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如反掌卻聽之任之?為何中原王朝不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靜夜史


自古以來朝鮮半島上的歷代政權都是作為我國曆史上的重要鄰邦或藩屬。上至先秦時期的衛滿朝鮮,下至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上,朝鮮半島上的數個政權都與中國各個王朝有著密切的交往,雖然雙方也曾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過多次兵戎相見,但是,中國曆代王朝除了元朝將整個朝鮮半島納入版圖之外,其餘歷代王朝始終沒有像對待其他周邊小國那樣對其進行兼併,至多不過佔領朝鮮半島的北部。究其原因其實就是:“不值得,犯不上”。朝鮮半島地處中原王朝東北方向,既遠離中國曆代王朝統治中心,又不是傳統的農耕區域,同時半島土地狹小,國力貧弱也讓歷朝歷代統治者對其失去興趣。

一、朝鮮半島遠離中原王朝傳統農耕文明:

朝鮮半島位於中國東北地區,這一地區在我國古代歷代王朝中都遠離統治中心,東北地區雖然是開闊的平原,但是氣候寒冷,歷朝歷代這裡都不是廣大漢族人生活的傳統區域,這一地區的居民主要以遊牧民族為主,漢族的農耕文明始終沒有普及到這裡。這種地方在古代封建皇帝眼中是典型的“苦寒之地”。絕大多數的統治者都認為佔領這個地區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二、朝鮮半島地狹民弱:

朝鮮半島地形多以山地丘陵為主,半島狹長,北高南低,可供耕作用的土地非常有限,由於耕地少,糧食產量有限,所以朝鮮半島歷來人口數量並不多,也正因為如此,朝鮮半島上得歷代王朝都不富裕,如果中原王朝將這片土地據為己有非但得不到什麼好處,恐怕還要因為此處的貧窮而倒貼很多錢糧。這樣一塊貧瘠之地對於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來說實在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也是中國曆代王朝沒有將半島納入直接統治的原因。

三、古代傳統中國沒有侵略擴張傳統:

由漢族建立起來的歷代中央王朝都沒有主動侵略周邊鄰國的傳統和習慣,除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外,中國曆代王朝都不奉行擴張主義,隋唐王朝也曾經與朝鮮半島上得政權發生過戰爭,但這都是由於半島上的政權挑事而起,中原王朝對於朝鮮半島的態度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服我了就可以了。到了明清時期,朝鮮半島上的朝鮮王朝更是成為了明清王朝為數不多的“不徵之國”之一,明朝政府和清朝政府甚至都在自顧不暇的時候援助朝鮮半島。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真正兵臨朝鮮王京城下的實際上也就只有元朝時期和清朝初年的兩次對朝鮮的打擊,清朝對朝鮮的入侵併非想要兼併朝鮮,而是出去瓦解朝鮮李朝與明朝的同盟宗藩關係,以便於在自身攻打明朝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清朝統治者從來沒有想要將朝鮮併入自己的統治的想法,並且清朝統治者一直以來都認為朝鮮是“異域一組”,可見清朝統治者並不把朝鮮半島視作中華的範圍之內,這也是歷代中國封建王朝不兼併朝鮮的原因。

歷史上朝鮮半島沒有納入中國領土絕不是因為中國武力不強或是戰之不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鮮半島對於中國沒有吸引力,不值得中國大動干戈,勞民傷財的去打這樣一塊“雞肋”。


歷史課課代表


古代中原皇朝的皇帝有二重身份:

1,中原皇朝的皇帝是天子,天子統萬邦,中國只是天子治下的一個國家而已。天子除了擁有中國以外,還擁有一堆藩國。

2,中國由天子親自直轄,天子行中正之道,所以天子直轄之國也應行中正之道,因此稱之為中國。

3,天子有執六璽,即天子之璽丶天子行璽丶天子信璽,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璽用於號令天下,皇帝璽用於號令中國。

朝鮮半島自古就被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為天子所轄之地,但非天子直轄之國,而是天子轄下的一個藩國。

天子是朝鮮的主子,但中朝兩國在法理上是平等關係,朝鮮為公候所轄的諸侯國,中國為天子直轄之領地。例如周天子直轄領地與眾諸侯國,也是這種關係。

至於說朝鮮為什麼沒有最終併入中國版圖。原因是:

