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清軍實力最弱,卻為何能最終問鼎中原?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您好。後金軍實力可一點不弱啊。漁夫僅從書中摘錄一段關於後金成立之初的薩爾滸一戰的描寫來回答此問題。漁夫是個嚴謹的歷史作者。以下情節是查閱老檔後還原而成,看下金兵是怎麼殲滅東路大明朝鮮聯軍的,歷史上就是這麼打的,一個團結的新興軍事集團所爆發出的恐怖戰力讓人難以想象 ——

(第三章 重兵設伏\r

一個時辰後,大軍開拔,劉綎率領家丁馬隊和正兵營馬隊組成的騎兵部隊先行,後續步軍和朝鮮軍跟進,因四川位於內地,並非九邊,所以川軍騎兵較少,不像李如柏他們清一色的遼東馬隊,便是步兵也有騾馬。\r

但李如柏軍行動遲緩,此時尚在清河停滯不前。此次出征建虜,楊鎬坐鎮瀋陽指揮;總兵馬林率一萬五千人,出開原,經三岔兒堡(在今遼寧鐵嶺東南),入渾河上游地區,從北面進攻;總兵杜松率兵約三萬人的主力部隊擔任主攻,由瀋陽出撫順關入蘇子河谷,由西面進攻;總兵李如柏率兵兩萬五千人,由西南面進攻;總兵劉綎率兵一萬餘人,會合朝鮮軍共兩萬餘人,經寬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渾江)北上,由南面進攻。另外,總兵官秉忠,遼東將領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駐守遼陽,作為機動增援部隊;總兵李光榮率兵一部駐廣寧,保障後方交通。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視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紹勳總管運輸糧草輜重。四路兵馬分進合擊,力求在赫圖阿拉圍住努爾哈赤,一鼓作氣消滅建虜。\r

劉綎率領兩千騎兵先行,近一萬步兵由喬一琦統領,並一萬餘朝鮮軍作為中軍和後軍,劉綎的想法是,既然後金軍已經和杜松馬林接戰,兩位總兵加起來五萬多兵馬,而努爾哈赤八旗總兵力加起來不過六萬人,兵力是差不多的。\r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後金由四旗擴充為八旗,努爾哈赤以三百丁為一牛錄,五個牛錄設一甲喇,五個甲喇設一固山,固山額真即為旗主,每旗有丁七千五百人,所以八旗大約總兵力六萬人。\r

劉綎心想,兩位總兵率九邊精銳,特別是杜松軍中還有精銳浙江戚家軍四千,縱不能勝也能打個旗鼓相當,待我四川兵一到,在加上李如柏的遼東鐵騎,定能一戰而勝。\r

正想著,前方探馬來報,前方十里已是阿布達裡岡,十隊哨探夜不收皆未發現敵蹤。劉綎看看天色,正是三月初四卯時,天剛微亮,“招孫,傳令加快馬速,全軍到阿布達裡岡修整。”“得令,後面跟上,大帥有令,全軍至前方阿布達裡岡修整。”“好!”全軍爆發一片歡呼。\r

眾人緊趕慢趕一夜,人困馬乏,凌晨本身就是人一天中最瞌睡的時候,劉綎的軍令一下達,眾人不禁加快了馬速,急急往阿布達裡岡而去,而身後的步軍跟前方騎兵已經甩開了十幾裡。\r

此時的阿布達裡岡,大貝勒代善領的兩紅旗和四貝勒皇太極領的正白旗正在緊急佈陣,三旗人馬也是一個時辰前將將奉努爾哈赤令趕到阿布達裡岡截擊劉綎的東路軍。\r

此時八旗剛建成不久,並不像皇太極時期,有巴牙喇和葛布什賢超哈營,也沒有那麼多的精銳馬甲,畢竟距離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起兵反明才剛剛一年多而已,但是女真是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類似,族人矮壯閃射,騎術精湛,善於攀爬和林地作戰。\r

此地是後金土地,更是他們的主戰場,連續幾天殲滅了馬林部和杜松部,殲滅明軍三萬餘人,擊潰無算,所以雖然人困馬乏,裝備不好,很多人身上連頭盔也沒有,更別說棉甲,鎖子甲,鐵甲,但他們士氣高昂,在各個牛錄額真的帶領下迅速進入預設陣地,阿布達裡岡是由兩個小高地構成,分為西崗和東崗,西崗較矮正對明軍,東崗較高可俯瞰明軍。\r

後金軍以騎兵和重步兵為主,但是因為剛剛起家,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時也不過遺甲十三副,目前後金軍除了旗主的親軍用的是仿造或者繳獲的明甲以外,其餘的重步兵是自備鎧甲和兵器,後金兵每人自備弓箭一副。\r

弓箭與中原的小梢弓不同,後金此時用的是長梢弓,弓梢長而反向彎曲,弓梢根部有弦墊,弓體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製成。因此,滿洲弓屬於筋角反曲複合弓。滿洲弓的這種設計使得它拉力可以做得很大,用來射重箭威力可以和早期的火藥武器抗衡。\r

