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碑”,來自穿越者的到此一遊?還是崇禎的真正歸處?

穿越,時下小說寫作者,影視所流行的熱詞。隨著如今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對於探索時空旅行也越來越感興趣。歷史上也不乏有諸多可能是穿越的例子。譬如大家熟悉的王莽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一塊石碑。

該碑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立碑時間,因碑文上有異常顯目的“扯淡”二字,故名“扯淡碑”

“扯淡碑”,來自穿越者的到此一遊?還是崇禎的真正歸處?

“扯淡碑”的正反兩面都刻有文字,石碑正明首橫刻著四個大字“再不來了”,下面是異常顯目的“扯淡”二字,,石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碑文上寫著“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蒙修真。事蹟已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生不言壽,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石碑背面首則刻著“碑陰”二字,正中豎刻“為善最樂”,兩側刻有一聯,右為“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左為“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

這塊原本沒什麼特別的石碑,但卻因為“扯淡”、“再不來了”這樣極具現代口吻的話語容蒙上了不少神秘感,從石碑可以看出這明明是記載了一個人的生平,但卻沒有刻碑時間,也沒有碑主人的名字,似乎故意如此的。讓這塊碑的來歷撲朔迷離,讓人猜測不斷。

“扯淡碑”,來自穿越者的到此一遊?還是崇禎的真正歸處?

而碑中提到的“明末甲申”估計就是指甲申年公元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被逼無奈,自縊在煤山之上,明朝也就此滅亡了,而這一事件歷史上又稱“甲申之變”。根據碑文譯解:扯淡:我仙翁是燕人,隱藏青龍之姓氏。明末甲申年,我來到雲夢山修道成仙。我的事蹟已詳細載入史冊,像我的姓名一樣不敢再多說了。我生來不講自已的年齡,也沒有誰考證我活了多大了。突然有人說:你已經一百四十四歲了。我很愕然,但最終還是回答說:是的。我已經四大皆空,成了一名道教徒。但我很清白高尚。我整天與琴棋書畫相伴。我已成抱病老人,今立此碑。至於碑主人自稱“水木氏”,以拆字法來看,他應該姓“沐”,這裡解釋一下,古代的“一紀”就相當於12年。碑文背面:我沒有辜負上天的期望,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沒有欺騙鬼神,也沒欺騙貧苦百姓。有人問我修行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竅門,只在虛靈自然間。

看起來灑脫的一段自白,卻因為自稱事蹟已錄入史冊,且不敢說出自己的姓名,兼之老人活了144歲這樣的描述,使得這位沐氏老人的身份引人遐思,後世之人根據碑文的蛛絲馬跡猜測了種種可能,而這些可能又有意無意反過來增添了石碑的神秘,以至於籠罩在“扯淡碑”上的迷霧,毫無減少,反而越來越濃重了。

但後人對石碑主人的身份猜想,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這個活了144歲的老人是崇禎皇帝,從碑文內容來看:“予等不敢再贅”,這個說法倒和老人不敢提起自己的名字相吻合,畢竟當時已是滿清的天下,崇禎皇帝的這個身份絕對是說不得的。那麼崇禎皇帝上吊而死不過是假象,實際上他逃到河南淇縣,最後死在了這個地方。不過據很多史書都記載,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的老歪脖子樹,崇禎帝的屍體也被發現,這就不知道崇禎皇帝假死出逃有沒有什麼依據可考了。

“扯淡碑”,來自穿越者的到此一遊?還是崇禎的真正歸處?

影視中崇禎帝

二,他很有可能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因為“扯淡”二字實在太像穿越者的語氣了,太過口語化,不像古人說話的習慣,反倒很像一個現代人的口氣,再加上還有“不再來了”四個字,就好像一個穿越者回到古代,在經歷了古代的各種磨難之後,事蹟也已經記入史冊,卻很討厭那種爭名奪利的生活,在碑文上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得出這次穿越之旅太“扯淡”,“再不來了”。就像某某到此一遊一番的感覺,這是否又在暗示自己最終回到了未來呢?。

“扯淡碑”,來自穿越者的到此一遊?還是崇禎的真正歸處?

總而言之,不管我們如何猜測這塊“扯淡碑”,或許這個老人也看淡了一切,144歲的人生,看遍了世間冷暖,才有了大夢一場空的“扯淡”想法,不如就不要執著了,放下也是一種獲得。人生有時候不也的確挺“扯淡”嗎?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