1,朝鮮地處偏遠,中原王朝直轄與朝鮮國主統治沒多大區別。反正天高皇帝遠,派個官過去,也就等於任命了個土皇帝。還不如姿態放高些,與朝鮮維持君臣封貢關係,來得實在。

2,朝鮮自古是個禮儀之邦,國主安份老實,人民和善懂禮。因而在中原士大夫階層中,朝鮮給人的印象好,口碑也很好。 中原飽學之士有個習慣“見善不欺,見惡不怕。”所以歷朝歷代的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反對征伐朝鮮,都視朝鮮為兄弟之邦。因此朝鮮有難,中原王朝一般是有求必應。

3,近代以來,中國曆經磨難,差點斷了國脈傳承,而朝鮮也遭受了人間慘禍。因此陰差陽錯,中國與朝鮮半島失之交臂。這也許就是天意!

中朝不能成為一體,也許還是緣份不夠。希望半島從此能安享太平,不再有戰爭。亞太人民流的血夠多了,希望亞太地區能永遠繁榮昌盛!


鬼影147951010


中原各朝代在以農耕為主的歷史條件下,對朝鮮半島貧脊的土地不感興趣。如果將朝鮮納入中原版圖,是中原各朝代要養活補貼朝鮮的。這種賠錢的買賣是中原各朝代近視眼,沒有遠見的體現。


是中原沿海很廣闊,可中原東北的黑龍江省至今沒有出海口。這是缺少戰略遠見歷史的遺憾。從歷史上各朝代和朝鮮人民的願望上,是多麼希望西方中原東方大國統一朝鮮半島,百姓能有好日子過啊!



落後的中原農業大國,失去了朝鮮民心歸順的歷史機遇。當時中原各朝代還是把朝鮮半島當成了向南對日本的屏障,向北蘇聯老毛子的屏障。諸不知庫頁島以東,以西,以南大片的海域,和原屬於中原地界的各群島的富遮遼闊,對中原版圖來說,是多麼完美的詮釋啊!



中原南有西沙群島,東沙群島。中原東北黑龍江有庫頁島以西,以東,以南的富饒美麗的大片群島。這才不愧中原大國的稱號。其實在歷史上落後的農耕,以溫飽為目的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像朝鮮半島的朝鮮民族,庫頁島周邊的俄羅斯等少數民族,和其它少數民族,是願意西方,東方大國中原統一的。歷史各朝的統治者還是自私自利,不願著惹麻煩,不願本屬於中原各少數民族拖累中原國家的。


現在好了,當發現這些中原東北地區富饒的魚業,礦產資源,和該永久屬於統一的中國的時候,時機以錯過。機不可失,時不在來。這是歷史上中原東北黑龍江的遺憾,也是世代中國人民包括朝鮮少數民族和庫頁島向西,向南,向東各沿線少數民族的遺憾。

一個更加完善完美的中原版圖,何時何地能和平共處的劃歸原屬天賜中原大國的東北黑龍江的大片群島大片海域呀?

文章原創政見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圖片來自網絡。


關愛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中原王朝歷史上多次因為支援朝鮮半島而亡國,朝鮮沒有能力保衛自己,多次給中國招來亡國滅種之禍,唐代之前,朝鮮原本只佔據半島南方的五分之一領土。第一次,為保衛鮮羅和日本白江口之戰,而後和高句麗,百濟作戰多年,最後幫助鮮羅滅掉了高句麗和百濟並在朝鮮半島設置安東四郡,但安史之亂後,鮮羅不斷向北拓展蠶食大唐在半島內的四郡疆土,最終鮮羅在唐朝後期將唐軍勢力完全趕出了朝鮮半島。第二次,明朝時抗倭援朝,導致大明元氣大傷國庫空虛,最後無力阻止後金滿清建奴崛起入關,使得華夏被滿清奴役了三百多年。第三次,清末援朝抗倭,甲午戰爭失敗,清朝對日賠款一億兩白銀而後很快亡國。第四次,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從朝鮮半島進入東北,在全面侵華時,有18萬朝鮮籍士兵參加侵華日軍並直接參與了南京大屠殺。第五次,抗美援朝,新中國犧牲了幾十萬精銳部隊並消耗了巨大國力,和美國在東北亞冷戰對峙70年至今。