後金的箭支也很有講究,一般分為披箭,刺箭和哨箭。披箭種類繁多,特點是箭頭形式多樣,箭頭重射程近,一般只有五十步,但是三十步內殺傷力大,一般常用的月牙披箭和鏟子箭,無論射到軀幹還是四肢都能讓人快速失血從而失去戰鬥力,因為創面太大,很難醫治。而刺箭箭頭細長,開有三稜或四稜血槽,形狀類似於後世的穿甲子彈,顧名思義是穿刺所用,可在八十步內破甲,五十步內可破雙層甲,三十步內能射穿後期巴牙喇兵的三層甲。而哨箭類似於中原的響箭鳴笛,一般用於傳遞訊息和訓練之用。\r

“四貝勒,我的意思是將勇士們分三隊佈置,我兩紅旗的馬隊集中在東崗的背面,步兵和明軍接戰之後由山崗後分兩邊殺出,包圍攻擊明軍的兩翼,步兵則埋伏於東崗之上,明軍到達西崗之後用弓箭覆蓋明軍,邊射邊進。剛才有探馬來報,明軍兵分兩路,前軍盡皆騎兵,輕裝急進,與後面的步兵大隊相隔十幾裡,我們兩紅旗快速擊敗前軍。請四貝勒領你正白旗的勇士們埋伏在西南五里處,待此處交戰之後殺出,截斷明軍的退路,順便阻擊可能的明軍步兵增援,待我消滅前軍之後我們合兵一處,攻擊他們的步兵。四貝勒你意下如何?”代善扭頭對站在身後的皇太極說道。\r

“弟,全憑大貝勒做主。”皇太極點頭道,隨即一撩披風,轉身下崗帶著正白旗的兵丁向戰場西南角佈防而去。\r

再說明軍,十幾裡的山路明軍騎兵輕裝簡行,不過一個多時辰就能趕到,期間遇到幾個女真寨子,進去搜索一番,寨子中僅有一些老人,殘疾人,瞎子,劉綎吩咐皆殺了了事,放一把火少了這些村寨。(明史記載,因為戰火,後金的普通老百姓都躲到深山老林裡去了,薩爾滸之戰劉鋌軍從寬奠出發後一路上攻佔山寨,將瘸子、瞎子等不能動的人殺死,一路向前進軍。)\r

三月初四上午辰時,劉綎東路軍馬隊到達阿布達裡岡西崗,除了明軍的馬蹄聲,戰馬唏律律的嘶鳴聲,還有馬隊裡士兵小聲的交談聲,四周的密林靜悄悄的,偶爾天空中有飛鳥經過,天氣寒冷,人和馬呼出的氣體都化作一陣陣白霧,劉綎和劉招孫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這個情形心裡都閃過一絲陰霾。\r

劉綎擺手叫停隊伍,劉招孫勒馬上前正色道:“大帥,末將觀此地地勢東高西低,我們處於下首,崗上並未見任何野獸,連一隻鹿一隻兔子都沒見到,前方山崗林中卻有驚鳥飛過,此處地勢險要,森林茂密,五十步之外視線受阻,恐有伏兵啊。”\r

劉綎抬頭看看天色,左手牽住韁繩,胯下的白馬不住的打著響鼻。右手握緊了手中的鑌鐵大刀道:“招孫,傳令下去全軍變魚鱗陣,三眼銃在最外層,弓騎兵在內層,招孫你帶三百家丁作為中軍,前隊變後隊緩退與喬一琦他們匯合。”“得令!”\r

明軍開始緩緩變陣,正兵營騎兵皆身披面甲,全身銅釘,胸前一個護心鏡,頭戴缽胄盔,有的人帶有鐵臂護手,分為弓騎兵和三眼銃騎兵,弓騎兵用的是制式開元弓,三眼銃騎兵乃是仿遼東騎兵建立,大明的三眼銃射程近,三十步可破甲,五十步只能殺傷無甲目標,超過百步就沒有殺傷力了。(大明的一步大約是1.5米),打完三發銃彈之後就只能當棒槌使了,有的騎兵自己出錢在銃身上焊上鐵釘倒刺,打完了銃彈之後就把三眼銃當狼牙棒使用,也頗有殺傷力。\r

在萬曆援朝的碧蹄館之戰當中,打光銃彈的明軍遼東鐵騎,揮舞著三眼銃殺入日軍本陣,殺得日軍哭爹叫娘,可見在實戰當中,鈍兵器配上馬速的衝擊力,碰者非死即傷。\r

中軍的家丁裝備就要好的多,內襯鎖子甲外罩面甲,人人皆有鐵臂護手和缽胄盔,馬匹也是軍馬中的上等馬,配馬刀和開元弓。明朝各總兵官參將等武將皆養有家丁,實力強的家丁多,如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家丁有兩三千人,碧蹄館之戰之所以李如松在幾萬日軍包圍中能全身而退與他率領的兩千家丁隊伍的強悍戰力不無關係。\r

而劉綎因是內地總兵,所以軍費並沒有九邊多,但仍有六百家丁,此次出征建虜,特意從四川調了三百家丁相隨。便如後世李闖的老營馬隊一樣,老營馬隊骨幹不失,剩下步軍,饑民要多少有多少。家丁便如老營一般,各地分守武將喝兵血,吃空額,一個千戶所應有兵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實際可能只有七八百人甚至更少,多出來的空額被武將貪汙後拿出一部分武裝手下的一兩百家丁,打仗時家丁衝鋒在前,正兵營兵丁一般就是跟在後面收玉米的角色。更不用說剩餘衛所的屯丁了。\r

