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憤青談足球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徐世昌推遲後,總統的最佳人選成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北洋之虎。雖然段祺瑞在北洋三傑裡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龍王士珍在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淡出政壇,北洋之豹馮國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袁世凱去世之後,誰做總統的決定權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並不想出這個風頭,此時的北洋軍閥矛盾尖銳,段祺瑞做總統必然會觸動了很多軍閥的利益。北洋政府總理和總統的職權相差不大,總理遠沒有總統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傾向於總理的職務。

徐世昌和段祺瑞都不想做總統,總統的候選人也就只剩下了黎元洪一個。黎元洪是民國時期非常幸運的一個人,在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在北洋軍閥裡面的地位並不高。


黎元洪能夠在崛起主要是革命黨和袁世凱妥協的結果。革命黨在湖北發動武昌起義後,強迫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


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後,手中並沒有實權,只是湖北革命黨人的傀儡。袁世凱看中了黎元洪的這一優點,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便任命黎元洪做了副總統。

黎元洪的副總統只是徒有虛名,黎元洪在外面沒有自己的軍隊,在北京也沒有自己的心腹,在任期間一直碌碌無為。


段祺瑞一直想要一個傀儡總統,黎元洪的這種情況剛好符合段祺瑞的需求。為了不讓總統的職權落到旁人的手中,段祺瑞和徐世昌紛紛支持黎元洪做總統。於是在段祺瑞的擁戴下,黎元洪順利的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3任總統。

不過黎元洪的總統做得非常的憋屈,段祺瑞只想把黎元洪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總統,並不給黎元洪任何實權。黎元洪開始的時候畏懼段祺瑞的勢力,不敢得罪段祺瑞,後來由於段祺瑞過於囂張,黎元洪和段祺瑞爆發了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爆發後,各省軍隊都支持段祺瑞,僅僅做了一年總統的黎元洪只能被迫下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