洛神崑崙


這個問題可謂說來話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偏重於地理方面的因素來談論一下這個問題。

在古代,要征服一個地方,首先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掌控統治與這塊地方相臨接壤的區域,這是一個事關根本的先決條件。(試想古代也沒有飛機導彈,總不可能穿越過去把人家給拿下吧 )

瞭解了這個最根本的前因之後,再來看看中國曆代王朝的疆域。

歷史上,長時間穩固統一過東北部地區的朝代其實並不多。由於北方地區自古部族眾多,紛爭也是從未間斷,因此,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徵討合併的條件的。

當然,在幾個盛極一時的大朝代中,平定北方各部後,也都有過征討朝鮮半島的事實。但為何從一統後的秦朝開始,儘管歷次的征伐都抵進過朝鮮半島,但半島卻從未長時間的被徹底征服吞併呢?其一是因為各朝代自身的興衰問題,再就是朝鮮半島在軍事防禦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地形,不僅有鴨綠江這道天然屏障,鴨綠江以北還有兩道東西縱橫的大山脈:千山山脈和長白山山脈。這樣的地形造就了朝鮮半島易守難攻的局勢。

中原王朝若要進攻半島,只能通過遼西走廊沿渤海南下,中間因為要避開上述兩大山脈,只能從半島西部沿海地勢平坦的區域進入。由於這片區域地勢狹長,當中又有河流阻隔,因此很容易被外界牽制斬斷,所以進攻難度也是非比尋常。這也是為什麼朝鮮半島從未被中原王朝橫掃全境的大部分原因所在。


得益於這樣的地形,再加上當時的高麗政權也一直都有向外擴張的野心,每當他們察覺到中原王朝局勢有變之後都會奮起反抗重奪政權。

元王朝建立後,懾於元朝軍事實力的強大,高麗也無奈的依順著元朝,沒敢有什麼大的動作。元朝滅亡,當時高麗王朝的野心又得到了釋放,他們趁機攻過鴨綠江,奪取了鴨綠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彼時剛建立的明朝得知此事後迅速派兵一舉殲滅了野心勃勃的高麗王朝,然後重新扶殖了另一個聽話的新政權。明太祖朱元璋賜國號“朝鮮”,取“朝正鮮明”之意。


成立後的高麗新政權對明朝可謂是畢恭畢敬,不敢有半點二心。至此,朝鮮半島也正式的成為了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另外,由於當時中原王朝並沒有今天這般明確的領土意識,再加上朝鮮半島也一直被看作貧瘠蠻荒之地,即便吞併了也沒有太大好處,反倒還有可能拉低全國平均GDP,搞不好還要倒貼錢養著這幫蠻夷之人,所以還不如讓其作為藩屬國自治,每年還可享有朝貢,這樣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總的來說,以中原各大朝代的體量,拿下各方面實力都不算太強大的朝鮮也並非太難,但是也絕非易如反掌。只是為了一個蠻荒小國而大動干戈勞民傷財可能確實不太值得,想必中原的統治者們都是深諳此理的。所以,只要用強大的實力將其威懾的人畜無害無疑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清末日本入侵朝鮮,清政府派兵救援失敗,朝鮮與中原就此脫離藩屬關係。


地理地外


一、朝鮮歷史。

古朝鮮有檀君朝鮮、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史稱朝鮮古三國時代。但朝鮮第一齣現在史書中應該是箕子朝鮮,朝鮮自己稱的檀君朝鮮,實際上傳說成份比較大,這裡不多說明。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周滅商後箕子帶領隨行人員約5000人去到了朝鮮半島,打敗當地土著建立了箕子朝鮮(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燕國人衛滿帶領千餘人避難朝鮮半島,箕子朝鮮收容了他們,而衛滿召集燕國、齊國逃難的人一舉滅了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194年~前107年),衛滿朝鮮後被漢武帝所滅,漢武帝遂建立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


後東北高句麗王朝興起,到漢末,基本佔領了漢四郡。朝鮮半島成立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史稱朝鮮半島三國時代。

