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动的孩子好,还不好动的孩子好?不同性格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baby世界不需要善良的


每个孩子的天生特质都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整天乐呵呵,有的愁眉苦脸。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地方。

就好比你家的孩子是苹果🍎,我家的孩子是南瓜🎃,而他家的孩子是番茄🍅。我们不能拿苹果和南瓜或者是番茄来比较。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苹果南瓜或者是番茄成为最大、最甜的那个。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帮助他更好的探索自己,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利用强项发展定律,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运动健将菲尔普斯小的时候就多动,他的妈妈发现他这一特质去让他学习体育,最后他成为世界冠军。

所以说孩子好动或者是安静,没有好坏之分。


诺诺私房菜


是好动的孩子,好还是不好动的孩子好。身为一个老师,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老师一般喜欢比较安静,学习好的孩子。但是爱哭爱闹的孩子有糖吃。所以孩子没有好坏之分。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好动物和不好懂孩子的优缺点。

好动的孩子。好动的孩子,他可能相对来说大脑比较发达,比较聪明。我们也都知道运动呀,包括平常的锻炼,包括平常的左右手互相动都会锻炼我们的左右呢,所以爱动的孩子一般左右脑都比较发达。他们比较聪明,天性爱学,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确实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好动的孩子一般写的比较全面。这类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学学。围棋,棋类,画画书,法国学类的东西。这个样的孩子以后是当演讲家,公司的企业家,公关部门,一个公司的领导政治人员等等。

那不好动的孩子难道就没有好处了吗?不好动的孩子。他们比较安静,做事比较始终如一。他们对一件事情的坚持心态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但是这类的孩子往往可能会缺乏活力。但是在他擅长的东西面前,他一定是闪闪发光的。所以家长不妨可以带孩子去学学外向的东西。比如语言,比如表演。比如魔术。比如一些户外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这类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学校的优秀老师,校长教授,科学家等等。他们属于学术研究者。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好动的孩子,不是还是不好动的孩子。未来,都有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有的是学术研究者,有的是经常面对别人打交道的。360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不管是好动的孩子,还是不好动的孩子。只要好好培养都是好孩子。


围棋启蒙举个历子


首先,我们要区别好动与多动的区别,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多动症”与孩子好动、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 1)注意力方面:好动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2)自控力方面:好动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 3)行为活动方面:好动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 4)生理方面:好动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saogasila


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安静,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纯真的,不存在优劣之说,只要在一个可控度之内就都是没问题的。

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呢,活泼开朗,保持这样的性格,以后在社交上是有助益的,值得好好培养。需要合适引导,但同时要把握好这个度,活泼过头了就可能有多动症的可能,这个无疑是要把控好的。好动频繁的时候,适当予以纠偏,适度引导其安静一些是有好处的。

对于不好动的孩子,在思考能力上往往是出众的,多进行启发性的引导教育,有助于继续提高这样的能力。但也必须注意到,如果安静过度,要防止往自闭症方向发展,所以也是要引导其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融入到群体中,这样两相结合把控好不要倾向某一极端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孩子好动和不好动都是天性,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我们需要在成长中给予呵护,正确引导,助其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数学逻辑思维探讨


好动和不好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还是要看孩子的天性和家长的引导!

好动很好,孩子好动身体也健康,也容易养成开朗活泼的个性,促进心理的健康…等,这是家长希望的,但是好动不等于就可以乱动,上蹿下跳,危险动作频发,习惯惹事生非的好动可真是让人担心害怕…所以孩子好动家长还得注意引导,能把孩子好动的优势培养在体育运动方面最好,爱好体育的孩子优势多多(我以前也写过爱体育的孩子心理更加强大的小文章可注意查看),绝不能对孩子从小就喜欢欺负人,搞破坏的行为或习惯放任,这种好动是惹祸的根源!

孩子爱静也很好啊,静下心来可以做很多事,有利于思考并做成事,现在的工作和学习极其需要孩子能静下心来去做,这也需要耐心,除了天生爱静,其他孩子想养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习惯,还真的要颇费一番功夫呢…当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不能成天不动,动静结合才是学习和健康之道!家长也需要对爱静的孩子注意引导,学习思考之余,也要多培养他们运动的习惯!

