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苗木繁育技術

廣玉蘭,木蘭科木蘭屬常綠喬木,由於開花很大,形似荷花,故又稱“荷花玉蘭”。廣玉蘭原產於美洲,所以又有人稱它為“洋玉蘭”,我國引種後先在廣東種植,後遍佈於江淮地區以南,用於園林綠化。


實生苗繁育 種子採集 廣玉蘭種子在10月中上旬成熟,採種母樹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樹幹通直、樹形優美、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對採集的優良種子,宜集中放置在室內陰乾,待蓇葖果開裂後,邊敲打邊取出種子。採種應當年採集,次年春初播種。實驗證明:種子的發芽率與儲藏年限成反比,年遞減10%至20%。  

種子儲藏 廣玉蘭種子儲藏採用沙藏法,即將種子與溼細沙按1:3的比例層層堆放。儲藏的細沙要以手捏試之,手一鬆即散開為最好。沙藏的種子置於陰涼通風處或裝麻袋後放於地窖內,在放置期間要經常檢查沙的溼度,過幹則噴水,過溼則通風。種子沙藏至翌年2月末3月初時,就可以播種了。  

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擇地勢高、肥力好、排灌方便、便於管護的地方。苗床應為南北方向的高床,高20釐米至30釐米,寬1釐米至1.5米,步道寬為20釐米至30釐米。在作床前要深翻土壤,深度20釐米至30釐米。通過深翻、耙地,使土壤細碎疏鬆,無草和樹根,無碎瓦片,床面平整。苗床育苗時間一般1年至2年,因此,在整地時要施足基肥,用量為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1.5萬公斤,或複合肥每公頃3000公斤。特殊地塊還需用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種子播種 播種前應去掉髮黴、缺損等不合格的種子。播前一週將種子浸水12小時後與溼細沙混合堆放於溫暖處催芽,待露白達1/3時即可播種。播種採用條播或撒播方式,密度視培養年限而定,培養1年的每平方米400粒至500粒,2年以上的每平方米150粒至200粒。種子播下後要立即覆土,覆土層厚2釐米至3釐米,保持均勻。覆土後用平木板輕壓苗床,讓種子與土壤密接,恢復土壤毛細管的作用,利於水分吸收。播種後要及時噴水,第一次噴水要噴勻噴透。  

播後管理 第一次澆水後要對苗床進行覆蓋,覆蓋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以稻草、樹葉為主,覆蓋厚度2釐米至3釐米,在幼苗出土後再分批撤除。根據土壤墒情和天氣狀況進行澆水,澆水以噴灌為主,做到始終保持苗床溼潤且無明顯積水。幼苗展葉後結合灌溉適時追肥,每月追施0.1%至1%的氮肥一兩次。為防止苗床開裂和板結,要及時鬆土,鬆土可單獨進行也可與除草同時進行,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苗期最易發生的是幼苗猝倒病,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播後的冬春季節要搭建塑料棚進行保溫,待最低氣溫穩定在15度以上時塑料棚方可撤除,若培養年限在2年以上的,保溫塑料棚應為高棚。

嫁接苗繁育砧木選擇 廣玉蘭嫁接用的砧木,主要為白玉蘭、莘夷等木蘭屬苗木,二者親和力強、嫁接成活率高、生長好。砧木最好為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地徑0.8釐米以上的播種苗,木蘭扦插苗也可用作砧木。  

接穗選擇 選擇樹幹通直、樹形優美、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廣玉蘭,採用其樹冠中上部向陽面一年生帶有頂芽的健壯枝條做接穗,要求接穗長6釐米至10釐米,有兩三個飽滿腋芽,並剪去葉片。  

嫁接方法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從木蘭苗圃內選擇生長健壯、地徑0.8釐米以上、無病蟲危害的砧木植株。在砧木離地面5釐米至7釐米處剪斷,採用切接法將採集剪好的接穗接上。接好的接穗用塑料條從下向上捆紮緊密後套袋,以促使傷口癒合。  

成活率檢查 嫁接15天后,檢查是否成活。若接穗仍保持新鮮,皮層不皺縮失水,芽飽滿則表示已成活。否則需要補接。嫁接兩個月後,接穗發芽,解除塑料條和套袋。解條時,為避免碰動接穗,應用利刀從下至上劃斷塑料條即可。  

嫁接後管理 嫁接後,根據天氣狀況和土壤墒情適時澆水,澆水以漫灌為主。春秋時節穴施有機肥或複合肥,夏季結合澆水追施有機肥料。鬆土應結合除草進行,除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原則。嫁接苗的病蟲害較多,要對症下藥。對葉斑病,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對炭疽病,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對介殼蟲,噴施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進行毒殺;對蛾類幼蟲,噴施50%馬拉硫磷乳劑1000倍液進行毒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