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与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更高一些?

美学与艺术


吴昌硕(1844年——1925年)和齐白石(1864年——1957年)都是我国20世纪顶级艺术大师,吴昌硕出生在浙江湖州,之后主要在上海一带活动,最终成长为海上画派的旗帜和一代宗师。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一生中的主要成就是在1919年(55岁)定居北京后取得的,因此,他被看作是京津画派的艺术巨匠。

吴昌硕与齐白石素有“南吴北齐”的美誉,两人不论是在艺术成就方面,还是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都非常高,况且,我国素有“文无第一”的说法,因此,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确实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

(吴昌硕国画)

他们就像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属于两座并立的高峰。喜欢吴昌硕的,自然会认为吴昌硕的艺术成就高,喜欢齐白石的,则会推崇齐白石。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属于旧式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修养非常看重,不管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吴昌硕,还是出生在农家的齐白石,自小都熟读四书五经,同时练习作诗、写字、画画,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是他们日后能成为大师的主要原因。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吴昌硕一生活了83岁,齐白石活了93岁,而吴昌硕又比齐白石早出生20年,冥冥之中,老天好像安排他们要在艺术上你追我赶,相互较劲。

实际上,他们一生从未见过面,却对对方的名字非常熟悉,属于亦师亦友的关系。尤其对于小20岁的齐白石来说,一直在心中把吴昌硕看作自己的老师,不断通过写诗向吴昌硕示好,表示崇拜。

1913年,将近70岁的吴昌硕坐上“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的宝座时,在艺术界可谓是如日中天,被公认为全国艺术界的领头羊。而此时50岁左右的齐白石,在书画界还是无名小卒,为了生计,还在家乡一带四处奔波。

齐白石真正在书画界崭露头角,是在1919年之后的事情了。在1917年上北京期间,齐白石偶然认识了陈师曾(1876年——1923年),这是第一个对他绘画道路影响非常大的人。陈师曾当时是国内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兼书画家,通过他撰写文章向社会推荐,并不断介绍齐白石认识京派其他画家后,齐白石很快在北京书画圈站稳脚跟,并展现出强劲的实力。

如要非要比较吴昌硕与齐白石到底谁的艺术成就更高一些?我觉得,吴昌硕要高于齐白石。

评价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时,在我国评价体系中,通常用传统文化的修养,即,诗书画印方面的艺术水准来衡量。

下面,一一对他们的诗书画印水准进行分析和比较,就能得出客观结果。

在诗词创作上,吴昌硕出版过《缶庐集》,齐白石出版过《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两人从6、7岁进入私塾之后,在先生的教导下,就能按照格律做出各种体裁的诗作,水平远远超出同龄人。如果将来不进入书画界,他们必定会成为优秀的诗人。

从诗词成就来看,两人旗鼓相当。

从书法成就来看,吴昌硕显然要高于齐白石。

吴昌硕被誉为几百年来“石鼓篆书第一人”,用笔老辣却不失活泼,是因为他在临写《石鼓文》时,觉得原来的字体显得过于静穆和庄严,导致审美趣味有些生硬、呆滞,不够灵动,因此,吴昌硕把字体向纵向拉长了一些,采用了上下、左右参差取势的特点,并使用了许多圆笔,让字体显得活泼、柔和、妩媚了一些。

这个创新是空前绝后的,直接发掘了篆书的另一种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极大。所有学习篆书的人,都要学习吴昌硕的篆书。

另外,吴昌硕也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首,这些成就齐白石远远比不上。在书法上,齐白石一直把吴昌硕看作自己的老师。

在绘画上,吴昌硕和齐白石各有千秋,实力也算是旗鼓相当。

吴昌硕的画以篆书笔意入画,画中线条力透纸背,形成了金石味浓烈的画风,画面色、墨交融,酣畅淋漓,不论是小品画还是大尺寸画,画面都显得很大气,因此,他被誉为文人画的最后高峰。

齐白石的绘画更追求生活气息,画面朴实无华,如同给文人画灌注了现代人的情感,欣赏他的画,如同听一个老爷爷在讲述农村的故事,生动有趣,余味无穷。

在篆刻成就上,显然,吴昌硕要胜过齐白石,他被公认为篆刻界的一代宗师。

在1913年,吴昌硕能被大家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没有超强实力是难以服众的。在当上西泠印社社长后,吴昌硕把印社搞得风生水起,为国内培养了许多篆刻名家,许多日本篆刻家也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拜在吴昌硕门下学习篆刻。

在日本篆刻界,吴昌硕被称作印圣,跟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而齐白石在篆刻上的成就并不突出,他的所有篆刻技法,都学自吴昌硕。

