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去井陘的路上,天空,像一隻半透明的容器,盛滿著陽光和雨水,上午還霢霂著的霏霏細雨,轉眼變成傾瀉而來的陽光。一次團隊的集體活動,原本要去一個千年的風雨廊橋,卻在半路上和一個蟄居在深山之中的小村不期而遇。

於家石頭村——歷史的烽煙在我走進村莊的瞬間突兀呈現。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陽光照在石頭上,象是照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也把正午的村莊照得慵懶,於家村像一個打盹的老者,安詳、寧靜。

穿行在迷宮一樣的石巷裡,聞著清新而單純的泥土氣息,靜溢在身後鋪撒開來,身後似乎有輕微而細小的聲音,回頭的時候,一隻黑色的小狗早已貼著褲腳站定,顯然,這隻剛剛出生不久的小東西還不知道什麼叫做陌生,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於家祠堂是什麼時候來到我們面前的,印象裡該是青煙嫋嫋的。然而,當我駐足站在這個讓全村人頂禮膜拜的黑漆大門前的時候,一把鏽鎖將探求的慾望推進視線的深處。而鎖不住的是門前一對石鼓和門楣上的一對石榫,後來我才知道,下面的叫門當,上面的叫戶對,內心裡倏地一驚,門當戶對,看似荒涼古舊的村落竟然掩藏著世世代代流淌著的儒家思想,象流淌在血管裡的血,乾枯了,凝結了,依然脈絡清晰。尋找來路,儘管每座石屋的寬窄大小不盡相同,佈局卻如出一轍,驚人的相似。木質的戶對雖然在歲月中剝蝕了原有的色彩,但門上貼著的早已退色的門神和倒寫的福字卻向路人無盡地訴說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複雜心情。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現在讓我們來解讀懸掛在於家祠堂門首上的一副字跡斑駁的匾額:僾見愾聞,是誰將這樣四個充滿悲憤和慨嘆的字作為一副對聯的橫批置於門頭?又有誰能理解這是在怎樣一種驚秫無助的心情下寫就的四個字。1457年,官至兵部尚書的于謙受奸佞小人誣陷在京城人頭落地、曝屍街頭。“罪當九族,家戍邊。”史書上的寥寥數語,掩藏著多少宦海沉浮下刀光劍影裡的血雨腥風。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500多年前的某一天,於家祠堂的主人於有道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童,他拽著家人的衣角,在夜色中倉皇逃離了京城。向西,向西,走向漫漫黃沙遮蔽下的曠野,那年,滿天黃塵中,他們踉踉蹌蹌向著背離京城的方向躑躅前行。風雨冰霜的天,月黑風高的夜都不能阻擋他們逃生的本能。終於,當一片石窩出現於眼前的時候,綿曼河的河水阻滯了他們疲憊的腳步,眼前大片的原始灌木林,象一座屏風擋住他們西行的身影。歷史出現驚人的相似,背水而戰的韓信怎麼也不會想到于謙的後人會來到這裡依水而居。這裡雖然“與木石居,與鹿豕遊”,但終久遠離了血腥和恐怖。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于謙死後的1466年,當憲宗皇帝帶著虛偽的哭腔無關痛癢地向手下的大臣們宣讀“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之無虞,唯公道之獨恃,為奸權所並嫉,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的文誥並令其傳送全國時,在遠離京城的於家村,一座於氏祠堂也赫然矗立在蒼山微水之間。這裡黃櫨秋葉紅,蝶蜂仲春舞,寶鼎煙霏,瑞靄降隴。這個窩在石縫裡的村莊卻已成為於家百世相傳的福祉了。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先人對這個儼然城池一樣的村莊進行著年復一年的修飾,東西稱街,南北叫巷,不通謂衚衕,狹窄者名夾道。全村6街7巷18衚衕12夾道,全用青石鋪就,鋥明掛亮,形同碧玉,高低俯仰,縱橫交錯7餘華里。再看門口兩邊的一副鐫木楹聯:基業遠遺祖德恩澤大,藻蘋時薦百世水源香。早已透著於氏後人坦然平和,福由心生的淡定心情,還有祠堂裡透雕金龍的神龕和神龕前的黃緞帷帳,祠堂院內的古門古窗、古碑古匾、宮燈蠟臺以及那株枝繁葉茂的古柏,無不給人一種皇家貴丞咄咄逼人的氣勢和時過境遷的荒涼和無奈。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石育人而生福,人琢石而生輝。于謙的後人用最原始的樸拙與蠻荒做著生存的較量,以祖先的恩德庇廕著後人的憨厚和耿直。從那時開始,村裡石井上的轆轆搖幹了多少人的眼淚,又搖來了多少溼漉漉的晨曦?七街八巷、戶戶相連的村莊在多少個日落黃昏後升騰起延續血脈的炊煙?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從虯勁扭曲的古柏和村人淡定的眼神裡我彷彿看見了時光穿越的深邃,那深度,磨蝕了幾代人口口相傳,世世難忘的屈辱和驚恐。