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在中國古代,講究的是師出有名,這在一方面意味著不能進行不道德的戰爭,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大部分的古代戰爭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而這樣的戰爭模式也就讓中國古代的戰爭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佔地意識不強。我們經常可以在史籍中看到孤軍深入地方腹地,功敗垂成最終一無所獲的戰例。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東漢名將寇恂

誠然中國古代的戰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民的損失,而且按照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而言,只要戰勝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奪得了天命,那麼接下來的工作都好談。不過以上的好處都是在中央政府還能夠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才成立的,一旦中央政府本身就處在幾乎崩潰的情況下,那麼這種直搗黃龍的斬首行動就意義不大了。

而光武帝劉秀所處的兩漢交接的時段就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當時的軍閥來說,誰能佔據更多的地盤誰就能夠佔據優勢。這就要求各個勢力要守住每一個新攻取的戰略據點,這對於留守將領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劉秀麾下的寇恂就是這樣的善於守城的將領,其駐守黑內以及平定潁川的功績讓劉秀在發動進攻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對東漢的快速統一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漢光武帝劉秀


劫持使者顯魄力十足,結盟光武露戰略眼光

寇恂是上谷昌平人,其家族在當地素有聲望,因此當地的太守耿況十分看重寇恂,授予了其郡功曹的職位,讓其留在自己的身邊充當參謀,而寇恂也在這個職位上顯露了自己過人的政治才能。

當時更始帝剛剛在長安即位,他下令會保留歸附之人的官職也爵位,耿況聽說此事之後就表示臣服於更是政權,而劉玄也派使者前來接受耿況的歸附。不過使者在到達上谷之後雖然接受了耿況的臣服,但是在收走印綬之後並沒有將其還給耿況的意思,這讓當地的官員感到十分苦惱。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寇恂抓獲更始政權的使者

此時寇恂站了出來,他直接帶兵去到了使者歇息的地方,向其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向使者解釋道現在更始政權最重要的任務是取信於各方豪傑,如果不把印綬還給耿況,那麼就是更始帝失信於人,這對於新興的政府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況且耿況在本地經營多年,深受百姓的愛戴,也只有他能得到當地人的支持,如果臨時換人,可能會出現政局不穩的問題。可是使者在聽完這番話之後依然沒有交出印綬的意思。寇恂迫於無奈,只得命人將使者扭送至耿況住所,自己奪下了印綬,交給了耿況。使者見事已至此,也就只好認命,正式發佈了認命耿況的命令。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東漢名將耿況

在耿況接受了更始帝的任命之後,其依然沒有辦法決定之後的發展方向,因為更始帝名為天子,但實際只控制了關中地區。在距離上谷更近的地方有王郎和劉秀兩股勢力,究竟應該為誰效命就成為了耿況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這個時候又是寇恂站了出來,他先是向耿況解釋了更始帝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戰績,完全是依靠著劉秀兄弟的努力得來的,而更始帝自己則沒有什麼突出的能力,所以選擇投靠更始帝是不可行的。而在河北地區,邯鄲的王郎是假的劉氏宗親,本質上依然是賊寇,難成大事,適逢現在劉秀正在攻掠河北,現在前去歸附正是最好的時機。寇恂的發言在《後漢書·寇恂傳》中有如下記載:

"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

耿況在聽了寇恂的解釋之後也十分贊同他的意見,便立即整合了城中的軍馬,與另一名也要歸附劉秀的太守彭寵一起前往劉秀大營,為之後平定邯鄲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在加入劉秀軍團之後,寇恂經常和劉秀大將鄧禹一起討論軍情,鄧禹對寇恂的能力有了深入的瞭解,並被他深深折服。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寇恂與鄧禹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不難看出寇恂做事果敢有魄力,在特殊的情況下不會被一些規則所束縛,這些特點都是作為一名守將所必須擁有的。與此同時寇恂還有著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才能,這也讓他擁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寇恂讓劉秀最為信任的大將軍鄧禹瞭解到了自己的能力,這才讓他為自己贏來了之後的機會。

寇恂堅守軍事重地河內,為劉秀進攻爭取時間

在加入劉秀軍團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寇恂一直都在擔任參謀的角色,並沒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直到劉秀攻陷河內之後,寇恂的政治生涯才迎來了轉機。我們知道河內自古以來一直是軍事重鎮,其北通上黨,南接洛陽,是戰略要地所在。

但是劉秀本人要率領大軍繼續進攻,他只能留下少量的兵馬駐守河內。可是當時更始政權的大司馬朱鮪在洛陽擁有大量的兵馬,這讓河內的防禦變得十分困難。劉希一時之間不知道誰能擔任這個重任,便向鄧禹尋求幫助,鄧禹便向他推薦了寇恂,而劉秀也向寇恂下達了死守河內的命令。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更始帝麾下大將朱鮪

