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對於廣大跑者而言:一方面春暖花開已經到了適合跑步的季節;另一方面,疫情大大緩解,加之選擇合適的室外空曠場所跑步本身也是安全的。

因此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跑者其實沒有必要一味只是居家鍛鍊,逐步恢復跑步,增加合理適當的室外跑步也是跑者大勢所趨,事實上也有很多跑者疫情期間堅持跑步。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但有一個問題擺在這裡,由於馬拉松是典型的人員密集活動,屬於政府嚴格管控的重大事項,即便政府宣佈疫情結束,也不可能馬上舉辦賽事。

加之賽事本身組織就非常複雜繁瑣,上半年幾乎不可能有大規模馬拉松賽事,原本上半年舉行的賽事要麼取消要麼紛紛挪到下半年,而到了七八月夏季也不可能舉行比賽。

這就意味著從現在到9月,有整整半年時間跑者不得不面臨無馬可跑的尷尬局面,而如果按照正常,現在已經開始舉辦若干賽事了……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面對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也許對於一些跑者來說,這不是問題,不跑馬照樣堅持跑步,但缺少了馬拉松比賽是不是也讓相當比例的跑者失去了目標?

不是說沒有馬拉松比賽大家都不跑步了,而是馬拉松作為目標,會刺激和監督跑者認真訓練,好好備賽,為PB而努力兩三個月。

事實上,跑者跑步不完全為了馬拉松,但認真準備一場馬拉松也是跑者的重要動力……

● 長時間缺乏比賽的刺激,還要不要跑長距離?

● 還要不要跑間歇跑?

● 要不要維持跑量?

怎麼解決跑步動力不足的問題,來看下面。


1、開始恢復跑步的跑者該如何跑?

一些跑者已經停止跑步較長時間,以居家鍛鍊為主,如果打算恢復跑步或者已經在恢復跑步,要注意以下幾點: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 不要進行報復性跑步,因為身體有個恢復和適應的過程,長時間停跑,一跑就猛跑十幾公里是不可取的,感覺是撒歡了,但其實運動量突然增加反而會導致運動後免疫力短暫性下降,容易引發感冒。

建議恢復跑步從以往每天正常跑量的40-50%開始。

比如你平時跑步一般是跑10公里,那麼頭幾次跑步大約跑4-5公里就可以了。


● 以輕鬆跑為主,心率控制在60-75%最大心率,讓心肺和整個人體運動系統有個適應的過程;

● 剛開始恢復跑步也不需要天天跑步,隔天跑步,每週2-3次就足夠了,待身體逐漸適應2-4周後,再恢復至之前的跑量和頻率;

● 選擇空曠人流較少的地方跑步,如果你以前經常跑步的地方或者跑步聖地的確人多,那麼建議你近期改換其他線路,目前一些公園還需要預約進入;

● 不要約跑,個人獨自跑步,原則上說跑步時不需要戴口罩,戴口罩跑步舒適性較差,空氣流通、人流較少場所沒有病毒。

戴口罩跑步不是為了防病毒,而是不給路人制造心理壓力,因為大家其實都還戴著口罩。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2、想開始跑步的小白如何開啟跑步?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一個詞頻繁出現,那就是“免疫力”,增強免疫力,提升抵抗力,提升個人健康水平,成為這場疫情對於民眾最重要的教育之一。

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熱潮就是寫照。

運動是促進健康最重要的措施,也是積極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基本可以正常跑步的當下,相信也有很多小白想要像周圍朋友一樣,開始跑步健身。

那麼對於小白來說,如何開啟跑步呢?以下建議特別重要。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 對於小白來說,養成習慣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那麼怎樣才能養成習慣?