第四章 中伏\r

明軍從行軍陣變成魚鱗陣,各百戶匆匆代領手下士兵變陣,一個身著棉甲頭戴氈帽的塘馬打馬奔到劉招孫近前道:“千戶大人,通往東崗的山路上橫著幾根巨木,還有局勢若干,應是人為堵路。”話音剛落,就聽見噗的一聲響,一根破甲刺箭從百步外的東崗射來,一下射穿了塘馬頭上的紅色氈帽,箭支從右後腦射入,從左眼穿出,紅色的鮮血白色的腦漿灑了劉招孫一臉,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東崗之上一支帶火的鳴笛飛起,“糟了,真有伏兵。”劉招孫來不及多想,用手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汙大喊一聲:“義父,速退!”\r

東崗這邊,代善射出鳴笛響箭,拔出重劍向前一指大聲道:“大金的勇士們,建功的時候到了,放箭!”兩紅旗的伏兵盡起,萬餘弓箭手萬箭攢射。\r

金國為了打贏這一仗可謂是傾國而出,對於剛剛建立一年的大金來說,可以說是國戰。每個士兵都身背兩壺弓箭,一壺披箭,一壺刺箭。此時皆在百步之外用刺箭拋射,明軍變陣尚未完成,猝不及防之下,前排馬隊一下被射翻三四百人,西崗上人喊馬嘶,一片混亂。\r

劉招孫用鑌鐵大槍撥打箭支,然金軍人數太多,箭雨太密,冷不防聽見耳邊破風之聲,一支箭直取面門而來,劉招孫急忙一個鐵板橋堪堪躲過這一箭,然頭上的缽胄鐵盔卻被射落。“保護大帥!”劉招孫急忙喊道。\r

明軍的馬隊並未攜帶步兵的藤牌和虎牌,皆使用護身圓盾,舉盾相迎,“劉明,組盾陣保護大帥。”“得令!”劉綎的家丁隊長劉明應聲道。位於陣中的三百家丁也死傷了十幾人,餘下家丁將劉綎護在中央,結陣舉盾,只聽弓箭射在鐵盾之上當當作響。\r

劉綎的正兵營和家丁隊也是明軍精銳,在一陣混亂,被射翻數百人之後,剩下的一千五六百人漸漸聚攏,但圓盾面積太小,防人不防馬,很多明軍的戰馬都被射傷射死,只得下馬步戰,這無疑影響了他們的機動能力。\r

眼見西崗上的明軍魚鱗陣漸漸穩住,代善扭頭喚到:“阿克墩,阿林保!”身後十幾員戰將中上前兩人躬身道:“奴才在!”這兩人身材矮壯,一個留著金錢鼠尾,一個是個光頭,身著仿明軍的棉甲,紅色的棉甲鑲著白邊,兩人皆未戴頭盔,顯得孔武有力,目露兇光。卻是代善屬下鑲紅旗第一,第二甲喇的梅勒額真,光頭的叫阿克墩,另一個叫阿林保,是鑲紅旗中有名的勇士。\r

“你二人率鑲紅旗所有馬甲,自上而下衝擊明軍大陣兩翼,一鼓作氣斬殺劉綎,正好你們二人甲喇人員尚不滿編,回去我向大汗請命,給你們兩個甲喇補充些人口,提升你們二人為甲喇額真!”代善淡淡道,二人喜上眉梢再次躬身道:“奴才遵命,粉身碎骨也難報答貝勒爺的恩德。”\r

“勇士們跟我衝!”二人親自帶隊,鑲紅旗各甲喇的馬甲皆受二人節制,一個牛錄三百餘丁不過四五十個馬甲,一個甲喇兩百餘馬甲,鑲紅旗全部馬甲加起來也不過一千三四百人,與對面明軍人數相當。“披甲人和輕甲弓手正面攻擊,傳令給皇太極,他們正白旗的勇士可以行動了。”代善有條不紊的佈置著。\r

“殺啊!”阿克墩,阿林保一左一右各領著六七百個馬甲直撲明軍兩翼,劉綎此時立在馬上,周圍家丁用圓盾護住他,一些用來隨馬隊一起堆放草料的大車被收尾連接起來,圍成一個圓形,形成了一個簡陋的車陣,用來遲滯金兵的攻勢,劉綎看的真切,金兵步甲正面進攻,馬甲繞道兩翼,是要利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擊破明軍軍陣。\r

悔不該當初建功心切,冒進了啊,為今之計只有先打退一波攻擊,邊戰邊退,步兵主力在後方不過十幾裡,趕到這裡不過兩三個時辰,只要能堅持住兩三個時辰就有反擊的可能。看對面金兵衣甲應該是兩紅旗的人馬,就算全部到此也才一萬五千人,自己的兵馬加上朝鮮軍約有兩萬五千人,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只要撐過這一陣。想到此劉綎心中稍定,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立刻恢復鎮定,開始跟劉招孫交代什麼由劉招孫發號施令。\r

“弓箭,射!”隨著劉招孫一聲令下,明軍陣中的馬隊和家丁拿出開元弓開始還擊,自山崗後殺出兩翼包抄,不過幾百步的距離,金兵馬甲轉瞬就到,在一百步的時候捱了明軍一波箭雨,一千多支箭分別落在左右兩支馬隊當中,但因馬甲皆身穿棉甲,又在百步之外,弓箭殺傷力不足,再加上本身這些馬甲的騎術不錯,在馬上輾轉挪騰,明軍的箭雨僅僅射翻了十幾個馬甲。\r

