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英国不惜4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也不进行控制呢?

幸福地带2


最近关于英国“群体免疫”的信息铺天盖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60%的英国民众,近4000万人去感染新冠病毒,然后冒着牺牲部分人生命的风险,来换取所谓的“群体免疫”,这种策略想想都吓人。这是英国政府的想法吗?为什么英国政府不积极进行控制呢?


首先我们盘点一下英国近期发生的一些相关事件。


时间回到3月12日,英国首相在万众瞩目中,公布了英国的第二阶段防疫政策。核心的思路就是,拖延。为什么要拖延疫情?鲍里斯解释说:如果疫情的峰值能拖后几周,避开现在的流感季,那么随着患普通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样床位就会越来越多,也有更多时间来进行医学研究。

鲍里斯的发言中多次提到科学、专家等字眼,以显示政府的行动都是有专业依据的。


比如:

现在不会关闭学校,专家评估的意见是,目前采取这一措施,弊大于利。

依据科学意见,取消大型公众活动,比如体育赛事,对于控制病毒的传播,收效甚微。


而且特别强调,英国政府在各个阶段,都谨遵科学的建议。称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可见来自科学界的一些建议,对政府的策略取向有较大影响。


正因为英国政府展示出这种谨遵“科学”的态度,到了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说的话,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对英国政府即将采取的防疫战略的一种科学说明。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说,她认为新冠肺炎将会变成如季节性流感一样,很可能每年都会流行。如果能实现群体免疫,也不失为长期控制病毒的一种方法。她认为获得群体免疫的数字是60%的感染率。


此话一出,立刻惊爆了全球,各种批评声此起彼伏。在14号,有300名英国研究人员发布联名信,反对政府12日公布的防疫策略。而在英国议会的请愿者网站上,有超过10万英国民众,通过请愿书签字的方式,呼吁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阻止疫情蔓延。

对于群体免疫,笔者开始一直认为那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讨论,并没有人会想真正这么去实施。直到看到一个英国节目视频。在这个节目中,两位专家正在围绕“群体免疫”进行争吵。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位英国专家真的是很认真地建议这么去做的。在他看来,目前只有这样去做,才能根本解决疫情问题。


他是这么想的,因为英国政府第一阶段的遏制病毒已经失败了,没办法阻挡病毒扩散了。而封城虽然能一时解决问题,但是解除封城后,他认为病毒又会回来,所以封城没有意义。倒不如不用去怎么强力干涉,通过群体免疫方式,让大部分人获得抗体。

在场的另外一位专家被他的观点惊讶到不时蒙着脸,非常不解的表情。

按道理,类似群体免疫的策略,已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还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不知道这些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如果逝者是自己的亲人,会有什么感受?冰冷的数据后面,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那么“群体免疫”真的是英国政府准备采纳的策略吗?

3月14日,英国卫生大臣Matt Hancock发文称:群体免疫并不是计划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科学概念,既不是一个目标,也不是战略。

关于这点,从白岩松采访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谈话中,也能看到。

刘大使表示,群体免疫是英国首席医学顾问提出的,这只是一个医学概念,不是一个策略。现在看,英国政府的应对政策是全面管控。


这么看,最近这段时间全球舆论的批评都是无中生有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从上面的盘点我们能看到,首先英国政府表现上,很重视一些科学界的声音,其次,对于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的发言,英国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辟谣。所以不得不让人猜想,英国政府或许真有这么想过。


这里就回到题主的问题。

从英国政府最新采取的一些防控措施来看,让4000万人感染不会变成事实,但是不可否认,有一些控制措施已经延后了。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英国国内,学术界对于疫情的防控,争议较大。而英国政府的一些防控理念,又很大程度受这些声音影响。如果占主流的判断出现问题,就会对政府的防控产生消极影响。


因为“专家评估”认为关闭学校弊大于利,所以学校没有及时关闭。

因为“科学意见”认为取消大型公众活动,对于控制病毒的传播,收效甚微。所以3月15日,英国巴斯举办的半程马拉松依旧开跑,6000多名选手,拥挤在一起。路旁边还有3万民众,都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


