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地名史话之“社稷坛•先农坛”

社稷坛是人们祭祀社(土地神)、稷(五谷神)祈祷丰年的场所,旧时各州县大约都有。规模最大的要数北京社稷坛,现存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每日都有很多游人去那里发思古幽情。

高邮社稷坛最早建于宋代,地址在城西北,后毁。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州赵原在旧址再建。再建的社稷坛围墙周长一百二十丈,中间有方形坛基一座,坛高三尺五寸,坛围二丈五尺,坛面覆盖五色土:中间为黄色,东方为青色,西方为白色,南方为红色,北方为黑色。五色土象征五行。明洪武三十年知州又建门楼一坐,东西房和祭殿六间。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知州严杰重修。明末战乱坛毁,后又迁址重建于北门外太平西街多宝楼附近(清《高邮州志·桥渡》载:多宝楼在北门外东台巷西)。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知州傅椿再捐修社稷坛,纵横之数基本如前。一个小小的社稷坛,从宋到清历时四个朝代几百年时间,屡毁屡建,可见邮人对社稷坛的重视。

旧时高邮还有一个“五坛”,是人们祭祀风、云、雷、雨、山川的场所。“五坛”原址在高邮城南,后毁。清嘉庆年间,人们将五坛移建在城北多宝楼桥西社稷坛内,规制基本同社稷坛。由此推断社稷坛毁于清嘉庆之后。至清末原址为民居占用,社稷坛、五坛完全消失。

先农坛,是人们祭视农神的场所。“先农”是古代传说中开始教化百姓子民耕种的“神”,也称“神农”。旧时,每年春天上至帝王下至州县官吏都要到先农坛举行祭祀活动,祀求农神赐丰收,规劝百姓重农耕。

关于高邮先农坛的地址,志书上说得比较宽泛:城内西南隅。不过清人有首诗却透出坛的具体方位:“迳入荒凉远市嚣,逶迤散步狎渔樵。阁临野圃城为障,路断清溪板作桥。阆苑白云随处静,星坛紫气望中遥。林花历乱春将暮,携手闲看绛雨消。”(清宋鸿儒《同陈四香谷游斗坛》)斗坛即先农坛,从“城为障”及“路断清溪”等诗句分析,先农坛原址应在高邮城内西南角,紧靠城墙“林花历乱”的大片荒地上,大约在今天镇国寺偏西南方。

高邮先农坛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知州李如兰捐建,坛前有藉田四亩九分。所谓“藉田”,是附属先农坛的公田。地方官吏每年春天到坛上举行典礼奉祀农神,也要亲身扶犁鞭牛,下田耕种一番做做样子,场所就在藉田里,平时由衙役或指定农户管理。坛后有房三间是为祭殿,殿内设农神牌位,无塑像,空旷而简陋。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知州傅椿捐资续建,将土坛四周砌了三尺多高的青砖墙,又向外延伸凿池蓄水,水上建木板桥(上引诗中“路断清溪板作桥”即指这里),成为邮城东南角的一景。

斗转星移,该坛先是荒废,后随城墙的拆毁、运河的拓宽而遗址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