综上所述,在诗书画印四个艺术领域的比较上,齐白石在诗词和绘画两个领域跟吴昌硕相当,在书法和篆刻上,他远远落后吴昌硕。

因此,可以说,在艺术成就上,吴昌硕比齐白石更高一些。


鸿鹄迎罡


明确的答案是:吴昌硕更胜一筹!齐白石证明了画得好之外运气好也非常重要 根据史料:

  • 齐白石57岁开始在京”北漂“,在琉璃厂摆地摊卖画,但绘画作品都是模仿八大山人一路的孤傲题材,销售很不如人意,皇城根人喜欢富贵热闹的画作,齐白石遭到冷遇。以替人刻印为主要生存手段,本以为前途暗淡希望渺茫,但运气莫名其妙的来了。

以下为齐白石北漂时的作品(1921年前后作),风格确实是模仿八大山人的。

当时民国教育部长陈师曾,吴昌硕的弟子,在琉璃厂闲逛遇到一个落寞的摆地摊的卖画者,几次看他都没什么生意,十分好奇,就去看了他的篆刻和国画,说:篆刻马马虎虎,画是真不咋地啊!

摊主就是57岁的齐白石,坦言道:不知道怎么画才能卖得出去,请先生教我!

陈师曾语重心长:你要变变风格了,这有我老师吴昌硕的画,给你拿去学学。

老齐回家临摹数十遍,终于悟出点道理:今后要画红花墨叶才有出路啊。从此后就有了“衰年变法”之说。变法后齐白石画作面貌一新,以热闹的色彩、金石味的粗线条作画,又融合了自己几十年做木工雕花匠的民间艺术进去,十分雅俗共赏。

下图是早年齐白石做的雕花木匠作品

一切妥当之后需要个大师级的人物给自己定一个卖画的价格,即润格,于是写了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表达对老缶(即:吴昌硕)的崇拜之情,青藤就是明代大师徐渭,雪个是明代八大山人,诗中把吴昌硕和这两位绝顶大师相提并论,又将自己比作走狗,确实非常人所能。情真意切!

陈师曾把这首诗带给了吴昌硕,老吴见到此诗十分感动,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老者(老齐当时已经60了)如此虔诚,决定为齐白石打call了,写了一段话给媒体:向齐白石“求画者踵相接,更觉手挥不暇”虚假的广告词。齐白石的运气来了。


其实当时的齐白石的现状刚好相反。老齐自己说:“我那时的画,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圆,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陈师曾之所以帮助齐白石,曾经说过原因:“齐白石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


好运气强势启动,陈师曾是留日的,在日本有很多社会关系,带着齐白石的画直奔日本开画展,大力宣传,结果一张小画卖100银元,2尺的卖到250银元,齐白石画作大卖,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

相反,吴昌硕也参加了这次画展,结果无人问津,以前日本人大量购买吴昌硕的画。吴昌硕说:北方有人学我点皮毛,居然出了大名。


齐白石听到后洋洋得意,从此拒绝承认学习过吴昌硕的绘画技法,一生再也没提到过吴昌硕这个名字。


以下是吴昌硕2张作品,可以看出齐白石笔法和风格都出自于吴昌硕


从纯绘画艺术来说,有3点说明吴昌硕技高一筹。 二者的区别在于吴昌硕创新的成分更多,齐白石继承的成分偏多一些。

1、篆书领域:

吴昌硕在继承和创新上都是大师级的,他把篆书引领到了艺术的高度,而齐白石只是继承者。



2、篆刻领域:

吴昌硕篆刻把秦汉印风貌融入到了近代,古朴丰茂的样式影响到了东南亚,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齐白石只是创新了一种较为单一的风格,即来源于碑学的《天发神谶碑》的单刀冲刻法,印面效果古意不足、略显单薄,多字印效果比吴昌硕稍逊。



3、国画领域:

吴昌硕开创了金石味入画,文人气更多一些,继承并拓展了明代陈淳确立的小写意范式,确立了大写意范式,并影响到了东南亚,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齐白石只是继承了吴昌硕画风,但把民间艺术风格引入大写意画是他的亮点。

二者都称为大师绝不为过,今天我们所有的学国画的人都只是在齐白石和吴昌硕风格内彷徨,没有一个人能突破这种大写意范式。


国画大叔


他们都是大器晚成。我们都知道齐白石是衰年变法,晚年成名,而吴昌硕成名比齐白石更晚,70岁才时来运转,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他们都得益于赏识自己的贵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贵人恰好能给自己补短板。吴昌硕刚到上海,不懂生意经,遇上了上海总商会主席、大老板王一亭,为自己奔走营销。一开始,卖画不利,王一亭甚至叫人偷偷买下,以安慰吴昌硕。齐白石初到北京,被艺术圈子骂没文化,恰好有陈师曾这样的世家子弟、文化名流赏识他,指导他转变画风开新路。陈师曾是诗坛盟主陈三立的公子,又是画坛和评论界大腕。他的加持,一下子堵上了那些讽刺齐木匠没文化的嘴。

