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张掖丹霞游后感

文图:杨全华

主播:苡 子


把上帝与“中国红”扯上情缘,看似“天方夜谭”,却并非没有道理,说起来竟是大自然中的“一抹赤色”从中牵的线。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事物之间的关系真是令人难以捉摸。善恶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事,有时竟会“携手”相伴。当然厄运与幸运同时降临也就在所难免了。据史料记载,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场灭顶之灾与一项“当头鸿运”,借助“白垩纪”的雄威,一同降落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无情的灾难结束了巨形爬行动物恐龙,在地球上长达1.6亿年的统治。而“鸿运”则把大自然中最美丽的色彩带到人间。倍受人们喜爱的“丹霞地貌”,就是那个年代形成的美丽景观。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那是一次规模空前巨大的地质运动。冰火更替,群山隆起。剧烈而漫长的地质演变,导致一种不同寻常的岩层,生发于中国的河湖盆地。原本沉睡在水底,通体泛红的砂、砾岩层,纷纷破土而出,形成一座座形态奇特的山峰。这些山峰经过风雨的不断磨砺,最终呈现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状态。这就是后来由中国人发现并由中国人命名的地质景观——丹霞地貌。据《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记载,截止2010年在全球已探明的820处丹霞地貌中,中国拥有799处,澳大利亚与美国分别仅有11处和10处。或许理智与善良的“造物主”,早已知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必定会繁衍出一个钟爱红色的民族,所以将全球几乎百分之百的丹霞作为“红色基因”极早地播种在中国的大地上。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落户地球千万年的“丹霞地貌”,终于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中国人叩开大门。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省北部山地进行野外考察时,偶然发现了仁化县丹霞山上密集分布的红色崖壁。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惊奇不已并随之将这些岩层命名为“丹霞层”。后经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深入的考察研究,“丹霞地貌”这一新的地质名称便应运而生。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张掖丹霞在我国近800处丹霞地貌中,因其规模宏大、造形奇特、色彩艳丽而闻名于世,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著名导演、编剧姜文、张艺谋、钱雁秋也曾把这里作为影视片的重要外景拍摄地。张掖丹霞的广泛影响力,不断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及摄影爱好者的目光,也吸引了我这个摄影迷。今年十月中旬,我与十几位爱好摄影的朋友,特地从山东淄博来到张掖摄影采风。那天下午不到四点钟我们就到达张掖并入住宾馆。由于时区不同,地处大西北的张掖与鲁中相比,太阳要晚落两个多小时。“光影”是摄影作品的生命,也是摄影人的追求。张掖市区离丹霞景点仅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放下行囊就行动,可在下午五、六点钟光影最好的时段,进入景区按动快门。然而团队的计划是明天购票进点。眼看着怡人的夕阳渐渐隐去,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摄影人独有的惆怅。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因景区上午9点才开门,第二天早晨8点我们离开宾馆。在驶向景区的途中,透过道路两旁的白杨树,我看到不远处一座座山峰泛着暖暖的红光。随着离景区越来越近,山峰的红色变得更加醒目。诱人的美景令摄影人手已发痒。此时,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窗外。有的影友已从包中取出相机,有的将手机贴近车窗,有几位朋友干脆直接要求司机师傅靠边停车。然而,通向景区并不宽阔的道路,因车辆混杂,未能找到适合停车拍照的地方。“美酒应是在深巷”,沉住气,景区的风光一定会更棒。无意间,司机师傅加快了车速。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为冰沟丹霞景区和七彩丹霞景区,两个景区相距十余公里。我们首先来到冰沟丹霞景区。因初来乍到,对于冰沟丹霞几乎一无所知。冰沟,看来真是一条大“深沟”,进门后,景区观光车拉着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驶入一道幽深的山谷。当我们走下观光车,眼前的景观大大出乎想象,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我置身谷底抬头仰望,但见两侧连绵起伏的山体上,座座奇险峻峭的山峰,从半山腰处拔地而起。它们有的像城堡,有的似宫殿,有的像方山,墩厚雄伟,稳重泰然。还有的像利剑出鞘,有的像巨蟒翘首,有的像巨柱擎天,大有舍我其谁,傲视苍天之势。冰沟的山峰不仅有着千秋不一的形态,而且具有梦幻般的意境。如果细心地观赏,会发现峡谷两侧的山体上分布着众多富有不同寓义和意境的山峰,如“神驼迎宾”、“桃园结义”、“神龟探海”、“玄武门”、“太和宫”等等。这些神奇的丹霞造型,令人观后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近景取其质,远景取其势。欣赏过山谷两侧的近景,我沿着一条陡峭的栈道,登上一座最高的山峰。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原以为冰沟就是由一条峡谷两列山峰所组成,登上山顶才发现,这里全是山的天下,峰的世界,岭的海洋。