後歷經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王努力,遂於公元666年聯合新羅滅了高句麗,中原王朝繼漢朝後再次直接統一朝鮮半島北部。後唐朝衰弱,新羅趁機北上,基本佔領如今的朝鮮半島。公元918年,王建發動政變建立高麗亡國,有宋三百年先是與中原維持朝貢關係,後又作為遼、金的附屬國。宋滅後又作為元朝的附屬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李成桂奉命北伐明朝,可到了鴨綠江後返回朝鮮發動政變建立李氏朝鮮,並派人向朱元璋請求冊封,朱元璋正式賜名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

二、中原王朝為什麼多數時期不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直接統治呢?原因如下:

一是古時的中原王朝實際上沒有如今這樣具體版圖的概念,而是稱為勢力範圍,只要你臣服於我,定期納貢稱臣就好。中央王朝居中稱天子,四方諸侯臣服於中央王朝,稱王。這是一種以朝貢關係為紐帶的獨特東亞世界秩序,我們一直主張內聖外王。而朝鮮是作為朝貢體系中最佳的國家來經營的,因為朝鮮從人種上與華夏本為一家都是炎黃子孫,在文化上也是一樣用漢字,尊崇儒家學說。再沒有比這更合適的樣本了,所以中原王朝一直以來並非不能從武力上征服朝鮮,而是讓朝鮮作為標準的附屬國而讓其他四夷效仿。個人以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是朝鮮半島土地貧瘠,而人民韌勁十足,古時交通不利,物資運輸困難,通常戰爭都是入不付出,經濟賬不划算,故而一般不選擇直接統治,歷代王朝都將其作為附屬國,包括少數民族統治時期的遼國、金國、元朝、清朝!

三是除了高句麗統治時期,其他時候朝鮮半島對中原威脅小,幾乎可以忽略。

總結:除了漢朝、唐朝外,其他王朝都沒有直接將朝鮮納入版圖,因為統治者們覺得留著朝鮮比吞併他更有用處!可三代不同禮,五霸不同法,如今最佳的辦法是學當年袁世凱建省直接管轄,退而求其次也是維持現狀分而治之。


聖哲同學


有佔領的時期,有不佔領的時期。佔領是因為皇帝雄才大略,強盛而不佔領是因為聖人情結,紀念箕子。

戰國時期,燕與朝鮮、肅慎開戰,向東開疆,佔領遼東。秦朝時,秦長城的東部起點是大同江,平壤屬於關內。漢朝時,漢軍南路軍從平壤出發,渡過大同江,直取朝鮮當時的首都王儉城,東路軍在大同江上游西岸與朝鮮浿水西軍交戰。同時海軍從山東出發,對朝鮮半島發起跨海登陸作戰。最終漢軍佔領整個朝鮮,連同朝鮮的勢力範圍高句麗、沃沮、東濊一塊全部佔領。隨後即設立四個郡,進行內地化管理。後來,四郡改成兩郡加一都尉。蓋馬山以西為樂浪郡,蓋馬山以東為東部都尉,玄菟郡包括今吉林黑龍江兩省。東部都尉除了有守土之責外,還負責向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開疆拓土。從漢武帝滅朝鮮,到樂浪郡被新興的少數民族政權高麗侵佔,漢人直接統治朝鮮的時間達400年之久。後來唐朝滅高麗,重新收復玄菟郡、樂浪郡和東部都尉故地。後來又丟失。

明朝初年,完全有實力掃蕩整個朝鮮半島。但是李成桂自願稱臣納貢,態度極為恭順誠懇,而且半島老百姓也安居樂業,明朝要出兵朝鮮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朝鮮當時雖然列為不伐國,但是隻要讓明朝抓住威脅邊疆的把柄,照樣會出兵反擊,直至殲滅。但是實在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李成桂已經察覺到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處處小心,謹慎至極。後來李芳遠的時候,朱棣因為被侄子迫害過,跟箕子同病相憐,感慨之下,就正式冊封李芳遠為朝鮮王,並把圖們江以南的土地也正式分封給他。500年新朝鮮國正式成立。


