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自古以来,江湖之中,武侠小说里,一直尊少林为天下第一武林正派!

尤其随着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少林功夫更是被家喻户晓!话说回来,1982版的电影《少林寺》,创造了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创造了1.6个亿的票房记录!

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当时82年的电影票价约是1毛钱,如果按我们现在的电影票价平均30换算,当时的票房折合人民币480亿,是我们当下华语票房冠军《战狼2》56.79亿纪录的8.4倍!

如此高的票房记录,背后是无数人对少林功夫的向往,《易筋经》,《一指禅》,《罗汉拳》,《大力金刚掌》,《七十二绝技》等等,虽然这些功夫随便一样拿出来都是令众人羡慕的当世绝学,但若论起历史上和当今少林寺的镇寺之宝,这些武学秘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镇寺之宝非这块碑莫属!

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这块碑的正文为《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俗名叫李世民碑,刻立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刻的是李世民为答谢少林所下的诏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的《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就是1982年少林寺这部电影拍摄的历史依据,说白了就是电影《少林寺》的剧本。

剧本是这样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为争夺天下,连年征战。当时势力较强的有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同时他的侄子王仁则占据在登封,当时王世充独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另一股势力较强的是唐王李渊、秦王李世民父子,占居潼关以西。在公元620年的时候,李氏父子为统一中原,挥师东进,兵通洛阳。为了确保克敌制胜,掌握敌情,于是李世民亲自扮作郎中,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刺探军情,不幸被王世充抓获,投入死牢。当时因唐王办事顺天理,合人情,秋毫无犯,而郑王则祸国殃民,鱼肉百姓,人人唾骂。少林寺的当家和尚得知李世民被抓后,就决定搭救李世民,派出了十三个武术高强的僧人,一人拿着一根棍子,连夜赶到洛阳,发挥少林武术的优势,经过拼杀,把李世民给救了出来。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不忘当年救驾之恩,亲下诏书,并草签了自己的名字,以表彰少林寺僧。

大家可以看到,石碑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从右往左念,竖行第五行的中间,有“世民”两个字,乃唐太宗李世民亲笔签名为证!小编推测,有可能是现在领导人签名的开始!

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而碑额“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御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历代的石碑均是先撰额后作碑文,而唯有这块碑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而由他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撰额,属不多见。

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碑的下半部分是唐开元年间的大夫裴崔撰写的《少林寺碑记》,内容记载了少林寺从北魏创建到唐初二百余年的历史,也是研究少林寺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那么,李世民就只给少林寺下了这么一道诏书吗?还有哪些记载和赏赐政策?我们到碑后看一下:


相比武功秘籍,这块碑才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碑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碑刻上的事迹就是《少林寺》电影拍摄的历史依据。碑文中提到“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说的就是在唐朝初年,少林寺就已经成为了最著名的佛教胜地!

除了诏书,李世民对少林寺所有的封赏和政策,概括下来一共有五条

1.为少林寺树碑进行表彰,并且把当时十三个和尚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我们看大将军僧昙宗,也就是电影中那个武僧首领的原型。

2.准许少林养僧兵500人,由昙宗率领,封昙宗为大将军。这500僧兵享受皇室供给,平时和僧众一样生活,如果遇到国家需要,就立即从军作战。

3.赐给十三武僧每人一件紫罗袈裟,标志着他们可以享受方丈级别的待遇。按照李世民的本意,是想让十三人出来作官,但他们不愿贪图红尘富贵,只领了一件袈裟仍然在寺院修行。

4.赠少林寺田地四十顷,附赠水碾一具。

5.准许少林僧众 开戒吃肉喝酒。

所以这个碑是少林寺被官方政府认可和支持的标志!

这个碑是历史上少林寺开始走向辉煌的起点和见证!

没有这个碑,就没有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

没有电影《少林寺》,少林就可能永远隐藏在嵩山密林,不为大家所知。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此碑若要作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无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