“再射,三眼銃放”劉招孫大聲發號施令,砰砰砰,五百餘名三眼銃手點燃三眼銃朝著五十步外的金兵射擊,這一輪打倒了不少的戰馬,金兵馬甲一片人仰馬翻,但是區區百餘人的傷亡不能遲滯衝鋒的馬隊,騎兵衝鋒後隊壓前隊,前隊騎士不可能停下,一旦停下就會被後面的騎兵撞到踩成肉泥。\r

馬甲們放低身子,咬牙打馬衝鋒,三十步了,“放!”砰砰砰,又一陣排銃,三眼銃三十步內可破甲,這一輪打的前排馬甲紛紛栽落馬下,有的銃彈擊中戰馬,戰馬前蹄跪下將背上的騎士掀飛出去,被後面的騎兵踏成肉泥。阿林保咬牙一個鐙裡藏身躲過這一波銃彈,旁邊一個拔什庫可沒這麼幸運,被一顆銃彈打中腹部,倒飛出去,“弟弟!”阿林保目眥欲裂,被打中的正是自己的親弟弟阿楚。\r

阿楚躺在地上大口吐著血塊,此時的銃彈為鉛製,沒什麼穿透力,打在人體內會四散裂開,攪爛內臟,再加上此時的世界醫療技術落後,不僅僅是軀幹,便是四肢中了鉛彈恐怕也會截肢,然後因為傷口感染而死,基本上可以說是沒什麼活路了。\r

十步了,明軍將士們甚至可以看到金兵馬甲嘴裡不知是黑色還是黃色的牙齒,他們很多人不戴頭盔,露出腦後的金錢鼠尾,無不散發著通古斯野人的野蠻氣息。\r

“再放!”劉招孫一聲令下,三眼銃兵們打出三眼銃中的最後一顆鉛彈,金兵前隊血霧騰騰,在明軍陣前又倒下兩百餘騎。整個戰場被一片火銃發射帶來的白霧所籠罩著。\r

第五章 鏖戰西崗\r

同樣的,清軍這邊步甲弓手不斷放箭,掩護馬甲衝擊,也給明軍又造成了兩百多人的傷亡,明軍本就人少,在高地上硬捱了十幾波箭雨,也遭受了不小的傷亡。\r

阿林保張弓搭上一支月牙披箭,瞄準一個三眼銃騎兵,嗖的一箭,正中明軍士兵胸口,箭頭沒體而入,月牙披箭創口巨大,只見血箭噴湧眼見是活不成了。\r

就在此時,衝擊的金兵馬甲終於和明軍騎兵車陣撞擊在一起,戰場上一片滲人的骨骼折斷的聲音,有馬的,也有人的。一個分得拔什庫挺起手中虎槍藉著馬力一下刺穿一個明軍,將他生生從馬上挑起,槍尖從後背穿出,鮮血飛濺,明軍騎兵絕望的用馬刀劈砍槍桿,只劈了兩三下便沒了氣息。分得拔什庫將他的屍體甩落,轉身迎向下一個敵人。\r

此刻讓我們把視線移到十七里之外,喬一琦和姜宏立帶領的步兵隊伍正在向阿布達裡岡方向急行軍,但是無奈天氣寒冷,兵士們身上裹了幾層衣物,手腳都凍得有些麻木,朝鮮兵還好,畢竟朝鮮和遼東地理位置接近,氣候也差不多。\r

此次姜宏烈率領的朝鮮兵都是朝鮮咸鏡道和平安道的步軍,李氏朝鮮國內比較能打的軍隊,水師要數全羅水師,畢竟是李舜臣帶出來的嫡系部隊,水戰無出其右,步軍就要數當年權粟麾下的邊軍了,畢竟丁酉再亂結束也才二十年,朝鮮的官軍被日軍擊潰後各地義兵僧兵風起雲湧,戰後權粟收編了這些部隊把他們變成政府軍,開拔至朝鮮北方邊界戍邊。\r

女真發跡建立初期經常被朝鮮軍吊打,畢竟朝鮮兵的火銃玩的雖然沒有日軍好但是跟明軍比確實強出不少,但是朝鮮兵的近戰能力就是渣了,後期丙子胡亂,幾百個清兵就能擊潰數千甚至上萬朝鮮兵。\r

所以此次奉大明皇帝召派兵攻打建奴,朝鮮國王光海君也是派了能打的邊軍一萬餘人由晉寧君姜宏立任元帥支援明軍。朝鮮軍此次共一萬三千人,其中刀牌手五千,耙叉手五千,還有兩千鳥銃兵,並一千騎兵。可謂是邊軍精銳盡出了。\r

相反四川兵反而沒有朝鮮兵行動迅速,畢竟四川是天府之國,處於西南,氣候和遼東截然不同。“喬將軍,咱們還是再加快行軍速度吧,我們和劉大帥已經相隔十幾裡了,恐前方有失啊!”姜宏立拍拍身上的積雪,側臉對喬一琦說道。\r

