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寫出張遷的古拙味?

勇於擔當81575472


要想寫好任何帖子,都必須對一個帖子有深入的理解。可以通過了解時代背景,釋文內容充分理解字帖,它在歷史上的地位,通篇的風格面貌,點畫的具體形態特徵也是需要進一步細細品讀的。

我們知道《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其實站在書法史的角度上,桓、靈帝期間出現了很多隸書,可以說大多數東漢有名的隸書碑刻都出現在這個時候,比如:《乙瑛碑》《禮器碑》等。這個時候隸書成熟並呈現出風格多樣化的一個高峰,我們能欣賞出乙瑛的古樸肅穆,禮器的中正典雅,同樣也要能品讀出張遷的渾厚古拙,這是寫好的第一步,要把握線條的厚重感,還要細細品讀點畫之間的古拙味道。

我們要看到這種古拙的一面,即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的樸質之風。要體會書寫過程中的一些書寫技巧,比如對方筆的運用,尤其是在轉折處方圓兼備。寫古樸厚重一路的帖子,要筆力雄健,寧拙毋巧,充分體會筆在紙上的摩擦感,做到入木三分,力透紙背,才能寫出來生動自然。

值得提出的是,《張遷碑》的篆額歷來也很受尊崇,額字“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字型偏扁,在漢篆中較為少見。




淥藝鳴


返回來再說《張遷碑》。此隸較其它隸書而言,比較方正。造型雄渾方峻,氣勢高邁。章法豎成行,橫無列。顧盼有情,穿插生動。拙中寓巧,渾穆中現空靈,實為上品。

要想寫出《張遷碑》的高古,用筆藏鋒,行筆緩慢遲澀,絞筆內擫,(這個很重要,記住不是折筆。)行筆之下,行成險峻之勢,豎鉤出鋒含蓄,純用篆籀之勢,如此高古自現。

再強調一下,如初學隸書,先不要學《張遷碑》、《石門頌》,先從平正、清晰的字帖入手,否則照瓢畫葫,僅得皮毛,進步緩慢。不如循序漸進為好!

尤且拓本不清,自己再對用筆不熟,一知半解,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正本清源,很難達到最高境界!





楊志勇68


張遷碑,乃東漢時期,張遷後代為追頌其功德而專門刻制樹立旳。是漢碑中,以古樸厚重,方筆剛勁,結字巧拙而著稱的隸書精品、神品。是歷代篆刻家、書法家推崇學習隸書的法帖之一。

如何學習寫好張遷碑,寫出它那厚朴巧拙的特質來?我覺得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掌握一些大篆(甲骨文金文)的相關知識,是寫好張遷碑的基礎。此碑建立於東漢,是漢字從大篆向隸書過渡時期,所以其字法筆意界於篆、隸之間。有了篆書的理解和書寫的基礎,學習起來入門就會更快更容易一些。

其二,運用好方筆是寫好張遷碑的基本功。方筆是張遷碑的主要筆法。不論橫劃、豎劃,撇劃、捺劃,都應逆鋒起筆,中鋒行筆,頓筆快收。橫劃豎劃兩頭見方。轉折時要提筆逆起見方或者內圓外方。蠶頭燕尾也不失方意。當然,在以方筆為主的前提下,也兼顧圓筆的巧妙運用。方中有圓,方圓相濟。使其厚重古樸的特質,又增添幾分秀美。所以方筆寫好了,就具備了寫好張遷碑的基本功。

其三,把握結字的特性是寫好張遷碑的關鍵。張遷碑不同於其它漢碑的主要特性,就是結字不按常規,中規中矩,而是巧妙多變,造形各異。開合欹正,錯落避讓,巧中生險,險中求正。自然而有張力,莊重而有動感。所以學習時,只要牢牢抓住這一特性,寫張遷碑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其四,熟練掌控章法佈局竅門,是學習寫好張遷碑的保證。張遷碑的章法不同於其它一些隸書碑帖排列整齊、方正不移的共性。而是佈局靈活,巧妙多變。字形有大有小,狀態各異。字矩有多有少,欹正相間。行列可有可無,自然合理。前後呼應,左右顧盼。有疏有密,相得益彰,等等。只有不斷探索、掌握並運用這些章法佈局竅門,才能從整體上學好寫好張遷碑。

其五,如何將學習張遷碑的心得和收穫,運用到書法創作中去,是不斷提高書法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學習張遷碑,其目的不是為了寫好張遷碑。而是要將張遷碑的一些字法、筆法、章法,及其古樸、巧拙和厚重的特質,運用、滲透、揉和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去。包括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形成自己的特有風格。以實現不斷提高自己書法的整體創作水平的根本目的。

以下附圖為張遷碑拓帖,可根據上述內容,在這些例字中找到理解答案。











雲星815


心感時境,同其情


硬筆毛筆書法


《張遷碑》是成熟漢隸代表性名碑,刻碑於東漢時期,特徵是拙樸典雅,端莊工整,用筆以方為主,同《曹全碑》的風格迥異,主要差別在於弱化了蠶頭燕尾,結字規矩方正,沒有大開大合的張揚性。

要寫出《張遷碑》的古拙之韻,應該掌握以下幾點:

一,方筆起收為主,兼用圓筆。張遷碑總體上以方筆起、方筆收居多,所以寫出來的字就顯得具有陽剛氣。但也不要全部寫成有稜有角的刀刻筆畫,那樣給人的感覺也不好,應該在單字多個相同比劃,或者相鄰字之間適當穿插圓筆起收,那樣顯得圓潤一些。

二,結字上松下緊,上重下輕,使整個字看起來充滿拙樸之感。

三,長橫和撇捺筆畫不出大雁尾,而以方筆小波,更不要出現尖而細長的“燕尾”。

四,單字以正方形為主,儘量不將筆畫寫出方框外延。



館閣秀才


1、您寫的整體不錯呢。一點建議,收筆的時候注意一下,那些毛糙的地方儘量避免啊。

2、透過刀鋒看筆鋒,張遷碑起筆的方筆,逆鋒入筆,下切,稍停,行筆。

3、很多碑帖上的效果也是風化的後果,不必刻意追求,

4、建議除了原貼,何紹基、梁啟超等書法家也有精彩的臨本,可以參考學習,別有洞天。

幾幅我臨何紹基張遷碑貼,與諸君共同學習。








泰斌漫畫


我是這樣寫的,咱也不是大書法家,就是業餘愛好




隔壁做設計的老王




鄒熒生號布衣逸人




1317370192


臨張遷碑一定忠誠原帖,保持古、拙之風格,寫到透墨、方筆之形態。

一點臨帖之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