秦客逸民


一、順看歷史,必有地理環境因素阻撓。很多人說中原王朝擴張性不強,過分情感化地認為農耕民族保守,說兔子不咬人。這些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既抹煞了歷史,也忽視了現實。看歷史,中國咋來的,從黃河流域一個小部落慢慢擴展的。擴展的過程呢,那主要是靠數萬次的你徵我伐,不是靠蘇秦張儀的嘴皮子游說,也不是靠藺相如的機智外交,更不是靠孔子及弟子後代們坐馬車多國的孔孟之道宣講。從一個小部落演變成雄霸天下的華夏民族,鐵一般地證明了祖上很能打。我非常認同很多網友的推論:能打能佔的地方,我們都打下來了。

所以,朝鮮半島既然長期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只能說明這個地方不好打,地理上必有山川阻隔,而且我們克服不了。若真像地圖上顯示的與東北連成一片大平原,我們1950年的抗美援朝也不用跨越鴨綠江了。

二、承認別人強沒那麼難,高麗民族的確能征善戰。隋煬帝為何征討它,真是昏嗎?不,它太能打了,簡直是另一個匈奴,打下了北方的廣袤草原,直接威脅了中原王朝。所以,這仗非打不可了。但為了打它,聖人可汗的隋透支而滅亡,天可汗的中國軍事素養最全面的君主唐太宗也敗了。莫一提人家就蔑為棒子,人家祖上也確實闊過。大唐輸的心服,贏的慘烈,所以就像前面的漢武帝用匈奴兵,後面的明太祖用蒙古兵一樣,大唐啟用了高麗人,比如一代名將高仙芝。其實承認對手並學習對手,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王氣。人家能打,我們頂多打傷人家,打不殘打不趴人家,直到驍勇一時的八旗兵依然如此,所以人家長期獨立於中原政權之外。




子月寒陽


民族性問題。

國足能打過韓國嗎?

一,楊廣御駕親征,過鴨綠江,大軍足可投鞭斷流,然大敗而歸。

二,李世民御駕親征,過鴨綠江,大軍足可投鞭斷流,然大敗而歸。

三,冷兵器時代,攻城拔寨,不容易。

四,熱兵器時代,即便二戰時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亦不容易。

五,然,面臨異族入侵:

1,大韓民族是值得尊敬的,因為老鼠兩次擊退大象:擊退大隋,擊退大唐。

即便韓國足球,也是得尊敬的,因為老鼠兩次擊退大象:擊退過意大利,擊退過德國。

2,俄羅斯民族是值得尊敬的,因為兩次擊退強敵:擊退拿破崙,擊退希特勒。

五,但,我們漢民族是應該反思的:

1,蒙元鐵騎,長驅直入。

2,滿清八旗,入主中原。

六,國足亦需反思:

1,輸過泰國。

2,又輸過泰國。


六福雅士


中原王朝把朝鮮納入版圖,不能說易如反掌,只能說文治武功強盛的中原大統一王朝的影響力觸角自然會延伸至朝鮮半島!

中國強大的大統一王朝,沒有爭議的有秦漢隋唐元明清,西晉短暫統一可以忽略,大宋國土面積太小雖然經濟文化鼎盛,卻沒有真正大一統!

秦漢隋唐四朝,建都西安或洛陽,離朝鮮實在太遠,而且朝鮮半島又實在是苦寒之地,統一朝鮮的動力不足,就算漢唐短暫把朝鮮納入版圖,但很快就鞭長莫及,一旦王朝中道衰落,基本就放棄了!

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離朝鮮半島非常近有直接的現實威脅,這時候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戰略地位上升。這時候的王朝統一朝鮮的東西是非常充足的,其實這也是中原王朝的勢力開始向東向東北轉移的直接體現。所以元朝是統一朝鮮,甚至數次跨海作戰想征服日本。明朝開始更是把征服開發東北作為基本國策,西域都不要,也始終不肯放棄東北。明清的朝鮮都是完全臣服於中原王朝的,在日本侵入朝鮮的時候,無論是晚明還是晚清都選擇毫不猶豫的出兵抗日援朝,因為元明清時期的首都離朝鮮實在太近,朝鮮失,東北丟,北京亡。甚至到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的時候,毛爺爺也馬上抗美援朝,與18國聯軍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