方,那么你要对别人慷慨大方,你希望别人爱你,那么你要先爱别人。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要什么,就先给出什么。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黄金法则的运用,相当于我们先向别人开放自己,传达我们的情感,这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然而,相对于黄金法则,还有一个反黄金法则,这个法则往往使我们陷入糟糕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反黄金法则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也应该对我怎样”。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对人的好,就像标好了价格,如果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就会愤怒、受伤、在道德层面绑架他人。


这会让人感觉到被控制,甚至害怕,因为你不知道当你没有满足他的时候,他该有多么的崩溃。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并且,反黄金法则,常常会出现在最为亲密的关系当中,比如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你可能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我都是对你好啊”

,这就是典型的反黄金法则在人际关系中的呈现。我都是为你好,后面还有一句话,大概是:你应该听我的,你应该按我期待的样子回应我。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伴侣,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多少会有种被道德绑架的感觉。它会让人感到内疚、愤怒、窒息。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03

如何从“反黄金法则”中跳出来


1.觉知自己在做什么


一个人只有觉知到自己在做什么,他才可能从中看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就像我的朋友,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并站在道德的高点上指责对方。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控制,有多么的侵害对方的自由。


觉知,相当于一个人在启动第三方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状态。


当一个人带着觉知在生活时,会更容易看到自己究竟被什么卡住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第三方视角, 也会帮助一个人以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关系中的他人。


2.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善于运用“反黄金法则”的人有一个特点:想当然。觉得别人应该知道他需要什么,应该对他好,应该对他的好感恩戴德,他对别人的好应该获得回报。


他的付出,默默标上了价格,却没有真正考虑,关系中的他人感受如何,他给的是对方想要的吗,他想要的是对方愿意给或者有能力给的吗。


他在一厢情愿对别人好了之后,就期待着他心中的“应该”发生,如果不是期待落空,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


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关系中很重要的部分。明确需要,也就明确了归属,毕竟那是你的需要,最终还是要由自己负责。明确表达自己需要,也会减少内耗,它是需要获得满足的最佳路径。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3.学会自我负责,把“应该”换成“希望”


人际关系的反黄金法则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应该”


我对你好,你也应该对我好。这个应该是要求,也是指责。当对方按照你期待的样子回应你时,你会高兴,当对方没有像你期待的样子回应你时,你就会指责他,告诉他是他错了。


每一个“应该”的背后,都是一只在向对方索要的手,对方给你了,你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回报,对方不给你,你就会难过。这个时候,你不仅在控制和要求对方,自己也会被这“应该”控制住,感到痛苦。


但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能如此交易,“应该”多了,就会有落空,甚至会毁坏关系。压迫多了,必然会有反抗。


更理性的选择是,你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把“我对你好,你也应该对我好”改成“我对你好,希望你对我也好”。“应该”的重心是他人,“希望”的重心是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反黄金法则:你除了钱,一无所有


别小看这个小小思路的调整,它会改变你在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既能体现你对他人的尊重,你自己也会因此获得自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