他们的成名也都和日本有关。

吴昌硕搬到上海闸北吉庆里之后,王一亭时常请他到附近的六三园游玩。六三园是日本名士白石六三郎的私人园林,也是当时在沪日本高端人士的聚集地。王一亭不失时机地向园主人六三郎介绍了吴昌硕的书画篆刻。颇有鉴赏力和购买力的六三郎立马成了老吴的粉丝。

1914年秋天,六三园里举办了《吴昌硕书画篆刻展》。这是吴昌硕第一次个人展览,嘉宾云集,不少日本名流纷纷认购,吴昌硕的大名从此远播东洋。也正由于这次画展的影响,吴昌硕的润格开始大幅飙升,成为海派书画家中的标杆。

由于有吴昌硕,从1912年至1926年的十多年里,六三园成了上海中日书画交流的中心。吴昌硕也在六三园中结识了日本大画家富冈铁斋、收藏家中村不折等大腕,从而奠定了在日本艺术市场的高端地位。

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收获吴昌硕精品的日本藏家,自然是六三园的主人六三郎。六三郎没有儿子,他把独生女嫁给了长崎最大的中餐馆:富贵楼的老板的儿子耀一郎,并且收为婿养子,成为家族接班人。因此,富贵楼收藏的吴昌硕和王一亭的画作,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六三园时代。

历经百年,当年六三园买入的吴昌硕和王一亭画作再次出现在日本关西拍卖,仍然保持原装原裱,木盒上有统一编号标签,甚至还有王一亭的亲笔题签和吴昌硕的名片。

不禁让人感慨:百年沧桑,在彼邦藏家那里竟如弹指一瞬。

市场上,保守派多半不如创新派吃香,就像吴昌硕终究卖不过齐白石。

不过这也未必不是好事,在爱热闹,爱打哈哈的老吴心里,终究存在一份学古而化、复兴传统的心思。即便不是被大部分人追捧,不在市场上创造天价,但总有人一直高度认可吴昌硕,将他的画放在心里,真诚地欢喜。

教齐白石变法的陈师曾,有个更出名的弟弟叫陈寅恪,他晚年最爱两句诗: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留待后来人。这诗若是配上吴昌硕的花卉,也算是好搭档呢。


民国画事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巨匠,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吴昌硕的绘画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font>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font>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王个簃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


/<font>齐白石非常崇拜吴昌硕,在画中题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font>齐白石是中国典型的文人画家代表,尽管他是以木匠身份出道,除了绘画之外,他的诗词书法造诣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曾经说过:从来未见不能诗文书法而能画者。可见他对于这两样画外功夫修养的重视。他的画风也正是陈师曾提出的文人画的风格:隐笔草草不求形似唯求精神。


民国时期的吴昌硕是画坛翘楚,也是齐白石甘愿做门下走狗的大师,仔细研究齐白石早期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很多题材构思都直接取自吴昌硕的作品并大获成功。
/<font>


六十岁后的齐白石通过变法改变了画风,确立了他自己的红花墨页语言新式,渐渐与其他画家拉开了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人生由技入道质的转变,通过绘画这个机能感悟出艺术奥妙的规律,给后人以无限启迪,比如对于绘画这个事业他总结到: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人之所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拾之而不诽,然后观天地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当前艺术品市场齐贵吴贱,这是吴昌硕离我们太远了,百年时间需要过程,而新中国奠定了齐白石先生巨匠地位,加之门生弟子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等的发扬光大,造成了吴昌硕作品的洼地。



从艺术地位看前吴后齐,吴昌硕先生的画更具文人气。齐白石先生更具平民化,更多的是新中国风气。

阅后请加关注,更多精彩为您呈献!



视界空间\n


是的,吴比齐,更高些。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篆刻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绘画

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1] 吴昌硕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又喜作兰花,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晚年较多画牡丹,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推崇周闲果蔬风格,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深远。

主要绘画作品:《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五月枇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特点

①金石气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气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画作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比如,人们在谈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时,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评价他们的画作有金石气息。

②笔力雄浑: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二大特色是笔力雄浑。所谓笔力雄浑,指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人们常说吴昌硕绘画的气息很厚、很重,按照书画圈儿里人的说法就是“笔头子”很大。所谓“笔头子”很大,并不是说他用的毛笔很大,而指他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吴昌硕作品

③设色浓丽: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三大特色是设色浓丽。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张俊东却指出,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比如,吴昌硕画过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所以张俊东认为,中国画设色的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谁来用以及怎么去用。[6]

