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该用什么守护内心的善良

文|旮旯

“真正糟糕的是,许多下流的事情有时候干起来却十分有趣。

——《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说主要讲述一个16岁中学生霍尔顿,看透了成年人的世界中充满了虚伪,物质至上,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之后,内心极度苦闷、彷徨和愤怒,从而燃起了想要逃离的故事。上面一幕发生在霍尔顿入住的酒店时,透过窗户看见一对年轻情侣正在用嘴玩着互相往脸上喷水的恶作剧而发出的一些感叹。

人性中那些不曾尝试,或者说黑暗的部分往往让人着迷。血腥、暴力、色情、虐待往往最为吸引人的眼球,因为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过一些龌龊的想法,只是基于法律和道德,被压制下来。

曾经在我年少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曾经因为一根想吃很久的雪糕而去偷窃;我曾经用木棍挑逗过一个无人看管的精神病患者,就算如今我长大成人,我内心的恶仍然在特定的时候突然涌出,我平时总是以一个有素质的人自居,可是每当我长时间这样控制自己的时候,我总会在一条无人的街道上,随手扔掉手中的空瓶子,并一脚把它踢到空中,这让我特别舒畅。

可是每次当我走在犯错的边缘的时候,都有另一个我出来阻止自己,你不能影响别人,你这样做不道德,你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病态,可是后来我慢慢的发现,人性就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而规则就是来管控恶的底线的标准。

道德,是管控恶的第一道规则

我曾经看过《时代》杂志里面的一个故事。

一个身患重疾的母亲,在临别之际,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不要结婚——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忠诚。”

她已过30的孩子,疑惑地问:“可是世事无常啊,妈妈。”

母亲说:“那就在不忠诚之前离开。你是自由的。”

我很认可这位母亲对女儿说的话,婚姻中,在不忠之前离开就是对于一段感情最好的结束,是一位母亲教给孩子面对婚姻的最好美德。

可是有的时候,道德的约束并不能很好的管控人性的恶,节节攀升的婚外恋比例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潘绥铭曾在采访中说。

“最意外的是中国的婚外恋,无论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妻子的婚外恋,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中国大约每3个丈夫和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轨。”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我想出轨都算得上下流的事情,因为它背叛了对婚姻的忠诚。将“忠于爱情,忠于婚姻”的誓言践踏的一文不值。

如果想拥有一段永不背叛的婚姻,除了每个人基于心底的道德约束是不够的,我想冰冷的婚前协议是有必要的,很多人都羞耻于签署婚前协议,认为那是爱情不纯粹的象征,是对另一半不信任的体现,可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明确的规则,反而能让人做到忠诚。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该用什么守护内心的善良


法律,是管控恶的最后一道防线

印度黑公交案,一名23岁女大学生和男友误乘了一辆不正规的公交车,车上6名男子见色起意,将其男友殴打昏迷绑在驾驶室里,随后将女大学生轮奸,最后两人被扔到路边,两人被路人送到医院,女孩13天后不幸逝世。

这起事件引发了印度全国各界的强烈愤慨,在全社会的关注下,4名罪犯判处死刑,1名罪犯入狱后自杀,一名未成年人判处监禁3年,时隔8年,今年1月四名死刑犯被执行死刑。

曾有数据显示,印度每隔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60%的印度女性曾遭遇强奸。在印度,法律、社会等因素对强奸犯罪的“宽容”纵容了强奸案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强奸定罪不明确,法庭执法不严格,社会容忍强奸犯,受害者反遭责难。更加助长了印度成为强奸事件的发生。

在印度,制定法律的人是大多是男人,而受宗教等传统思想影响,社会充斥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必然导致了法律制度的偏颇,从而导致了管控恶的底线被放宽,在约束力不够的情况下,那么人性恶的一面必然会被放大。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该用什么守护内心的善良


不仅仅在印度如此,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忍受着痛苦。

我曾经看过纪录片《侣行》中讲阿富汗女人的一期,阿富汗的女人一生都要装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叫做布卡,厚厚的布卡将整个身体装在里面,甚至连过马路都看不太清,她们当然不想这样,可是这是被男人要求的,一旦你不遵守,你会被丈夫割掉耳朵或者鼻子,如果你报警,男人会被关押一个礼拜,出来之后会直接杀了自己的妻子,在这里女人连男人的附属品都算不上。很压抑,特别压抑,在这个愚昧,黑暗,不断爆发着战争的国家中,这就是这里的法律。

当法律都不公正的时候,那人类社会将会失去对恶的约束,人性的恶会让人类痛苦不堪。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该用什么守护内心的善良


最后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法律就是光明的武器,道德就是爱心的良药,法律和道德就是守候在恶的边缘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人们在稻田里奔跑玩耍,只要有人靠近悬崖,就会一把抓住他们。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该用什么守护内心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