於是,血脈的硬度延續、沖淡了內心結繭的陰霾,日子逐漸被時光打磨成一臺老舊的風車,閒置在同樣老舊的窗臺下,或許還能在某個黃昏來臨的時候掀開早已塵封的記憶。家家門前直立著的碌碡、屋後的古戲臺,樹蔭下的石磨、以及龐大的石頭村落背後錯落的梯田,無一不在顯現著“根深葉茂”。遠離京城,遠離政治,這裡成了于謙後人隱居的樂園。五百年的時光飛逝而過,從此,沒有誰願意離開大山一步。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一條石巷的盡頭,正要回身折返的時候,一轉身,眼前豁然開朗,看似封閉的地方卻暗藏天地,進退之間,卻是柳暗花明的竊喜,陽光那麼奢侈地鋪展開來,砸在石質的陡坡上,將炫目的光亮反射到空中,石頭被溫暖的陽光撫慰著,連那顆掛滿青果的桑樹都曖昧地把自己的影子藏在腳邊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穿過一條窄巷,幾個忙碌的身影出現在視野中,一對新人在拍照。白色的婚紗,長長的裙襬掩飾不住嬌俏的身姿。女孩側臥在一面石牆上,說是牆,卻是通向另一個高度的陡坡,高度的抬高,使婚紗很自然地垂落下來,象拉開的帷幕。女孩的左臂將半個身子輕輕托起,臉微微上揚,眯起眼睛,迎接了陽光。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看著沉醉在幸福之中的白衣姑娘,我想到剛才那隻斜躺在陽光下慵懶著的貓。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姑娘竟然還有幾分自得的神情。他們或是土生土長,唯石頭情有獨鍾,捨棄青山綠水的陪襯,經不住婚紗的誘惑,以石頭為背景,預示著以後的日子也踏踏實實。或許是趕了很遠的路程,一對遠道而來的新人,只想把這古老的村莊當作陪襯,天長地久,將自己的愛情亙古永恆。總歸,在我看來,古老的石頭成了新婚的陪襯,實在是再高明的攝影師也想不到的風景。一種古老與現代的完美銜接,一種穿越時空和未來的牽手。霎時,在我的眼前,這古老的村莊不單單是眼中的風景,還有一種更久遠的,是血脈的延續,亦或生命的年輪。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高臺上,矗立著古老而獨特的清涼閣,幾個人站在樹蔭下指指點點,大概是在談論“風動匾”的傳說。遠遠望去,象一張放大了的黑白照片。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村邊的崖頭下,一棵蒼老的古柏從石縫裡掙扎著生長出來,艱難地往斜刺裡伸開臂膀,給樹下的空地遮蔽出一片斑駁的陰涼。一位穿黑衣的老人躬身在這片樹蔭下,在巴掌大的土地上播種。他專注地打量著腳下鬆軟的土地,全然沒有或者根本就不會注意一群人的出現,這個午後的時光彷彿屬於他一個人了。幾顆青豆,幾粒蓖麻或許長不出什麼氣候,但只要有土的地方老人便不忍讓它空著。綠芽生長的時候,村莊貧瘠的希望也在這個午後生長。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老人的身後,是一條繞村而過、早已乾涸了的小河,這個季節,河床不會裸露蒼涼,綠色正在各個角落瘋長。綠的草、綠的藤、綠的樹糾纏在一起變成河的羽毛。河床很低,探著頭往西,扎進觀音閣長長的甬道里,那綠色的羽毛就模糊著一路遠去,變成石上青苔。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行走在午後空寂的小巷,感覺自己象個影子,腳步落下的時候,沒有吸附的泥土,而是被鋥亮光滑的青石反射到空中,讓寂寥產生迴響。經過一個青石雕花的門洞,又有一隻黑色的、巴掌大的小狗跌跌撞撞跑出來,圍著褲腳嗅著生人的味道,繼而轉身,像一團漆黑的影子移到青石臺階上,翻趴著跌進門檻裡,消失的不見蹤影。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在山裡遠行,總有一種陌生感。這種陌生感最直接的表象就是方向的不確定。從汽車駛離都市開始,當大片的曠野撲面而來的時候,記憶就只存在於地圖之上。儘管早晨的太陽在追著車跑,我還是認為是車在追趕落日,意念中前方的遠山是落日的歸宿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村莊籠罩在一片迷濛的青煙中的時候,汽車朝著蒼巖山的方向出發了。透過車窗,甘淘河的河床逐漸寬闊,大片裸露著的卵石以掩飾不住的蒼茫撞擊著夕陽的餘光。幾頭牧歸的耕牛和一位趕牛人遠遠地出現,路邊的綠蔭在快速移動、後退,一幅動態的風景。儘管即將落山的夕陽顯得步履匆忙,可我的視線卻停留在河床裡緩慢移動的耕牛和人身上,竟然注視了很久,很久。

井陘於家石頭村,明朝于謙後裔避難,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關於作者:我是清水無魚hh,今日頭條優質旅遊領域原創作者,光陰無彼岸,心中有風景,如果你也喜歡旅遊,就讓自己有一個隨時出發的遠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