一位旅英华侨说,在疫情之初,英国民众都相信,只要保证医疗资源富余,重症能得到治疗,而轻者则能自愈。中国的抗疫经验在英国似乎被忽略了。


不过,到了3月16日,英国首相鲍里斯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原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冠疫情应对小组,在16日向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份紧急报告,报告中评估:英国如果不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将会有25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而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社会隔离措施。

遗憾的是,应对小组的一员,数理生物学团队的领导者尼尔·弗格森教授,目前被确诊感染,正在自我隔离中。


同样是科学界的声音,这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关闭所有学校。英国政府正在逐步修正此前的宽松防疫措施,而且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举措出台。


综合上述,英国政府让4000万人感染的策略并不是事实,也不是没采取控制。只是给人的感觉是不太积极,也受到了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很多组织人员的批评。究其原因,可能是从经济影响角度考虑,想尽量减少损失。另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是受到学术界的影响,不同专家的判断,影响了政府的策略取向。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说,在中国疫情比较严重时,英国方面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中国运送了两批紧急需要的医疗设备。而目前英国也正在同中国密切联系,相互分享疫情数据,抗疫经验。在疫苗、药物方面积极合作。全球抗疫是共同体,英国如果控制不好,对全球也将造成重大影响,幸好英国现在也开始加强控制了。


每图说说


随着各国疫情的不断蔓延,确诊病例数字的成倍增长,英国也难逃厄运,也深陷其中,这几天英国确诊病例快突破2000了,被感染的人群还在快速的增长,这也让英国政府急的是焦头烂额,费尽心思筹措对策,迅速增长的病例更让英国首相忧心忡忡。想要遏制住疫情,国家就要投入大笔的资金,还要有足够的场所,足够的医疗设施。这一系列的难题,让英国政府举步维艰,对疫情的肆虐泛滥更是乱了阵脚,控制无望,英国首相索性采取了消极对待的措施。不控制,不治疗,不隔离,实行群体免疫,让公民自我控制,自觉抵制新冠病毒。

感觉英国已经破罐子破摔了,NHS最新的信息建议大家,如果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请在家隔离,千万别去GP、别去药房、别去医院。也不要告诉政府自己正在家自我隔离,英国的这一系列神操作,感觉是想让英国公民自生自灭节奏呢!

还别说英国首相提出这一想法后,还有众多的公民积极响应,愿意采取群体免疫的方式,英国就是一个不怕死的民族。疫情最害怕的就是人员聚集,可就在昨天英国近万人的马拉松比赛又如期开赛,几万人拥挤在一起还都不戴口罩,不但有几万人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有几万人的观众席上也座无虚空。牛掰吧。新冠病毒你再凶险,英国人就是不怕你,新冠病毒放马过来吧。


雨化晨露


英国最早发现新冠状疫情是在1月10日到24日之间,当时发现178例疑似病例,2例确诊,而现如今已确诊798例。

可直致3月15日《金融时报》才有约翰逊盟友称:约翰逊可能会提出大规模禁止集会,让老年人待在家里或隔离整个家庭等新措施,因为疫情超出了预期。同时说,如果英国的死亡率开始比法国、爱尔兰或比利时等欧盟国家增长得更快,那么他很可能承担一部分责任。

遗憾的是,3月13日晚上,约翰逊却对上述建议同顾问坚称:这样的举动没有意义,明显针对严峻的疫情失却了积极的防控意识。

由于约翰逊的消极言论,遭到了公众的质疑,纷纷指责要他作出解释,指出,在适当的时候隔离人群,构建群体免疫是有效的。

美联社3月15日报道,英国医疗高管对于防控疫情,採取的是效法周边国家前期拒绝抗疫策略的消极行为。认为严厉防控可能无济于事。

根据报道,英国在疫情严峻时刻,至今有勃于其它国家的先进可行方式。

离奇的思想意识认为,没必要採取严厉限制日常生活活动,也拒绝出台“远离社交”的措施,更可笑地认为,多数人势必要感染新冠状病毒。

这种逻辑,当前正在遭到公众的抗议和指责。
现在面对4000感染而不顾,主要还是由于上述的思想意识问题,说什么多数人势必感染新冠状病毒?也没了别的国家了!


用户听松闲人


英国放弃的做法,是对国人不负责任,让群体自生自灭的荒唐做法,以老百姓生命为代价实行群体免疫,牺牲大多数,存活一小部分。实属残忍和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