那就是讓跑步不至於那麼累,很多小白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上來猛跑,跑幾百米就發現跑不動,這樣的挫敗感是很多人放棄跑步的原因。

建議小白們從完成1-2公里開始,一定要慢慢跑,走跑結合都是完全可以的,配速可以在730-800之間。

跑步沒那麼累,體驗變好了才容易堅持,沒有人天生喜歡受虐;

● 小白剛開始沒必要天天跑步,隔天跑步就很好了,每次20分鐘跑步就足以大大改善身體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週積累75分鐘跑步就是促進健康最需要的最少運動量(75分鐘對於成熟跑者來說就是每天訓練的基礎跑量)。

這樣算下來,每週3次,每次20-25分鐘,大約2-3公里就很好了,再厲害的跑步大神也是從跑步小白開始的;

● 對於小白來說,要學的跑步知識和技能很多,但剛開始,跑起來是最重要的,技能方法都是次要的,跑姿在這個時候也沒那麼重要。

一定要強調跑姿,那就是把自己的步頻加快,小步幅快步頻更好一點,爭取達到160-170步/分或者更快一些就行。

跑得慢,跑得少都完全不是問題,恰恰跑得慢和跑得少,你才會更容易堅持。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3、對於參賽和PB需求沒那麼強烈的佛系跑者該如何跑?


對於這部分跑者來說,有沒有比賽,比賽要不要PB,完全不介意,那麼上半年沒有比賽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對於這部分跑者只要堅持跑步就很好了,正如前文所說,達到每週累計75分鐘跑步是保持健康的最低跑量,也即周跑量大約12公里,月跑量大約50-60公里。

而如果在該跑量基礎上翻倍,也即每週積累150分鐘跑步,大約每週25公里,月跑量100公里左右,就是一個心肺功能良好,水平中等的成熟跑者了。

對於能堅持跑步但很佛系的跑者,努力讓自己的月跑量達到100公里應該成為一個目標。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當然對於這部分跑者,我們也推薦大家為自己定下一個下半年參賽目標,這樣可以通過較長時間的備賽,達到提升自己,獲得更好的健康水平的目標。

因為有目標跟完全沒有目標還是很不同,有一個目標至少會督促自己更加積極努力地跑步,而在挑戰自己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佛系沒有錯。

但有個目標,朝著目標去努力,也是一件十分有樂趣的事情,而當自己實現了目標,你就會特別開心,你會發現你的潛力是如此之大。


4、對於PB有不懈追求的成熟跑者該如何跑?


這部分跑者可以說是較為糾結的一個群體,他們一方面深度熱愛跑步,一方面也通過不斷PB來突破個人極限,這既是較高層次的人生價值實現,也是積極人生態度的最好詮釋。

他們構成了跑者群體的中流砥柱,也是跑者群體中最勤奮最認真的一個群體。沒有比賽他們當然也會認真跑步,但失去比賽,也會讓他們的失去了重要樂趣和目標。

因為跑馬不僅僅是參加比賽和實現PB,也是跑馬旅行、結交朋友、增加閱歷、豐富人生的重要方式。

這部分跑者該如何跑呢?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首先不要因為沒有比賽就失去跑步興趣,畢竟對於大眾跑者而言,追求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有了健康的身體基礎之上,大家才會萌發出不斷進取提升的動力;

要保持正常跑量,這是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如果疫情之前你正常月跑量是250公里,那麼這幾個月,你也要讓自己月跑量保持在這個水平,這是最低要求,因為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自己能力不下降;

好好彌補自己的短板,如果有傷痛那麼就需要通過這段時間較長的歇賽期進行治療、調理和康復;

● 如果自己力量弱,就需要好好在家加強力量,多練力量;

● 如果自己基礎耐力差,那麼就有必要多練LSD;

● 如果自己速度較差,那麼就要有意識地進行間歇跑訓練、衝坡訓練等等;

對於成熟跑者來說,不要因為沒有比賽而有失落感,沉下心來進行訓練不是壞事。


沒有馬拉松比賽的上半年,跑者該如何跑步?


你需要像精英選手那樣每年參賽不多,但為了一場比賽就認真系統地備賽,通過較長時間紮紮實實訓練,全面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而不是頻繁參加大量比賽。

比賽過多就不大可能場場PB,還會導致身體過度消耗和疲勞積累引發傷痛。

跑者要有要麼不參賽,要麼參賽就大幅度PB的勇氣決心,也就是憋一憋再放大招!


上馬基本已經確定11月29日比賽,且是我國首個國際田聯白金賽事。

成熟跑者是不是需要現在就立下在上馬創造個人PB的決心,即便上馬中不了籤,下半年9-11月還有眾多馬拉松,不管參加哪場比賽,肯定也是有機會去跑出個人PB。

為了下半年的馬拉松,現在開始系統訓練,正當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