“好的,姜將軍,趙靖!”“末將在”喬一琦的副手,川軍千戶趙靖答道。“傳令全軍加快速度!”喬一琦大聲喊道,同時姜宏立也對策馬在旁的朝鮮左營將軍金應河說道“金將軍,讓中軍的鳥銃手加快速度,跑步急進,作為前軍,進入戰場後如果遇敵鳥銃兵第一批投入戰鬥。”“小將遵命”金應河低頭道。\r

寬奠大營,劉毅激動的對劉金說道:“金哥兒,父親把我留在這裡,但前方兇險啊,我得去面見父親,叫他們後撤。”“少爺,將軍叫我把你留在營地,你卻要跑到戰場,萬一你出了什麼事,我怎麼和將軍交代啊。”劉金滿臉苦色對劉毅說道。\r

“金哥兒,你有所不知,此次建虜集中全國精銳與我決戰,這裡本就是他們的地盤,遼東氣候寒冷,我川軍為南方人士,水土不服,此為天時,這裡是女真人生活的地方,熟悉地形,山川河流,羊腸小道,女真人本就漁獵為生,這裡沒有他們不知道的路,這便佔有了地利,村寨裡全是女真族人,通風報信,我軍動向一目瞭然,而我軍卻不知敵軍動向,此為人和,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軍,況且我師多為步軍,而八旗馬甲過萬,打起來我們佔不到任何便宜的啊”劉毅急道。\r

劉金和一旁的劉寶有些怪異的看著劉毅,少爺不過十歲,平時舞槍弄棒倒是在行,怎的今天說起兵法了,沒見他認真學習兵法啊,每次將軍叫他多看戚爺爺的兵書,坐不到半個時辰就要到校場去練槍,今天可真是奇了。\r

劉寶看著劉毅說道:“少爺,我和金哥兒都是將軍的家丁,將軍出發前叫我們把你留在寬奠大營,和生病的還有路上受傷的軍士待在一起,還把二十多個家丁親兵留在營中保護你,我劉寶雖然不知道少爺你剛才說的兵法大道理,但我知道軍營之中軍令如山,將軍叫我們把你在軍營裡看住了,我們只能執行軍令,你就別為難我們了行不。”\r

劉毅頹然坐在馬紮上:“金哥兒,寶哥兒,哎,確實你們不太懂這裡面的事情。”劉毅心中鬱悶,也不能告訴別人他的靈魂來自後世,這樣未免太聳人聽聞,雖然他和劉招孫素未平生,可是這具身體和身體裡那個十歲孩子的靈魂告訴他,劉招孫是自己在這一世的爹啊,不能眼睜睜看這他陣亡吧。況且即將進入明末亂世,首先做的是要活下來,然後看看能不能找到回去的辦法,要想活下來,有個當官的爹總比沒有好啊。這怎麼辦呢?\r

劉毅抬頭對劉金,劉寶說到:“金哥兒,寶哥兒,我想一個人待一會,你們去帳外吧。”“好吧。”劉金,劉寶轉身出了營帳。\r

劉毅掏出懷中的匕首。這是劉招孫在他十歲生日時給他的禮物,拔出匕首,劉毅悄悄走到營帳邊緣用力一刺,將帳篷捅出一個窟窿,然後輕輕下劃,好在匕首鋒利,不一會就劃出一個能容一人爬過的小洞。然後劉毅一閃身便從帳篷後面跑了出去,直奔馬圈,牽出來一匹軍馬,但是因為馬術不精,翻身幾次才上了馬,弄的胯下馬匹唏律律的叫了好一會。真是狼狽不堪,一揮手中馬鞭,催促馬匹向營門奔去。\r

這邊劉金、劉寶聽見本來安靜的軍營中傳來馬匹的嘶鳴聲,兩人正覺得奇怪,猛然看見一人打馬向營門奔去,身形倒是有點像劉毅,劉金猛然掀開門簾,大帳內空無一人,只有角落裡一個大洞。\r

兩人面面相覷,隨即撒丫子奔向馬圈,一邊跑一邊招呼家丁們:“都出來上馬,少爺打馬出營了,快把他追回來。”很快,二十餘騎踏出陣陣雪花,直追劉毅而去。\r

第六章 兩軍血戰\r

阿布達裡岡西崗戰場,雙方騎兵已經在明軍大陣兩翼混戰在一起,雙方的慘叫聲,喝罵聲彙集成一片,一個金兵壯達揮舞重劍向一個家丁劈去:“明狗,去死吧!”,只見那劉綎家丁手中柳葉刀向上一抬,一陣金屬的咔哧聲伴著火花,兩騎交錯而過。\r

但是明軍家丁不僅是軍中孔武有力者,還有一些從江湖上收羅的浪人死士,他們都會有一些特殊的個人裝備。顯然這個家丁就是其中之一,就看他突然在馬上回身,左手平端直指金兵,然後食指扣動機括,突然從袖子裡射出兩支精鋼小弩箭,原來竟是江湖人士和錦衣衛常用的袖箭,箭支短小,塗有見血封喉的劇毒,十步之內能破甲,兩支小箭一下射中壯達大腿,壯達大叫一聲,翻身落馬,落地時已經臉色青紫,氣絕身亡,眼睛還睜的大大的,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顯然是中毒身亡。\r