动静两相宜,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家长和孩子能正确对待并合理引导培养,都可以收获满满!





虞海棠


通过下面五个方法来教育好动调皮的孩子:

  • 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得先去感化孩子,得先让孩子“亲其师”,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觉得,如果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好好表现,会对不起老师的关心爱护。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破坏了班级荣誉会有一种羞耻感,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遇到调皮的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偏不能生气,偏要对着他微笑,偏要想方设法亲近他,同时让他亲近我们!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我们作为专业教师,一定不能犯这个忌,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才是一年级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老师在班集体中的表扬。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 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在站起来表演,动一动;读生字时可以跳起来抢读,动一动……我还常对孩子们说,碰到高兴的地方,你可以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但是,大笑一次是可以的,如果笑过一次之后,人家都回到课堂上了,你还在沉浸在刚才的内容里,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变成小傻瓜了。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开始,有的孩子放了就收不住,我也就调侃着说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了我的微笑教育,无论是跳起来抢答,还是做动作背诵课文,哪怕是表演“采集蝴蝶”,都能迅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 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我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有的说,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有的说,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还有的说,追逐奔跑,执勤的老师会扣我们班的分,会有损我们班级的荣誉。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缺胳膊少腿的。因此,要让孩子不追逐打闹,得先让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

  • 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学生说“不”。如何惩罚,我主张先民主后集中。就说课间打闹吧,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怎么惩罚?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讨论的结果是大家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情况,先友情提醒,再惩罚他回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反思,不得去室外活动。任何规章制度只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果反而没人被罚“坐教室”了。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做到人手一绳,下课后就跳绳、踢毽子、猜谜语什么的。我还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表现好,我就带你们去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一些有趣的游戏,我还可以建议你们的家长带你们去蜀冈西峰等生态公园去玩,那里有成片的树林、柔软的草地,到那里可以尽情地追逐、放声地欢笑!这样,下课奔跑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又没有意见,还是觉得生活中阳光明媚。

  • 联系家长,让家庭配合教育

    孩子调皮好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告诉家长,他们家孩子在班上的状况,要求他们配合教育。可以让他算一算,人家孩子一堂课听讲35分钟,你家孩子一堂课只能听10分钟,一天六七节课,你家孩子会损失多少?还要告诉他,不管你家孩子有多聪明,如果他心不在课堂上,不在老师授课的内容上,是不可能学得好的。长期以往,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然后,再让家长想想,你们过去有没有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家长一定都是直摇头,怎么可能呢?我们怎么可能去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呢?接下来再问问他:孩子看书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他递水送吃的?有没有让他跑去开门拿东西什么的?家长一听,恍然大悟:他小时候吃饭都是奶奶追在后面喂的,妈妈给他讲故事时经常是边吃边听,怪不得现在做作业时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的。到这时,我就建议他给孩子限时做事,规规矩矩做事。比如说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的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你都得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到此,家长没有不表示“配合”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

  • 调皮、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生理特点,而且,男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句俗语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由于个体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幼儿园教育的不同,因此,在遵守纪律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而现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习惯培养,班上已经有那么的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庆幸,难道不应该怀着更大的期待、更多的耐心去关注那两个特别调皮、特别好动的孩子吗?如果习惯养成是两、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咱们都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到全国各地去办习惯养成的速成班了。


成长小悦悦


这个不能用好坏做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人因性格而差异化明显,不能一棒子打死好动的孩子就是好的,不好动的孩子就非得强迫去动起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面对于此,放平心态。

好动的孩子属于外向型性格,精力旺盛,体质可能相比之下会显得强一点儿,但是不是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太过好动,作为家长就得想办法消耗孩子一些多余的精力,比如说学习一项体育运动,这能分散孩子的一些精力,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至于不好动的孩子首先家长要做出一个判断,孩子有没有存在胆小、腼腆、有社交恐惧症等问题,那么这需要家长从小做一些恰当的引导,克服这些障碍。如果说孩子面对外人落落大方,相比好动的孩子有适度的好玩心性,那就不必要纠结。

总体来说,好动与不好动只是两种性格而已,并且这些性格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至于遗传、环境等因素,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只要不影响生活,没有必要刻意而为之。



莫念浪子


好动与不好动,这是性格问题,主要是内在根源,外界因素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