在劉秀大軍離開之後不久,朱鮪果然率領大軍前來進攻河內。在朱鮪大軍渡河來到河內外圍的時候,他們就展開了對於周邊郡縣的騷擾。當時寇恂手下的將校希望其等待援軍到來之後再與敵軍決一死戰,而周邊的小城可以適當放棄。而寇恂則認為這些小城就是河內的屏障,如果現在放棄對於它們的防禦,那麼之後的河內城就很難防守了。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前來支援寇恂的大樹將軍馮異

於是寇恂親自領兵來到兩軍陣前,準備與更始軍決一死戰。當時恰逢馮異領兵來援,寇恂就宣稱是劉秀親自領兵歸來,這讓更始軍隊突然之間陣腳大亂,爭相逃命。馮異和寇恂領兵追擊,一直追殺到洛陽城下,斬殺了萬餘名更始軍將士才渡河返回。此戰讓寇恂在更始軍將士中樹立起了威望,自此不敢主動發起攻擊,河內危急的防禦形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此事在《後漢書·寇恂傳》中有如下記載:

"旦日合戰,而偏將軍馮異遣救,及諸縣兵適至,士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譟大呼,言曰:'劉公兵到!'蘇茂軍聞之,陣動,恂因奔擊,大破之,追至洛陽,遂斬賈彊。茂兵自投河死者數千,生獲萬餘人。"

而寇恂也把精力放在了內政的發展上面,在他的努力之下,河南的農業生產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也為劉秀提供了不少的軍糧,成為了得力的後方保障,而寇恂也因此獲得了光武帝的稱讚。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東漢河內附近地圖

從寇恂在河內地區的政績來看,其絕對無愧於文武雙全的評價,既可以利用極少的兵力防禦住更始大軍的進攻,更能將處於戰略要衝的河內改造為劉秀軍團的後方糧倉,這都是寇恂能力的完美體現。而且寇恂成功防守河內也讓劉秀贏得了更多的進軍時間,這對於整體戰局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

平亂潁川官拜太守,實行仁政收穫人心

後來隨著劉秀軍不斷收復疆土,許多新的郡縣也被納入漢軍的控制版圖。而在這些新控制的區域中,有不少當地的武裝組織依然會對漢軍的統治進行反抗,劉秀此時就需要有能力的將領前去鎮壓並進行治理。

當時潁川境內的嚴終、趙敦等人聚集了萬餘名鄉勇,在當地發動了農民起義。劉秀便將寇恂派去了潁川,希望他們平定叛亂,並將潁川治理好。在其到達潁川之後,就和破奸將軍侯進聯合,對叛軍發起了攻擊,並擊殺了叛軍領袖,讓潁川的政局重新歸於安定。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潁川古城

然後寇恂就對潁川進行了治理,其首先對潁川境內的農業生產進行了恢復,讓飽受起義軍摧殘的百姓能夠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之後他又在當地肅清吏治,當時在潁川的漢軍將士多互相包容,即使有人觸犯了法律,也很難受到相應的懲罰。寇恂在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便立即抓捕了幾名犯罪的士兵,並將他們按照律法判處了相應的刑罰,不少士兵被寇恂直接處死。這讓士兵們的行為開始收斂,而潁川地區的政治風氣也得到了肅清。

除此之外,寇恂作為一名文武全才,在當地也建立了幾所學校來教育當地的民眾,他的這些行為無一例外都得到了潁川百姓的好評。因此在其調任汝南太守多年之後,當他和劉秀經過潁川的時候,當地的百姓都紛紛向劉秀請願,希望能夠讓他再次治理潁川,他在潁川的威望由此可見一斑。此事在《後漢書·寇恂傳》中有如下記載:

"即日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長社,鎮撫使人,受納餘降。"

寇恂作為東漢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之一,不像其與大將軍那樣跟隨劉秀南征北戰,反而長期作為地方官員來進行內政的建設。他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幫助劉秀穩定了這些地區,更收穫了當地百姓的支持,這對於一個新興政權來講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其能躋身東漢開國功臣的重要原因。

亂世之中亦需要善守之猛將,淺談寇恂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

寇恂領命出征


結語

在東漢的建立過程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將領,其建立的過程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是這樣一段富有戲劇性的歷史卻很少被人們提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形勢太過複雜,全國各地分散的勢力太過繁雜。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誰想要獲取最終的勝利就必須要佔據儘可能多的領地。這就考驗各個勢力在奪取勝果之後守成的本事了。而取得最終勝利的劉秀正是靠著寇恂這樣的守城大將才保住了前期勝果,穩定了後方,為自己的持續進攻提供了可能。

而寇恂之所以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與其突出的個人能力也是分不開的。他是難得的文武全才,在能夠勝任防禦任務的同時,也能完成對其統治地區的妥善治理。這不僅能夠為前線的戰士們提供後勤的保障,更能為自己的君主收穫民心。在中國歷史上,誰獲得了更多的人心,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從這個角度上說,寇恂確實堪稱東漢建立的大功臣。雖然他沒有太多前線殺敵的戰績,但是他的功績也確實配的上雲臺二十八將第三的位置。


參考文獻

1《後漢書·寇恂傳》

2《資治通鑑》

3《續漢書》

本文內容來自今日頭條號:明浩說史 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