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大姐種植赤松茸,投入兩萬元畝產6000斤,卻有8萬元利潤

人體需要18種氨基酸,而它就佔17種,它就是現在的市場菌類新寵赤松茸。天然野生赤松茸是一種喜歡生長在松樹底下的次生菌,野生的非常稀少而且昂貴,要80塊錢一斤。

農民大姐種植赤松茸,投入兩萬元畝產6000斤,卻有8萬元利潤

近年來農業科技人員研發人工種植赤松茸成功。赤松茸大棚露天都可以栽培了,南方高溫地區可以一年四季露天栽培,比如說廣東清遠等地區銷售形式看好。而在北方,我們山東地區則需要鋼化大棚栽培種植。

赤松茸大棚種植技術並不複雜,與普通菌類種植沒什麼大的區別。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北方大棚如何種植赤松茸。

首先需要準備培養基。需要的原料有木屑,稻草,稻殼,玉米秸稈或者玉米芯粉碎的顆粒。經過腐熟發酵,做成培植基土。配培養基的配方有以下三種:

(1)稻草40%,玉米秸稈40%,稻殼10%,

(2)稻草80%,(木屑)或玉米芯20%,

(3)稻草90%,稻殼10%。

農民大姐種植赤松茸,投入兩萬元畝產6000斤,卻有8萬元利潤

稻草稻殼,粉碎玉米芯和秸稈先在水中浸泡兩天,2~3天以後基堆發酵,發酵散熱完畢用作栽培的培養基,培養基培養料的含水量要達到75%左右。通過殺菌晾曬水浸發酵三天以後散熱就可以進入鋪設,選擇地勢平穩,灌溉,排水通暢,通風良好的種植大棚場地。

種植之前大棚內要進行整地,辛硫磷殺蟲預防蟲害,然後按照一定的距離整畦播種,畦寬45-50公分,行距60-80公分。灌溉水源,水源需要架設噴霧術噴水灌溉,保持大棚內的溼度。春冬季種植大棚,上方需要有稻草,棉毯等保溫層,夏天需要有遮陽網,也可種植一些藤蔓類的植物,適當的遮光,爬山虎一類的等。可以加稻草簾,半遮光又保溫,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及時做好預防措施,防止大風颳棚,大雪壓棚。

農民大姐種植赤松茸,投入兩萬元畝產6000斤,卻有8萬元利潤

棚內鋪設一層20-25釐米厚的,經過浸泡處理的秸稈,形成一個拱起的龜背型的畦床,留80釐米的人行溝道。把稻草踏實以後再鋪一層經過發熱浴溼的稻殼,稻殼鋪設厚5釐米,把菌種掰成3-4公分,雞蛋直徑大小的菌塊,均勻排放成直邊三角形,或者五瓣梅花型種植在稻殼上,就像農民朋友們種植芋頭和土豆的方式一樣。

距離12釐米左右一堆,每平方米用秸稈10-15公斤,菌種用量0.6~0.7千克。然後上面蓋稻草保溼保溫。南方一般40天左右,北方50天左右就可以長出赤松茸了。

農民大姐種植赤松茸,投入兩萬元畝產6000斤,卻有8萬元利潤

由於赤松茸屬於新型菌菇,營養豐富,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豐富,在北方屬於新型菌類,一旦上市肯定會引起民眾的好奇心,不過想要種植一定要考察好當地的市場行情,做好一切售後措施減少種植風險。

北方人對於菌類農場品消耗巨大,市面上只有平菇,花菇,香菇,雞腿菇等。價格五六元-十幾元不等。人們比較喜歡蘑菇類農產品。農民種植赤松菇市場前景非常看好,屬於當地價格高檔的農產品。售價一般15-20元一斤,種植技術過硬,畝產可達到6000-10000斤,除去兩萬左右成本,利潤可達到七八萬元左右。市場前景看好!

赤松茸是市場的新型菌類農產品。營養價值超高,17種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豐富,優質蛋白對於產後虛弱的孕婦,身體抵抗力差的人,能夠健腸胃,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力有非常好的效果,可炒可燉可做湯,營養豐富,口感嫩滑香濃。

上市初期,大多數人可能不認識,有的消費者看到色彩紅潤的赤松茸還會以為是有毒的蘑菇,所以種植之前,一定要做市場調研,開拓好銷售渠道,預備冷庫。有意於搞特色菌類種植大棚的農民朋友可以考察當地市場行情,引進種植,做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