吴昌硕作品

④富于变化

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四大特色是笔法和墨法富于变化。这里边又体现在几个方面。张俊东举例介绍说,比如吴昌硕在画菊花时,可以将一朵菊花无论是正面的,侧面的,静态的,动态的,都能画得非常丰富。[6]

书法

吴昌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行书学黄庭坚、王铎。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吴昌硕的隶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记》是吴昌硕71岁时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辞章与书法俱佳,是吴昌硕人书俱老时期小篆艺术风范的杰作。

诗文

吴昌硕善作诗文,苦吟数十年,未尝间断。其诗文,奇崛古朴,用典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活泼自然,接近口语,具有明丽俊逸的特点,风格上与民歌很相近。有些绝句则活泼自然,接近口语,时含有讽刺意味,抒发生活实感。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颇有浪漫主义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讽刺意味,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他的散文作品写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写的都很朴质淳厚,平易近人。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发抒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颇能以少胜多;读时依稀与作者一灯相对,娓娓而谈,意味非常深长。

刊行作品

《朴巢印存》,施旭臣(浴升)撰序为同治九年,岁在庚午(1870年,时吴昌硕二十七岁),吴瑶华跋。扉页吴氏自题篆书“朴巢印存”四字,另题“金钟玉磐山房印学”八字。谱中有先生早年手抄的五言八韵“试帖诗”六首墨迹。共钤印103方,皆无边款,线装二册,未出版。


云诗雷情


你有哪一个多好。没有的难受。有了又都是差易











有你是我一生的平安


谢谢你的提问。

吴昌硕作画时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笔下的梅花,太赞了。上图一起看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所画之物神态逼真,惹人喜爱。我尤其喜爱齐白石大师的虫鸟图,尤其是他画的蝉,活灵活现,太逼真了!


书画界艺术


我想学习中国画、以及了解中国画近代史的,沒有一个人不知道吴昌硕、齐白石的。关于他们的简介大家很容易找到,我就不在这里再作介绍。今天主要谈谈他们俩在艺术史地位。

首先谈谈吴昌硕

陈传席在著作《画坛点将录》中说吴昌硕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主要原因得力于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吴昌硕学画很晚,大概四十岁左右,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金.石书法功底,他以篆籀笔法入画,强调线条的书写性,提高了线条艺术性。使得他的绘画风格异于前人,比当时正统派或主流风格更具时代特色,同时他在上海这个当时文化艺术中心,弟子众多,如一代名画家王震、王个簃、诸乐三、陈师曾、潘天寿等,再加上他的长寿,影响力非常大。吴昌硕不仅开创了“后海派”,也开创了气势磅礴的新时代的艺术风格,自吴昌硕开始了中国画艺术的新篇章,他是具有开创型的艺术大师,也是“海派”的领军人物。



再谈谈齐白石

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的又一位艺术大师,齐白石画主要学习八大山人、徐渭及吴昌硕,但他去粗存精,去俗留清,画风比吴画更清更静,更接近新时代的精神,他也很长寿,学生比吴昌硕多,影响力更大。可以说齐白石是开拓型大师,在画史上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影视艺术汇


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三个有晚清三杰的美好誉和公论,尤其是吴昌硕乃西冷印社之鼻祖,其书画印无一不精且可视作晚清之巅峰:其作品传承有序其才情冠绝数百年,相形之下齐白石略逊一筹!从历史来看齐享誉全球历史不到百年,就其整体作品来看其前半生作品原创性不足,主要是模仿八大山人:七十变法方才有自己的面目,所以如果要打分的话,吴昌硕可以打个满分加,而齐白石至多是打九十八分罢了。


亦244190436


吴昌硕是清末民初的艺术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之大成。他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和“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的花鸟画在那个时期是最受欢迎的。齐白石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回。”可见齐白石是多么地崇拜吴昌硕,可见吴昌硕的艺术高度难。

齐白石为了解决自己的不足,苦心研究吴昌硕的画法之后自成一格。吴昌硕的画,画气不画形,以篆、隶、草书笔意入画,雄健古拙,墨足色酣。正如昌硕之名,墨韵酣畅,气势磅礴。尤其是不设色者,更为气韵昌硕。吴昌硕作画往往题款文字比较多,与主题自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他的文人气质,这一点是令齐白石佩服至极。吴昌硕在那个时代首屈一指。

齐白石是近现代炙手可热的国画大师,家喻户晓。他虽然以花鸟画著称,但涉猎题材及其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果蔬、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无不精工。另诗、书、印也是了得。齐白石的画,色与墨对比强烈,干练而丰富,高雅而和气,是将高洁之气拉近生活之中,有“大俗大雅”之美誉,被广泛喜爱。

如果一定要回答吴昌硕和齐白石谁的成就更好一些,我的答案是:站在艺术时代的角度看,二人各领风骚五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