一個金兵胯下戰馬被三眼銃打死,他爬起來,原來是鑲紅旗的一個分得拔什庫,此時他摔得七葷八素,不禁心中狂怒,抬手將頭上的皮帽擲於地上,露出腦後的金錢鼠尾,大冬天的因為腦袋上的汗水蒸發冒出了陣陣白氣,他大吼一聲,衝跳兩步,手中的斬馬長刀揮下,將一個半跪在地上裝彈的三眼銃手人頭劈飛,脖腔裡的熱血噴了他一臉,讓他看著彷彿來自修羅地獄的怪物。\r

呼的反手一刀,將近前一個明軍騎兵的馬腿劈斷,馬上騎士滾落在地,手中長槍掉落一旁,他急忙一個鯉魚打挺翻身站起,剛剛拔出腰刀相迎,卻不料分得拔什庫的斬馬長刀更快,他跳起來一招力劈華山,手中斬馬長刀直直落下,重刀勢大,將明軍連刀帶人劈成兩半,身體內臟器,腸子撒落一地,在白雪中撒發著陣陣熱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味。 \r

金兵步甲此時也捨棄弓箭,拔出戰刀和明軍殺在一起。劉招孫一個蘇秦背劍趟過從身後劈來的兩把長刀,一個反手槍扎死一個金兵馬甲,又用左手從馬兜裡掏出一把精鋼小弩,一扣機括將左邊的馬甲射翻,顧不上檢查他的死活,轉頭迎上另一個敵人。\r

他手中一杆亮銀槍分出幾朵槍花,逼退一個金兵馬甲,猛然眼角的餘光看到了剛才將三眼銃手劈死的那個金兵分得拔什庫,不禁大喊一聲催馬挺槍便刺,分得拔什庫來不及格擋被一槍刺穿胸膛,慘叫一聲倒地而亡。\r

戰場中央,劉綎雖然年近六十,但一杆鑌鐵大刀舞得密不透風,一刀橫掃過去將一個馬甲攔腰斬為兩段,復一刀劈飛了一個壯達的人頭。身邊家丁親衛也是拼命死戰,跟金兵你一槍我一刀,大槍被砍斷了就用解首刀,匕首互刺,甚至用拳頭用牙齒互咬。\r

雖然中央已被一部分金兵突破,但是魚鱗陣不亂,明軍士兵也都知道,野戰陣型非常重要,特別是許多戰馬被射死的情況下,很多軍士下馬步戰,邊戰邊退。\r

劉招孫打馬奔到劉綎身邊:“義父,形勢危急,兩紅旗的建虜人多勢眾,我觀衝擊我軍兩翼的馬甲皆是鑲紅旗士兵,應該還有正紅旗的馬甲尚未出動,我軍兵少,已經快損失過半了,等會待我軍精疲力竭,建虜正紅旗馬甲突然殺出,我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不如這樣,我帶兵馬斷後,義父先領家丁突圍。”\r

也是這一部明軍精銳,死傷近半還能頂住金兵如潮的攻勢,東崗上的代善看的真切,眼見明軍漸漸不支,陣型也開始散亂,己方重甲兵在前搏殺,後面的弓兵抽冷子放箭,將一個個明軍射死在地。\r

是時候了,他猛地抽出一支響箭,一拉弓弦,響箭應聲而出,“正紅旗的勇士們,將明狗的頭顱獻給偉大的汗做禮物吧,跟我殺!”代善一馬當先衝了出去。後面豎起了正紅龍旗,紅旗中央的白龍躍躍欲出,身後一千餘正紅旗馬甲如決堤的洪水,殺嚮明軍。\r

另一方面,皇太極接到哥哥的令箭之後率領正白旗人馬截斷了明軍的退路,並且他已經接到探馬來報,離他們不到十里有數萬明軍步軍正在急進,皇太極決定以逸待勞阻擊明軍。他命令麾下的馬甲用布條將馬嘴繫上,步甲和弓手靜靜的埋伏在山路兩側的山坡上,他們抽出弓箭搭在弓弦上。\r

年輕的皇太極擦擦腦門上的汗珠,對旁邊的一個甲喇額真道:“這鬼天氣,怎的如此燥熱。”,甲喇額真看著皇太極,不知如何接口。\r

此時天氣寒冷,哪來的什麼燥熱,分明是年輕的皇太極第一次領兵與數倍於己的大明正規軍作戰,緊張罷了。此時的皇太極剛被封為四貝勒不久,年紀輕資歷淺,後金內部也是有很多人不服,所以他更想打一個大勝仗證明自己不愧是努爾哈赤的好兒子。\r

這邊代善領著正紅旗的馬甲嚎叫著加入了先前的戰團,騎兵一路劈破斬浪,以鋒矢陣型攻入明軍陣營,將明軍騎陣一分為二,隨後與明軍激烈的廝殺起來,“啊!”一聲慘叫,明軍的一個正兵營把總被砍掉了一隻胳膊摔下馬來,隨即被一擁而上的披甲人砍為肉泥,又一個明軍甲長,馬匹被射死,他下馬步戰,卻被不知從哪裡投出的一隻虎槍插穿胸膛講他釘死在地上。\r

