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在行動 欠債還錢 天經地義

把握法律尺度與釋放執法溫情或許是一個永恆的課題與難題。這其中寓含著管與放的辯證法。現在社會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實際上連接了授信與受信兩方。其核心和初衷無疑是要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因此,對失信方的過於溫情未必不是對另一方權益的傷害、對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冷漠!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現如今的華夏大地,人們已經不在信奉欠債還錢的準則了,取而代之的是"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的歪理邪說。在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之際,央行制定了各項刺激經濟的舉措,加大資金流動性,定向降準,增加個體及小微企業的放款力度,這些措施必須伴隨著失信懲戒力度的加大,否則疫情過後,槓桿率上升,債臺高築,緊隨其後的就是全社會的債務危機。在此之前,消費主義的包裝已經引得太多年輕人過度消費,他們以"花未來的錢"為榮,卻很少去思考是否有履約能力,如果不打擊媒體這種過度的消費引導,找回中國人勤勞質樸的優良傳統,繼續借著疫情享受新一波的"憑本事借錢不用還",那麼,中國還有什麼未來可要?自然總有一天會和我們和諧相處,人類的敵人,始終都是人類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