大小山峰层层叠叠,远山近岭高低错落。眼前山势险峻,姿色迷人;远方天山相连,山色朦胧。在山的尽头,我似乎看到一列雪山在缓缓移动的云中,若隐若现。哦,这里原本属祁连山脉,在这里看到雪山应不为稀罕。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离开冰沟,我们来到“七彩丹霞”景区。万万没有想到,两个景区仅相隔十余公里,而其形态色彩却是两重天地。这里没有峡谷,没有奇峰,完全是由一座座连绵起伏、多姿多彩、似土非土的宏大丘陵所构成的地质景观。难怪有的地貌专家曾说:“张掖七彩丹霞其实并不能算作丹霞地貌,因为它缺少丹霞的一个重要特征——陡坡峭壁”。“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正因如此,七彩丹霞才以其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美貌,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游人的喜爱。七彩“丹霞”的独特不仅在于它没有“陡坡峭壁”,更在于它丰富的色彩。它既有其它“丹霞山”共有的红色,还有灰、白、绿、橙、黄等多种颜色。这些色彩或以各自独立的条形,排列成长长的带状,生动地镶嵌在山丘上;或似满天的彩云,成片成片地降落在丘陵间。细看它们所组成的图案,有的如弯弯的彩虹;有的像多彩的丝带;有的似飘浮的轻纱。有的纵横交错虽无规则,同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可谓赤橙黄绿层层叠叠,满山遍陵色彩斑斓。初次来到这里大有误入天宫的大柒房、上帝晒丝场的感觉。甚至如果在空中俯瞰,必定会以为“老天”不慎打翻了调色盘。“七彩丹霞景区”或许正是因此而得名。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七彩景区,方圆上百公里,分为四个区域,设有四个观景台。因景区面积宏大,观景台之间距离较远,有数十辆摆渡车不停地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迷人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暗下来了,团队约定的离园时间到了。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的我们,只好带着遗憾,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座多彩的宫殿。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不禁陷入沉思与遐想。千万年前,“上帝”把“红色种子”播撒到人间,播撒到中国,不仅给中国的丘陵山川披上绚丽的盛装,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永生的力量,也蕴含着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希冀与期盼,理应结出丰硕的果实,得到丰厚的回报。丹霞地貌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诞生,虽然前后相距千万年,但这施红与爱红之间却似乎有着心有灵犀的传承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几乎都把红色视为治国安邦的精神力量,到了周朝红色更是被扶上正统地位。特别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南湖、南昌、井冈山一个“红色政党”、“红色政权”、一支红军武装的创立,鲜艳的红旗插遍中国大地,飘扬在祖国上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被红色的救星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近百年来,受益于“红色”的中国人民,对红色更是喜爱有加,自觉地把红色纳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国上下,大江南北无不时时处处翻滚着红色的热浪,洋溢着红色的气氛:过年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开业要铺红地毯,剪红绸缎;结婚要扎红彩门,生子要吃红鸡蛋;少年儿童要带红领巾,“本命年”的老人也喜欢穿红衬衫,等等。可以说这诸多红色构成的“中国红”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经典的政治、文化象征。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红色本是大千世界赤橙黄绿多种色彩中的一种,中华民族只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株一叶,而不知何故却独自对于红色如此挚爱,情有独钟?望着天边即将隐去的那轮夕阳,我似乎突然明白:红色是太阳的象征,而万物生长不可能离开太阳;红色是吉祥的征兆,红运当头、吉星高照是人人共有的愿望;红色是热烈的体现,冷漠不会得到人们的待见;红色是发展的寄托,没有人愿意过水深火热的生活……归根结底,红色是暖色调中的主宰,是趋利避害的正能量。选择红色,预示着家庭和睦,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世界兴旺。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表明,天人合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今天,中国人民正沐浴着红色的暖阳,行进在“追梦”的大道上。相信自古即偏爱“中国红”的“上帝”和富有理性的大自然,一定会扶助中华民族尽快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见诸多家媒体。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主播简介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杨全华|| “上帝”偏爱中国红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省、市朗诵团成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置顶梨花雨(朋友)