明軍越戰越少,已經有崩盤的跡象,劉招孫的亮銀槍早已折斷,他舍了大槍,抽出背上的紅纓雁翅刀,座下戰馬已被射死,自己的手臂和左腿亦中了兩刀。但劉招孫亦如瘋虎一般拼命廝殺,一個分得拔什庫抽出重劍嚎叫著衝上來,被劉招孫一刀劈翻在地,衝上去用腳踩住這個分得拔什庫,雁翅刀一刀一刀劈向他的頭臉,直砍得他血肉模糊,只剩下身體不時抽搐一陣。\r

他對劉綎那邊喊道:“義父,突圍吧,劉明立刻保護大帥突圍,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劉綎那邊剛剛砍翻兩個射光箭支,拿著戰刀衝上來的弓手,親兵隊長劉明也是多處負傷,周圍的家丁僅剩一百餘人,劉明上前一步架住劉綎:“軍門,卑職保護軍門撤退,快走吧,現在不是拖沓的時候。”\r

周圍殺聲震天,劉綎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汙,一跺腳:“損兵折將,老夫有何面目回去面見楊督師。”這邊劉招孫帶著幾個將士衝殺一陣,過來與劉綎匯合,將氣喘吁吁的劉綎扶上馬,自己也準備上馬撤退,能騎馬的家丁們漸漸聚攏準備突圍。\r

那邊不遠處代善一個突刺刺死一個明軍,猛然看見五十步左右身著鱗甲的明軍大將翻身上馬,六瓣鐵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特別是上面的那根避雷針和紅纓那麼顯眼,這定是劉綎無疑,代善從背上拿出大弓,弓上雕著一隻老虎,比一般的長梢弓稍大一點,卻是去年春天圍獵時,因他射殺了一隻野豬,努爾哈赤特地賞給他的虎弓。抽出一支鏟子箭,瞄準馬上的劉綎,猛然一拉弓弦,勢大力沉的一隻鏟子箭直奔劉綎而去,空氣中好似有一股破風之聲。\r

劉毅打馬向前奔馳,希望能以最快速度趕上前進的隊伍,後面二十幾個家丁離他不過一二百步,劉金的騎術出色,一馬當先,隱隱快有趕上劉毅的趨勢,就聽劉寶扯著尖細的嗓子在後面喊:“少爺,你慢點,快停下!”“希望能趕得上,可千萬別中伏啊!”)



作家青弋漁夫


大清入住中原是走了狗屎運,憑藉幾十萬的兵馬和物產不豐富的大東北,打下大明的大好河山,簡直運氣爆棚,歷史就是這麼玄妙,讓人琢磨不透,大清入住中原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崇禎帝能力不行,不能力瀾狂挽。崇禎帝絕對算的上非常勤奮的皇帝,整天整夜忙於批奏章,批的字數比奏章都多,可是他不是天生的政治家,也沒系統的學習帝王術,他越努力,國家敗的越快,沒落的帝國經不起崇禎的勵精圖治的折騰了,另外,崇禎帝喜歡猜忌大臣,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像袁崇煥這樣的名將,被崇禎不信任,含冤而死,崇禎自毀長城。

二、天災顆粒無收,農民起義。崇禎帝也是夠背的,自登基以來連年大旱,顆粒無收,農民揭竿而起,以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沒想東山再起,卻跑上煤山上吊,左玉良還有八十萬的士兵,南方還有大批軍隊,況且李自成也沒真想推翻大明,他只是想當一個西北王,但朱家皇帝不封異姓王,假如崇禎帝招安李自成,讓李自成火併清軍,崇禎帝還是有勝算。李自成破北京,順便擄走陳圓圓,吳三桂倒戈。

三、李成梁傭兵自重,養虎為患。努爾哈赤的八旗兵是效仿李成梁的軍隊,李成梁有很多機會消滅後金政權,但李成梁都沒動手,眼睜睜的看著努爾哈赤的勢力壯大。

所以說大清入住中原是運氣成分,大明雖沒落,但人口眾多,大清雖厲害,但人少,打不起持久戰。


饕餮中國


實力不是數量堆積出來的,還要看質量。除了硬實力,還有軟實力。表面上清軍人數少,但上至統帥下至士兵,素質卻是最好的,人心是最齊的。明朝天災人禍國力困頓疲敝,明軍人員裝備皆腐朽不堪,真正能戰的精銳不多,還要兩面作戰,還要受皇帝瞎指揮和文官攻擊的掣肘。李自成潼關之敗18騎遁入商洛山中,趁亂東山再起,倏忽之間號稱擁兵百萬,其實多是流民降兵,其最精銳的核心只有數千人,次一等的還有數萬西北邊軍,和明軍比戰力尚可一觀,和清軍比就稍遜一籌。而且李自成也是兩面作戰,還要防備張獻忠和明朝南方。和清軍山海關大戰時兵力並無優勢。至於經濟基礎李自成更是一塌糊塗,流寇而已,談何基礎,一戰喪師,就再也沒有翻身機會。後金在改善對遼東漢人的野蠻奴役政策以後,降民降兵人心漸附盡為其所用,尤其是厚賞招納明軍炮手和工匠,許以重金,加上孔有德來降,明軍最後的倚仗紅夷大炮被清軍反超。征伐蒙古恩威並用,大批蒙古騎兵收歸麾下,又降服朝鮮。後金的國力蒸蒸日上,君主英明,統治階層朝氣蓬勃,清軍士氣高昂,作戰英勇,且戰術靈活,指揮高超,這些明軍比不了。堅定不移,上下一心,這一點闖軍比不了。所以取勝也就是自然的了……


薺菜糰子


壓倒駱駝是稻草還是最後一根稻草?

