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三月江淮,乍暖还寒。这两天施桥镇村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不一样的美景、不一样的新生活、不一样的家乡。整洁的村庄里生机盎然,绿树红花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楼,和煦的东风拂过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近年来,施桥镇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环境提升 从“关键小事”入手

三月的大窑村,河水潺潺,桃红柳绿,而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模样。“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不整洁,室外脏乱差。”大窑村党支部书记孙先俊回忆道。

近年来,施桥镇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生态+”四大系列工程,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村庄环境整治走上了长效管理道路。今年,施桥镇将继续落实好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结合农村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牵头开展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垃圾清理、农业面源治理、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目前,施桥镇境内建了1500个垃圾桶、612个垃圾池、7个垃圾收储站,聘用70名环卫工,推行农村基础公共设施集中运营管护新举措。

今昔对比,施桥正是办好了这些“关键小事”,方才成功逆袭。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大窑村水环境治理成效

在水利系统工作了27年的邵良宽,一直在和水打交道。谈起农村水环境的变化,他用了一个成语——“翻天覆地”。“过去农村黑臭水体多,近年来对农村污水的治理让农村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在邵良宽看来,生态宜居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关键小事”组成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就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我们镇,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要全面落实各级管护进行长效维护。”他说。

目前,施桥镇正在加强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提高集镇、村和居住点污水收集率。为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先后建设集镇、大窑、将军山3个污水处理厂,共投资400万元,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集镇污水处理厂

生态宜居 从“群众参与”着手

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涉及千家万户,农户是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基础在农户、核心在共同”,这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共同缔造,从点到面,由浅入深,才能打通提升乡村颜值的“最后一公里”。

“村里每做一件事情,都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积极参与。”三口堰村党支部书记严邦武说,“在基层干了几十年,最深刻的感触是一定要发动群众力量去办事,小事才能办成大事。”2019年,施桥镇出台了《施桥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最美庭院”创建评选工作实施方案》,历时9个月评选出556户“最美庭院”。评选风潮一度吹到了在外务工的村民那里,看到家乡的变化,他们直言想回来。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最美庭院”张有谷户

“最美庭院”评选一共有户申请、组推荐、村验收、公示授牌、镇复核五个流程,在整个创建的过程中,该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共建,最终实现房前屋后家家洁、美好环境人人享,真正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今年,为了巩固“最美庭院”评选成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该镇又开启了“最美村庄”的评选。在施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从上到下的约束行为向从下而上的自觉行为转变。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大窑村高庄村民组自筹修建文化广场

生活便捷 从“城乡一体”出手

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哗哗流淌。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生活镜头,却是三口堰村84岁贫困户李登长等了大半辈子的事。“原以为这辈子只能吃井水了,没想到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李登长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近年来,施桥镇强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先后投资2025万元用来铺设自来水工程,总里程达628公里,全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汩汩清流进入千家万户。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贫困户李登长用上了自来水

农村生活宜居不宜居,方便、快捷、配套的生活设施是核心指标,“城乡一体”是根本途径。

为方便村民出行,该镇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延伸和联网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道路里程119公里,总里程达325公里,实现组组通、村村通,路网覆盖率304%。同时,沐浴着“四好农村路”的春风,构建了290公里的村级道路。在加密、加长农村交通路网的同时,施桥镇积极完善公共交通配套体系建设,共建招手停靠站台66个,停车亭8个,新辟农村公交线路6条,新建公交枢纽站1个,实现了村村通公交。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施桥镇公交枢纽站

为方便村民就医,该镇征地3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8840平方米的中心卫生院,可设置床位110张,大大优化了镇内医疗资源配置,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实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春回大地,施桥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建设中的施桥镇卫生院

那些城里人习以为常,农村人却遥不可及的生活镜头,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已成为施桥镇乡村振兴的亮点。施桥镇从垃圾无害化处理、供水一体化、客运一体化、医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来源:施桥镇杨晓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