见识过丹霞地貌,欣赏过拍摄丹霞地貌的作品,阅读过描写丹霞地貌的文章。能够把丹霞地貌的雄浑壮观、绚丽威武提炼汇总,助推神奇想象、英雄情怀的,唯有杨全华主任!他说:“千万年前,“上帝”把“红色种子”播撒到人间,播撒到中国,不仅给中国的丘陵山川披上绚丽的盛装,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永生的力量,也蕴含着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希冀与期盼,理应结出丰硕的果实,得到丰厚的回报。”他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几乎都把红色视为治国安邦的精神力量,到了周朝红色更是被扶上正统地位。”他说:“随着南湖、南昌、井冈山一个“红色政党”“红色政权”、一支红军武装的创立,鲜艳的红旗插遍中国大地,飘扬在祖国上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被红色的救星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说:“红色是太阳的象征,而万物生长不可能离开太阳;红色是吉祥的征兆,红运当头、吉星高照是人人共有的愿望;红色是热烈的体现,冷漠不会得到人们的待见;红色是发展的寄托,没有人愿意过水深火热的生活……归根结底,红色是暖色调中的主宰,是趋利避害的正能量。选择红色,预示着家庭和睦,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世界兴旺。”我惯会舞弄文字,在这篇文章面前,舞弄不起来了!


置顶水城人(杨全华)

观赏过多姿多彩的张掖丹霞地貌,大为震撼,多有感慨。但一时又不知感由何发,感发至何。后经思考与联想,突然想到了“中国红”,于是将播撒红色“基因”的上帝经“丹霞”牵线与中国红扯到了一起,形成了这篇字多三千余,诵读17分的冗字赘文。感谢主编的精心编辑,感謝苡子老师不嫌冗长,声情并茂、韵致抑扬的辛苦诵读!。


置顶浪迹天涯(朋友)

全华深切而极富寓意的感悟:“红色是太阳的象征,而万物生长不可能离开太阳;红色是吉祥的征兆,红运当头、吉星高照是人人共有的愿望;红色是热烈的体现,冷漠不会得到人们的待见;红色是发展的寄托,没有人愿意过水深火热的生活……归根结底,红色是暖色调中的主宰,是趋利避害的正能量。选择红色,预示着家庭和睦,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世界兴旺。” 全华的详尽阐释,不仅呈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而且普及了远古地质地理知识。真是一篇图文并美的好文章


水城人(杨全华)

回浪迹天涯,谢谢邢老兄精彩点评鼓励!


水城人(杨全华)

梨花雨王倩老师不愧是见多识广,鉴赏力高的作家。对于王老师留言对我这篇文章的点评、鼓励,我深表感谢,深受鼓舞。您是作家,文字专家,您的作品,您的文才,您广博的知识,我们大家有目共睹,望尘莫及。我们向您学习的同时,始终愿为你呐喊助力。再次謝謝!


水城人(杨全华)

回立敏:感谢立敏的时常关注,感谢立敏的精彩留言。你“小立意,大主题”的解读,使这篇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起来。你“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精辟表述,使“舞者”的动感更加活跃起来。这一大段留言,不仅体现了你的用心,同时也体现了你的解读水平!


立敏(朋友)

杨主任是我在机关工作的一位老领导,之前看他的摄影作品多一些,也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大都是散发浓郁生活气息的短文,今天这篇算是看到的长作,看完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画面:谁持彩练当空舞? 文章由写张掖的丹霞地貌和壮阔迷人精致拉开序幕,造物主偏爱张掖留下了鬼斧神工的赤色火风,在杨主任的图文并茂中看到了层峦叠嶂的岩石,巍峨挺拔、神态各异,或组群昂首、或独自屹立,任凭手中的相机有多么广角的镜头,也难以将他的全貌揽入镜中,大自然永远都是以这种默不作声的姿态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胸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 杨主任从张掖的红又舞到了南湖、南昌、井冈山、红色政权、红太阳……一条红色革命之路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中国红”,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日子是从红色源头一步步打拼出来的…… 文章看似一篇游记,却以红色为主题引发了作者和读者的思考和遐想。小立意、大主题正是杨主任的高明之处,实在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