清軍實力雖弱,但偏偏充當了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

大明後期太爛了,爛的不用推自己就到了。

李自成造反,明軍打一次滅一次。

但是滅完了,朝廷還是那麼爛,官兵連餉銀都沒有,還怎麼打仗?

於是慢慢的官兵也投靠李自成了。這是李自成能打下北京的原因。

但是,李自成說白了還是一幫土匪,除了搶不會別的。當沒的搶了,自然就亂了。

而這時候,清軍雖然野蠻,但比起土匪來還是好一點的。

所以清軍固然弱,但擋不住對手是頭豬啊。


漢魏英雄傳


我的看法和別人的看法不一樣。

我的看法是雖然清軍不強,但是其他的各方勢力更差更弱,所以導致清軍的問鼎中原也就不在話下,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其他的各個地方勢力或者呃軍團的情況吧。

首先看一下南明政權,南明政權是正宗的明王朝滅亡以後,由南方的各個明朝的皇子皇孫以及皇叔等組成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有個問題,他們不是一心向外,而是一心做窩裡鬥外鬥外行內鬥內行,這麼就這麼幾個,黃子黃村居然成立了五花八門的政權,並且他們自己還在為了爭正宗而大打出手而互相猜忌,最後清王朝各個擊破,導致南明王朝的覆滅也就不在話下。

再來看大順政權,大順是李闖王建立的農民政權,李闖王自奪了北京以後呢,不思進取,只知道胡作非為。那可以看一看李自成這本小說,李自成這本小說就是寫了,李自成雖然之前他比較有作為,但是佔領北京以後,他和他的部下就樂不思蜀了,就開始胡作非為了,最後導致在九宮山被打敗也是預料之中。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勢力就是張獻忠。張獻忠後來由於某種種原因吧,他在四川成王稱霸,但是他在四川,他殺人無數,這些都是有史書記載的,比如說蜀碧,蜀警這些書上都說張獻忠胡亂殺人,導致千萬人頭落地,他這麼做的話他能成功那就怪了。




穩健獲利


誰說清實力最弱?

在遼東戰場上,清軍屢屢得手。他早就把大明看透了。自清除了袁崇煥之後,清軍幾乎勝券在握了。

清軍的優勢,在旗人,在騎兵,在初嘗勝利後的全民皆兵。

明軍因長期不打仗,刀槍都生鏽了。匆匆忙忙組織起六路大軍迎敵。

再看看努爾哈赤,胸有成竹,

佈置好作戰計劃後,就睡覺去了。有探馬報來,明軍六路大軍浩浩蕩蕩進攻而來!

任爾幾路來,我自一路去。從努爾哈赤狂妄的話裡可以看出他的信心滿滿了。

結果怎樣?薩爾滸一戰,明軍元氣大傷。

再加上吳三桂倒戈,大明哪有不敗之理!


沂蒙沙2019


各種原因都有吧!

一是靠努爾哈赤的英明領導。如:創立了八旗制度!賞罰分明,紀律嚴明!利用了五行的生克原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二是靠和親制度:與蒙古和親,找到了可靠的外援和幫手,作用十分大!

三是靠間諜制度:清把間諜制度用的出神入化,與前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奠定了每場戰鬥的勝利!功勞很大!

四是結好明朝的權貴:清與遠東軍事長官長期結好,暗中勾結,刻意討好,麻痺官軍,為清的發展壯大爭取了時間和空間!

五連續不斷地英明的領導: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指揮英明,積極進取!

六擁有孝莊皇太后:孝莊的聰明睿智,識大體,顧大局,關鍵時候,勇敢果斷,成就了清的300年基業!


恭喜發財888


我是刀筆傳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明末年間,綜合比較大明實力還是最強的,起義軍次之,清軍最弱。但實力最強的明政府面對的是起義軍和清軍的兩方進攻,他們不停的在削弱大明的實力來添充自已,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最終大明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下。

這時的起義軍實力算下來敢強,但他面對的敵人也多,有內部的,有外部的。而清軍卻沒有那麼多的內外矛盾,當時也沒有問鼎中原的志向,但隨事態的發展,反而最弱的清軍撿了最大的便宜,最後成功奪取中原,笑到最後。


刀筆傳神


最主要的原因是擅於各個擊破,拉攏一派打另一派。

拉攏蒙古人攻打一部分蒙古人,讓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飲恨病逝在青海大草灘。林丹汗的兒子哲別帶領傳國玉璽和佛像歸順清朝。接著清朝拉攏朝鮮打明朝,拉攏遼東的明軍進入關內,後來又反手除掉三藩,很擅於借力打力,合縱連橫。所以人數並不多的清朝能縱橫天下,問鼎中原。

而無論大明、朝鮮、察哈爾蒙古、準噶爾、沙俄、荷蘭、鄭成功,都被各個擊破了。


司馬公說歷史


呵呵,實力最弱?你在做夢嗎?明末清初的清軍是東亞第一勁旅,明清歷次大戰,明朝敗多勝少,喪師失地,損失慘重,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對戰清軍更是屢戰屢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